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成語故事捕風捉影讀後感

成語故事捕風捉影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2-20 23:05:19

『壹』 幫忙找兩個有關學習的寓言成語故事,最好是有寓意及自己的感想(關於學習方面)。

· 開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發百中 · 捕風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貴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慄 · 不合時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葯 · 別開生面
· 不可同日而語 · 不倫不類 · 伯樂相馬 · 班門弄斧
· 白面書生 · 八面威風 · 不名一錢 · 拔苗助長
· 不屈不撓 · 不求甚解 · 髀肉復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舉鼎 · 博士買驢 · 冰山難靠
· 背水一戰 · 半途而廢 · 不貪為寶 · 白頭如新
· 百聞不如一見 · 不為五斗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標新立異
· 不學無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遠千里 · 不因人熱
· 別有天地 · 不遺餘力 · 百折不撓 · 百丈竿頭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雲 · 賓至如歸 · 拔幟易幟
· 殘杯冷炙 · 寸草春暉 · 草船借箭 · 乘風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滄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門立雪 · 長驅直入 · 車水馬龍
· 乘興而來 · 沉魚落雁 · 乘人之危 · 車載斗量
· 大筆如椽 · 打草驚蛇 · 雕蟲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無私 · 當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當務之急 · 開誠布公
· 不得要領 · 拋磚引玉 · 二桃殺三士 · 爾虞我詐
· 罰不當罪 · 奮不顧身 · 分崩離析 · 風吹草動
· 覆巢無完卵 · 分道揚鑣 · 奉公守法 · 負荊請罪
· 發奸擿伏 · 返老還童 · 發蒙振落 · 風聲鶴唳

· 覆水難收 · 赴湯蹈火 · 分庭抗禮 · 防微杜漸
· 負隅頑抗 · 負重致遠 · 管鮑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圖報 · 過河拆橋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無憂 · 各自為政 · 華而不實 · 好好先生

『貳』 捕風捉影成語故事

成語】: 捕風捉影
【拼音】: bǔ fēng zhuō yǐng

【解釋】: 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成語故事】:
「捕風捉影」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說話做事沒有確切的事實根據,或無事生非。
這個成語來源於《漢書.郊祀志下》,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盪盪如系風捕景,終不可得。
谷永,字子雲,長安(在今陝西西安市)人,漢成帝時擔任過光祿大夫、大司農等職。
漢成帝二十歲做皇帝,到四十多歲還沒有孩子。他聽信方士的話,熱衷於祭祀鬼神。許多向漢成帝上書談論祭祀鬼神或談論仙道的人,都輕而易舉地得到高官厚祿。成帝聽信他們的話,在長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賜福,花了很大的費用,但並沒有什麼效驗。
谷永向漢成帝上書說:「我聽說對於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萬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為不正的人蒙蔽。現在有些人大談神仙鬼怪,宣揚祭祀的方法,還說什麼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葯,壽高得像南山一樣。聽他們的說話,滿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象馬上就能遇見神仙一樣;可是,你要尋找它,卻虛無縹緲,好象要縛住風、捉住影子一樣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賢明的君王不聽這些話,聖人絕對不說這種話。」
谷永又舉例說:周代史官萇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辦法幫助周靈王,讓天下諸侯來朝會,可是周王室更加衰敗,諸侯反叛的更多;楚懷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靈保佑打退秦國軍隊,結果仗打敗了,土地被秦削割,自己做了俘虜;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葯,結果一去不回,遭到天下人的怨恨。最後,他又說道:「從古到今,帝王們憑著尊貴的地位、眾多的財物,尋遍天下去求神靈、仙人,經過了多少歲月,卻沒有絲毫應驗。希望您不要再讓那些行為不正的人干預朝廷的事。」
漢成帝認為谷水說得很有道理,便聽從了他的意見。

『叄』 捕風捉影成語故事

谷永,字子雲,長安(在今陝西西安市)人,漢成帝時擔任過光祿大夫、大司農等職。

漢成帝二十歲做皇帝,到四十多歲還沒有孩子。他聽信方士的話,熱衷於祭祀鬼神。許多向漢成帝上書談論祭祀鬼神或談論仙道的人,都輕而易舉地得到高官厚祿。成帝聽信他們的話,在長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賜福,花了很大的費用,但並沒有什麼效驗。

