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投鞭斷流成語典故

投鞭斷流成語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21 15:23:29

成語故事投鞭斷流

據北魏.崔鴻《前秦錄》載,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前秦苻堅統一版北方後,決心調權集百萬大軍,乘勢一舉消滅東晉,統一全中國。苻堅召集群臣商議,但大臣們多不贊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屬勸阻說:「從星象來看,今年不適合南進。何況晉據著長江的險固,其君王又深獲人民擁戴。我們不如暫時固守國力,生產整軍,等晉內部松動,再伺機攻伐。」苻堅很不以為然地說:「星象之事,不盡可信。至於長江,春秋時的吳王夫差和三國時的吳主孫皓,他們都據有長江天險,最後仍不免滅亡。現在朕有近百萬大軍,光是把馬鞭投進長江,就足以截斷江流,還怕甚麼天險?」苻堅不顧大臣們反對,執意出兵伐晉,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逼臨淝水,准備攻打東晉。東晉派大將謝玄、謝石帶領八萬精兵抗敵。苻堅輕敵,想憑藉優勢快攻,卻遭到晉軍頑強抵抗,並在「淝水」被晉軍打敗,前秦從此一蹶不振。後來「投鞭斷流」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吾之眾投鞭於江,足斷其流」演變而出,後用來比喻軍旅眾多,兵力強大。

❷ 成語「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各出自哪個典故

是淝水之戰。

1、投鞭斷流

秦王苻堅企圖征服南方的東晉王朝。他在全國大規模徵兵,當有了80萬大軍時,他得意地說:「東晉很快就會被我征服了。」可是,許多大臣都認為進攻東晉的時機還不成熟。

大臣石越勸苻堅說:「雖然我們現在兵多將廣,但晉軍有長江天險可守,我們未必能取勝。」苻堅傲慢地笑道:「以吾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

苻堅不聽勸告,進攻東晉,結果在淝水之戰中被晉軍徹底打敗了。

2、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東晉時,前秦一直想吞並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九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苻堅當然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

可是,誰料到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苻堅慌了手腳。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線視察,他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呢!

接著,在淝水(今中國安徽瓦埠湖一帶)決戰,秦軍被徹底擊潰,損失慘重,秦王苻堅自己受傷,弟弟苻融也陣亡了。苻堅倉皇而逃,他聽到風風吹樹木的聲音也以為是敵人追兵又到了。

(2)投鞭斷流成語典故擴展閱讀:

歷史上的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淝水之戰,前秦軍被殲和逃散的共有70多萬。唯有鮮卑慕容垂部的3萬人馬尚完整無損。苻堅統一南北的希望徹底破滅。

不僅如此,北方暫時統一的局面也隨之解體,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權,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等其他貴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國家,苻堅本人也在兩年後被姚萇俘殺,前秦隨之滅亡。

中國南北分立的局面繼續維持。東晉乘勝北伐,收回黃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謝安去世和前線主帥謝玄退隱而轉為守勢。

此戰的勝利者東晉王朝雖無力恢復全中國的統治權,但卻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侵擾,為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淝水之戰也成為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載入軍事史,對後世兵家的戰爭觀念和決戰思想產生著久遠影響。

淝水之戰的結果使東晉王朝的統治得到了穩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侵擾,為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機。

從長期看,淝水之戰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漢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並且直接影響到了此後隋唐等統一王朝的精神實質,可以說淝水之戰保住了中華文化的核心部分並使之從「五胡亂華」後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機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投鞭斷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❸ 投鞭斷流的成語故事

