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至12字成語
Ⅰ 12字成語大全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Ⅱ 12字成語有哪些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遇文王施禮樂,遇桀紂動干戈
Ⅲ 3到12字的成語各5個。
1 三字:破天荒、一言堂、紙老虎、鐵公雞、笑面虎
2 四字:頂天立地、欣欣向榮回、一日千里、葉公答好龍、畫蛇添足
3 五字:小巫見大巫、溫良恭儉讓、無官一身輕、民以食為天、一言以蔽之
4 六字:無所不用其極、口惠而實不至、既來之,則安之、英雄所見略同
家醜不可外揚
5 七字:知其一,不知其二、預則立,不預則廢、四海之內皆兄弟、
是可忍,孰不可忍、道不同,不相為謀
6 八字: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7 九字:司馬昭之心,路人比知、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8 十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
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
9 十二字: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Ⅳ 十二字成語有哪些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Ⅳ 兩字到十二字成語接龍
接龍:大---大打---打鼓點----點頭咂嘴-----嘴尖舌頭敏----敏於事慎於話-----話不投機半句多----多一事不如內少一事----事不預則禍預就則福容----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倚家父母為大出嫁夫為天-----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豎式排列:
1、大
2、大打
3、打鼓點
4、點頭咂嘴
5、嘴尖舌頭敏
6、敏於事慎於話
7、話不投機半句多
8、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9、事不預則禍預就則福
10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11 倚家父母為大出嫁夫為天
12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親,滿意請採納,謝謝!
Ⅵ 二至十二字的成語!
本來面目 閉目塞聽 播糠眯目 不堪入目 側目而視
長目飛耳 瞋目切齒 瞠目結舌 鴟目虎吻 怵目驚心
觸目皆是 觸目驚心 觸目如故 觸目慟心 觸目興嘆
瘡痍滿目 慈眉善目 璀璨奪目 道存目擊 道路以目
動心怵目 動心駭目 耳聰目明 耳目股肱 耳目一新
耳目昭彰 耳濡目染 耳視目聽 耳聞不如目見 耳聞目睹
耳聞目擊 耳聞目見 反目成仇 蜂目豺聲 夫妻反目
甘心瞑目 綱舉目張 刮目相待 刮目相看 光彩奪目
貴耳賤目 過目不忘 過目成誦 蒿目時艱 河目海口
橫眉怒目 極目迥望 極目遠眺 戟指怒目 金剛怒目
荊榛滿目 臼頭深目 舉目千里 舉目無親 舉世矚目
口沸目赤 朗目疏眉 歷歷在目 兩葉掩目 琳琅滿目
廬山真面目 滿目瘡痍 眉目如畫 眉清目秀 迷人眼目
面目可憎 面目全非 面目一新 名目繁多 明目達聰
明目張膽 目不見睫 目不交睫 目不窺園 目不識丁
目不暇接 目不邪視 目不轉睛 目瞪口呆 目光炯炯
目光如豆 目光如炬 目光如鼠 目擊耳聞 目空一切
目迷五色 目濡耳染 目食耳視 目使頤令 目送手揮
目挑心招 目無全牛 目無餘子 目指氣使 目中無人
怒目而視 怒目切齒 前目後凡 巧立名目 傾耳注目
傷心慘目 賞心悅目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拭目而待
拭目以待 手揮目送 鼠目寸光 死不瞑目 頭暈目眩
萬目睽睽 掩目捕雀 掩人耳目 一目瞭然 一目十行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以耳代目 引人注目 鷹嘴鷂目 游目騁懷
有何面目 有目共睹 有目共賞 魚目混珠 娛心悅目
鳶肩豺目 在人耳目 獐頭鼠目 昭昭在目 遮人耳目
眾目睽睽 眾目昭彰 重足而立,側目而視 助我張目
Ⅶ 成語金字塔,從2字到12字,最好做成金字塔狀
沒有兩個字的成語,兩個字的一般是詞語。
成語都是在三個字或三個字以版上的。
成語的形式權四個字的形式較多
三字 馬後炮
四字 馬到成功
五字 兵敗如山倒
六字 有志者,事竟成
七字 三人行,必有我師
八字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九字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十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十一字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十二字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十三字 寧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十四字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Ⅷ 2到16字成語
