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聾作啞成語故事
1. ❓👂❓👄這是什麼成語
出口入耳
成語發音:
chū kǒu rù ěr
成語解釋:
指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內
成語出處:
左丘明《左傳容 昭公二十年》:「王曰:『言出於余口,入於爾耳,誰告建也?』」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定語;指不為外人知道的言論
成語結構:
聯合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成語例句: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張玄傳》:「子忠於我,我不能用,是吾罪也,子何為當然!且出口入耳之言,誰今知之!」
2. 猜猜這些成語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誰
聞雞起舞—— 祖逖、,劉琨
程門立雪—— 程顥、,程頤,楊時
望梅止渴-------曹操
三顧茅廬—— 諸葛亮、,,劉備
神機妙算 ------諸葛亮
鐵面無私 -----包拯
負荊請罪------廉頗、藺相如
完璧歸趙—— 秦昭襄王、,,藺相如
鐵杵成針------李白
卧薪嘗膽-------勾踐
紙上談兵------趙括
破釜沉舟-------項羽
南柯一夢(淳於棼fén )東施效顰(東施 )江郎才盡(江淹)
赴湯蹈火(嵇ji康 )投筆從戎(班超 )鶴立雞群(嵇紹 )
負荊請罪(廉頗 )殺妻求將(吳起 )完璧歸趙(藺相如 )
鑿壁借光(匡衡)指鹿為馬(趙高 )紙上談兵(趙括 )
精忠報國(岳飛 )聞雞起舞(祖逖ti )入木三分(王羲之 )
鞠躬盡瘁(諸葛亮 )卧薪嘗膽(勾踐 )破釜沉舟( 項羽)
樂不思蜀(劉禪 ) 圖窮匕見(荊軻 ) 三顧茅廬(劉備 )
鐵杵成針( 李白) 望梅止渴(曹操 ) 程門立雪(程頤 )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景皓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 )
多行不義必自斃 (共叔段 )
基本解釋
古代漢語詞彙中特有的一種長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語,來自於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成語的意思精闢,往往隱含於字面意義之中,不是其構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它結構緊密,一般不能任意變動詞序,抽換或增減其中的成分。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二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組成。簡單的說,成語就是,說出來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經據典,有明確出處和典故,並且使用程度相當高的用語。
3. 裝腔作勢 成語故事
裝腔作勢
zhuāngqiāngzuòshì
[釋義] 故意裝出一種腔調;作出一種姿態。形容故版意做作想權引人注意或嚇唬別人。
[語出] 明·西湖居士《郁輪袍·誤薦》:「窮秀才裝腔作勢;賢王子隆禮邀賓。」
[辨形] 勢;不能寫作「式」。
[近義] 虛張聲勢 裝模作樣 無病呻吟 裝聾作啞
[反義] 神情自若 落落大方
[用法] 含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見「裝模作樣」(1325頁)、「矯揉造作」(498頁)、「虛情假意」(1096頁)。
[例句] 有些文章真是~;令人難以卒讀;實該大掃此種不良文風。
4. 聾啞青年的特點寫成語
啞口無言
拼音來: yǎ kǒu wú yá源n 簡拼: ykwy
近義詞: 張口結舌、默默無聞、理屈詞窮 反義詞: 振振有詞、理直氣壯、口若懸河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
