小學生成語故事比賽日記350
讀了這本成語抄書,我不僅學會了許多成語還學會了許多成語的意思並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這本書中包含了戰國時期人們會用的許多成語,表示了許多的意思。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和最熟悉的有:班門弄斧、樂極生悲、人傑地靈、暗箭傷人、草船借箭、千鈞一發……等許多成語都得到我的喜愛,我覺得這本書有精英的編輯,深沉而有博大的知識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去品讀它。
成語故事中的成語有很多有利於我們在寫作文時用它。我對大公無私的成語意思記得很牢我來給你說說:春秋時,晉平公對祁黃羊說:「南陽少一個縣長,應該誰當比較合適?」祁黃羊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他能行的。」平公驚奇的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還要推薦他呢?」祁黃羊說:「你只問我什麼人能上任,誰最合適,你並沒有問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上任去了。解狐到任後,替那裡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是個好縣令。像祁黃羊這樣的人才能算是大公無私啊!還有千鈞一發拔苗助長等我也能給你講得清清楚楚。
這些故事深受人們的品讀和利用,成語真是妙不可言啊!
『貳』 小學生日記350字的求4篇
篇一:一頓豐盛的早餐
今天早上,我餓得不行了,媽媽卻說今天睡最後一個懶覺,不肯起床,我只有自己起床做早餐。
我在鍋里倒上三分之一的水,從冰箱里拿出粽子,放進鍋里,蓋上蓋子,開起小火煮粽子。同時,我又拿出一個平底鍋准備烤兩個蛋,一個自己吃,一個給媽媽。我從冰箱里取出兩個蛋和兩根香腸,先把香腸切碎,放在一邊。再把蛋打碎放進碗里攪拌均勻,倒進香腸攪拌好。接著在鍋里倒入少量的油,把蛋倒入鍋里。不一會兒,金黃色的烤蛋就出爐了。
這時媽媽也起床了,我讓媽媽幫我做油炸粽子。我發現媽媽切粽子不用刀而是用綁粽子的繩子。原來剛出爐的粽子很黏,用刀切會粘上的,所以用繩子方便。不出幾分鍾,油炸粽子做好了。
我坐在桌子上,吃著自己做的早飯,感覺真幸福。媽媽一邊吃我做的早飯一邊說:「你做得真好吃,我的兒子真能幹!」
篇二:去叔叔家玩
今天,我們全家到叔叔家去玩。我非常高興,因為叔叔家有一個既天真又活潑的小弟弟。他肥頭、大耳,可愛極了。
還沒有到叔叔家,小弟弟早就等在問外,很遠看到我們,就歡叫著向我們跑過來。拉著我和哥哥的手往他家裡走,嘴裡不停地叫著:「哥哥,哥哥!」親熱極了。
我們和小弟弟一起玩了許多游戲,一直玩到了中午。吃午飯了,我和大家一起吃午飯的時候,小弟弟特別客氣,還不停地把他最喜歡喝的飲料和菜放到我的面前,熱情的說:「哥哥,這些都很好吃,多吃一點。」像大人一樣,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吃好午飯,我和哥哥在叔叔家門口打羽毛球,我們打得真起勁。忽然,小弟弟捧來一個大籃球,往球架上投,不小心把我給打中了,幸好弟弟力不大,沒有把我打倒,小弟弟真的太活潑可愛了。
今天我們玩得太高興、太有趣了。
篇三:老師沒來
早上,本來是要上語文課的可是只是來了劉老師,我見不僅喜歡又是疑惑,語文老師為什麼沒來?
我想老師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去老師的奶奶家了,是不是……我的心中有一百個問題,劉老師見了我們這個樣子擔心我們上課不認真,大聲說;『『今天老師去聽課了不能來上課。』』不上語文課,老師去聽課了,我和同學議論今天有沒有作業,許多同學說『『沒有』』有同學說『『有』』其中我也是有家作當中的一位。我們同學有的說;『『沒有』』也有的說;『『有』』我們兩個一個說;「為什麼有作業?」一個說:「為什麼沒有作業?」我們當時就像在比誰的舌頭靈活一些。
一節課上完了,終於到了布置作業的時間了,我的心砰砰直跳,當聽到只有一個簡單的作業時,我高興地又蹦又跳,別提有多高興了。不只是因為作業很少,更重要的是我勝利了,我得意地說:「和我作對,只有失敗的份。」
但高興之餘,我又有點思念老師,當我看見同學們一個個走了之後,老師還沒來,我恨不得老師馬上站在我面前。
篇四:雨
雨,晶瑩透亮的雨,悄悄然飄落下來。
走出門,撐開傘,看見雨如同發亮的珍珠,飄飄揚揚地揮灑著,上學路上,只見那雨,好像一根根羽毛一樣細,一樣柔軟,又好像蠶吐出的一縷縷蠶絲一樣光滑。細雨落在我的雨傘上,好像一顆顆珍珠點綴著我的雨傘。吹來一陣風,雨順勢落在了我的臉上,是那麼柔軟,那麼舒服;細雨落在道路邊的樹上,腳步是那麼輕盈,姿態是那麼自然;落在漆黑的柏油路上,泛起一星星兒微微的光澤。城市在雨的點綴下,活像一幅剛剛落筆的水墨畫,縹縹渺渺若有若無。
伴著蘆花、柳絮一樣飛舞的細雨來到了學校,只見露天樓梯被細雨綿綿「覆蓋」,教室里的燈光在雨中若隱若現。坐在教室里,望向窗外,細雨絲絲飄拂。
遠遠望去向雨,如煙,如霧,如塵。
篇五:父愛永相隨
無論我走到哪裡,定會有父親相隨。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上海。上海我去過十多次,坐火車可還是頭一回。在火車上,聽著有規律的隆隆聲,看著各式各樣的乘客,真讓我有了一種特別的滿足感。不一會兒,買小禮品的服務員過來了,我的目光便不由自主地盯上了,可爸爸卻擋著我的出口,我知道:爸爸一定是擔心我會溜走。於是我打量了一下坐在我身邊的爸爸,發現爸爸一動不動地看著書,神情似乎顯得很專注。奇怪的是:期間居然連衛生間也沒上一趟!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我去了一趟衛生間。解好小便,誰知一開門竟發現爸爸已笑眯眯地在門外等著我了呢!我想:爸爸不會連我上廁所都不放心吧?簡直把我當三歲毛孩了!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奔波,火車終於抵達了上海。
下了火車,爸爸立刻把手按在了我的頭上。我想:爸爸一定又是擔心我被走丟了。要知道,我可是遠近聞名的「乖小孩」啊!
