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含有餉字的成語及解釋

含有餉字的成語及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2-21 08:26:06

① 帶有倦字的成語及其詞義解釋

包含倦字的成語
〔 好學不倦 〕倦;厭倦。愛好學習;從不厭倦。
〔 誨人不倦 〕誨:教導;誘導;倦:厭煩。指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
〔 娓娓不倦 〕娓娓:談話連續不倦的樣子。連續談論,不知疲倦。
〔 孜孜不倦 〕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樣子)。
〔 樂此不倦 〕此:這。因酷愛干某事而不感覺厭煩。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 孳孳不倦 〕指工作或學習勤奮努力、不知疲倦。
〔 筋疲力倦 〕猶言筋疲力盡。
〔 終日不倦 〕整天不知厭倦。指埋頭學習
〔 鞍馬勞倦 〕指長途跋涉或戰斗中備嘗睏乏
〔 篤學不倦 〕篤學:專心好學;倦:疲倦。專心好學,不知疲倦。
〔 倦鳥知還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比喻辭官後歸隱田園;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
〔 樂善不倦 〕樂於堅持做好事。
〔 精疲力倦 〕倦:疲倦,勞累。猶言精疲力盡。
〔 力學不倦 〕力學:努力學習。倦:疲倦。勤勉學習而不知疲倦。
〔 馬疲人倦 〕疲:疲勞;倦:勞倦。人馬疲倦睏乏。形容體力疲勞不堪
〔 誨而不倦 〕誨:教誨,教導;倦:厭煩,疲倦。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煩
〔 煩心倦目 〕煩:煩躁,煩惱;倦:厭倦。煩悶的心情,倦怠的眼睛
〔 朝夕不倦 〕朝:早晨。早晚都不懈怠。形容勤奮努力,孜孜不倦
〔 倦尾赤色 〕比喻十分困苦
〔 諄諄不倦 〕懇切耐心地教誨,不知疲倦。
〔 孜孜無倦 〕同「孜孜不倦」。
〔 篤志不倦 〕篤志:志向專一;倦:厭倦。指學習志趣專一,不知疲倦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厭:通「魘」,滿足;誨:教導。堅持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從不疲倦