解釋: 啞口:象啞巴一樣。象啞巴一樣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的樣子。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八卷:「一番言語,說得張六嫂啞口無言。」
例子: 他的一席話,使在場的人個個~。
謁後語:
謎語: 亞;封嘴;第二講
5. 啞口無言,成語故事。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八:「『他也有兒子,少不也要娶媳婦。看三朝可肯放回家去?聞得親母是個知禮之人,虧他怎樣說了出來?』一番言語,說得張六嫂啞口無言。」示例他的一席話,使在場的人個個~。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
基本信息
名稱:啞口無言
拼音:yǎ kǒu wú yán
出處: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八:「『他也有兒子,少不也要娶媳婦。看三朝可肯放回家去?聞得親母是個知禮之人,虧他怎樣說了出來?』一番言語,說得張六嫂啞口無言。」
釋義:釋義 啞口:象啞巴一樣。象啞巴一樣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的樣子。
近義詞:近義詞張口結舌、默默無聞、理屈詞窮
反義詞:反義詞 振振有詞、理直氣壯、口若懸河 反義詞 振振有詞、理直氣壯、口若懸河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聯合式
例句:他的一席話,使在場的人個個~。
發音
詞目 啞口無言
發音 yǎ kǒu wú yán
釋義
啞口:像啞巴一樣。像啞巴一樣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一時語塞或緊張。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八:「『他也有兒子,少不也要娶媳婦。看三朝可肯放回家去?聞得親母是個知禮之人,虧他怎樣說了出來?』一番言語,說得張六嫂啞口無言。」
示例 他的一席話,使在場的人個個~。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
近義詞 張口結舌、默默無聞、理屈詞窮、閉口無言、一言不發
反義詞 振振有詞、理直氣壯、口若懸河、侃侃而談
辨析 ~和「啞口無言」的區別在於:「啞口無言」表示「無話可說」;而~表示還有話要說,只是因緊張,驚恐等原因說不出來..
相關成語:妝聾做啞 裝聾作啞 裝聾裝啞 推聾妝啞 推聾作啞 妝聾作啞 裝聾做啞 舉止嫻雅 風流儒雅 魚魚雅雅 溫文爾雅 雍榮閑雅 曲終奏雅 無傷大雅 一日之雅 雍容爾雅 雍容閑雅 言多傷幸 言聽謀決 言而無文,行之不遠 言必有中 言語路絕 言笑自如 言和意順 言歸和好 言行相詭 言信行果 沿門持缽 岩居川觀 炎黃子孫 炎涼世態 延頸跂踵 嚴氣正性 妍姿艷質 研機綜微 鹽梅相成 鹽梅舟楫
6. 不字成語,有兩個不字。十六個成語
俺對樓主也多多益善一次吧:
【不卑不亢】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對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也不傲慢自大。
【不瞅不睬】不看也不答理。形容待人態度冷淡。
【不揪不睬】指不理睬。
【不偢不倸】①猶不理不睬。②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
【不茶不飯】不思飲食。形容心事重重。
【不存不濟】指支持不住,受不住。
【不痴不聾】人不傻,耳朵也不聾。常與「不成姑公」連用,意為不故作痴呆,不裝聾作啞,就不能當阿婆阿公。形容長輩要寬宏大量。
【不痴不聾,不成姑公】姑公:婆婆和公公。不裝傻裝聾,就難當婆婆公公。形容長輩要寬宏大量。
【不痴不聾,不作阿家翁】指作為一家之主,對下輩的過失要能裝糊塗。
【不痴不聾,不做家翁】指作為一家之主,對下輩的過失要能裝糊塗。
【不雌不雄】猶不陰不陽。指態度曖昧。
【不藏不掖】指毫無保留。
【不次不寵】不次:不按尋常的次序。超越常規的恩寵。指特殊的恩寵。
【不打不成器】打:打磨,打造。不打造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物。比喻不教育就不成材,沒出息。
【不打不成相識】指經過交手,彼此了解,結交起來就更投合。