晚上,爸爸讓我吃了我最喜歡的羊排,我吃得津津有味,一個人竟吃了兩大盤。爸爸似乎不怎麼愛吃,只是笑呵呵地看著我吃。吃完飯,我想出去輕松一下,爸爸同意了,只是叮囑我:「千萬別走遠了……」
我覺得我真幸福:無論走到哪裡,尾隨我的定有父親!
篇六:呼啦圈大賽
星期五的最後一節課,我們舉行了班會活動,班會的題目叫——呼啦圈大賽。
大家玩過呼啦圈嗎?它,是一個組裝非常簡單、樸素的一種體育健身器材,大家一定以為這種呼啦圈只是一種小玩意吧!但是,它並非是一種小玩意。雖然呼啦圈是我們生活中一種熟視無睹的東西,但是它的作用很大。
呼啦圈不僅可以健身,還可以當做比賽用的東西。
首先,我們班的同學先把座位搬到兩邊,把呼啦圈放在中間。
然後,中隊長選出兩位參賽選手。接著,比賽開始了。第一隊選手是周涌豪和吳梓帆。他們倆一齊轉起了一個呼啦圈,過了兩分鍾,他們倆不相上下,中隊長要他們停下來,增大難度,添加一個圈。這個,吳梓帆半途而廢了,它轉的兩個呼啦圈都無精打采地躺下了。
第二組選手是周涌豪和辜思成。第一次,她們不相上下,到第二次,辜思成費盡九年二虎之力,也還是不相上下。直到第三次,周涌豪來了個「暗箭傷人」,搞得辜思成身上像還未成熟的黃瓜一像「半青半黃」的。
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周涌豪真是百戰百勝、百折不撓呀!
篇七:於細微處見精神
自從開學後,爸爸就跟我說:「四年級,你要達成一個目標,做任何事情都要腳踏實地,做個扎實的孩子。」我爽快地答應了。
可是開學後我的家庭作業每次都有一些小錯誤,比如:寫作文的時候,總會加字,漏字,甚至有錯別字,數學作業粗心大意,這些都是不扎實的表現。
現在老師告訴我們如何使用計算機,我居然把計算機上的得數都看錯了,爸爸在批改家作時大發雷霆,他讓我面壁思過20分鍾,當我聽到這句話時,不禁有些傷心,不就是得數沒有看清嗎?有必要發這么大的脾氣?晚上,爸爸找我談心,他說我粗心的表現讓他覺得越來越嚴重,如果我立即改正的話,那將對我以後的成長帶來很大的障礙。想一想自己在學校里掌握的知識並不比別人差,可是考試的時候為什麼總不令人滿意呢?那是因為我的粗心。。。爸爸在抽屜里找來一篇文章---《如何讓孩子細心》讓我邊看邊對照自己,我認真地翻閱了一遍,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於細微處見精神」不光在學習上,生活上也能體現人的粗心,比如我,看電視老是喜歡按遙控器不停的換頻道,玩電腦游戲也是這個才學會就急著去操縱另一個動漫。。。我應該克服這些小毛病,從細節做起,養成細心,認真的好習慣。
「於細微處見精神」,這句我記在心裡了。我會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大家拭目以待吧。
篇八:齊心協力的小螞蟻
今天,早上我帶著好奇心前往家門口的螞蟻洞,去觀察那像芝麻一般大小的螞蟻。
我飛快地奔向螞蟻洞,只見一隻只螞蟻要去打仗似的,隊伍排得整整齊齊的,兩名大將軍,帶著20隻士兵到了有食物的地方,他們兵分兩路,就去搬食物了,大將軍指揮者怎樣搬運糧食,不一會兒,這些士兵馬上就把一厘米長五毫米寬的米飯舉了起來,這里讓我知道團結是力量的精神。那一隊是每三人舉起一點餅干碎,我猜他們往回家,津津有味地吃起了美味佳餚,他們一定吃得非常幸福,因為他們吃著自己勞動而得來的快樂!
過了一會兒,螞蟻兵團又出發了!看!這一次是多麼的隆重啊!這次螞蟻兵團大概佔了五平方分米左右的面積,他們又去搬運糧食了,這次他們的收獲可大了,他們一共搬運了5粒米飯和非常多的餅干碎,這次他們都帶著喜悅的笑容,返回了他們的洞穴,有興奮地吃著那香甜可口的美食,他們的笑聲在洞穴里歡樂的回盪著!我猜測他們現在是無比的幸福。
從此,我知道了我們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團結友愛、齊心協力,把我們明天的光明之路,變得一片輝煌吧!
