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quot望洋興嘆quot出自
⑴ 望洋興嘆成語出自哪裡
出自於《莊子·秋水》,作謂語、賓語、定語,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⑵ 望洋興嘆成語出自什麼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望洋興嘆」【出自】:《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主人公是河伯。
【解釋】:望洋:仰視的樣子。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成語寓意:這個典故寓意深刻,意在告訴我們,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騖遠,那種坐井觀天、夜郎自大的想法和做法實在要不得。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2)成語quot望洋興嘆quot出自擴展閱讀: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黃河裡有一位河神,人們叫他河伯。河伯站在黃河岸上。望著滾滾的浪濤由西而來,又奔騰跳躍向東流去,興奮地說;「黃河真大呀,世上沒有哪條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大海告訴他:「你的話不對,在黃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說:「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過黃河嗎?」
大海說:「別說一條黃河,就是幾條黃河的水流進北海,也裝不滿它啊!」
河伯固執地說:「我沒見過北海,我不信。」
大海無可奈何,告訴他:「有機會你去我的北海,就明白我的話了。」
秋天到了,連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黃河,黃河的河面更加寬闊了,隔河望去,對岸的牛馬都分不清。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為天下最壯觀的景色都在自己這里,他在自得之餘,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於是決定去那裡看看。
河伯順流來到黃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滿面地歡迎他的到來,河伯放眼望去,只見北海汪洋一片,無邊無涯,一眼望不到邊。
他獃獃地看了一會兒,深有感觸地對北海若說:「俗話說,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這話說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親眼見到這浩瀚無邊的北海,我還會以為黃河是天下無比的呢!那樣,豈不是被有見識的人永遠笑話了,哈哈!」
⑶ 望洋興嘆成語出自哪裡主人公是誰
「望洋興嘆」
【出自】:《莊子·秋水》:「於是焉,河專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屬若而嘆。」
主人公是河伯。
【解釋】:望洋:仰視的樣子。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示例】:佘念祖未到的時候,滿心高興,頗有躍躍欲試的意思,到過之後,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覺得~了。
◎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六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⑷ "望洋興嘆"一詞出自什麼
望洋興嘆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渚崖之間,不辨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內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容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於是焉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之門,則殆矣,吾吾非至於子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⑸ 成語「望洋興嘆」出自
當然是《莊子·秋水》了。補充一點:《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⑹ 望洋興嘆成語出自什麼,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出處:《莊子·秋水》
釋義: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