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使用正確三足鼎立
Ⅰ 三足鼎立瘋狂猜成語圖片
三足鼎立
sān zú dǐng lì
【解釋】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專披腹心,屬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結構】主謂式。
【用法】比喻三方面如鼎足相峙並立。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足;不能讀作「zhú」。
【辨形】立;不能寫作「力」。
【近義詞】鼎足之勢、鼎足三分
【反義詞】不打自敗
【例句】咱們應該齊心協力地聯合搞這個項目;不應該像過去那樣~。
Ⅱ 請說說成語三足鼎立得科學依據,並舉出現實生活中的例子
三國分裂?
Ⅲ 誰有: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2008-2009學年度七年級第一學期歷史期末調研 試卷
一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
A.角(é)色 連累(lèi) 河間相(xiàng) 鰥(guān)寡孤獨
B.專橫(hèng) 忖(cǔn)度 涮(shuàn) 羊肉 玉簪螺髻(jì)
C.笑靨(yè) 頃(qīng)刻 汗涔(cén)涔 休戚(qì)相關
D.央浼(miǎn) 慨嘆(kǎi) 劊子手(kuàì) 刎(wěn)頸之交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賭博 通宵達旦 山青水秀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B.宴會 良晨美景 真知灼見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C.文采 趨之若鶩 委糜不振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D.分量 信筆塗鴉 相輔相成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①人事部、教育部作出決定, 為保護學生而英勇獻身的江蘇省小學高級教師殷雪梅「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
②在廣東珠海興建的圓明園 於北京的圓明園,是根據北京圓明園的圖紙建造的。
③這種魚天生的要吃海里一切的魚,它們游得那麼快,那麼強健,戰斗的武器那麼好, 於沒有別的對手。
A.追授 類同 以至 B.追授 雷同 以至
C.追認 雷同 以致 D.追認 類同 以致
4.下面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組是( )
A.這是考察船出航以來遇到的最惡劣的氣象條件,海面上掀起了軒然大波,船體搖
擺得十分厲害。
B.恐怕還是由於參賽辯手廣見博識,才高八斗,才會有賽場上的口若懸河、妙語如珠。
C.該廠落實了減員增效的方案後,立見成果,當月即實現扭虧為盈,收到了急功近利之效。
D.他再三囑我給你帶好,可一見你面我高興得什麼都忘了,竟把他這耳提面命也丟到了腦後。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 )
A.端午小長假,中國北海景區不僅將為遊客免費提供粽子、鹽蛋等端午食品,還將組織端午游園互動、放河燈祈福等節目。
B.為滿足遂寧市經濟社會發展及民用航空業發展需要,盡快建成立體化、網路化的交通運輸體系,市委、市府決定將機場遷至安居區境內。
C.陳水扁2004年能夠連任,除了國民黨分裂外,很大的原因是人心思變,希望擺脫暮氣沉沉的國民黨,更寄望民進黨能清除國民黨政府多年來的腐敗現象。
D.韓國前總統盧武鉉在墜崖身亡之後,首爾國立大學心理學教授洪億康對韓國有增無減的自殺率表示了最大程度的擔心。
二、(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文,完成6~8題
鼎在中國由來已久。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飪之器,相當於現在的鍋,用以燉煮和盛放食品。鼎有三足圓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粘土燒制的陶鼎,後來又發展為用青銅鑄造的銅鼎。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乏金鑄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徵九州。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器演變為傳國的重器了。國滅則鼎遷,夏朝滅,商朝興,九鼎遷於商都亳京;商朝滅,周朝興,九鼎又遷於周都鎬京。從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定鼎」。