篇九:一堂生動有趣的課
前些日子,沈老師鄭重其事地告訴我們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海門市的特級教師將要給我們上一堂公開課,內容是兒童詩,我們歡呼雀躍,充滿了期待。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到這一天了。那天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階梯教室,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觀眾席黑壓壓的一片人群,好像夜空中的星星,是那麼密又是那麼多。老師首先自我介紹:「我姓祝,名喜,愛好寫作,我們來個互動,怎麼樣?」楊心彤首先打開了話匣子:「我叫楊心彤,今年11歲,喜歡彈古箏。」肖曙潤也不甘示弱地說:「我叫肖曙潤,喜歡跳拉丁舞,寫作水平也不錯……」「嗯,很好,四(6)班的學生真是多才多藝呀!」老師微笑著點了點頭說。老師還讓我們各自畫出代表自己幸福指數的圖標。是啊,人常常會生氣、會高興、會難過……情緒就像一個老朋友形影不離地跟著我們,陪伴我們度過每一段歲月。
老師讓蔣千惠朗誦了一首她的童詩《生氣》,她讀得聲情並茂,生動形象,非常富有感情。老師又讓我們仿寫了一首有關「情緒」的童詩,於是我在心裡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將童詩寫好!因為我是新手,絞盡腦法想了半天也無計可施,還是在老師的指點下,我才恍然大悟,我的詩雖然寫得不好,很稚嫩,但我打心底里有一種成就感,這就是詩的力量,這就是童詩帶給人的快樂與收獲吧!
一堂生動的童詩課讓我愛上了童詩,現在我的床頭案邊都擺滿了金波爺爺和謝爾大叔的童詩,徜徉在童詩的海洋中,讓閣樓上的光照進我的心靈,讓太陽長上翅膀,我相信:我能飛翔,因為我已擁有飛翔的信念和翅膀!
篇十:感動我的一瞬間
幾天前,我從濟南來到青島。在火車站候車站發生的一幕,令我難以忘卻。
傍晚的候車室里充斥著零食的香味,因為接近晚飯時間,人們紛紛用零食充飢。忽然一陣嬉戲聲把我的目光吸引過去。隨之映入眼簾的是幾個外國孩子,他們大的與我年齡相仿,小的只有四五歲,他們的五官精緻而有稜角,吃著和我們一樣的零食,他們的母親欣慰的在一邊注視著……
「旅客朋友們,由濟南開往青島方向的D6007號列車額開始檢票了。」隨著廣播的響起,人們全都站起身來,拍打身上的碎渣。就在這時,那位外國母親的動作讓我呆在那裡。只見她緩緩的彎下腰,撿起孩子們掉在椅子和地上的碎渣,他的動作是那麼的美麗,因為這樣做的人寥寥無幾,甚至沒有,人們的忙著進站,根本沒顧及到身邊是否被……那位外國母親的身上,彷彿散發出金色的光芒,照亮了他的孩子們,孩子們像鸚鵡學舌那樣,也慢慢的彎下腰,撿起地上的碎渣,他們的行為深深地感染著我,我也和他們一樣慢慢的彎下腰。
『叄』 歷史成語故事350字
【圍魏救趙】
講的是戰國時(公元前353年) 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求救於版齊國。齊將田忌、權孫臏率軍救趙 ,趁魏國都城兵力空虛,引兵直攻魏國。魏軍回救,齊軍乘其疲憊,於中途大敗魏軍,遂解趙圍。此種戰略後來常為兵家所採用,稱為「圍魏救趙」法。在戰國時期的趙、魏兩國;原指戰國時期齊國用圍攻魏國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邯鄲(今河北邯鄲)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謀,它的精彩之處在於,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面看來舍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現象,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
『肆』 ,,新編成語故事350~400字
yì míng jīng rén
一 鳴 驚 人
楚莊王即位了三年,沒管理過國家大事。大臣伍舉很著急,進宮去對楚 庄王說:
「大王,我有個謎解不開,想請您猜一猜。」 楚莊王說:「您就說吧!」
伍舉說:「有一隻鳥停在南山上,三年來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緣故呢?」 楚莊王笑笑說:「三年不飛,為了讓翅膀長得堅強些;三年不叫,為了 看看周圍的情形。它雖然不飛,一飛起來就直沖雲霄[yún-xiāo];雖然不叫,
一叫出聲就讓人吃驚(一鳴驚人)。您放心吧,我知道您的意思了。」 又過了半年,楚莊王親自管理起國家大事來。他廢除了不合理的法令,
制定了新的法令;罷免了不稱職的大臣,請有學問的人來幫他辦事。楚莊王 把楚國治理得很好,後來成了各國君主的首領。
「一鳴驚人」用來比喻一個一向默默無聞的人,忽然有了使人吃驚的表 現。
sān rén chéng hǔ
三 人 成 虎
魏王[wèi-wáng]和趙王訂了和好的條約,要把兒子送到趙國的都城邯鄲
[hán-dān]去作抵押,派大臣龐蔥[páng-cōng]陪去。龐蔥臨走之前,對魏王 說:「如果有一個人報告大王說:大街上來了一隻老虎。大王相信不相信呢?」
魏王回答說:「我不相信。老虎怎麼會跑到大街上來呢?」 龐蔥接著問:「如果有兩個人說,大街上來了一隻老虎。大王相信不相
信呢?」 魏王回答說:「兩個人都這么說,我倒半信半疑了。」
龐蔥又問:「如果三個人都這么說,大街上來了一隻老虎。大王還相信 不相信呢?」
