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成語quot開柙出虎quot出自

成語quot開柙出虎quot出自

發布時間: 2021-02-20 10:16:42

1. 出自論語 成語

我覺得沒那麼多.常用的也就這幾個:

哀而不傷 ā ér bù shāng 哀:悲哀;傷:傷害。憂愁而不悲傷。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 《論語·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她喜歡打扮,願意有朋友,可是這都不過是一些小小的、~的、青春的游戲。(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三)

察言觀色 chá yán guān sè 觀察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摸別人的心意。 《論語·顏淵》:「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我沒有~的能力。

大節不奪 dà jié bù ó 指面臨生死關頭,仍不改變其原來志向。 《論語·泰伯》:「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惡衣惡食 è yī è shí 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論語·里仁》:「士之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君子憂道不憂貧,士志於道,而恥~者,未足與議。(章炳麟《論讀經有利而無弊》)

發憤忘食 fā fèn wàng shí 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既這樣~起來,也好,就由你去。(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

剛毅木訥 gāng yì mù nè 孔子稱頌人的四種品質。 《論語·子路》:「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和而不同 hé ér bù tóng 和睦地相處,但不隨便附和。 《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開柙出虎 kāi xiá chū hǔ 柙:關猛獸的木籠。原指負責看管的人未盡責任。後多比喻放縱壞人。 《論語·季氏》:「孔子曰:『……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孔宣父不責他人;當路斬蛇,孫叔敖蓋非利己。(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

來者可追 lái zhě kě zhuī 過去的事已無法挽回,但是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趕上。 《論語·微子》:「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門牆桃李 mén qiáng táo lǐ 門牆:指師長之門;桃李:比喻後進者或學生。稱他人的學生。 《論語·子張》:「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可采其葉,秋得其刺焉。」 天下文章同軌轍,~半公卿。(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十二)

內省不疚 nèi xǐng bù jiù 指自我反省,內心並不感到慚愧不安,即沒有做有愧於心的事。 《論語·顏淵》:「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被發左衽 pī fà zuǒ rèn 被發:散發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區以外少數民族的裝束。也指淪為夷狄。 《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 或~,奮迅泥滓。(晉·潘岳《西征賦》)

杞宋無征 qǐ sòng wú zhēng 指資料不足,不能證明。 《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rén ér wú xìn,bù zhī qí kě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麼能行。指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列位呵,「~。」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一回)

三復斯言 sān fù sī yán 三復:多次反復;斯言:這句話。反復朗讀並體會這句話。形容對它極為重視。 《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朱熹註:「《詩經·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南容一日三復此言。」 願天下有心人~而早為之所焉可耳。(嚴復《原強》)

聽其言而觀其行 tīng qí yán ér guān qí xíng 聽了他的話,還要看他的行動。指不要只聽言論,還要看實際行動。 《論語·公冶長》:「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先難後獲 xiān nán hòu huò 難:艱難,勞苦;獲:收獲。先付出勞動然後再取得收獲。比喻不坐享其成。 《論語·雍也》:「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枉道事人 wǎng dào shì rén 枉:違背;道:正道;事:侍奉。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國君。後泛指不擇手段取悅於人。 《論語·微子》:「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造次顛沛 zào cì diān pèi 流離失所,生活困頓。 《論語·里仁》:「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言必信,行必果 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信:守信用;果:果斷,堅決。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 《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我們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從來是~。

2. "虎兕出於柙 龜玉毀於櫝中 孰之過"什麼意思

一、釋義

1、兕(ì):獨角犀牛。柙(xiá):關猛獸的籠子。

2、龜玉都是寶物。龜:龜版,用來占卜。玉,在:指玉瑞和玉器。玉瑞用來表示爵位,玉器用於祭祀。櫝(dú):匣子。

3、意思是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龜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

二、出處

出處是《季氏將伐顓臾》。選自《論語·季氏》篇。文中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張:「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及治國策略:「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三、原文節選