鼎自從被視為傳國重器、國家和實力的象徵後,「鼎」字也被賦予了顯赫、尊貴、昌盛等政治引申意義。譬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三足鼎立等等。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它既是文明的見證,又是文化的載體。根據禹鑄九鼎的傳說,可以推想,我國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
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銅鼎,它呈長方形、四足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器。鼎腹內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為祭祀其母戊而鑄造的。清代出土的大孟鼎、大克鼎等都是西周時期的著名青銅器。鼎和其它青銅器上的銘文,記載了商周時代的典章制度和冊封、祭祀、征伐等史實,而且還把西周時期的大篆文字傳給了後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金文書法藝術,鼎也因此更加身價不凡。
美學家李澤厚認為,中國青銅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為主要代表,器制沉雄厚實,紋飾獰厲神秘,刺鏤深重凸出,是我國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最具審美價值的工藝品。現代漢字中的「鼎」字,雖然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多次變化,但仍然保留著「鼎」這一事物的風范和形體特點,其物其字幾乎融為一體,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這種禮俗在我國已傳承至今。 21世紀教育網
由於自古以來,鼎就是我國一種庄嚴的重要禮器,象徵著祖國昌盛、穩固、團結、統一和權威,亦是和平、發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故在當今一些重大外交場合和國家的一些重大政治活動中,都會由鼎來唱主角。
上世紀1995年10月2l日,在聯合國總部紐約,為慶賀聯合國50華誕,我國政府向聯合國贈送一尊青銅巨鼎——「世紀寶鼎」。,該「世紀寶鼎」是具有我國商周青銅工藝風格的藝術精品,採用整體鑄造,一次澆注成功。鼎身高2.1米,象徵2l世紀。姿呈三足鼎立,雙耳高聳,滿身紋飾。有金文:「鑄贈世紀寶鼎,慶賀聯合國五十華誕。」鼎底座高0.5米。2米見方,上鑄56條夔龍紋飾,象徵中華民族都是龍的傳人。鼎的整個造型,雄偉祥和,氣勢宏大,古樸典雅,美觀莊重。
2006年1月1日,我國以法律形式規定免徵在我國已徵收了2600年的農業稅。同年9月29日,河北省靈壽縣青廉村農民王三妮的一尊「告別田賦鼎」問世了。這是一位普通農民用中華民族最古老、最莊重的方式來銘記這一千古盛事。
(節選自2008年10月27日《文匯報》)
6.下列對「鼎」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鼎最初是古代的烹飪之器,後演變為國家和權力的象徵。
B.鼎最早是用粘土燒制,叫陶鼎,大約在4000多年前發展為用青銅鑄造的銅鼎。
C.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它既見證了中華古代文明,又傳承了中華悠久文化。
D.鼎作為傳國重器,是和平、發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
7.下列各項中不能表明「鼎是一種重要禮器」的一項是 ( )
A.商滅夏,九鼎遷於商都毫京;周滅商,九鼎又遷於周都鎬京。
B.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
C.我國政府向聯合國贈送了「世紀寶鼎」,慶賀聯合國50華誕。
D.河北省靈壽縣農民王三妮鑄「告別田賦鼎」,銘記我國免徵農業稅這一盛事。 .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商周時代青銅器上的大篆銘文記載了當時的典章制度史實,形成了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金文書法藝術。
B.「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器,鼎腹內有「司母戊」三字,表明是商王為祭祀其母戊而造。