魏王回答說:「大家都這么說,我只有相信了。」龐蔥說:「老虎不會 跑到大街上來,這是誰都知道的。只因為三個人都這么說,大街上的老虎就 成了真的了。我想邯鄲跟大梁(魏國的都城)比宮里跟大街遠得多,只怕背 後議論我的人還不止三個,請大王仔細考查才好。」魏王點頭說:「我知道 了,您放心去吧!」龐蔥於是陪著魏王的兒子上趙國去了。後來果然有許多 人說龐蔥的壞話,魏王聽了果然相信了,就不讓龐蔥再去見他。
「三人成虎」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一個謠言因為說的人多了,聽的人
就信以為真,可以用「三人成虎」來比喻。
wéi hǔ zuò chāng
為 虎 作 倀
有個人被老虎吃掉了,變成了鬼。他做了鬼還非常怕老虎,自己願意給 老虎當差。老虎捉人吃的時候,他就跑在前頭,擋住人的去路。老虎把人咬 死了,他就把死人的衣服脫掉,讓老虎吃起來又方便,又痛快,他就這樣一 心一意地幫助老虎殺人。
「為虎作倀」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倀」是被老虎咬死的人變成的鬼。 故事當然是迷信傳說,這個成語可經常有人用,用來比喻有人把壞人當作主 子,專門幫助他干壞事兒。
跟「為虎作倀」意 思相同的成語有「助 紂為虐[zhù-zhòu-
wéi-nüè]」。「紂」是商 代最後一個王,是一 個暴君。「為虐」是殘 害百姓的意思。
wǔshí bù xiào bǎi bù
五 十 步 笑 百 步
孟軻[mèng-kē]就是孟子,是戰國時候人。
孟軻來到魏國[wèi-guó],魏惠王常常請他進宮去談話。有一回,魏惠王 對孟軻說:
「我治理國家,真是費盡了心力。河內(在現在河南省濟源縣一帶)的 年成不好,我就讓河內的百姓搬一部分到河東(在現在山西省安邑縣[ān-
yì-xiàn]一帶)去,又把河東的糧食運一部分到河內去。河東的年成不好, 我也這么辦。我看鄰國的國君,沒有哪一個像我這樣操心的。可是鄰國的百 姓不見減少,魏國的百姓不見增多,這是什麼緣故呢?」
孟軻說:「大王喜歡打仗,我就拿打仗來打個比方吧。戰鼓咚咚地敲起 來,雙方的刀槍一接觸,一些兵士丟了盔甲[kuī-jiǎ],倒拖著兵器就逃,有 跑了一百步站住的,也有跑了五十步站住的。跑在後頭的人因為自己只跑了 五十步,就譏笑[jī-xiào]跑一百步的人(五十步笑百步)膽子太小了,您 看可不可以呢?」
魏惠王說:「這怎麼可以呢?他也是逃跑呀,只不過沒跑到一百步罷了。」 孟軻說:「大王要是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用希望魏國的百姓比鄰國多 了。我看魏國跟別國差不多。豬狗在吃人吃的東西,大王不知道檢點;路上 有餓死的屍體,大王不知道開倉救濟。大王真想把國家治理好,就應該少打 仗,少派差,讓百姓能按時耕種,安排好農活,讓他們不再挨餓,不再受凍,
那麼天下的百姓都會跑到魏國來的。」
「五十步笑百步」就是從孟軻打的這個比方來的。兩個人犯了同樣的錯 誤,只是程度不同,其中一個以為自己的錯誤比較輕些,就譏笑錯誤比較嚴 重的人,可以說是「五十步笑百步」。
yè gōng hào lóng
葉 公 好 龍
葉公[古時念作 shé-gōng]最喜歡龍。他穿的衣服上綉著龍,戴的帽子上 鑲著[xiāng-zhe]龍。他住的房子,牆壁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diāo-zhe] 龍。這些龍都屈曲盤繞,張牙舞爪,真是又華麗,又威武。
天上的龍聽說葉公喜歡龍,真下來找他了。他的頭才伸進窗口,尾巴已 經甩[shuǎi]到了堂上。這一下可把葉公的魂都嚇掉了。他臉色刷[shuà]白, 回頭就逃。原來他喜歡的並不是真的龍。
「葉公好龍」就是從這 個故事來的。「好」是「喜 歡」的意思。有人嘴上說喜 歡某件事情,實際上並不 這樣,甚至還害怕某件事 情,可以比喻作「葉公好 龍」。
dōng shīxiào pín
東 施 效 顰
西施是春秋時候有名的美女。據說她就姓施,家住在若耶溪西岸,所以 大家管她叫西施。若耶溪東岸也有個姓施的姑娘,長得很難看,大家管她叫 東施。
東施聽人家說西施長得漂亮,一心要跟西施學,西施怎麼打扮,她就怎 么打扮,西施怎麼走路,她就怎麼走路。有一回,西施得了心疼病,她皺緊 了眉頭,走起路來雙手按住了胸口。人家看見了說:「這姑娘真可憐見的。」 這句話傳到東施的耳朵里。她以為人家又在誇西施的模樣兒好看,便學 著西施,也皺緊了眉頭,雙手按住了胸口。人家看見了可並不說她漂亮,反
而說:「這姑娘干嗎裝模作樣,看了真叫人害怕。」
「東施效顰」和「效顰」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效」是「學樣」, 「顰」是「皺眉頭」。從前人以為美人皺了眉頭就越加俊俏。故事本來的意 思是醜人不知道自己丑,硬要學美人的模樣,結果越學越丑。這個成語的意 思也是這樣,如果用來說自己,就表示謙虛,說自己的根底差,學人家的長 處沒學到家;如果用來說別人,就譏笑別人不自量力,硬要跟人家學,結果 越學越糟。這不是對別人的善意的批評。
zài zuò féng fù
再 作 馮 婦
晉國[jìn-guó]有個打虎的能手,叫馮婦。後來,他說他要做善人了,發 誓不再殺生,當然也不再打老虎了。
有一天,馮婦乘著馬車來到郊外,看到許多人在追趕一隻老虎。老虎被 逼到山腳下的一個角落裡,沒有路可以逃,回過頭來,張牙舞爪對著追趕他 的人。大家看老虎還這樣兇猛,都不敢近前。
有人看見打虎的馮婦來了,就跑過來請他。馮婦捲起袖子,跳下車來, 奔上前去,三拳兩腳就把老虎給打死了。大家都稱贊馮婦又為人們除了一害, 可是也有人譏笑馮婦,說他自己發了誓自己不遵守,