1、季氏將伐顓(zhuān)臾(yú)。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zhuān)臾(yú)。」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shè)稷( jì)之臣也。何以伐為?」

2、冉有曰:「夫(f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xiàng)矣?且爾言過矣,虎兕(sì)出於柙(xiá),龜玉毀於櫝(dú)中,是誰之過與(yú)?」

四、譯文

1、季孫氏將要討伐顓臾。冉有、季路拜見孔子說:「季孫氏准備對顓臾採取軍事行動。」孔子說:「冉有!我恐怕該責備你了。那顓臾,從前先王把他當作主管東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處魯國境內。這是魯國的臣屬,為什麼要討伐它呢?」 冉有說:「季孫要這么干,我們兩個做臣下的都不願意。」

2、孔子說:「冉有!周任有句話說:『能施展才能就擔任那職位,不能這樣做則不擔任那職務。』盲人遇到危險卻不去護持,將要跌倒卻不去攙扶,那何必要用那個做相的人呢?況且你的話錯了,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跑出,龜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

(2)成語quot開柙出虎quot出自擴展閱讀:

1、《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2、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3、《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包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

3. 什麼出又什麼的成語

拔萃出群 [bá cuì chū qún][出自:漢·蔡邕《釋誨》:「曾不能拔萃出群,揚芳飛文,登天庭,序彝倫,掃六合之穢。」 ]

解釋: 拔:超出。萃:原謂草叢生的樣子,引伸為聚集,指聚集在一處的人或物。超出一般,在眾人之上。

半路出家 [bàn lù chū jiā][出自: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十二回:「這和尚是半路出家的。」他不理會內行的嗤笑,寫啊改啊,改啊寫啊,終於寫出了好作品,成了一個頗有希望的~的作家。(公今度《長短錄》) ]

解釋: 原指成年後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從事另一工作。

抱瓮出灌 [bào wèng chū guàn][出自:《莊子·天地》:「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

解釋: 抱著水瓮去灌溉。比喻費力多而收效少。

倉皇出逃 [cāng huáng chū táo][出自:南唐·李煜《破陣子》:「最是倉皇離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 ]

解釋: 倉皇:匆忙,慌張。慌慌張張地外出逃跑。

超凡出世 [chāo fán chū shì][出自:元·馬鈺《清心鏡·嘆世》「廝是非,講閑氣。豈悟修行,超凡出世。」 ]

解釋: 超越凡俗,離開塵世。

大打出手 [dà dǎ chū shǒu][出自:有些人缺乏法律觀念,為一點小事也能~。 ]

解釋: 比喻逞凶打人或毆斗。

當場出彩 [dāng chǎng chū cǎi][出自:吾夫婦目下當受此杖,不如私下請牌頭來,完了這業績,省得~。(《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 ]

解釋: 舊戲表演殺傷時,用紅色水塗沫,裝做流血的樣子,叫做出彩。比喻當著眾人的面敗露秘密或顯出醜態。

當行出色 [dāng háng chū sè][出自:塗了又塗,改了又改,看看終究不能~,急得他抓耳撓腮。(《負曝閑談》第十一回) ]

解釋: 指做本行本業的事,成績特別顯著。

翻空出奇 [fān kōng chū qí][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意翻空而易奇。」 ]

解釋: 形容詩文、字畫等一反前人窠臼,以獨特的想像取勝。

紅杏出牆 [hóng xìng chū qiáng][出自:宋·葉紹翁《游小園不值》:「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

解釋: 形容春色正濃,情趣盎然。

科班出身 [kē bān chū shēn][出自: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的人越來越多。 ]

解釋: 比喻具有受過正規教育或訓練的資格

開柙出虎 [kāi xiá chū hǔ][出自:《論語·季氏》:「孔子曰:『……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孔宣父不責他人;當路斬蛇,孫叔敖蓋非利己。(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 ]

