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到12字的成語
『壹』 12字成語有哪些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遇文王施禮樂,遇桀紂動干戈
『貳』 二至十二字的成語!
本來面目 閉目塞聽 播糠眯目 不堪入目 側目而視
長目飛耳 瞋目切齒 瞠目結舌 鴟目虎吻 怵目驚心
觸目皆是 觸目驚心 觸目如故 觸目慟心 觸目興嘆
瘡痍滿目 慈眉善目 璀璨奪目 道存目擊 道路以目
動心怵目 動心駭目 耳聰目明 耳目股肱 耳目一新
耳目昭彰 耳濡目染 耳視目聽 耳聞不如目見 耳聞目睹
耳聞目擊 耳聞目見 反目成仇 蜂目豺聲 夫妻反目
甘心瞑目 綱舉目張 刮目相待 刮目相看 光彩奪目
貴耳賤目 過目不忘 過目成誦 蒿目時艱 河目海口
橫眉怒目 極目迥望 極目遠眺 戟指怒目 金剛怒目
荊榛滿目 臼頭深目 舉目千里 舉目無親 舉世矚目
口沸目赤 朗目疏眉 歷歷在目 兩葉掩目 琳琅滿目
廬山真面目 滿目瘡痍 眉目如畫 眉清目秀 迷人眼目
面目可憎 面目全非 面目一新 名目繁多 明目達聰
明目張膽 目不見睫 目不交睫 目不窺園 目不識丁
目不暇接 目不邪視 目不轉睛 目瞪口呆 目光炯炯
目光如豆 目光如炬 目光如鼠 目擊耳聞 目空一切
目迷五色 目濡耳染 目食耳視 目使頤令 目送手揮
目挑心招 目無全牛 目無餘子 目指氣使 目中無人
怒目而視 怒目切齒 前目後凡 巧立名目 傾耳注目
傷心慘目 賞心悅目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拭目而待
拭目以待 手揮目送 鼠目寸光 死不瞑目 頭暈目眩
萬目睽睽 掩目捕雀 掩人耳目 一目瞭然 一目十行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以耳代目 引人注目 鷹嘴鷂目 游目騁懷
有何面目 有目共睹 有目共賞 魚目混珠 娛心悅目
鳶肩豺目 在人耳目 獐頭鼠目 昭昭在目 遮人耳目
眾目睽睽 眾目昭彰 重足而立,側目而視 助我張目
『叄』 從1到12字的成語 求回答
一個字:復是
兩個字:閃亮
三個制字:紅彤彤
四個字:排山倒海
5 八九不離十
6 一個鼻孔出氣
7 一年之計在於春
8 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9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10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11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12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肆』 兩字到十二字成語接龍
接龍:大---大打---打鼓點----點頭咂嘴-----嘴尖舌頭敏----敏於事慎於話-----話不投機半句多----多一事不如內少一事----事不預則禍預就則福容----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倚家父母為大出嫁夫為天-----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豎式排列:
1、大
2、大打
3、打鼓點
4、點頭咂嘴
5、嘴尖舌頭敏
6、敏於事慎於話
7、話不投機半句多
8、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9、事不預則禍預就則福
10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11 倚家父母為大出嫁夫為天
12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親,滿意請採納,謝謝!
『伍』 3到12字的成語各5個。
1 三字:破天荒、一言堂、紙老虎、鐵公雞、笑面虎
2 四字:頂天立地、欣欣向榮回、一日千里、葉公答好龍、畫蛇添足
3 五字:小巫見大巫、溫良恭儉讓、無官一身輕、民以食為天、一言以蔽之
4 六字:無所不用其極、口惠而實不至、既來之,則安之、英雄所見略同
家醜不可外揚
5 七字:知其一,不知其二、預則立,不預則廢、四海之內皆兄弟、
是可忍,孰不可忍、道不同,不相為謀
6 八字: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7 九字:司馬昭之心,路人比知、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8 十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
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
9 十二字: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陸』 2字到14字的成語 各兩個
2推敲
3下馬威
4一針見血
5一字值千金
6不為斗米折腰
7一年之計在於春
8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專
9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鍾
10一朝被屬蛇咬十年怕井繩
11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12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13寧我負天下人不許天下人負我
1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我只有一個】
『柒』 帶有12字的成語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