【不得不爾】爾:如此。不得不這樣。表示為環境所迫或有難言之隱而無可奈何。
【不毒不發】指不受凌辱就不能發憤圖強而有所成就。
【不打不相識】指經過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結交、相處。
【不當不正】不:語助詞,沒有實際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不悱不發】悱:心裡想說而說不出來。發:啟發。指不到學生想說而說不出來時,不去啟發他。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
【不豐不儉】指不奢不儉,多少合宜。
【不憤不啟】憤:心裡想弄明白而還不明白。啟:啟發。指不到學生們想弄明白而還沒有弄明白時,不去啟發他。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
【不逢不若】逢:迎合;若:順從。不迎合,不順從。
【不豐不殺】豐:厚;殺:減少。不奢侈也不嗇儉。不增加也不減少。
【不公不法】不公平待人,不遵守法律。形容為非作歹,仗勢欺人的行為。
【不尷不尬】比喻左右為難,不好處理。也形容樣子別扭。
【不管不顧】指對人不照料。也指舉動莽撞,不顧別人。
【不幹不浄】1.指粗俗,下流。 2.淫亂的婉詞。
【不古不今】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現代都不曾有過。原譏諷人學無所得卻故作詭異。後常比喻折衷。
【不幹不凈】指不潔凈,骯臟。也指因忌諱而感覺不潔凈。也可形容語言不文明。
【不瞽不聾】意為不故作痴呆,不裝聾作啞,就不能當好阿公阿婆。形容長輩要寬宏大量。
【不軌不物】軌:軌道,引申為法規;物:典章文物。超出常規和不合乎法則。
【不好不壞】既不值得稱贊,也不值得責備的。過得去的,中等的。
【不哼不哈】不言語,該說而不說。
【不慌不忙】不慌張,不忙亂。形容態度鎮定,或辦事穩重、踏實。
【不葷不素】指不上不下。
【不揪不採】指不理睬。
【不揪不採】指不理睬。
【不矜不伐】矜、伐:自誇自大。不自經為了不起,不為自己吹噓。形容謙遜。
【不今不古】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現代都不曾有過。原譏諷人學無所得卻故作詭異。後常比喻折衷。
【不飢不寒】不挨餓受凍。生活不愁溫飽。
【不間不界】比喻左右為難,不好處理。也形容樣子別扭。同「不尷不尬」。
【不緊不慢】形容心情平靜,行動從容。
【不皦不昧】不明不暗。形容恍惚不可捉摸。
【不即不離】即:接近,靠近;離:疏遠,離開。指對人既不接近,也不疏遠。多指對人似親非親、似疏非疏的關系。
【不稼不穡】稼:播種;穡:收獲穀物。泛指不參加農業生產勞動。
【不疾不徐】疾:急速;徐:緩慢。不急不慢。指處事能掌握適度的節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不禁不由】指不由自主。
【不矜不盈】矜:矜持,拘謹;盈:多餘,過分。不矜持,不過分。形容態度把握有分寸。
【不驕不躁】躁:急躁。不驕傲,不急躁。形容人態度謙遜,工作謹慎踏實。
【不抗不卑】抗:高傲;卑:低、自卑。指對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也不傲慢自大。
【不亢不卑】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對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也不傲慢自大。
【不愧不作】愧、怍:慚愧。光明正大,問心無愧。
【不愧不怍】愧、怍:慚愧。形容光明正大,問心無愧。
【不明不暗】指事實真相被歪曲而不清楚。也指既不公開,也不秘密。
【不明不白】指說話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為曖昧。
【不忙不暴】態度縱容,不忙亂,不急躁。
【不蔓不支】蔓:藤蔓,引伸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不拖泥帶水。
【不蔓不枝】蔓:藤蔓,引伸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不拖泥帶水。
【不理不睬】指對人或事物不聞不問,漠不關心。
【不了不當】猶言拖泥帶水,沒有了結。
【不伶不俐】形容不尷不尬,不清不白。
【不倫不類】不倫:不同類。既非這一類,又非那一類,形容成樣子或沒有道理。