谷永向漢成帝上書說:「我聽說對於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萬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為不正的人蒙蔽。現在有些人大談神仙鬼怪,宣揚祭祀的方法,還說什麼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葯,壽高得像南山一樣。聽他們的說話,滿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馬上就能遇見神仙一樣;可是,你要尋找它,卻虛無縹緲,好像要縛住風、捉住影子一樣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賢明的君王不聽這些話,聖人絕對不說這種話。」

谷永又舉例說:周代史官萇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辦法幫助周靈王,讓天下諸侯來朝會,可是周王室更加衰敗,諸侯反叛的更多;楚懷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靈保佑打退秦國軍隊,結果仗打敗了,土地被秦削割,自己做了俘虜;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葯,結果一去不回,遭到天下人的怨恨。最後,他又說道:「從古到今,帝王們憑著尊貴的地位、眾多的財物,尋遍天下去求神靈、仙人,經過了多少歲月,卻沒有絲毫應驗。希望您不要再讓那些行為不正的人干預朝廷的事。」

漢成帝認為谷水說得很有道理,便聽從了他的意見

『肆』 捕風捉影成語故事簡短

捕風捉影的故事
谷永,字子雲,長安(在今陝西西安市)人,漢成帝時擔任過光祿大夫、大司農等職。
漢成帝二十歲做皇帝,到四十多歲還沒有孩子。他聽信方士的話,熱衷於祭祀鬼神。許多向漢成帝上書談論祭祀鬼神或談論仙道的人,都輕而易舉地得到高官厚祿。成帝聽信他們的話,在長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賜福,花了很大的費用,但並沒有什麼效驗。
谷永向漢成帝上書說:「我聽說對於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萬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為不正的人蒙蔽。現在有些人大談神仙鬼怪,宣揚祭祀的方法,還說什麼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葯,壽高得像南山一樣。聽他們的說話,滿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馬上就能遇見神仙一樣;可是,你要尋找它,卻虛無縹緲,好像要縛住風、捉住影子一樣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賢明的君王不聽這些話,聖人絕對不說這種話。」
谷永又舉例說:周代史官萇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辦法幫助周靈王,讓天下諸侯來朝會,可是周王室更加衰敗,諸侯反叛的更多;楚懷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靈保佑打退秦國軍隊,結果仗打敗了,土地被秦削割,自己做了俘虜;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葯,結果一去不回,遭到天下人的怨恨。最後,他又說道:「從古到今,帝王們憑著尊貴的地位、眾多的財物,尋遍天下去求神靈、仙人,經過了多少歲月,卻沒有絲毫應驗。希望您不要再讓那些行為不正的人干預朝廷的事。」
漢成帝認為谷水說得很有道理,便聽從了他的意見。

【出處】《漢書·郊祀志下》:「求之;盪盪乎如系風捕影;終不可得。」

『伍』 道聽途說這則成語故事給人的啟發是什麼

道聽途說
出處:《·陽貨》。
道聽途說
dàotīngtúshuō
[釋義] 道、途:路。路上聽說來的;又在路上傳播。指隨便傳說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沒有根據的消息。
[語出] 《論語·陽貨》:「道聽而塗(途)說;德之棄也。」
[辨形] 道;不能寫作「到」;途;不能寫作「塗」。
[近義] 小道消息 齊東野語 捕風捉影 海外奇談
[反義] 言之有據 言之鑿鑿 確鑿不移 有根有據 信而有證
[用法] 含貶義。一般作謂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根據~而下結論是極不負責的態度。
[英譯] hearsay;rumour;gossip

意思:在半路上聽到的消息。比喻聽到沒有根據的言論或傳聞,再去傳給別人。
典故也就是說:日常生活,從別人的言談之中,聽信為真,而自己沒經實證,就隨便地輕易的傳了出去!這樣的做法實在是不負責任,是可恥的行為!
不分黑與白,人家講了什麼,就又信了什麼!不分黑白對與錯!又傳了出去!
別人講得話喜歡應聲附合,也不分對錯!又傳了出去!像極了長管婦!
所以我們應該別亂說話,最好是隱惡揚善!不壞了自己的口德和品德!
春秋時代,齊國有個人叫毛空,他愛聽那些沒有根據的傳說,然後再把自己聽到的津津有味地講給別人。

