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初中成語判斷出錯原因

初中成語判斷出錯原因

發布時間: 2021-02-21 02:45:55

㈠ 初中語文各類考試出錯率最高的150個成語(附錯誤

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筆。 故意玩弄文筆。原指曲引法律條文作弊。後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拼音] wǔ wén nòng mò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豈亦效書生;區區於筆硯之間;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乎?」 [例句] 要我這個老粗舞文弄墨,真是力不從心哪! [近義] 假屎臭文 舞詞弄札 [反義] 目不識丁

㈡ 成語,因為主觀成見而造成錯誤判斷

【成語】:越鳧來楚乙
【拼音自】:yuè fú chǔ yǐ
同一隻飛鴻,有人以為野鴨,有人以為燕子.比喻由於主觀片面,對於事物認識不清而判斷錯誤.
【出處】:南朝·齊·張融《門論》:「昔有鴻飛天道,積遠難亮.越人以為鳧,楚人以為乙.人自楚越耳,鴻常一鴻乎?」

㈢ 歷屆中考最容易出錯的49個成語,閱卷老師親手總

「記敘文相對來說比較好寫,講一個故事,適合作文水平普通的學生去寫。盡管不容易拿高分,但應該保證能得平均分,不至於拉開差距。」 寫議論文易得高分 相對於記敘文的「平庸」,歷來中考作文的高分,都屬議論文。「議論文的要求高一個檔次,寫好的話往往吸引閱卷老師眼球,也容易拿高分。」 而除了跑題,議論文也大忌「不勻稱」。議論就是要因議生論,無對錯判斷。如果議論著議論著就否定其中一方觀點,那就不似議論,而似「定論」了。 夾敘夾議,當然也沒那麼容易。首先,「敘」的部分要脈絡明晰,而「議」的部分要條理分明,如若不然,那就是「驢頭不對馬嘴」。 「寫記敘文,中間貫穿議論,這樣比較保險。」不過,規律如此,寫作時可不能生搬硬套,否則一眼看上去就露出馬腳,更與高分無緣。 「鳳頭豬肚豹尾」要注重 「鳳頭、豬肚、豹尾」,這三樣,其實指的是一篇文章的骨架———首、正文、尾巴。鳳頭,就是文章開頭一定要讓人耳目一新,過目不忘;豬肚則是指文章容量大,在此不多提;豹尾則指文章結尾有力、點題,直入主題,讀之可使人大呼過癮。 由於閱卷老師不能很仔細地看完那麼多文章,因而這些作文的首尾就很重要。一旦「鳳頭」、「豹尾」入得「法眼」,作文本身素質再卓越些,就有可能借語文拔得頭籌。 另外,來自閱卷的經驗,考生們可適當在作文各段的首尾句多多用心,這樣也有可能因為老師們不經意的「一瞥」,而讓作文不被埋沒。所以,中考作文,一要寫得好,二要「略懂包裝」。 硬傷可千萬別碰 有些「硬傷」萬萬不可碰,比如錯別字、病句、成語誤用、主幹不搭等等。 此外,卷面分也已是老生常談,答卷時不用心急,可慢慢斟酌字句,慢慢書寫。萬一有錯,當用標准改錯符號修改,不要隨便塗鴉,讓卷面看上去亂七八糟。另外,也要注意書寫別太潦草,以免「好文被壞字害了」。

㈣ 成語因為主觀成見而造成錯誤判斷

【成語】: 越鳧楚乙
【拼音】: yuè fú chǔ yǐ

【解釋】: 同一隻飛鴻,專有人以屬為野鴨,有人以為燕子。比喻由於主觀片面,對於事物認識不清而判斷錯誤。

【出處】: 南朝·齊·張融《門論》:「昔有鴻飛天道,積遠難亮。越人以為鳧,楚人以為乙。人自楚越耳,鴻常一鴻乎?」

㈤ 求關於初中生易理解錯誤的成語

中國成語,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人們難免望文生義,生吞活剝,結果,弄得這些詞彙大大背離了原始意義,甚至驢唇不對馬嘴,乃至出現成群結隊的「攔路典故」、「傻瓜成語」。長期的、集體的以訛傳訛,逐漸掩蓋了成語的本來面目。其實,這種近乎數典忘祖的無知,絕不應聽之任之,約定「俗」成。姑且挑選八個最常見的「攔路成語」,以饗親愛的博友。恐怕至少有12億中國人,沒資格百分之百地跨過去。即便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也不能倖免。
(1)七月流火(本指「天氣轉涼」;後人竟望文生義,愣說成「盛夏時節,天上下火」——為啥天太熱?原來「太有柴」了。)