C.李澤厚認為,鼎以其器制沉雄厚實,紋飾獰厲神秘,刻鏤深重凸出,成為我國最具審美價值的青銅工藝品。
D.「世紀寶鼎」是體現我國商周青銅工藝風格的藝術精品,其夔龍紋飾、三足鼎立造型均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象徵意義。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題。
賢士隱居者
士子修己篤學,獨善其身,不求知於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無傳。比得《上虞李孟傳》錄示四事,故謹書之。
其一曰,慈溪蔣季庄,當宣和間,鄙王氏①之學,不事科舉,閉門窮經,不妄與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歲四五訪其廬。季庄聞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對小室,極意講論,自晝竟夜,殆忘寢食,告去則送之數里,相得歡甚。或問抑崇曰:「蔣君不多與人周旋,而獨厚於公,公亦拳拳於彼,願聞其故?」抑崇曰:「余終歲讀書,凡有疑而未判,與所缺而未知者,每積至數十,輒一扣之,無不迎刃而解。」而蔣之所長,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謂知已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剛,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處。有弟不甚學問,使專治生以糊口,而茂剛刻意讀書,足跡未嘗妄出,尤邃於《周易》。沈煥通判州事,嘗訪之。其見趣絕出於傳注之外雲。氣象嚴重,窺其所得,蓋進而未已也。
其三曰,顧主簿,不知何許人,南渡後寓於慈溪。廉介有常,安於貧賤,不蘄人之知。至於踐履間,雖細事不苟也。平旦起,俟賣菜者過門,問菜把直幾何,隨所言酬之。他飲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則玩心墳典,不事交遊。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豐人。操行介潔,為邑人所敬。開門授徒,僅有以自給,非其義一毫不取。家至貧,常終日絕食,鄰里或以薄少致饋。時時不繼,寧與妻子忍餓,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紙裘,客有就訪,亦欣然延納。望其容貌,聽其論議,莫不聳然。縣尉謝生遺以襲衣,曰:「先生未嘗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無傷也。」日章笑答曰:「一衣與萬鍾等耳,倘無名受之,是不辨禮義也。」卒辭之。
是四君子,真可書史策雲。
——選自(宋)洪邁《容齋隨筆》,有刪改。
註:①王氏:王安石
9.下列各項中對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率一歲四五訪其廬 率:大概
B.自晝竟夜,殆忘寢食 殆:恐怕
C.雖細事不苟也 苟:馬虎
D.輒一扣之 扣:求教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不蘄人之知 ②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B.①不妄與人接 ②欲呼張良與俱去
C.①與所缺而未知者 ②皆為陛下所成就
D.①苟一日之用足,則玩心墳典 ②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11.以下各項中都屬於直接表現「賢士隱居者」的「賢」的一項是( )
①蔣君不多與人周旋,而獨厚於公
②王茂剛,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處
③廉介有常,安於貧賤
④一衣與萬鍾等耳,倘無名受之,是不辨禮義也
⑤每積至數十,輒一扣之,無不迎刃而解
⑥開門授徒,僅有以自給,非其義一毫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12.以下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蔣季庄不僅看不起王安石的學問,而且不願參加科舉考試,總是閉門研究經書,從來不與外人交往。
B.王茂剛和他弟弟不一樣,他弟弟不喜歡做學問,他卻潛心讀書,不輕易外出,尤其對《周易》有很深的造詣。
C.顧主簿家中並不富足,買菜卻不在乎價錢。如果東西夠一天用了,他就專心研究典籍,不喜歡交遊。
D.周日章家中很貧窮,經常斷糧,但從不求人,連縣尉謝生送給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士子修己篤學,獨善其身,不求知於人。(3分)