【不撓不屈】比喻在壓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現十分頑強。
【不冷不熱】指溫度不高不低,冷熱適中。亦比喻對人態度一般。
【不涼不酸】方言。形容態度冷漠。
【不郎不秀】原指不高不下。後比喻不成材。
【不稂不莠】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無野草。後比喻人不成才,沒出息。
【不磷不緇】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堅貞高潔的品質,不因外界影響而有所改變。
【不撓不折】不彎曲,不屈服。形容節操剛正,意志堅強。
【不偏不黨】不偏向任何一方。
【不破不立】不破除舊的,就不能建立新的。
【不偏不倚】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不清不白】不明白,不清楚。形容關系曖昧。
【不屈不撓】屈:屈服;撓:彎曲。比喻在壓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現十分頑強。
【不仁不義】仁:仁愛;義:道義。不講仁德,不講道義。形容品性卑劣、殘忍。
【不日不月】指不計日月,沒有期限。
【不死不活】說死沒死,說活未活。形容沒有生氣或處境尷尬。
【不聲不吭】指不說話;不出聲。
【不生不滅】佛家語,認為佛法無生滅變遷,即「常住」之異名。
【不衫不履】衫:上衣;履:鞋子。不穿長衫,不穿鞋子。形容不修邊幅的樣子。
【不上不落】形容事情無著落,處境為難。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只有破除舊的、錯誤的東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確的東西。
【不聲不氣】指不說話;不出聲。
【不生不死】指超脫生死的界限。現指半死不活。
【不死不生】指超脫生死的境界。
【不僧不俗】猶言不三不四,不倫不類。
【不三不四】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樣子。
【不上不下】上不去,下不來。形容進退兩難。
【不聲不響】指不說話;不出聲。
【不識不知】沒有多少知識。舊喻民風淳樸。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指對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學說就不能推行。現比喻不破除舊的、壞的東西,新的、好的東西就建立不起來。
【不吐不快】吐:傾訴;快:痛快。不說出來就不痛快。
【不吐不茹】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軟怕硬。
【不疼不癢】比喻說話做事只是做樣子,不解決實際問題。
【不痛不癢】既不是痛,也不是癢。原形容說不出的一種難受。現多比喻不觸及實質,不切中要害,不解決問題。
【不溫不火】詳見:不瘟不火
【不瘟不火】瘟:戲曲沉悶乏味;火:比喻緊急急促。指戲曲不沉悶乏味,也不急促。
【不聞不問】聞:聽。人家說的不聽,也不主動去問。形容對事情不關心。
【不文不武】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不問不聞】聞:聽。人家說的不聽,也不主動去問。形容對事情不關心。
【不猧不魀】「猧」念wō;「魀」念gà。比喻左右為難,不好處理。也形容樣子別扭。同「不尷不尬」。
【不咸不淡】①平平淡淡;普普通通。②指冷言嘲笑。
【不徐不疾】徐:慢。疾:快。不快不慢,從容自然。
【不慍不火】詳見:不瘟不火
【不夷不惠】夷:指伯夷;惠:指柳下惠。不做伯夷也不學柳下惠。比喻折衷而不偏激。
【不啞不聾】本指公卿的度量,後常與「不成姑公」等連用,謂不故作痴呆,不裝聾作啞,就不能當好阿婆阿公。意指長輩要寬宏大量。同「不痴不聾」。
【不喑不聾,不成姑公】姑公:婆婆,公公。指作為一家之主,對下輩的過失要能裝糊塗。
【不依不饒】形容要求不遂就糾纏個沒烷完。
【不癢不痛】既不痛也不癢。比喻不中肯,沒觸及要害,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不因不由】猶言無意之中。
【不言不語】不說話,悶聲不響。
【不陰不陽】比喻態度不明朗,模稜兩可。
【不知不覺】知:知道;覺:覺察。沒有意識到,沒有覺察到。現多指未加註意。