三字成語 1、 安樂窩:泛稱安逸的住處。
2、 杯中物:杯子中的東西,指酒。杜甫有詩雲:「賴有杯中物,還同海上鷗。」
3、 步後塵:後塵,走路時揚起的塵土,指跟在別人後面追隨,模仿。
4、 杵臼交:杵臼,舂東西的木棒與石臼。後稱交友不嫌貧賤。
5、 掉書袋:掉弄書袋,指言談中喜歡用書上的文字或成句。
6、 東道主:原指東路上的主人,後稱款待賓客的主人。
7、 惡作劇:過分地戲耍捉弄人。
8、 耳邊風:從耳朵邊吹過的風,比喻聽過後不放在心上的話。
9、 父母官:古時對州縣官的稱呼。
10、 父母國:古時稱自己出生的國家。
11、 父子兵:上下關系親如一家的軍隊。
12、 風馬牛:即風馬牛不相及,喻指事物之間毫不相干。《左傳·僖公四年》記載:「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13、
黃粱夢:唐朝沈既濟《枕中記》中記載,盧生在夢中享盡富貴榮華,等到醒來,主人蒸的黃粱還沒有成熟,所以稱黃粱夢。比喻虛幻不實的事和慾望的破滅猶如一夢。
14、 緊箍咒:《西遊記》中,觀音菩薩傳授給唐僧用來制服孫悟空的咒語,後來比喻束縛人的框框。
15、 九回腸:形容胸間的愁悶、痛苦已到了極點。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中寫到:「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忘。」
16、 口頭禪:原指不懂佛教、禪理,只會襲用禪家套語作為談話資料。後泛指經常掛在嘴上而沒有實際上意義的詞語。
17、 每事問:遇事多做調查研究。陶行知有詩《每事問》雲:「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18、 悶葫蘆:難以猜破的啞謎,弄不清楚的事情。
19、 門外漢:指對某項知識或技能還沒有入門的外行。
20、 綿里針:比喻外貌和善,內心刻毒。也比喻小心珍護。
21、 迷魂湯:迷信的人指地獄中使靈魂迷失本性的湯葯。比喻迷惑人的話語或行為。
22、 迷魂陣:比喻使人迷惑而上當的圈套、計謀。
23、 莫須有:意思是「也許有」。後來指憑空捏造罪名。
24、 馬後炮:比喻事後才採取措施。
25、 馬前卒:舊時指在車馬前供奔走使役的人,後多用以比喻為別人效力的人。
26、 鳥獸散:人群象鳥獸般一鬨而散。
27、 牛馬走:本意是指在皇帝前如牛馬奔走的人。常用作自稱的謙詞。
28、 破天荒:指從未有過的事。
29、 敲邊鼓:意思是從旁幫腔。
30、 敲門磚:揀磚頭敲門,門開後即棄磚。比喻獵取功名的工具,功名到手即可拋棄。
31、 敲竹杠:借故欺詐或要挾,以騙取財物。
32、 清君側:清除君主身旁的親信、壞人。
33、 繞指柔:原意自喻英雄失志,俯仰由人。後來亦藉以形容柔軟。
34、 殺風景:損傷美好的景緻。比喻敗壞興致。宋朝蘇東坡詩《次韻林子中春日新堤書事見寄》雲:「為報年來殺風景,連江夢雨不知春。」
35、 獅子吼:佛教徒比喻佛祖講經,如雷震天地。
36、 忘年交:指忘記年齡的交友。即不拘年歲行輩的差異而結交的朋友。
37、 無底洞:比喻永遠不能滿足的慾望。
38、 想當然:據推想,應當是這樣。現在大多指憑主觀想像認為如此,與事實並不相合。
39、 一溜煙:形容跑得很快。
40、 一窩風:形容許多人亂哄哄地同時說話或行動。
41、 一言堂:原來是舊時商店掛的匾額,表示買賣公平不二價。後用以反映領導作風不民主,一個人說了算。
42、 眼中釘:比喻極其厭惡憎恨的人。
43、 應聲蟲:隨聲而應的蟲。比喻毫無主見,隨聲附和的人。
44、 執牛耳:古代諸侯歃血為盟,割牛耳取血,盛牛耳於珠盤,由主盟者執盤,因稱主盟者為「執牛耳」。後泛指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
45、 直如弦:像弓弦一樣的正直。《後漢書·五行志》記載了一首童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
四字成語 略
五字成語(按首字筆畫排序)如下:
一心掛兩頭 一去不復返 一百二十行 一字長蛇陣 一言以蔽之 一言抄百種 一沐三捉發
一舉手之勞 一退六二五 一棒一條痕 一棍打一船 十萬八千里 十年九不遇 十指有長短
八字沒一撇 下筆如有神 三年不窺園 久旱逢甘雨 千里送鵝毛 習慣成自然 女大十八變
女大不中留 天下無難事 天子無戲言 天下第一號 天高皇帝遠 不食煙火食 不能贊一詞
不打不相識 日久見人心 日近長安遠 火上無冰凌 文齊武不齊 水火不相容 水底澇月亮
渴望不可及 世上無難事 功到自然成 平地一聲雷 平原十日飯 東風射馬耳 東西南北人
漢賊不兩立 禮多人不怪 禮輕情義重 舊瓶裝新酒 民以食為天 夾袋中人物 歲月不待人
先下手為強 後浪推前浪 行行出狀元 眾怒如水火 自以為得計 歡娛嫌夜短 更上一層樓
花無百日紅 步步生蓮花 時勢造英雄 私仇不及公 廬山正面目 快刀斬亂麻 苛政猛與虎
版版六十四 飽暖生淫慾 依樣畫葫蘆 貧賤不能移 物不平則鳴 物依稀為貴 狗咬呂洞賓
貪多嚼不爛 盲人騎瞎馬 空口說白話 駑馬戀棧豆 樹倒猢猻散 貴人多忘事 獨木不成林
恨鐵不成鋼 桃李滿天下 捉將官里去 惡事行千里 顧三不顧四 顧前不顧後 蚍蜉撼大樹