解釋: 柙:關猛獸的木籠。原指負責看管的人未盡責任。後多比喻放縱壞人。

傾巢出動 [qīng cháo chū dòng][出自:無 ]

解釋: 傾:倒出;巢:巢穴。比喻敵人出動全部兵力進行侵擾。

入主出奴 [rù zhǔ chū nú][出自:唐·韓愈《原道》:「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往往持以樹門戶,~,視他文人未嘗顯然標三先生為宗主者。(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七) ]

解釋: 原意是崇信了一種學說,必然排斥另一種學說;把前者奉為主人,把後者當作奴僕。後比喻學術思想上的宗派主義。

掃地出門 [sǎo dì chū mén][出自:這次~的政策很明確,除了個別實在開明、對抗戰有功的地主分子外,其他一律不放過。(馮德英《迎春花》第二章) ]

解釋: 比喻將壞東西徹底清除出去。也沒收全部財產,趕出家門。

思不出位 [sī bù chū wèi][出自:《易·艮》:「《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論語·憲問》:「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則慮周也。(章炳麟《分鎮》) ]

解釋: 思:考慮;位:職位。考慮事情不超過自己的職權范圍。比喻規矩老實,守本分。也形容缺乏闖勁。

推陳出新 [tuī chén chū xīn][出自:清·戴延年《秋燈叢話·忠勇祠聯》:「不特推陳出新,饒有別致。」研究棋藝,~。(陳毅《題〈圍棋名譜精選〉》詩) ]

解釋: 指對舊的文化進行批判地繼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創造出新的文化。

文行出處 [wén xíng chū chǔ][出自:《周易·系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論語·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這個法卻定的不好!將來讀書人既有此一條榮身之路,把那~都看的輕了。(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

解釋: 文:學問;行:品行;出:作官;處:隱居。舊指文人的學問、品行和對待出仕隱退的態度。

一佛出世,二佛涅盤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盤,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

解釋: 佛家稱生為「出世」,死為「涅盤」。指死去活來。

在家出家 [zài jiā chū jiā][出自:《法苑珠林》卷一0七:「在家出家,平等而受。」 ]

解釋: 指不出家當和尚,清心寡慾,在家修行。

足不出戶 [zú bù chū hù][出自: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五:「卻說蘇盼奴自趙司戶去後,足不出門,一客不見,只等襄陽來音。」據我個人的經驗,我們那裡的土話,和蘇州很不同,但一部《海上花列傳》,卻教我「~」懂了白。(魯迅《花邊文學·漢字和拉丁化》 ]

解釋: 腳不跨出家門。

鑽皮出羽 [zuān pí chū yǔ][出自:漢·趙壹《刺世疾邪賦》:「所好則鑽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 ]