投鞭斷流
出處:《晉書·苻堅載記》。
意思:形容兵多勢大,不難跨渡江河天險,克敵制勝。 讀書筆記
西晉末年,西北和北方各民族乘機獨立,紛紛脫離晉朝統治,出現了所謂「五胡十六國」。這些國家中,要算氐族的秦國(史稱前秦)為最大。有一個時期,它幾乎包括了北中國的全部地區。秦王苻堅,自稱天王,愛情語錄,企圖征服偏安東南的東晉王朝,蓄意統治全中國。
苻堅為了南征晉朝,下令徵募軍士,凡成年男子,十個裡面抽一個當兵,把勇敢有才、年在二十上下的富家子弟,派做禁衛軍軍官。他得意地說;「我給司馬昌明(晉朝的皇帝,即晉武帝)、謝安(晉朝的中書監)和桓沖(晉朝的中軍將軍),已經預先派好職務了,因為他們很快就會被我降服;我們也可以預先給他們把住宅建造起來。」
這時,苻堅的大臣,包括苻堅的弟弟苻融,都不主張出兵。只有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竭力慫恿。苻融對苻堅說:「慕容垂和姚萇都是不能相信的,他們都想在局勢一旦有變時,乘機實現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再說,那些富家子弟,既不會作戰,也沒有吃過苦,哪裡有什麼用處?」苻堅沒有接受他的意見。 讀書筆記
另一個臣子名叫石越的,也勸苻堅說:「晉朝現在雖然退守江南,可是有長江天險可守,我們未必能取勝。」苻堅傲慢地笑道:「以我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意思是:「我軍人數眾多,怕什麼長江天險,只要每人投下一根馬鞭,就足以阻斷江流!」
苻堅不聽勸告,結果終於在淝水一役中,被晉軍以少勝多,徹底打垮。(

❹ 請簡要概括投鞭斷流的典故

據北魏.崔鴻《前秦錄》載,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前秦苻堅統一北內方後,決心調集百萬容大軍,乘勢一舉消滅東晉,統一全中國。苻堅召集群臣商議,但大臣們多不贊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屬勸阻說:「從星象來看,今年不適合南進。何況晉據著長江的險固,其君王又深獲人民擁戴。我們不如暫時固守國力,生產整軍,等晉內部松動,再伺機攻伐。」苻堅很不以為然地說:「星象之事,不盡可信。至於長江,春秋時的吳王夫差和三國時的吳主孫皓,他們都據有長江天險,最後仍不免滅亡。現在朕有近百萬大軍,光是把馬鞭投進長江,就足以截斷江流,還怕什麼天險?」苻堅不顧大臣們反對,執意出兵伐晉,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逼臨淝水,准備攻打東晉。東晉派大將謝玄、謝石帶領八萬精兵抗敵。苻堅輕敵,想憑藉優勢快攻,卻遭到晉軍頑強抵抗,並在「淝水」被晉軍打敗,前秦從此一蹶不振。後來「投鞭斷流」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吾之眾投鞭於江,足斷其流」演變而出,後用來比喻軍旅眾多,兵力強大。

❺ 「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等歷史典故出自於古代安徽什麼戰役

是:淝水之戰

投鞭斷流:

秦王苻堅企圖征服南方的東晉王朝。他在全國大規模徵兵,當有了80萬大軍時,他得意地說:「東晉很快就會被我征服了。」可是,許多大臣都認為進攻東晉的時機還不成熟。

大臣石越勸苻堅說:「雖然我們現在兵多將廣,但晉軍有長江天險可守,我們未必能取勝。」苻堅傲慢地笑道:「以吾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

苻堅不聽勸告,進攻東晉,結果在淝水之戰中被晉軍徹底打敗了。

草木皆兵:

淝水之戰中晉軍洛澗大捷,大大鼓舞了晉軍的士氣。謝石、謝玄一面命令劉牢之繼續援救硤石,一面親自指揮大軍,乘勝前進,直到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壽縣南)東岸。於是,把人馬駐扎在八公山邊,和駐扎壽陽的秦軍隔岸對峙。

苻堅得知洛澗兵敗,晉兵正向壽陽而來,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當時正是隆冬時節,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濛蒙的一片。苻堅在城樓上一眼望去,只見對岸晉軍一座座的營帳排列得整整齊齊,手持刀槍的晉兵來往巡邏,陣容嚴整威武。

再往遠處看,對面八公山上,隱隱約約不知道有多少晉兵。其實,八公山上並沒有晉兵,不過是苻堅心虛眼花,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作是晉兵了。