語出《詩經·國風·豳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歷的七月;「流」,指移動,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大火星」是一顆著名的紅巨星,能放出火紅色的光亮,每年夏歷的五月黃昏,位於正南方,位置最高。夏歷的七月黃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知暑漸退而秋將至」。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作「七月流火」。由此可見,「七月流火」的真實意思,是說在夏歷七月,天氣漸漸轉涼,每當黃昏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豳風》里這兩句話說:「天氣越來越涼了,該做棉衣服了。」

(2)娑婆世界(佛教名詞,常被生吞活剝地改裝成「婆娑世界」——善哉,善哉!佛祖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根據佛教的說法,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教主即釋迦牟尼佛。「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共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罪業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是「極樂世界」「凈土」的對立面,這里容易產生各種罪孽,因此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另一層意思,指釋迦牟尼等佛菩薩很能忍受勞累,在污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3)空穴來風(原指有根有據的事兒,結果被篡改成了捕風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說瞎話」。)

這個成語源自楚國人宋玉的《風賦》,文中有「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句子。此語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師屈原的話:因為枳樹(枳)彎曲(句),樹枝上常招引鳥兒築巢;由於有空的洞穴,才引來了風呢。白居易詩中准確使用過此語:「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說腐朽的樹木難免招來蟲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來風吹。按此解釋,「空穴」和「來風」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應比做說法有根據、有來由。所以,以「空穴來風」比喻不存在和沒影兒的事,是不夠妥當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確有來頭,則比較恰當。

(4)床笫之私(床笫,是個迷人雙眼的「馬甲」,很容易誤作「床第」。雖然兩者模樣酷似,可惜,後者根本不是中國話——對不起,俺眼神兒不好。)

床,好解釋;笫(讀作「子」),指「墊在床上的竹席」。「床笫」也就是床鋪。引申為夫妻之間的語言或房事。但換上「床第」這套「馬甲」,就什麼「講兒」也沒有了。

(5)明日黃花(指「過時之物」。或許有人覺得,「明日」哪裡不過時?「昨日」才過時哩,便想當然地篡改成了「昨日黃花」——誰下的命令?憑啥愣改呀?)

這個成語的出處,源自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黃花,也就是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6)美輪美奐(只形容建築之美,如今,被濫用到所有事物上。尤其是電台、電視台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半吊子主持人,往往是張嘴就來,出口成錯——錯了也不改,臉皮就是厚。)

這個成語出自《禮記·檀弓下》:晉文子趙武家裡新落成一所房屋,晉國大夫張老去祝賀說:「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輪,是古代的一種圓形高大的谷倉。這個成語指高大的意思,專門形容房建築屋高大華麗。現在?連唱歌跳舞、喝酒吃飯都「美輪美奐」了,上哪兒說理去?

(7)振聾發聵(本意是聲音很大,令人警醒;竟被誤作聽力下降,像個呆頭呆腦的聾子——把醉漢弄醒?把醒漢弄醉?甭官怎麼說,先把意圖鬧清楚;否則,幹完活兒,准挨大嘴巴。)

這個成語的出處在清代大才子袁枚那裡,他寫過《隨園詩話補遺》,卷一中有句話:「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 聵,耳聾。「振聾發聵」,即發出很大的聲響,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塗的人。

(8)始作俑者(原指做壞事,引領歪風邪氣的「第一人」,現在,居然搖身一變,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英雄」,起碼也是開先河的任務——看來,「屎盆子」完全可以扣在正面角色腦袋上。嘗嘗鮮兒吧您吶。)

出處在《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俑,古代殉葬用的木製或陶制的俑人。根據孔子「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後人將「始作俑者」引為成語,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始人,這是理所當然的「貶義詞」。

下面還有一些也是容易理解錯誤的成語:
容易理解錯誤的成語
[成語知識一]

1曾幾何時:表示「過去沒有多久」。常誤用為「曾經」「不 知何時」。

2 2 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飾詞

語。「學」為名詞,常誤作動詞。

3 不可理喻:指「無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誤用為「不可思議」。

4 4不以為然:指「不認為是正確的」。常誤用為「不以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無所謂」。

5 5守株待兔:貶義詞,指「不主動努力,心存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常誤來形容公安幹警的機智。

耳提面命:褒義詞,形容師長殷切教導。常誤用為貶義詞。

77不忍卒讀:「不忍心讀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誤用為形容文章寫得不好。8 鼎力相助;敬詞,指對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常誤用為表示自己對他人的幫助。 9 蹉跎歲月:指虛度光陰。常誤用來形容「歲月艱難、艱苦」。