讀書破萬卷 病急亂投醫 疾風掃落葉 疾風知勁草 家醜不外揚 家書抵萬金 眼不見為凈
獼猴騎土牛 祭神如神在 象煞有介事 鹿死不擇音 惟有讀書高 替古人耽憂 猢猻入布袋
惺惺惜惺惺 富貴不能淫 道三不道兩 謾上不謾下 牆倒眾人推 疑心生暗鬼 慷他人之慨
漏翁沃焦釜 籬牢犬不入 覆巢無完卵
六字成語(按首字筆畫排序)如下:
一個鼻孔出氣 一不做二不休 一動不如一靜 一而再再而三 一傳十十傳百 一步一個腳印
一床錦被遮蓋 一虎難敵眾犬 一客不煩二主 一蟹不如一蟹 丁是丁卯是卯 九牛二虎之力
士可殺不可辱 萬變不離其中 三寸不爛之舌 三折肱為良醫 大開方便之門 中惠而實不至
井水不犯河水 太歲頭上動土 五十步笑百步 天無絕人之路 天不怕地不怕 天有不測風雲
無所不用其極 不可同日而語 不當家花拉的 不足為外人道 不知天高地厚 不怕官只怕管
不廢吹灰之力 不登大雅之堂 止謗莫如自修 勿謂言之不預 父母在不遠游 務白頭馬生角
牛頭不對馬嘴 手無縛雞之力 長安居大不易 風馬牛不相及 風從虎龍從雲 心有餘力不足
巧詐不如拙成 東風壓倒西風 犯天下之大韙 生同裘死同穴 生米做成熟飯 禮之用和為貴
立與不敗之地 發昏章第十一 畢其功於一役 過五關斬六將 過屠門而大嚼 耳聞不如目見
老死不相往來 死無葬身之地 死不死活不活 存十一於千百 有過之無不及 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者事竟成 有目不識泰山 吃一塹長一智 當面鼓對面鑼 迅雷不及掩耳 如入無人之境
如墜五里霧中 遠水不救近火 拒人千里之外 求人不如求己 求大同存小異 吹皺一池春水
男女授受不親 言必信行必果 事實勝於雄辯 英雄所見略同 拉大旗做虎皮 明人不做暗事
彼一時此一時 卑之無甚高論 使功不如使過 經一事長一智 掛羊頭賣狗肉 豎子不足與謀
勝不嬌敗不餒 狡兔死良狗烹 哀大莫如心死 聞名不如見面 活不活死不死 前怕狼後怕虎
神不知鬼不覺 幾來之則安之 恭敬不如從命 趕著鴨子上架 起死人肉白骨 夏蟲不可言冰
熱鍋上的螞蟻 烈女不更二夫 顧左右而言他 藉寇兵齎盜糧 冤有頭債有主 疾雷不及掩耳
海水不可斗量 高不成低不就 擲地作金石聲 眼不見心不煩 眼中疔肉中刺 懸羊頭掛狗肉
敢怒而不敢言 貂不足狗尾續 割雞焉用牛刀 強不強以為知 滿招損謙受益
八字成語(按首字筆畫排序):
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一文錢,逼死英雄漢 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一絲不線,單木不林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一佛出世,二佛涅盤 一言即出,駟馬難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十目所視,十指所指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三分象人,七分象鬼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山河易改,本性難易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己不所欲,勿施於人 小杖則受,大杖則走 匹夫無罪,懷碧其罪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無面目,見江東父老 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見之不取,思之千里 見可而進,知難而推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從善而登,從惡如崩 月潤而風,礎潤而雨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為臣死忠,為子死孝 為虺弗摧,為蛇若何 為淵驅魚,為從驅雀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水來伸手,飯來張口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生與憂患,死於安樂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讓禮一寸,得禮一尺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寧為雞口,不為牛後 頭痛灸頭,腳痛灸腳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機不可失,時不在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成者為王,敗者為虜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百萬買宅,千萬買鄰