「再作馮婦」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意思就是再做一次馮婦,也就是像 馮婦那樣,再干一次自己說過不再乾的事情。用這個成語來說自己,含有受 人邀請或囑托,不得不再乾的意思;用這個成語來說別人,含有譏諷別人習 性難改,說了話不算數的意思。
「負嵎[fù-yú]」也是從這個故事來的,「負」就是背靠著的意思,「嵎」 就是山的角落。敵人被追趕到無路可逃的時候,還死不投降,有人幹了壞事 被揭穿了,還死不承認,都可以說是「負嵎」。因為他們就像故事裡的老虎 那樣,逃到了山的角落裡,還要回過頭來反撲追捕他的人。為了說得清楚一 些,可以把「負嵎」寫成「負嵎頑抗[fù-yú-wán-kàng]」。在這里,「頑」 是「死硬」的意思,「抗」是「抗拒」的意思。「嵎」可以寫作「隅」。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爭 先 恐 後
王良是春秋時候有名的駕車能手。趙襄子[zhào-xiāng-zǐ]請了他去,跟 他學駕車的本領。王良教得很仔細,趙襄子學得很用心。趙襄子學成了,跟 王良比賽駕車。誰知道比了三次,趙襄子換了三次馬,都落在了後頭。
趙襄子不大高興,對王良說:「您教我駕車,沒把本領全教給我。」 王良說:「我的本領全教給大王了,可是大王沒好好地運用。駕車最要
緊的是讓馬和車配合得很好,駕車的人要把心思全放在調理馬上,這樣才能 跑得快,才能跑遠路。可是大王落在後頭的時候,只怕趕不上我;跑在前頭 的時候,只怕讓我給趕上。本來比賽嘛,不是跑在前頭就是落在後頭。大王 把心思全放在我身上,還有什麼心思來調理馬呢?這才是大王落後的原因。」 「爭先恐後」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故事原來的意思是一個人參加什麼比 賽,不能只擔心自己的名次先後,而忘記了在比賽中盡量發揮自己的技能。 現在用這個成語,只是怕落後要爭先的意思。
wēi ruò lěi luǎn
危 若 累 卵
晉靈公[jìn-líng-gōng]只貪玩樂,有一回,他命令手下的人築一座九層 的高台。許多大臣勸晉靈公不要這樣浪費人力物力。晉靈公非常生氣,說: 「誰要是阻攔我,我就把他殺了。」嚇得大家都不敢作聲。有一個大臣叫荀 息[xún-xī],他想了個法兒,進宮去對晉靈公說:
「大王,我會玩一個把戲,您想不想看?」 晉靈公沒想到荀息這老頭兒也會玩把戲,就說:「你會玩什麼呢?」 荀息說:「我能拿十三顆棋子搭成一個台,再在台上堆九個雞蛋。」 晉靈公想,這些滴溜滾圓的東西怎麼堆得起來呢?就叫人把棋子和雞蛋 拿來,要荀息堆給他看。荀息蹲下身子,先把十三顆棋子平鋪在地上,再把 五個雞蛋豎在棋子上面。這五個雞蛋有棋子墊著,倒還勉強能站穩。荀息又 用三個雞蛋堆第二層。這可不容易了,雞蛋又圓又滑,一個不小心就滾了下 來。荀息搭了一次又一次,終算又勉強搭成了。他再把最後一個雞蛋非常小
心地放到堆兒尖上去。 晉靈公看得眼珠子都瞪直了,嘴裡不由得說:「好險哪!好險哪!」 荀息把最後一個雞蛋放穩了,站起來說:「這不算什麼,比這更險的事
兒還有的是呢!」
晉靈公驚奇地問:「還有更險的事兒?你說說看。」 荀息說:「就是大王要築九層高台的事兒唄。築這座九層高台,百姓得
花三年工夫。這三年裡頭,男的不能耕田,女的不能織布,大家吃的穿的從
哪兒來呀!到頭來弄得民窮財盡,百姓怎麼能不怨恨大王呢?要是鄰國乘這 機會來攻打咱們,還要弄得國破家亡。那時候,您在這座九層高台上還能望 見些什麼呢?」
晉靈公聽荀息這么一
說,嚇了一大跳,就下命令停 止築台。 「危苦累卵」就是從這個 故事來的。「若」是「像」, 「累」是「堆起來」,「卵」是 「蛋」。情況非常危險,可以說 「危若累卵」。
shǒu zhū dài tù
守 株 待 兔
有個人在田裡耕地。忽然跑來一隻野兔,一頭撞在田邊的大樹上,折斷 了脖子死去了。那個人高興極了,把野兔拾了起來。他從此放下了鋤頭,坐 在大樹下等著,希望再有野兔跑過來自己撞死在大樹上。野兔當然不會再來 了,那個人的田地可荒蕪[huāng-wú]了。
「守株待兔」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株」在這兒就是「樹」。這個成 語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比喻有人把偶然發生的事情當作經驗,還牢牢守
住不放。一個是比喻有人不願切實地工作,妄想得到意外的收獲。
shā jī qǔ dàn
殺 雞 取 蛋
有個老太婆,養著一隻母雞。這母雞可是個寶貝,他每天下一個黃燦燦 的[huáng-càn-càn-de]金蛋。老太婆每天能撿到這么一大砣[tuó]金子,什麼 事兒也不用干,日子還過得挺闊氣。她閑得沒法兒,就天天守著她的寶貝雞, 只盼望他早點下蛋。
有一天,母雞照例又下了一個金蛋。老太婆把金蛋托在手上,心裡想: 「這寶貝雞一天只下一個金蛋,真叫人等得悶氣。不如宰了他,把他肚子里 的蛋一古腦兒取了出來吧。」
老太婆拿定主意,真把這寶貝雞宰了。沒想到打開肚子一看,一個金蛋 也沒找著——長成的金蛋已經下完了,新的金蛋可還沒長成。
「殺雞取蛋」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為了急於得到某種利益,毀壞了產 生這種利益的根本,可以說是「殺雞取蛋」。意思相似的成語有「竭澤而漁
[jié-zé-ér-yú]」——汲[jí]幹了池塘里的水捕魚。評論 |
『伍』 急需.一篇350字左右的成語故事~~~有的速度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像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陸』 350字成語故事,急!!!!!