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地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怎麼能說它是弱兵呢?」

風聲鶴唳:

淝水之戰中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後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沖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於是,秦軍決定後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一,一接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謝玄見敵軍潰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

那些僥幸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拚命地奔逃。

(5)投鞭斷流成語典故擴展閱讀:

戰役背景:

淝水之戰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

西晉末年的腐敗政治,引發了社會大動亂。在南方,晉琅邪王司馬睿於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帝,建立東晉,占據了漢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

在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紛爭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先後滅掉前燕、代、前涼等割據國,統一了黃河流域。

前秦壽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堅,苻堅先下手為強,殺掉苻生,自立為大秦天王(不稱皇帝)。 苻堅重用漢人王猛之後 ,國力大增,於公元373年攻佔了東晉的梁(今陝西漢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北並吞鮮卑拓跋氏之代國,西方兼並前涼,遠征西域,一統北方。

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堅的南進政策,且勸苻堅不要攻擊東晉王朝,因為他認為前秦的國力雖比東晉強,但由於前秦剛剛才統一北方,時機未成熟,加上東晉有長江天險。王猛死後七年,苻堅認為時機成熟,決定攻擊東晉。

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馬矅開始親政,謝安升中書監、錄尚書事,總攬朝政,陳郡謝氏成為東晉的最後一個「當軸士族」。同年,苻堅統一了中國北方,前秦與東晉的戰爭已經臨近。

當時的東晉,長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則屬於謝氏當政,謝安盡力調和桓謝兩大家族關系,以為即將爆發的戰爭作準備。

❻ 投鞭斷流的故事,成語故事

投鞭斷流
出處:《晉書·苻堅載記》。
意思:形容兵多勢大,不難跨渡江河天險,克敵制勝。 讀書筆記
西晉末年,西北和北方各民族乘機獨立,紛紛脫離晉朝統治,出現了所謂「五胡十六國」。這些國家中,要算氐族的秦國(史稱前秦)為最大。有一個時期,它幾乎包括了北中國的全部地區。秦王苻堅,自稱天王,愛情語錄,企圖征服偏安東南的東晉王朝,蓄意統治全中國。
苻堅為了南征晉朝,下令徵募軍士,凡成年男子,十個裡面抽一個當兵,把勇敢有才、年在二十上下的富家子弟,派做禁衛軍軍官。他得意地說;「我給司馬昌明(晉朝的皇帝,即晉武帝)、謝安(晉朝的中書監)和桓沖(晉朝的中軍將軍),已經預先派好職務了,因為他們很快就會被我降服;我們也可以預先給他們把住宅建造起來。」
這時,苻堅的大臣,包括苻堅的弟弟苻融,都不主張出兵。只有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竭力慫恿。苻融對苻堅說:「慕容垂和姚萇都是不能相信的,他們都想在局勢一旦有變時,乘機實現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再說,那些富家子弟,既不會作戰,也沒有吃過苦,哪裡有什麼用處?」苻堅沒有接受他的意見。 讀書筆記
另一個臣子名叫石越的,也勸苻堅說:「晉朝現在雖然退守江南,可是有長江天險可守,我們未必能取勝。」苻堅傲慢地笑道:「以我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意思是:「我軍人數眾多,怕什麼長江天險,只要每人投下一根馬鞭,就足以阻斷江流!」
苻堅不聽勸告,結果終於在淝水一役中,被晉軍以少勝多,徹底打垮。

❼ 投鞭斷流的由來是什麼

【拼音】tóu biān àn liú

【成語故事】東晉初年,前秦的勢力日趨強大,苻堅即位後一心想消滅專東晉統一全國,屬他在朝會上就親征問題聽取大臣們的意見。秘書監朱彤堅決支持,而左僕射權翼說晉有長江天險,不能進攻。苻堅說我們百萬雄師把馬鞭投到長江里就可以把長江斷流。