【不折不扣】折、扣:出售商品時,按定價減去的成數。沒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不忮不求】忮:嫉妒;求:貪求。指不妒忌,不貪得無厭。
【不做不休】指事情既然開了頭,就索性干到底。
7. 成語故事大全
一板一眼 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一棒一條痕 比喻做事扎實。
一步一個腳印 比喻做事踏實。
一步一鬼 走一步路就好象碰到一個鬼。形容遇事多疑。
一草一木 比喻極微小的東西。
一長一短 形容說話絮叨。
一唱一和 一個先唱,一個隨聲應和。原形容兩人感情相通。現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應。
一成一旅 成:古時以方圓十里為一成;旅:古時以兵士五百人為一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單薄。
一簞一瓢 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
一德一心 德:心意。大家一條心,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努力。
一舉一動 指人的每一個動作。
一鱗一爪 原指龍在雲中,東露一鱗,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一龍一蛇 比喻人的處藏或出或處,或顯或隱,隨著情況的不同而變更。
一龍一豬 一是龍,一是豬。比喻同時的兩個人,高下判別極大。
一模一樣 樣子完全相同。
一噴一醒 原指斗雞用水噴,使之清醒後再斗。後比喻推動督促。
一顰一笑 顰:皺眉。指憂和喜的表情。
一琴一鶴 原指宋朝趙抃去四川做官,隨身攜帶的東西僅有一張琴和一隻鶴。形容行裝簡少,也比喻為官清廉。
一丘一壑 丘:土山;壑:山溝。原指隱者所居之地。後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一觴一詠 觴:古代盛酒器,借指飲酒;詠:吟詩。舊指文人喝酒吟詩的聚會。
一生一世 一輩子。
一手一足 一個人的手足。指單薄的力量。
一絲一毫 絲、毫:十絲為一毫,十毫為一厘。一點點兒,極小或極少。
一五一十 五、十:計數單位。五個十個地將數目點清。比喻敘述從頭到尾,源源本本,沒有遺漏。也形容查點數目。
一心一德 大家一條心,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努力。
一心一計 一心一意。
一心一意 只有一個心眼兒,沒有別的考慮。
一薰一蕕 薰:香草,比喻善類;蕕:臭草,比喻惡物。薰蕕混在一起,只聞到臭聞不到香。比喻善常被惡所掩蓋。
一言一行 每句話,每個行動。
一吟一詠 指吟詩作賦。
一飲一啄 飲:喝水;啄:鳥類吃食。原指鳥類要吃就吃,想喝就喝,生活自由自在。後也指人的飲食。
一張一弛 意思是寬嚴相結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現用來比喻生活的松緊和工作的勞逸要合理安排。
一朝一夕 朝:早晨;夕:晚上。一個早晨或一個晚上。形容很短的時間。
一針一線 比喻極微小的東西。
一字一板 形容說話從容清楚。
一字一珠 一個字就象一顆珍珠。形容歌聲婉轉圓潤。也比喻文章優美,辭藻華麗。
遺老遺少 遺老:舊稱前朝的舊臣;遺少:留戀舊時代的少年。改朝換代後仍效忠前朝的老人和青年。也泛指留戀過去、思想頑固陳舊的人。
疑神疑鬼 這也懷疑,那也懷疑。形容非常多疑。
宜家宜室 形容家庭和順,夫妻和睦。
宜室宜家 形容家庭和順,夫妻和睦。
倚門倚閭 閭:古代里巷的門。形容父母盼望子女歸來的迫切心情。
溢美溢惡 溢:水滿外流,引伸為過度。過分誇獎,過分指責。
亦步亦趨 原意是說,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於缺乏主張,或為了討好,事事模仿或追隨別人。
亦庄亦諧 形容既嚴肅又風趣。
庸言庸行 指平平常常的言行。
永生永世 永遠。
憂國憂民 為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運而擔憂。
有板有眼 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有步調。
有稜有角 比喻為人方正。也形容臉色嚴峻。
有錢有勢 既有錢財,又有勢力。
有聲有色 形容說話或表演精彩生動。