有一次,毛空聽到一隻鴨和一塊肉的事,他覺得非常稀奇,高中作文,便告訴給艾子。他說:「有一個人,養了一隻特別能生蛋的鴨,那鴨一天能生一百多個蛋。」他見艾子笑了,又說:「那天,從天上掉下一塊肉,那塊肉長有三十丈,寬有十丈。」艾子笑著問道:「真的嗎?有那樣長的肉嗎?」毛空急忙說:「噢,那就是長二十丈。」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長了。」艾子說:「你說的那隻鴨是誰家養的?你說的那塊肉掉在了什麼地方?」
毛空支支吾吾說不出來,最後只好說:「我是在路上聽別人說的。」

『陸』 捕風捉影寓言故事100字左右

如圖

『柒』 小學的捕風捉影讀後感

周末在家整理舊書,無意中看到了上學時買的一本書《捕風捉影》,粗粗翻閱,卻感慨良多。在《捕風捉影》中,莎翁使用了藝術的手法含蓄地批判了一種建築在金錢、門第上的封建婚姻,極具社會教育意義。
其實早在《捕風捉影》之前,義大利和歐洲各國就流傳著克勞第和喜蘿的故事,本是屬於騎士文學中英雄人物的克勞第和喜蘿的終成眷屬,理應屬於英雄美人的風流韻事,但在莎翁的筆下,這位英雄人物的光彩被層層剝落,最後表現出了一位紈絝子弟的形象。
克勞第還未上場時使者對他的那一番誇耀,彷彿他真是當之無愧的騎士之花了。待得其上場,表達了自己情有獨鍾的思想後,莎翁一個閑筆顯示出了他首先關心的是女方的父親「有沒有兒子」,直到他確知喜蘿是獨生女兒,是梅西那總督的唯一財產繼承人之後,才最終告知天下他的所謂的「愛情」。他的求愛、求婚,都按照著地道的封建統治階級方式進行。很可笑的是在這部喜劇里中間人代他人求愛時還戴上了一個面具,隱瞞自己的身份,於是成就了一段沒有感情基礎的親事,但沒經得住他人三言兩語的挑撥,他信以為真,在舉行婚禮的祭壇前當眾侮辱了新娘。當新娘把面罩摘掉時他僅僅說了一句:「又是一個喜蘿!」沒有一句懺悔的話語。對於喜蘿死而復活他若無其事,心情是那樣輕快,嬉皮笑臉地找班尼迪說他那些低級趣味的笑話去了。
莎翁沒有重復英雄美人的陳詞濫調,他推陳出新,另外樹立了一對歡喜冤家的生動形象,用戲劇性的誇張手法及不乏細致的筆觸寫出了這兩人怎樣從各不相讓的鬥智斗舌,轉化為互相欽佩的愛慕,盡管《捕風捉影》還保留著英雄美人的故事結構,他們的好事多磨推動著戲劇情節的發展,但是是全劇有聲有色,充滿著喜劇氣氛和時代氣息的卻是白特麗絲和班尼迪兩個人:
只要白特麗絲和班尼迪一出場,
看哪,一眨眼
就擠滿了正廳、樓座、包廂。
——狄更斯
這顯得有些喧賓奪主。原來的英雄沒人只得靠邊站些。
一番曲折過後的是大團圓,喜劇的結尾是兩隊新人同時舉行婚禮,其中克勞第和喜蘿這一對英雄美人已黯然失色,只是舊時代的迴光返照而已,莎士比亞把人文主義者的理想的光彩集中在白特麗絲和班尼迪一對身上。他們倆的結合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感情的呼應上。更可喜的是他們深陷情網,意味著從各自的偏見中擺脫出來,性格得到了成熟的發展。這也就意味著,純朴的愛情可以培養優美的情操,可以提煉思想的意境。
十六世紀末期的英國已經走向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宗教改革之後,沒落的封建階級勾結著國內外的天主教反動勢力曾經作過幾次掙扎,卻沒能挽回失敗的命運。當舞台上的班尼迪堅持擺出憎恨異性的姿態時,這樣說道:
哪怕就是用火燒也燒不掉我這個想法。
我寧可為了這個信念死在火刑柱上。
我彷彿在聽人說起一個早被人遺忘的噩夢:雖然那個時候,在反動勢力大本營的歐洲南部,天主教會還是在實施殘酷的宗教迫害,雖然離《捕風捉影》首次上演不到四十年的光景,天主教的反動勢力集結在「血腥的瑪利亞」周圍,在英國又一次反撲,燃起熊熊的火焰公開燒死了三百個「異教徒」。
當然,封建道德就它的整體而言,沒有徹底推翻,天主教會的種種教條還繼續盤踞在人們的思想意識深處,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表現出來,然而單就禁慾主義這個中世紀的龐然大物而言,終究是被打垮了,只是陰魂不散地還在那裡繼續作祟罷了。因此在這時期的人文主義作品裡,就有可能把「偽裝了的禁慾主義」這一封建殘余勢力揭露出來,作為嘲弄的對象和喜劇的絕妙題材,博取台下的觀眾及讀者善意的笑聲。
在《捕風捉影》里,喜劇因素和當時的現實生活有緊密的結合:一對青年男女總是標榜自己是獨身主義,總是譏嘲愛情和婚姻,兩人剛見面時就擺出痛恨異性的姿態,唇槍舌劍地鬥了起來。然而這一對漂亮人物最終受到捉弄,彼此墜入情網,在狼狽不堪的境地里不得不撕下虛偽的面具,向愛情屈服,這個過程里有著叫觀眾和讀者捧腹的笑料,笑料里含著深深的寓意。
這個喜劇所揭露的基本矛盾是人文主義的先進思想對封建意識形態(禁慾主義)的進一步深入的斗爭,喜劇從這里獲得了它的現實意義。劇中的主要人物自欺欺人,有情卻裝作無情,這里就有了喜劇性格,從而產生了喜劇因素,通過「誤會」,莎士比亞那一隻妙筆把他想傳達的思想表達的淋漓盡致,清新可喜的題材,圓熟的藝術手法的結合,成就了一部出色的喜劇作品,值得我們閱讀和回味。