解釋: 比喻極意誇飾自己偏愛的人。

4. 出自論語127條成語以及解釋,求解答

哀而不傷 āi ér bù shāng 哀:悲哀;傷:傷害。憂愁而不悲傷。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 《論語·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她喜歡打扮,願意有朋友,可是這都不過是一些小小的、~的、青春的游戲。(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三) 察言觀色 chá yán guān sè 觀察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摸別人的心意。 《論語·顏淵》:「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我沒有~的能力。 大節不奪 dà jié bù ó 指面臨生死關頭,仍不改變其原來志向。 《論語·泰伯》:「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惡衣惡食 è yī è shí 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論語·里仁》:「士之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君子憂道不憂貧,士志於道,而恥~者,未足與議。(章炳麟《論讀經有利而無弊》) 發憤忘食 fā fèn wàng shí 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既這樣~起來,也好,就由你去。(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 剛毅木訥 gāng yì mù nè 孔子稱頌人的四種品質。 《論語·子路》:「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和而不同 hé ér bù tóng 和睦地相處,但不隨便附和。 《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開柙出虎 kāi xiá chū hǔ 柙:關猛獸的木籠。原指負責看管的人未盡責任。後多比喻放縱壞人。 《論語·季氏》:「孔子曰:『……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孔宣父不責他人;當路斬蛇,孫叔敖蓋非利己。(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 來者可追 lái zhě kě zhuī 過去的事已無法挽回,但是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趕上。 《論語·微子》:「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門牆桃李 mén qiáng táo lǐ 門牆:指師長之門;桃李:比喻後進者或學生。稱他人的學生。 《論語·子張》:「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可采其葉,秋得其刺焉。」 天下文章同軌轍,~半公卿。(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十二) 內省不疚 nèi xǐng bù jiù 指自我反省,內心並不感到慚愧不安,即沒有做有愧於心的事。 《論語·顏淵》:「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被發左衽 pī fà zuǒ rèn 被發:散發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區以外少數民族的裝束。也指淪為夷狄。 《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 或~,奮迅泥滓。(晉·潘岳《西征賦》) 杞宋無征 qǐ sòng wú zhēng 指資料不足,不能證明。 《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rén ér wú xìn,bù zhī qí kě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麼能行。指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列位呵,「~。」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一回) 三復斯言 sān fù sī yán 三復:多次反復;斯言:這句話。反復朗讀並體會這句話。形容對它極為重視。 《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朱熹註:「《詩經·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南容一日三復此言。」 願天下有心人~而早為之所焉可耳。(嚴復《原強》) 不恥下問 不恥下問」這則成語的恥是:羞恥。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形容謙虛好學。 這個成語來源於《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溫故知新 【解釋】: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出處】:《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漢·班固《東都賦》:「溫故知新已難,而知德者鮮矣。」 聽其言而觀其行 tīng qí yán ér guān qí xíng 聽了他的話,還要看他的行動。指不要只聽言論,還要看實際行動。 《論語·公冶長》:「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見賢思齊 解釋 賢:德才兼備的人;齊:相等。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 來源 《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先難後獲 xiān nán hòu huò 難:艱難,勞苦;獲:收獲。先付出勞動然後再取得收獲。比喻不坐享其成。 《論語·雍也》:「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枉道事人 wǎng dào shì rén 枉:違背;道:正道;事:侍奉。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國君。後泛指不擇手段取悅於人。 《論語·微子》:「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造次顛沛 zào cì diān pèi 流離失所,生活困頓。 《論語·里仁》:「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言必信,行必果 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信:守信用;果:果斷,堅決。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 《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我們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從來是~。

5. 以"開"字開頭的成語有哪些越多越好

1、開合來自如
成語拼音:kāi hé自 zì rú
成語解釋:合:按照;適合;自如:不受阻礙;不受拘束。打開閉合不受拘束。形容按照自己的意願;或打開或關閉。
成語出處:法 法布爾《蟬》:「腿可以伸縮,前面的爪能夠開合自如。」
2、開口見心
成語拼音:kāi kǒu jiàn xīn
成語解釋:說話直爽,沒有隱曲
成語出處: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9卷:「聖人說話,開口見心,必不說半截,藏著半截。」
3、開鑼喝道
成語拼音:kāi luó hè dào
成語解釋:古代官吏出行時,衙役在前面敲鑼,吆喝行人迴避。比喻替人張揚炫耀
成語出處: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回:「每逢出門,定要開鑼喝道,叫人家認得他是官。」
4、開山鼻祖
成語拼音:kāi shān bí zǔ
成語解釋:比喻一個學術流派、技藝的開創者
成語出處:孫犁《關於中篇小說》:「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是中國中篇小說的開山鼻祖。」
5、開國功臣
成語拼音:kāi guó gōng chén
成語解釋:指為建立新的國家或朝代立下汗馬功勞的人。
成語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十回:「他見單雄信好客,是一個做得開國功臣的,因此借寓東岳廟中,圖與交往。」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