有始有終 有開頭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堅持到底。
有條有理 形容層次、脈絡清楚。
有頭有臉 有面子;頭面人物。
有頭有尾 有開頭,有結尾。指做事能堅持到底。
有血有肉 比喻富有生命的活力和內容。多用來形容文藝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動。
愚夫愚婦 舊時稱平民百姓。
予取予求 予:我。原指從我這里取,從我這里求(財物)。後指任意索取。
允文允武 形容能文能武。
雜七雜八 形容東西非常混雜,或事情非常雜亂。
載沉載浮 在水中上下沉浮。
載歌載舞 邊唱歌,邊跳舞。形容盡情歡樂。
載笑載言 邊笑邊說話。
再接再厲 接:接戰;厲:磨快,引伸為奮勉,努力。指公雞相鬥,每次交鋒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繼續努力,再加一把勁。
再三再四 重復好幾次。
賊頭賊腦 形容舉動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知彼知己 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了解。
知己知彼 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了解。
知人知面不知心 舊時俗語。指認識一個人容易,但要了解一個人的內心卻很困難。
至大至剛 至:最,極。極其正大、剛強。
至聖至明 至:極。最神聖最賢明。舊時用以稱頌帝王。
陟岵陟屺 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屺:無草木的山。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眾好眾惡 眾人喜愛或眾人厭惡。
祝哽祝噎 祝:禱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古代帝王敬老、養老的表示:請年老致仕者飲酒吃飯,設置專人禱祝他們不哽不噎。
捉賊捉贓 比喻處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實為根據。
濯足濯纓 水清就洗帽帶,水濁就洗腳。後比喻人的好壞都是由自己決定。
自暴自棄 暴:糟蹋、損害;棄:鄙棄。自己瞧不起自己,甘於落後或墮落。
自吹自擂 擂:打鼓。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噓。
自高自大 自以為了不起。
自給自足 給:供給。依靠自己的生產,滿足自己的需要。
自覺自願 自己覺悟而願意。
自賣自誇 誇:誇贊。自己賣的東西自己誇好。比喻為自己吹噓。
自輕自賤 賤:藐視。自己看不起自己。多指自己降低身份。
自生自滅 自然地發生,生長,又自然地消滅。形容自然發展,無人過問。
自始自終 從開始到末了。表示一貫到底。
自私自利 私心很重,只為個人利益打算。
自言自語 自己一個人低聲嘀咕。
自業自得 業:造作;得:獲得,取得。佛家語,指自作自受。
自由自在 形容沒有約束,十分安閑隨意。
自怨自艾 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錯誤。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錯誤,自己改正。現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錯誤。
自作自受 自己做了蠢事壞事,自己倒霉。
足食足兵 食:糧食;兵:武器。糧食充足,武備修整。
作好作歹 比喻用各種理由或方式反復勸說。
作威作福 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獨攬權威,行賞行罰。後泛指憑借職位,濫用權力。
做張做勢 裝模作樣,故意做出一種姿態。
阿狗阿貓 舊時人們常用的小名。引申為任何輕賤的,不值得重視的人或著作。
阿姑阿翁 阿:名詞的前綴。姑:丈夫的母親。翁:丈夫的父親。指公公婆婆。
阿家阿翁 阿:名詞的前綴。家:通「姑」,丈夫的母親。翁:丈夫的父親。指公公婆婆。
阿貓阿狗 舊時人們常用的小名。引申為任何輕賤的,不值得重視的人或著作。
挨門挨戶 挨:按照順序。按照住戶的順序一家也不漏。同「挨門逐戶」。
礙足礙手 礙:阻礙。妨礙別人做事。同「礙手礙腳」。