② 帶有躬字的四字成語及解釋

如圖,有這么多

③ 含有「類」字的成語及解釋

不倫不類
不像這一類,也不像那一類。形容不正派或不規范
物以類聚
各種東西都按種類聚集在一起。比喻壞人互相勾結
有教無類
意思是不論對哪一類人都給以教育

④ 帶有和的成語及解釋大全

風和日麗 和風習習,陽光燦爛。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氣。
風和日暖 風很平靜,陽光暖人。
割地求和 割讓土地,求得和平。
和而不唱 贊同別人的意見,不堅持自己的說法。
和而不同 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處,但不隨便附和。
和光同塵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種光彩;同塵:與塵俗相同。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消極處世態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和藹可親 和藹:和善。態度溫和,容易接近。
和風細雨 和風:指春天的風。溫和的風,細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緩,不粗暴。
和顏悅色 顏:面容;悅:愉快;色:臉色。臉色和靄喜悅。形容和善可親。
和氣致祥 致:招致。和睦融洽,可致吉祥。
和衷共濟 衷:內心;濟:渡。大家一條心,共同渡過江河。比喻同心協力,克服困難。
和璧隋珠 比喻極珍貴的東西。
和盤托出 和:連同。連盤子也端出來了。比喻全都講出來,毫不保留。
和如琴瑟 比喻夫妻相親相愛。
和衣而卧 和:連著;卧:躺下。穿著衣服躺下睡覺。
和睦相處 彼此和好地相處。
渾俗和光 渾俗:與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鋒芒,與世無爭。也比喻無能,不中用。
惠風和暢 惠:柔和;和:溫和;暢:舒暢。柔和的風,使人感到溫暖、舒適。
鸞鳳和鳴 比喻夫妻相親相愛。舊時常用於祝人新婚。
民和年豐 百姓安居,年成很好。
琴瑟調和 比喻夫妻恩愛。
曲高和寡 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時和年豐 和:和平;年:年成;豐:盛,多。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心平氣和 心情平靜,態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塤篪相和 舊時比喻兄弟和睦。
一倡百和 和:呼應,附和。一人首倡,百人附和。形容附和的人極多。
一唱一和 一個先唱,一個隨聲應和。原形容兩人感情相通。現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應。
一團和氣 本指態度和靄可親。現也指互相之間只講和氣,不講原則。
調和陰陽 謂使陰陽有序,風調雨順。舊多指宰相處理政務。
鼎鼐調和 相傳商武丁問傅說治國之方,傅以如何調和鼎中之味喻說,遂輔武丁以治國。後因以「鼎鼐調和」比喻處理國政。
鳳協鸞和 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更唱迭和 ①彼此唱和。②亦作「更唱迭和」。相互以詩詞酬答。③指互相呼應配合。
鼓腹含和 吃飽肚子,和樂相處。形容太平歡樂。
和藹近人 和藹:和善。態度溫和,容易接近。
和風麗日 謂天氣溫暖而晴朗。
和容悅色 同「和顏悅色」。
和顏說色 見「和顏悅色」。
狐唱梟和 喻壞人互相呼應。
混俗和光 同於塵俗,不露鋒芒。謂不求特異,與世無爭。
兩頭和番 謂兩面撥弄、攪和。
民和年稔 猶言民樂年豐。
內峻外和 內心嚴厲而外貌和藹。
你唱我和 和:依照別人詩詞的題材、體裁和韻腳來寫作詩詞。①指用詩詞相互酬答。②指雙方意見相同,互相支持。
琴瑟和好 比喻夫婦情深和美。亦作「琴瑟靜好」、「琴瑟之好」、「琴瑟之歡」、「琴瑟之樂」、「琴瑟和同」、「琴瑟和調」。
情投意和 投:契合。形容雙方感情融洽,心意完全一致。亦作「情孚意合」、「意同情合」、「情投意洽」、「情親意合」、「意合情投」、「情投氣合」。
日和風暖 見「日暖風和」。
日麗風和 和風習習,陽光燦爛。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氣。
日暖風和 風很平靜,陽光暖人。
上和下睦 謂長幼之間或上下級之間相處得很好。
隨聲附和 自己沒有主見,別人怎幺說,就跟著怎幺說。
隨聲趨和 見「隨聲附和」。
隋珠和璧 隋侯之珠與和氏之璧
。泛指珍寶。
隨珠和璧 隨侯珠與和氏璧的並稱。傳說古代隨國姬姓諸侯見一大蛇傷斷,以葯敷之而愈;後蛇於江中銜明月珠以報德,因曰隨侯珠,又稱靈蛇珠。楚人卞和於荊山得一璞玉,先後獻給武王
、文王,均以為石,和以欺君罪被砍斷兩足;成王登位,使人剖璞,果得夜光寶玉,因命之曰和氏璧。事見《韓
隋珠和玉 即隋珠和璧。
響和景從 見「響答影隨」。
雄唱雌和 比喻相互附和。
言歸和好 同「言歸於好」。
言和意順 言語和順,情意相諧。
一唱百和 形容附和的人極多
一倡一和 ①《詩·鄭風·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謂一個先唱,一個和聲,形容兩人感情相通。後多比喻兩人相互配合,彼此呼應。倡,亦作「唱」。②謂鳴聲相呼應。
一迎一和 一味迎合。
魚水和諧 形容夫婦關系和好諧調如魚水。
政清人和 政治清明,人心歸向,上下團結。
政通人和 政事通達,人心和順。形容國家穩定,人民安樂。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比喻遇事敷衍,得過且過地混日子。
風和日美 〖解釋〗微風和暢,陽光明麗。同「風和日麗」。
風和日暄 〖解釋〗微風和暢,陽光溫暖。見「風和日暖」。
更唱疊和 〖解釋〗指相互以詩詞酬答。同「更唱迭和②」。
畫荻和丸 〖解釋〗用以稱贊母親教子有方。同「畫荻丸熊」。
秋高氣和 〖解釋〗形容秋空高朗、天氣晴和。
時和歲豐 〖解釋〗四時和順,五穀豐收。用以稱頌太平盛世。同「時和年豐」。
時和歲稔 〖解釋〗四時和順,五穀豐收。用以稱頌太平盛世。同「時和年豐」。
天時地利人和 〖解釋〗指作戰時的自然氣候條件,地理環境和人心的向背。

⑤ 餉字開頭的成語

餉無所出
——就是沒有吃飯的來源。

餉客
就是來吃飯的人。

⑥ 含有響字的成語大全

一聲不響 、不聲不響、 浮聲切響 、悶聲不響、 隨聲逐響 、響不辭聲

⑦ 帶有真字的成語及解釋大全


。。

⑧ 餉字開頭的成語接龍大全

沒有復「餉」字開頭的成語制,含「餉」字的成語只有2個:

1、飛芻轉餉
fēi chú zhuǎn xiǎng
【解釋】指迅速運送糧草。同「飛芻挽粟」。

【出處】明·王世貞《與高大夫游盤山歌》:「建牙吹角浩無際,飛芻轉餉遙相望。」

【結構】聯合式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迅速運送糧草

【近義詞】飛芻挽糧、飛芻挽秣、飛糧挽粟

2、勞師糜餉
láo shī mí xiǎng
【解釋】指徒勞兵力,空費軍餉。

【出處】清·葉廷琯《鷗陂漁話·潘吳二家論楊嗣昌詩》:「按嗣昌小有才,思宗任之頗專且久,而勞師糜餉,辦賊迄無成功。」

【結構】聯合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處事

【例句】範文瀾《中國近代史》第一章第一節:「侵略者從外面用兵船大炮來對付虛驕心,投降派從內部用勞師糜餉來對付鄙吝心。」

⑨ 含一的成語及解釋

安於一隅ān yù yī yù
成語解釋:隅:角落。安心在某一個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進取。
成語出處: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二書》:「臣恭惟皇帝陛下厲志復仇,不肯即安於一隅,是有功於社稷也。」
百聞不如一見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成語解釋:聞:聽見。聽得再多,也不如親眼見到一次。
成語出處:《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遙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例句:從前畫師所繪的獅子形,統是全身有毛,我觀現在這獅子並不是這么樣子,所以百聞不如一見。(《慈禧太後演義》第三十六回)
百不失一bǎi bù shī yī
成語解釋:一百次中無一次失誤。表示射箭或打槍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語出處:漢·王充《論衡·須頌》:「從門應庭,聽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窺室,百不失一。」
例句:他把運算元一動,便曉得這人姓名,窮通壽夭,百不失一。(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七)
並為一談bìng wéi yī tán
成語解釋: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當作同樣的事物談論。
成語出處:唐·韓愈《平淮西碑》:「萬口和附,並為一談。」
不管三七二十一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
成語解釋:不顧一切,不問是非情由。
成語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二:「若三日沒有銀時,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頓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不可一世bù kě yī shì
成語解釋:一世:一時。認為當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極點。
成語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補遺》卷一五:「荊公少年,不可一世。」
例句:蓋興會飆舉,不可一世矣。(柳亞子《燕子龕遺詩序》)
背城借一bèi chéng jiè yī
成語解釋:背:背向;借:憑借;一:一戰。在自己城下和敵人決一死戰。多指決定存亡的最後一戰。
成語出處:《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余燼,背城借一。」
例句:合家細弱,依棲於此,屢被封家女子,橫見摧殘,今欲背城借一,煩君屬檄草耳。(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絳妃》)
百無一能bǎi wú yī néng
成語解釋:什麼都不會做。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二回:「宋江道:『我自百無一能,雖有忠心,不能得進步。』」
高人一等gāo rén yī děng
成語解釋:高過一般人。
成語出處:《禮記·檀弓上》:「獻子加於人一等矣。」
例句:他常常自以為高人一等,實際上很平庸。
傲睨一世ào nì yī shì
成語解釋:睨:斜視。高傲地旁觀,對當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裡。形容傲慢自負,目空一切。
成語出處:《宋史·沈遼傳》:「遼字睿達,幼挺拔不群,長而好學尚友,傲睨一世。」宋·高斯得《恥堂存稿·留趙給事奏札》:「但其再來,遂負虛驕之氣,傲睨一世,自以人莫能及。」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bǎi chǐ gān tóu,gèng jìn yī bù
成語解釋: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
成語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例句:故聊復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之勢也。(宋·朱熹《答鞏仲至書》)
百星不如一月bǎi xīng bù rú yī yuè
成語解釋:一百顆星星發出的亮光不如一個月亮發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質優。
成語出處:《淮南子·說林訓》:「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開,不如一戶之明。」
不堪一擊bù kān yī jī
成語解釋:不堪:經不起。形容力量薄弱,經不起一擊。也形容論點不嚴密,經不起反駁。
例句:這篇文章論點不嚴密,不堪一擊。