(2)隆寒披紙裘,客有就訪,亦欣然延納。(4分)
(3)氣象嚴重,窺其所得,蓋進而未已也。(3分)
1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6分)
鷓鴣天 范成大
嫩綠重重看得成,曲闌幽檻小紅英。酴醿 架上蜂兒鬧,楊柳行間燕子輕。
春婉娩,客飄零,殘花殘酒片時清。一杯且買明朝事,送了斜陽月又生。
[注]酴醿:一種觀賞植物。
(1)詞的上片運用哪些手法來描寫春日風光的?試作簡要分析。(2分)
(2)結合詞的下片簡要分析作者表達的情感。(4分)
15.文學常識與名篇填空。(5題限選4題)(8分)
(1)《長亭送別》選自王實甫的《 》 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著名的戲劇家和詩人,《哈姆雷特》是他的四大悲劇之一。
(2)亂石穿空, ,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3)多情自古傷離別, , 柳永《雨霖鈴》)
(4)今兩虎共斗, 。吾所以為此者, 。(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5)千古江山,_ _______,舞榭歌台,___ ___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五.(21分)
閱讀下文,完成16~19題。
冬 夜 月 暖
禾 源
冬令,隨著秋風中最後的一片落葉落到了大地。我沒有聽到聲響,許多人也沒聽到,但被那片葉子砸到的草和地聽到了,而且就這輕輕的一聲。草驚失色,地虛鬆散。一個冬季毫無反抗地被種到了大地。
冬,一紮根,不僅甜住了春夏秋里多話的鳴蟲,讓它們睡在蜜月里,還在四處收刮著日下溫暖。村裡第一個醒悟的老爺爺,一到重陽就聲聲告誡說:「吃了重陽糍,破裙破襖發出來。」就這一句土的丟牙、寫成文字還押不成韻的俚語,成了鄉村世代與冬爭暖的口令。
太陽如圓餅式的取暖器,高掛在空中,她的溫暖隨光落到大地。爭暖的萬物找著最好的位置,接納著從天而降的溫暖。鄉村向陽的牆腳下,村頭學校的操場邊,不管是站著還是坐著的人,都絕對要求全身暴光。鄉村人在爭暖中表現得最為隨緣,爭春時,早出晚歸,說是爭播搶種;爭涼時,赤膊上陣,說是歇涼;爭秋時,顆粒歸倉,說是搶收;爭暖時,鬆散散、懶洋洋,說是曬太陽。
這滿是隨緣的一個曬字,把福為天賜的信奉亮在太陽下,浸在陽光里。他們隨日光滔滔,把自己當成了要腌制的蘿卜、芥菜,要在太陽下脫去所有的水份,抱著一身溫暖,好好過冬。
太陽一天釋放著熱量,大概溫源漸竭,便急匆匆隱入西山給自己加溫,讓月亮接替當值。鄉村的人憑著被太陽曬黑的教訓,說:月光會把人曬綠,若是也象曬太陽一樣,浸漬在月光下,人的眼會同狗眼、貓眼、山裡的狐眼一樣,會發出綠光,會看到陽光下看不見的東西。於是村裡相傳著「太陽一落山,關門落戶保平安」的民謠。滿天的月華就被關在了村弄中。
多少年來,我抱著老屋的那根黑黑的門杠,把月亮的溫暖擋在了門外。直到那一夜得到月華濯洗,才知曬月的溫馨。
那一夜,走在沙石公路上,曬月人彼此聽得明白,左腳唰,右腳簌,唰、簌,唰、簌,原來只一個人在走,左腳是我,右腳是她。左、右,右、左,一直前行。
月光如水水無邊,走在這無邊的境地,也就沒有了時間計算,一個夜晚是一千年的守候,一年年走過都是那一夜的月色。
我不知曬過了多少個夜晚,浸透多少的月色,我躺在月下的地上如一棵倒下的大樹,砸得如水月光的波紋和老樹的年輪一樣多,我那浸漬月溫的瞳孔,也就隨月波彌漫,搜索著曬月人的影子。
我,看到了許多月下故事,心裡流著比太陽還要熱的激情,成了詩人,對月吟誦:
千古月華/你這才子靈魂/在你的姓氏里/寫下的是華章
千古月華/鉛鑄愛的詩篇/在你的鑄槽里/流著一條我的心河
……
當我喜歡曬在冬夜的月下時,也常會遇到許多的陌生人,不論是我從他們身邊走過,還是他們從我跟前走過,都一樣掀動過月下的溫暖。大衣里透出的泥喃細語,我聽到的是月光暖流在他們血脈里流淌的聲響。東倒西歪漢子呼出的酒氣,我嗅到是被月光蒸出一股股豪情。我靜靜地漂流在這暖流中,衣冠成了浮雲,身軀如一艘皮艇,載著我的心向暖流源頭馳去,月亮是歸程,月亮是心源。
曬在冬天的日頭下,會抱得一身溫暖,好好過的是冬,就如村裡說:「倉里有了糧,冬天曬太陽。」
曬在冬夜的月光下,我營得了透心的溫暖,好好過著日子,就如我說:心中有了月,日日月兒圓。
(選自《經典美文》2007年第9輯,有刪節)
16.請分析「心中有了月,日日月兒圓。」一句在文中的含義。(5分)
17.文章寫冬夜月暖,開頭部分卻用不少的篇幅寫冬日裡人們爭暖曬太陽的事情,這樣寫有什麼作用?(6分)
18.作者喜歡「曬月」的理由有哪些?請分條列舉。(6分)
19.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錯誤的兩項是( )( )(4分)
A.文章開頭寫冬至,前用「落」,後用「種」,寫出了初冬至隆冬的漸變過程。