毀我長城
檀道濟(?-436),南朝宋將領。祖籍高平金鄉(今屬山東),出生於京口(今江蘇鎮江)。東晉末,從劉裕攻後秦,屢立戰功,官至征南大將軍。元嘉八年(公元431)攻魏,糧盡退兵,敵不敢追。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諸子皆善戰,忌而殺之。被殺時怒曰:「乃壞汝萬里長城!」
檀道濟立功數朝,威名日重,左右心腹都是百戰之將,他的幾個兒子又多具才氣,引起了朝廷的猜忌。當時,文帝久病不愈,執掌朝政的彭城王劉義康及領軍將軍劉湛擔心文帝晏駕後,難以鉗制檀道濟,便內文帝屢進讒言,勸其盡早除掉檀道濟,以絕後患。
元嘉十三年(436),檀道濟奉詔回京。臨行前,其妻向氏說:「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來如此。朝廷今無事相召,恐有大禍。」檀道濟卻說:「我率師抵禦外寇,鎮守邊境,不負國家,國家又何故負我心」於是坦然入京。適逢文帝病情好轉,卧榻召見,文帝慰勉鼓勵,讓他返闕議事,用心邊防。不料檀道濟剛要啟程,文帝病情加劇。劉湛勸劉義康不可放虎歸山,即假託王命,以收買人心、圖謀不就之名逮捕檀道濟,旋加殺害。同時被殺害的還有檀道濟的十一個兒子及薛彤、高進之等大將。臨刑前,檀道濟投幘於地,憤怒地喊道:「你們這是在自毀長城啊!」
『柒』 小學生日記大全350字
天早上,我和好朋友鈴芷、妹妹去書店。因為我這幾天生病了,剛好今天陽光明媚,她想讓我曬曬太陽,就這樣答應了。走向書店的路途中,陽光特猛烈,幸好妹妹帶了把傘,如果不多虧拿把「救命傘」,說不定我們會「中暑」呢!走著走著,有一個男人故意朝我們傻笑,他大約三十多歲,身體非常強壯,手臂很有力氣,看起來是個建築工人。他就像一個「非洲人」,皮膚啊,比黑碳還要黑。我們這三個孩子一直都慣父母的嘮叨,說不能和陌生人說話……所以我們嚇得連忙跑起來。只要我們轉身往後望他,他都會笑嘻嘻的,太傻了!鈴芷愁著臉,說:「他太恐怖了。」可愛的妹妹非常好奇,調皮地向他做了個鬼臉。我有點擔心,馬上勸妹妹:「你怎能和陌生人交流,萬一他……」「姐姐,你就喜歡疑神疑鬼的,你總不能把每一個陌生人都當作壞蛋吧!」妹妹好象很相信那人。「非洲人」開口了,他一邊笑呵呵的,一邊樂呼呼地對我們說:「小美女,你們要幹啥呢?」鈴芷慢慢地覺得他很有趣,便故意試探他:「不關你事!」而他很不在乎,依然在笑,突然鼓起大拇指,說:「真棒!」我們根本不知道他為什麼這么說,也不知道他笑什麼,可我們知道了他是一位非常幽默的叔叔。他給了我們的路途增添了不少的快樂!期盼以後也會遇上這么一個真誠的人!我們帶著飢餓,帶著愉快的心情走進了書店。書架里的一排排整齊而不可其數的好書眼簾入勝,啊,這有《小學生分類作文》,那有《上下五前年》、《大個子老鼠小個子貓》……我樂開了花,真想把全部書都一覽無余。但靜悄悄的,沒有一點喧鬧聲,只有「沙、沙」的翻書聲,成了一首歡迎你到來的美妙歌聲!大家都那麼的認真,那麼的入神,似乎發覺不到外界的動靜。我們三個非常激動,翻翻那,看看這,真是快樂!我左看右看,覺得哪本書都是那麼的「迷人」,最後,我還是精選了自己最喜歡讀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經過了我用心的品味,懂得了做人要珍惜眼前美好的一切!讀了這本書後,我上癮了,再讀《優秀作文大全》、接著又讀……書是葯,可以醫治愚蠢;書是顧問,它能隨時回答你的問題;書是營養品,它能滋補心靈的空缺。也許鈴芷朋友和妹妹都有我這樣的想法,不然怎會百看不厭呢?由於時間的關系,我們把自己喜歡的書都買了下來,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書店。今天,我感到無比的快樂!名師點評:其實寫日記,最主要的就是要寫得真實,能暢快的抒發自己的感情。小作者做到了,能將日常生活描寫得如此細致可真是不簡單。可見小作者比較善於觀察生活,希望可以再接再厲哦!日記當中人物的對話寫得非常自然,讓人好像親眼目睹了小作者與叔叔遇見的場景。接下來描寫了去書店看書的細節,最後還談了談書的作用,一系列的比喻句寫得非常好哦!「黑碳」改成「黑炭」,「三個孩子一直都慣父母的嘮叨」改成「三個孩子一直都習慣父母的嘮叨」,「迷人」去掉引號,「突然鼓起大拇指」改成「突然豎起大拇指」,「《優秀作文大全》」後面的頓號改成逗號。
『捌』 寫出5篇小學生參賽日記,要求在350-400字之間,內容是積極向上的
現在,在這一個巨大的社會,會有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偷、強盜、老師、同學……這些人,有的讓我敬佩,有的讓我討厭……其中,我哥哥最讓我敬佩。
寒假,讓我學到了許多,讓我沒想到的是,竟是我那「書獃子」表哥的「缺點」讓我領悟到的!