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早知今日,悔不當初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爭名於朝,爭利於市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慶父不死,魯難求已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盡信書,不如盡無書 如聞其人,如見其人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走了和尚,走不了廟 運用之妙,在於一心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時光如箭,光陰如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兵來將擋,水來土堰
身在江湖,心馳魏闕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取之無禁,用之無竭 招之既來,揮之既去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狗嘴裡,吐不出象牙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 知足不辱,知足不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城門失火,殃及魚池 樹猶如此,人和以堪 樹高千丈,落葉歸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皇天不親,惟德是輔 看菜吃飯,量體裁衣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香鉺之下,必有死魚 獅子捕兔,亦用全力 順人者昌,逆人者亡
順之者成,逆之者敗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順天者逸,逆天者勞
順德者吉,逆德者凶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悔而諄諄,聽我藐藐 說一是一,說二是二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前門拒虎,後門進狼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差若毫氂,繆之千里 養兒防老,積谷防飢 養軍千日,用在一朝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神而明之,存孚其人 既有今日,何必當初 眉頭一皺,計上心頭
餓死是小,失節是大 拿賊拿臟,拿奸拿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捉賊要臟,捉姦要雙
積慶之家,必有餘慶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盛明之下,其實難副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銅山西崩,洛神東應 欲人無聞,莫若勿為 得人其昌,失人者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祿無常家,福無定門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路見不平,拔劍相助
躲得和尚,躲不得廟 福不重至,禍必重來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 靜如處女,動如脫兔
疑人不使,使人不疑 疑行無成,疑事無功 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靡不有初,克鮮有終
九字成語(按首字筆畫排序):
巧夫做不得,無面餺飥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泥菩薩落水,自身難保
姜太公釣魚,原者上鉤 千鎰之裘,非一孤之白
十字成語(按首字筆畫排序):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民不懼死,奈何以死懼之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在矮牆下,怎敢不低頭 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十二字成語(按首字筆畫排序):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既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 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更二夫
十四字成語(按首字筆畫排序):
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Ⅸ 十二字成語大全
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成語故事 十二字成語
1、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思想家老子認為相鄰的兩個國家彼此可以望見,兩國雞狗的叫聲都可以聽見,各自吃自己的國家豐富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按照自己的風俗生活,直到老死都不互相往來。司馬遷認為這種老死不相往來的思想行不通。