10 名噪一時:指在當時很有名聲。常誤用為貶義詞。

11 始作俑者:指某種壞風氣的創始者。常誤用為貶指。

12 不勝其煩:貶義詞,指不能忍受其煩瑣。常誤用為「不厭其煩」。

13 胸無城府:指為人坦率,褒義詞。常誤用來形容「貶義詞」,貶義詞。

14 身無長物:指人貧困。常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

15 目無全牛:指人的技藝高超,得心應手,易誤作缺乏整體觀念。

116鬼斧神工:形容人的製作技藝高超,常誤用為形容自然景觀。相類似的還有「巧奪天工」。

17 求全責備:指對人苛求完善,後面不能帶賓語,與此類似的還有「漠不關心」。

118充耳不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易誤用為形容人專心,沒有聽到。

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誤用為形容田園生活。

20 卓爾不群:形容非常優秀,超出常人。易誤用為形容人的性格。

21 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高超。易誤用為形容聽得出神。

22 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易誤用為「進入」。

23 如坐春風: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與「景物」無關。

24 對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審問。易誤解為「爭論,明辨是非」。

25 相敬如賓:特指夫妻相敬相愛。另有「舉案齊眉」。

226走馬觀花:比喻粗略地觀察事物,強調過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後者指印象不深刻,強調結果。

27 師心自用:形容固執已見,自以為是。易誤用為「善於學習借鑒,為我所用」。

28 安土重遷:安居故土,不願隨便遷往別處。易理解相反。

29 罪不容誅:形容罪大惡極,與「死有餘辜」同義。易誤解為罪行還沒有達到被殺的程度。

30 屢試不爽:屢次試驗都沒有差錯。易誤解為「沒有成功」。

31 無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於壞事)。與此相類似的還有「無所不為」。

32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難或遭受挫折時能泰然處之,跟平常一樣。與此類似的還有「泰然自若」。

33 侃侃而談:形容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談(形容談論不倦或說話動聽)相混。

34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誤指吞吞吐吐。

35 首鼠兩端:形容遲遲疑不決或動搖不定。易誤解為行為前後不一致。

36 處心積慮:千方百計盤算,貶義詞。常誤解為「殫精竭慮「(用心精力,

費盡心力)。

37 側目而視:形容畏懼而又憤恨,易誤解為尊敬。

38 望塵莫及:比喻遠遠落後。易和「鞭長莫及」(指力量達不到)混用。

39 改弦更張: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針、政策。易和「改弦易轍(比喻改變方

向或做法)混用。

40 不知所雲:不知說的是什麼,指語言紊亂或空洞,它指的是說話人。易誤解為「聽者沒有理解」。

1. 哀鴻遍野:比喻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到處都是。哀鴻,哀鳴的大雁,比喻悲哀呼號的災民。

㈥ 初中語文成語判斷題題總錯怎麼辦

好好學,背成語詞典,多積累。

㈦ 而做出錯誤判斷的成語是什麼

輕舉妄動
草率行事
貿然從事
冒冒失失
主觀武斷
武斷專橫
自以為是

㈧ 出錯率最高的90個成語,初中生一定要警惕

謹小慎微
謹、慎:小心,慎重;小、微:細小。過分小心謹慎,縮手縮腳,不版敢放手去做。
[拼音]
jǐn xiǎo shèn wē權i
[出處]
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聖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
[例句]
小明是個很認真的人,做事一向是謹小慎微。
[近義]
膽小如鼠 一筆不苟 敬小慎微 一絲不苟 ...
[反義]
馬不停蹄 無所畏懼 敢作敢為 粗枝大葉中

㈨ 成語應用判斷對錯 要原因

1,錯,等量齊觀:指對有差別的事物同等看待。建議用:一視同仁。
2,對,
3,可以,最好用「阻力重重」。
4,錯,耳目昭彰有貶義之意,用在此處不妥,建議改用:眾所周知。
5,可以,最好用「粗衣素食」。

㈩ 初中語文考試出錯率最高的150個成語(附錯誤實例

無中生有 wú抄zhōngshēngyǒ襲u [釋義] 把沒有的說成有。指憑空捏造。 [語出]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一回:「你這廝在蔡九知府後堂且會說黃道黑;拔置害人;無中生有攛掇他。」 [正音] 生;不能讀作「sēnɡ」。 [辨形] 生;不能寫作「升」。 [近義] 造謠生事 信口雌黃 [反義] 確鑿無疑 鐵證如山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