我哥有許多「缺點」(至少他是這么認為的),在這一個寒假中「屢次重犯」,菜里放鹽撒了糖,上廁所走進廚房等不知犯了多少次。
有一次,我約哥哥去體育場玩,哥哥捧著書,頭也不抬,就滿口答應,說馬上到。3:00,我到了體育場,哥哥卻不見蹤影,我以為來得早了,再等等就好了,便在那裡看看雜志,聽聽音樂。半個小時過去了,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到了六點,哥哥怎麼也不出現,我實在忍無可忍,只好大駕光臨。到了表哥家門口,見門也沒關,想到了阿姨說的話:「表哥瘋了!」進去一看,書房上掛了一張「告示牌」,牌上寫著「請勿打擾」四個大字,我卻不把它放在眼裡,咆哮道:「李明華,給我出來!」門依然緊閉,平時,誰也經不住我的「獅吼功」,表哥竟然毫發無損,真厲害。我只好悄悄地打開房門,見他正拿著高下的數學書讀讀背背,不禁暗暗敬佩,我悄悄離開房間,拿起一疊報紙細細讀了起來。這時,表哥出來了,看到我,非常吃驚,仔細一想,吐了吐舌頭,不好意思的說:「我忘了,還去嗎?」我冷笑了一聲,說:「你覺得呢?」哥哥連忙向我賠罪!
真是因為哥哥的「缺點」讓我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哥哥的成績也穩居前十,我最敬佩的人當然非表哥莫屬了!
寒假,讓我學到了許多寒假,讓我學到了許多。
『玖』 成語故事讀後感350字五篇
怎樣寫讀後感:
多看前言,多引用作者的話,結尾用別人的評價.第一段寫故事梗概,後面寫我的專感受屬.還要有自己或客觀的對重要人物或你喜歡的人物的評析.
我的看法:給自己的文章定一個主題,要求深刻又積極向上,思想高度越高越好.主要是你想表達什麼思想感情.寫景的能提升到熱愛大自然,寫情的能提升到.是偉大的,寫人就是.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拾』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10篇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一:兵不厭詐
公元前633年,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第二年春天,晉文公派兵攻佔了楚的盟國曹國和衛國,要他們與楚國絕交,才讓他們復國。楚國被激怒了,撤掉對宋國的包圍,來和晉國交戰。兩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對陣。
晉文公重耳做公子時,受後母迫害,逃到楚國,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問重耳以後如何報答,重耳說:「美女、綢緞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給您什麼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國執政,萬一遇到兩國發生戰爭,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楚國還不能諒解,雙方再交手。」
為了實現當年的諾言,晉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國大將子玉率領楚軍緊逼不舍。
當時,楚國聯合了陳、蔡等國,兵力強;晉國聯合了齊、宋等國,兵力弱。應該怎樣作戰呢?晉文公的舅舅子犯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對於注意禮儀的君子,應當多講忠誠和信用,取得對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戰陣之間,不妨多用欺詐的手段迷惑對方。你可以採取欺騙敵軍的辦法。」
晉文公聽從了子犯的策略,首先擊潰由陳、蔡軍隊組成的楚軍右翼,然後主力假裝撤退,引誘楚軍左翼追趕,再以伏兵夾擊。楚軍左翼大敗,中軍也被迫撤退。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城濮之戰。晉國取勝後,與齊、魯、宋、鄭、蔡、莒、衛等國會盟,成為諸侯霸主。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二:濫竽充數
爸爸在《成語故事》這本書中給我讀了濫竽充數的故事,它講的是戰國時,齊宣王很喜歡聽吹芋,但他喜歡聽大家一齊吹,那裡面有個南郭先生混在裡面,不會吹但裝成會吹的樣子。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王位,他也喜歡聽吹竽,但他和他的父親不一樣,他喜歡聽一個人吹,南郭先生聽說以後,急忙收拾行李逃回了家。
爸爸說,這個成語故事是告訴人們,那些弄虛作假的人雖能矇混一時,但是無法矇混一世,他們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諷刺了混入內行,冒充有本領而無真才實學的人。社會需要的是有真才實學的人,而真才實學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靠刻苦學習鑽研,努力拚搏得來的。「濫竽充數」的人在事業上、學習上混,只是暫時的、短暫的,最後還是要被時代前進的洪流所淘汰。
爸爸問我,你在平時的學習中是甘當「濫竽充數」的南郭,還是做奮力搏擊的雄鷹?二者必擇其一。我想,南郭先是好混,最後還是混不下去。我要努力、刻苦、頑強學好知識,掌握本領,做一個真才實學的人。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三:守株待兔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大山腳下住著一個農夫,他每天一大早就到田裡幹活,特別辛苦。
有一天,農夫正在地里幹活,突然一隻野兔從草叢里跑了出來,野兔因見到有人而受到了驚嚇。它拚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一顆樹樁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便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第二天,農夫照舊在地里幹活,可是他再也不像以往那麼專心了。
他幹了一會兒就朝草叢里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隻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幹了一天活,該鋤的地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有見到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第三天,農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後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但農田裡的苗因為他而枯萎了。農夫因此成了別人議論的笑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獲,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謝謝大家!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四:玉汝於成
張載年輕時喜歡研究兵法。范仲淹很欣賞他的才學,勸他說:「讀書人有自己的事業可做,何必非要談兵呢?」張載便專心致志做學問。後來張載中了進士,先後當過幾任地方官,因為他敢於直言,觸犯了執政大臣,49歲就辭官回家,在家讀書治學。