【示例】有些人不是這樣做,而是像老子說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毛澤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
【成語造句】
它打破了以往學科研究」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孤軍作戰、獨家經營的局面,而崇尚聯合開采、綜合利用,而心理學這一大學科、母學科對於藝術的意義,又超出一般小學科、子學科對藝術的意義,對它的忽視和冷淡,無疑是很不聰明的。
2、內舉不失其子,外舉不失其仇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國貴族之間權力斗爭十分激烈,范宣子趕跑了他的外孫欒盈,並殺了他的同黨羊舌虎。大夫祁奚向晉侯請求告老還鄉,晉侯問他誰可以接任,他推薦了他的仇敵解狐。晉侯問誰可以擔任中軍尉,祁奚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
3、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曹操屯兵赤壁欲進攻東吳,周瑜與孔明商量用火攻,可此時季節已過沒有東南風。周瑜氣得生病,孔明去看他,他說:「人有旦夕禍福。」孔明說:「天有不測風雲。」並送他「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於是颳起了東風。
【示例】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有旦夕禍福,那廝恰纔無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張千,你再去看來。(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
【成語造句】
①真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呀!沒想到自己這個航空俱樂部少年飛行班的尖子給栽到了飛鳥上。
②何況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③真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幸的事卻偏偏落在劉大夫身上。
4、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
【成語故事】北宋時期,王安石推行新法,鄧綰想巴結王安石就上書宋神宗趙頊,露骨地吹捧王安石等人像伊尹、呂尚一樣,推行青苗法、免役法深得人心。王安石將他推薦給宋神宗,神宗任命他為集賢院校理,他對別人的笑罵置之不理。
【成語示列】並勸他『下野以示坦白』,不要『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53章)
5、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劉邦當皇帝後在都城洛陽南宮擺酒宴,招待文武百官。他問百官他與項羽的區別,百官紛紛誇贊他大仁大義。劉邦說運籌帷幄不如張良,安撫百姓不如蕭何,率軍打仗不如韓信,但他能合理地使用他們三位俊傑,所以能得天下。
【成語舉例】名將蓋非徒以勇敢著也。胸羅武庫,學具韜鈴,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
【其它使用】
①古語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就是講的這個道理。
②運籌,是軍事家們必備的基本功,所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就是說的運籌的重要性。
③悟空驚訝道:「古人雲: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這非凡本領,好哉!」
6、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成語故事】北宋時期,州太守田登為人專制蠻橫,因他名「登」,下令州內百姓不許說任何一個與「登」字同音的字,否則治罪。元宵節照慣例要放焰火點三天燈,出告示的官員只好寫成「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外地人紛紛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示例】可是你「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我們偶說一句妨礙的話,你就說不吉利。(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七回)
【成語例句】
在政治上農民也是毫無權利的,俗話說得好,「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衙門座北朝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都是描寫當時農民的無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