『捌』 捕風捉影成語故事的主角是誰

谷永,字子雲,長安(在今陝西西安市)人

『玖』 捕風捉影成語故事簡單版

谷永在漢成帝時擔任過光祿大夫、大司農等職。 漢成帝二十歲做皇帝,到四十多歲還沒有孩子。他聽信方士的話,熱衷於祭祀鬼神。許多向漢成帝上書談論祭祀鬼神或談論仙道的人,都輕而易舉地得到高官厚祿。

谷永向漢成帝上書說:「我聽說對於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萬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為不正的人蒙蔽。現在有些人大談神仙鬼怪,宣揚祭祀的方法,還說什麼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葯,壽高得像南山一樣。

聽他們的說話,滿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馬上就能遇見神仙一樣;可是,你要尋找它,卻虛無縹緲,好像要縛住風、捉住影子一樣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賢明的君王不聽這些話,聖人絕對不說這種話。」

他又說道:「從古到今,帝王們憑著尊貴的地位、眾多的財物,尋遍天下去求神靈、仙人,經過了多少歲月,卻沒有絲毫應驗。希望您不要再讓那些行為不正的人干預朝廷的事。」,漢成帝認為谷水說得很有道理,便聽從了他的意見。

(9)成語故事捕風捉影讀後感擴展閱讀

同近義詞

道聽途說 [ dào tīng tú shuō ]

1、基本釋義

路上聽到的 傳聞,隨後就在路上傳播出去。指沒有根據的傳聞。《論語 陽貨》:「道聽而塗(途)說,德之棄也。」

2、出 處

《論語·陽貨》:「道聽而塗(途)說;德之棄也。」

白話釋義:道聽而塗(途徑)說;感激拋棄的。

3、例 句

根據~而下結論是極不負責的態度。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