橫渠是個窮鄉僻壤,張載雖有一些田地,但收入只夠維持生計,還必須省吃儉用,但他怡然自得,根本就不掛在心上。每天起來,他一頭鑽進書房,關起門來,整日苦讀,時常思考問題而忘記吃飯和休息。深夜,妻兒早已酣然入睡,他躺在床上還若有思考。如有所得,便披衣下床,欣然提筆。遠近許多青年紛紛前來從師求學。有些學生家境貧寒,沒有學費,他反而補貼他們茶飯,和他們同甘共苦。
張載在一篇文章中說:「貧窮卑賤和令人憂傷的客觀條件,其實可以磨練人的意志,用來幫助你達到成功(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
「玉汝於成」是說象玉一樣愛護,來幫助你成功。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五:不恥下問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古代的一個教育家,還被人們稱為「聖人」。他為人學識淵博,但還是虛心地向別人學習請教。
有一次,孔子到太廟祭祖,有不明的地方就向別人發問,旁邊的人看見了,忍不住說:「難道你不是聖人嗎?為什麼還要別人呢?」孔子聽了謙虛地說:「不懂就問嘛,有什麼不好呢?」
還有一次,一個弟子問孔子:「為什麼孔圉死後被人們稱為「孔文」呢?」孔子回說:「因為他不恥下問,還聰明好學呢!」
我讀完這兩個故事,才知道成語中的心不恥下問的意思是:即使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請教也不會覺的恥辱。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成績好的同學能放下架子虛心請教成績不好的同學,老師也能向學生請教,長輩能向孩子請教的好觀象,我覺得他們一點不會覺得恥辱,因為他們也有不恥下問的精神。毛主席也曾經說過:「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覺的是千真萬確的,我要緊緊記住這個真理。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六:買櫝還珠
春秋時候有個楚國人,為了把自己的珍珠多賣點錢,想盡了辦法。他用名貴的木蘭香木做了個木匣子,里邊裝上珍珠在大街上叫賣。立刻吸引來不少顧客,但沒有一個人來買。
一會兒走過來一個鄭國人,給了賣珠人許多錢,急忙打開匣子取出珍珠還給賣珠人,只托著木匣子走了。有許多看熱鬧的人都驚呆了。原來這個買主不是買珍珠的而是買木匣子啊!
這個故事設定的含義是: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七:一言為重
商鞅,姓公孫,名鞅,衛國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因幫助秦孝公實行變法,奠定了秦國強大的基礎,被孝公封於商(今陝西商縣東南),號商君,故又稱為商鞅。
公元前365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制定的新法將要公布時,為了讓人們相信新法必定施行,他在京都南門外,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聲言誰能將此木柱搬到北門,就賞給黃金十金。開始,人們不相信這是真的,沒有人響應。商鞅又宣布,誰能將木柱搬到北門,賞給黃金五十金。這時,有一個年輕人壯著膽子把木柱搬到北門,果真得到了五十金。這件事在廣大群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百姓認為商鞅說話算數,都相信新法,服從新法。
宋朝的王安石極力主張改革政治,宋神宗在位時,他被任命為宰相,大力推行青苗法、均輸法、市易法、免役法、農田水利法等新法,但遇到重重阻力。在此種情形下,他寫了《商鞅》這首詩:「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表明了自己推行新法的決心,也說明了自己要像商鞅那樣,說話算數,取信於民,使新法繼續貫徹下去。
根據商鞅變法的故事和王安石的詩,人們便引申出「一言為重」這個成語,比喻說話算數,言行一致。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八:對牛彈琴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很敬重他。
公明儀不但在室內彈琴,遇上好天氣,還喜歡帶琴到郊外彈奏。有一天,他來到郊外,春風徐徐地吹著,垂柳輕輕地動著,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公明儀一時興致來了,擺上琴,撥動琴弦,就給這頭牛彈起了最高雅的樂曲《清角之操》來。老黃牛在那裡卻無動於衷,仍然一個勁地低頭吃草。
公明儀想,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該換個曲調,彈彈小曲。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繼續悠閑地吃草。
公明儀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領,彈奏最拿手的曲子。這回呢,老黃牛偶爾甩甩尾巴,趕著牛虻,仍然低頭悶不吱聲地吃草。
最後,老黃牛慢悠悠地走了。換個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儀見老黃牛始終無動於衷,很是失望。人們對他說:「你不要生氣了!不是你彈的曲子不好聽,是你彈的曲子不對牛的耳朵啊!」最後,公明儀也只好嘆口氣,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沒趣。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九:一毛不拔
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項放踵,利天下,為之。
釋義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嗇自私。
故事墨子,名翟,是站國時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反對戰爭。
差不多與墨子同一時期,有一位叫楊朱的哲學家,反對墨子的「兼愛」,主張」貴生」「重已」,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
有一次,墨子的學生離滑厘問楊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處,你干不幹?」
「天下人的問題,決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決得了的!」
離滑厘又說:「假使能的話,你願意嗎?」
楊朱默不作答。
當時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孟子就此對楊朱和墨子作了評論:「楊子主張的是『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幹的,而墨子主張『兼愛』,只要對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頭頂,走破了腳板,他也是甘心情願的。」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十:完璧歸趙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
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趙王齋戒5天,然後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