【典故】以吾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 《晉書·苻堅載記》

【釋義】把所有的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斷水流。比喻人馬眾多,兵力強大。

【用法】作謂語、分句;形容兵眾勢大

【成語示列】人民解放軍以投鞭斷流之勢跨躍長江天險。

希望能夠幫到你!O(∩_∩)O~

❽ 投鞭斷流成語故事

投鞭斷流 [tóu biān àn liú]
[釋義] 把所有的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斷水流。比喻人馬版眾多,兵力強大。權
[出處] 《晉書·苻堅載記》:「以吾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

❾ 成語典故大全投鞭斷流

投鞭斷流 [tóu biān àn liú]
[釋義] 把所有的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斷水流。比喻人馬眾多,兵力強大。
[出處] 《晉書·苻堅載記》:「以吾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
投鞭斷流的典故
公元357年,北方前秦(氐族)苻堅自稱大秦天王,占據了相當於現在淮河以北及四川等地,並不斷向南擴展,與東晉王朝對峙。
公元382年,苻堅召集了文武大臣,說:「我稱王以來,已二十多年,只有南方的晉未被征服。一想到這件事,連飯都咽不下。我估計了一下我的軍隊,有九十七萬人。我打算親率大軍滅晉,大家意見如何?」
左僕射權翼勸阻說:「目前,晉雖不強大,但他們君臣和睦,上下一心,加上有謝安等人,所以眼下就想滅晉,是辦不到的。」苻堅聽了,沉默了很久,後來只得說:「請諸位再談談自己的看法吧。」
太子左衛率(負責護衛太子的官)石越站了出來,他補充了權翼的意見,說:「晉還占據著長江天險,這對他們很有利,而對我們是很不利的啊!」

這時,苻堅志驕意滿,根本聽不進反對意見。他不以為然地說:「長江有什麼了不起,憑我這百萬大軍,只要每個士兵把馬鞭子拋到江中,就足以堵斷江水。」
許多大臣反對出兵,連太子苻宏也對苻堅說.「現在伐晉,師出無名。如果興師動眾而得不到勝利的話,非但威風掃地,而且會使財力受到無法挽回的損失。」苻堅不僅不採納大家的正確意見,相反還覺得大家的意見不可理解。
後來,歸服前秦的鮮卑貴族慕容垂居心險惡地慫恿苻堅發兵。他對苻堅說:「陛下完全可以自己作出決定,何必去徵求眾人的意見呢!」苻堅聽了高興地說:「和我共定天下大事的,只有你了。」便下令送了他五百匹帛。
苻堅一意孤行,於公元383年,親自率領九十萬大軍向東晉進攻,結果在測水大戰中被晉軍打得大敗,狼狽逃回洛陽。

❿ 」投鞭斷流」的典故源出歷史上的

投鞭斷流 tóu biān àn liú

比喻人馬眾多,兵力強大。

編輯本段出處《晉書·苻堅載記》:內「以吾之眾旅,投容鞭於江,足斷其流。」

編輯本段典故

據北魏.崔鴻《前秦錄》載,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前秦苻堅統一北方後,決心調集百萬大軍,乘勢一舉消滅東晉,統一全中國。苻堅召集群臣商議,但大臣們多不贊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屬勸阻說:「從星象來看,今年不適合南進。何況晉據著長江的險固,其君王又深獲人民擁戴。我們不如暫時固守國力,生產整軍,等晉內部松動,再伺機攻伐。」苻堅很不以為然地說:「星象之事,不盡可信。至於長江,春秋時的吳王夫差和三國時的吳主孫皓,他們都據有長江天險,最後仍不免滅亡。現在朕有近百萬大軍,光是把馬鞭投進長江,就足以截斷江流,還怕什麼天險?」苻堅不顧大臣們反對,執意出兵伐晉,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逼臨淝水,准備攻打東晉。東晉派大將謝玄、謝石帶領八萬精兵抗敵。苻堅輕敵,想憑藉優勢快攻,卻遭到晉軍頑強抵抗,並在「淝水」被晉軍打敗,前秦從此一蹶不振。後來「投鞭斷流」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吾之眾投鞭於江,足斷其流」演變而出,後用來比喻軍旅眾多,兵力強大。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