詀言詀語 花言巧語,胡說八道。
百戰百敗 指每戰必敗。
百中百發 中:射中目標。發:發射。形容射箭、投擲或射擊准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從不落空。同「百發百中」。
百舉百捷 做一百件事,成功一百件。指辦事萬無一失。同「百舉百全」。
百順百依 形容什麼都順從。同「百依百隨」。
百下百全 猶言百發百中,萬無一失。
百下百著 猶言百發百中,萬無一失。同「百下百全」。
百依百從 百:比喻很多;依:順從;從:跟從。什麼都依從。形容一味順從。
百依百隨 形容什麼都順從。
半間半界 ①不徹底,不深透。②不明確。③猶言不上不下。④謂平庸。
半夢半醒 指睡眠尚未清醒。
半上半下 指兩可之間。
半生半熟 沒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練。
半絲半縷 縷:線。半根絲,半縷線。形容數量少,價值極其微小的東西。
半死半生 ①未全死。②比喻無意義、無生氣的苟且的生活。
半吐半露 形容說話含糊不清,不直截了當。
半文半白 文言和白話夾雜。亦作「半文不白」。
半飢半飽 指不求甚飽或吃不飽飯。
半新半舊 指不新不舊。
半疑半信 有點懷疑,又有點相信。表示對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半真半假 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實的。
本鄉本土 指本地,家鄉。
笨嘴笨舌 說話表達能力很差,沒有口才。
彼此彼此 常用做客套話,表示大家一樣。亦指兩者比較差不多。
必躬必親 指凡事都要自己經手。
變臉變色 因內心驚、懼、急、怒而改變面色。
變顏變色 因內心驚、懼、急、怒而改變面色。
不偢不倸 ①猶不理不睬。②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
不瞽不聾 意為不故作痴呆,不裝聾作啞,就不能當好阿公阿婆。形容長輩要寬宏大量。
不慌不忙 不慌張,不忙亂。形容態度鎮定,或辦事穩重、踏實。
不揪不採 指不理睬。
不揪不採 指不理睬。
不揪不睬 指不理睬。
不抗不卑 抗:高傲;卑:低、自卑。指對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也不傲慢自大。
不蔓不支 蔓:藤蔓,引伸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不拖泥帶水。
不忙不暴 態度縱容,不忙亂,不急躁。
不撓不屈 比喻在壓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現十分頑強。
不撓不折 不彎曲,不屈服。形容節操剛正,意志堅強。
不存不濟 指支持不住,受不住。
不打不相識 指經過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結交、相處。
不當不正 不:語助詞,沒有實際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不得不爾 爾:如此。不得不這樣。表示為環境所迫或有難言之隱而無可奈何。
不豐不儉 指不奢不儉,多少合宜。
不幹不凈 指不潔凈,骯臟。也指因忌諱而感覺不潔凈。也可形容語文不文明。
不飢不寒 不挨餓受凍。生活不愁溫飽。
不間不界 比喻左右為難,不好處理。也形容樣子別扭。同「不尷不尬」。
不緊不慢 形容心情平靜,行動從容。
不禁不由 指不由自主。
不愧不怍 愧、怍:慚愧。形容光明正大,問心無愧。
不冷不熱 指溫度不高不低,冷熱適中。亦比喻對人態度一般。
不涼不酸 方言。形容態度冷漠。
不了不當 猶言拖泥帶水,沒有了結。
不磷不緇 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堅貞高潔的品質,不因外界影響而有所改變。
不仁不義 仁:仁愛;義:道義。不講仁德,不講道義。形容品性卑劣、殘忍。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比喻只有破除舊的、錯誤的東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確的東西。
不僧不俗 猶言不三不四,不倫不類。
不上不落 形容事情無著落,處境為難。
不聲不吭 指不說話;不出聲。
不聲不氣 指不說話;不出聲。
不聲不響 指不說話;不出聲。
不問不聞 聞:聽。人家說的不聽,也不主動去問。形容對事情不關心。