背城一戰bèi chéng yī zhàn
成語解釋: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敵人決一死戰。多指決定存亡的最後一戰。
成語出處:《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余燼,背城借一。」
例句:他皺著眉頭問道:「可是我們怎麼背城一戰呢?」(茅盾《子夜》十八)
一塵不染yī chén bù rǎn
成語解釋: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慾,保持心地潔凈。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干凈。
成語出處:唐·釋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薩在乾土山中經行,土不著足,隨嵐風來,吹破土山,令散為塵,乃至一塵不著佛身。」宋·張耒《臘月小雪後圃梅開》:「一塵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風露身。」
例句:特別是夏季,綠樹紅樓,一塵不染。(臧克家《老舍永在》)
彼一時,此一時bǐ yī shí,cǐ yī shí
成語解釋:那是一個時候,現在又是一個時候。表示時間不同,情況有了變化。
成語出處:《孟子·公孫丑下》:「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例句:彼一時,此一時。他如今在天上,我得收拾門下,免死溝壑,便為萬幸了,還敢妄言甚麼。(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
畢其功於一役bì qí gōng yú yī yì
成語解釋:把應該分成幾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例句: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是兩個性質不同的革命過程,不能畢其功於一役。
不值一錢bù zhí yī qián
成語解釋:比喻毫無價值。
成語出處:《史記·魏其安侯列傳》:「生平毀程不識不直一錢。」
例句:此兩公俱以直臣起家致大位,晚途遭詬,不值一錢,憲體至是掃地矣。(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御史大夫被論》)
別具一格bié jù yī gé
成語解釋:別:另外。另有一種獨特的風格。
成語出處:清·呂留良《與施愚山書》:「詠見贈詩,風力又別具一格。」
例句:這個畫家的人物畫拙中見巧,別具一格。
百不一存bǎi bù yī cún
成語解釋:一百個裡面沒有留下一個。表示喪失殆盡。
成語出處:《南史·蔡廓傳附蔡興宗》:「時士庶危懼,衣冠咸欲遠徙,後皆流離外難,百不一存。」
更進一竿gèng jìn yī gān
成語解釋:更:再,又;竿:竹竿。又前進了一步。
成語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一鱗半甲yī lín bàn jiǎ
成語解釋:原指龍在雲中,東露一鱗,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成語出處:唐·高仲武《中興閑氣集·蘇渙》:「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上廣州李帥,其文意長於諷刺,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甲。」
說一不二shuō yī bù èr
成語解釋:說怎麼樣就怎麼樣。形容說話算數。
成語出處:清·張春帆《宦海》第四回:「這個時候的邵孝廉,就是個小小的制台一般,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庄制軍沒有一回駁過他的。」
例句:窮苦人們起來,在村裡說一不二!(梁斌《紅旗譜》十八)
百無一用bǎi wú yī yòng
成語解釋:百樣之中無一有用的。形容毫無用處。
成語出處:清·黃景仁《雜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bù jīng yī shì,bù zhǎng yī zhì
成語解釋:智:智慧,見識。不經歷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長對那件事情的見識。
例句:俗語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該來支問著我了!(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回)
不拘一格bù jū yī gé
成語解釋:拘:限制;格:規格,方式。不局限於一種規格或一個格局。
成語出處:清·龔自珍《己亥雜詩》:「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例句:不但體裁,風格,題材,表現手法可以鼓勵勇於創新,甚至連主題,也可以是不拘一格的。(秦牧《「果王」的美號》)

⑩ 餉字開頭的成語

沒有抄「餉」字開頭的成語襲,含「餉」字的成語只有2個:

1、飛芻轉餉
fēi chú zhuǎn xiǎng
【解釋】指迅速運送糧草。同「飛芻挽粟」。

【出處】明·王世貞《與高大夫游盤山歌》:「建牙吹角浩無際,飛芻轉餉遙相望。」

【結構】聯合式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迅速運送糧草

【近義詞】飛芻挽糧、飛芻挽秣、飛糧挽粟

2、勞師糜餉
láo shī mí xiǎng
【解釋】指徒勞兵力,空費軍餉。

【出處】清·葉廷琯《鷗陂漁話·潘吳二家論楊嗣昌詩》:「按嗣昌小有才,思宗任之頗專且久,而勞師糜餉,辦賊迄無成功。」

【結構】聯合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處事

【例句】範文瀾《中國近代史》第一章第一節:「侵略者從外面用兵船大炮來對付虛驕心,投降派從內部用勞師糜餉來對付鄙吝心。」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