B.本文是一篇寫景的抒情散文,感情基調與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相同。
C.第一自然段中,以相對來襯托絕對,落葉落地的聲音絕對是很輕的,但它相對於草和大地都是巨大的變動。
D.文章引用了「吃了重陽糍,破裙破襖發出來。」等當地的家鄉俗語,一方面使之更貼近生活,另一方面體現了作者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E.作者以平民化的視角注視並感悟著生命的悲憫,將農村中司空見慣甚至乏味的場景,描寫成了一曲令人嚮往的田園牧歌。
六、語言運用(9分)
20.為下面一則消息擬一個標題。(不超過15字)(5分)
中國外交部25日發表聲明說:朝鮮無視國際社會普遍反對,再次進行核試驗,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聲明說,實現半島無核化,反對核擴散,維護東北亞和平穩定,是中國政府堅定不移的一貫立場。中方強烈要求朝鮮信守無核化承諾,停止可能導致局勢進一步惡化的相關行動,重新回到六方會談的軌道上來。
聲明說,維護東北亞地區的和平穩定,符合有關各方共同利益。中國政府呼籲有關各方冷靜妥善應對,堅持通過協商和對話和平解決問題,中方將對此繼續作出不懈努力。
21.根據所給句子,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語句,使之與前後句的內容、句式相應。(4分)
大氣者的人生,沒有沉淪,沒有畏縮。縱使風吹浪打,仍能「勝似閑庭信步」; 縱使身陷重圍,仍能「我自巋然不動」; , 。
大氣者的人生,淡泊名利,寧靜致遠。面對簞食瓢飲,顏回不改其樂;面對封官拜爵,關羽不為所動; , 。
七、(60分)
22、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世界上許多珍貴的東西都是免費的。陽光、空氣是免費的,還有習習清風、皚皚白雪、皎潔的月華、燦爛的星輝;親情、友情是免費的,還有信念、希望、意志、夢想……所有這一切都是免費的,只要你想要,就能得到。遺憾的是,許許多多的人對這些免費不懂得珍惜,以致失去得太多太多……
請領會上述文字的含義,可從上述角度中任選一個,或說故事,或發議論。自擬題目,自選角度,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定。
Ⅳ 三足鼎立是成語嗎
是成語。
三足鼎立 sān zú dǐng lì
[釋義]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Ⅳ 成語三足鼎立的意思
成語名稱:三足鼎立
成語發音:sān zú dǐng lì
成語釋義: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成語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成語 一言九鼎
發音 yī yán jiǔ dǐng
解釋 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處 《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
示例 你若是專家或者要人,~,那自當別論。(朱自清《很好》)
成語 鍾鳴鼎食
發音 zhōng míng dǐng shí
解釋 鍾: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器。擊鍾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出處 《史記·貨殖列傳》:「灑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馬醫淺方,張里擊鍾。」唐·王勃《滕王閣序》:「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
示例 誰知這樣~的人家兒,如今養的子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
鼎志昌盛——志:記載,記錄。指「世紀寶鼎」記載著人類社會的繁榮興旺。
鼎:古代炊具。多用於青銅製成。圓形,三足兩耳,也有長方四足的。盛行於商周時期,漢代仍流行。
Ⅵ 三足鼎立是成語么
三足鼎立,是漢語詞彙,漢語拼音為sān zú dǐng lì,指象鼎的三隻腳一樣,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Ⅶ 「三足鼎立」的成語故事
成語名稱:三足鼎立
成語發音:sān zú dǐng lì
成語釋義: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回勢。
成語出處:《史答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