炒買炒賣 指就地迅速轉手買賣,從中牟利。
徹里徹外 ①從里到外。②猶言完完全全。
徹內徹外 指完完全全。
徹首徹尾 徹:通,透。從頭到尾,全部,十足的意思。
成名成家 樹立名聲,成為專家。
成千成萬 形容數量極多。
成日成夜 整天整夜,日日夜夜。
成雙成對 配成一對,多指夫妻或情侶。
大喊大叫 大聲叫嚷,形容大肆宣傳,大造輿論。
大紅大綠 指顏色濃艷。
大紅大紫 形容顯赫、得意。
大經大法 根本的原則和法規。
大智大勇 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氣。
大吹大打 指鼓樂齊作。
大恩大德 恩:恩惠;德:恩德,好處。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澤深厚。
大起大落 大幅度地起落。形容變化大。
大請大受 指優厚的待遇。
戴日戴斗 猶言普天之下。
敵惠敵怨 猶言報德報怨。
遞勝遞負 指勝負交替。
遞興遞廢 指有興有廢。
吊形弔影 猶言形影相弔。比喻孤獨寂寞。
調嘴調舌 指耍嘴皮子,搬弄是非。同「調唇弄舌」。
丟魂丟魄 形容非常驚慌。同「丟魂失魄」。
獨來獨往 獨身往來,不與人為伍。比喻事事不與人相同。
多材多藝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藝。同「多才多藝」。
多災多難 指災難深重。
多嘴多舌 很多嘴,很多舌頭。形容到處插嘴,搬弄是非。
而今而後 而:語助詞。從今以後。
多能多藝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藝。同「多才多藝」。
多情多感 感情豐富,容易傷感。同「多情善感」。
多情多義 指重情誼。
多言多語 指不該說而說。
多藝多才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藝。同「多才多藝」。
佛眼佛心 比喻善意看待別人。
附影附聲 指盲目附和。
敢為敢做 做事勇敢,無所畏懼。同「敢作敢為」。
敢作敢為 形容做事無所畏懼。
革面革心 比喻徹底改過,重新做人。同「革面洗心」。
各就各位 各自到自己的崗位上。
各色各樣 色:種類。各種類別,各種式樣。
各式各樣 指多種不同的式樣、種類或方式。
狗心狗行 比喻歹毒的心腸、行為。
亘古亘今 亘:橫貫。指貫串古今,從古到今。
公買公賣 公平合理地買賣。
公是公非 公認的是非。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 指修德屬個人,不得兼代。
歸十歸一 指有條有理。
怪聲怪氣 形容聲音、語調、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難聽。
怪形怪狀 奇異古怪的形態、樣子。
合情合理 符合情理。
好模好樣 ①模樣端正。②猶言規規矩矩。
猴頭猴腦 像猴子那樣好動,形容行動浮躁。
忽冷忽熱 指時而冷靜,時而感情沖動,情緒不穩定。
狐埋狐揚 比喻疑慮過多,不能成事。同「狐埋狐搰」。
胡作胡為 猶胡作非為。不顧法紀或輿論,毫無顧忌地做壞事。
糊里糊塗 認識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處於模糊不清的狀態。
胡天胡地 用於貶義,形容言語荒唐、行為放肆。同「胡天胡帝②」。
滑頭滑腦 形容人狡詐、不誠實。也指圓滑,不肯負責任。
好心好意 指懷著善意。
胡里胡塗 形容不明事理或對事物的認識模糊。
話言話語 猶談話。
好言好語 好:美好,友善。指友善和中聽的言語。
活蹦活跳 活蹦亂跳。
活神活現 形容生動逼真,像真的一樣。
火急火燎 猶火燒火燎。
假痴假呆 裝傻;假裝糊塗。
假門假氏 做得像真的一樣。同「假門假事」。
假門假事 做得像真的一樣。
假仁假意 偽裝仁慈,其實內心奸惡。
尖言尖語 指言語尖酸刻薄。
揀精揀肥 比喻挑剔,苛求。
見羹見牆 後用以指對聖賢的思慕。
見神見鬼 好象看見了鬼神。比喻多疑。
嬌聲嬌氣 形容說話嬌滴滴的聲氣。
今生今世 此生此世。指有生之年。
進賢進能 猶言進賢任能。舉薦賢者,任用能人。
盡心盡力 指費盡心力。
盡多盡少 指盡其所有。
撅坑撅塹 撅:挖。掘深坑。比喻設計害人。
絕子絕孫 指斷絕子孫。
覺人覺世 指啟發世人覺悟。
可泣可歌 形容英勇悲壯的感人事跡。同「可歌可泣」。
克愛克威 指恩威得當而使人心悅誠服。
克逮克容 指能和順而寬容。
克儉克勤 克:能夠。既能勤勞,又能節儉。
快人快事 爽快人辦爽快事。
快人快性 指為人爽直痛快,不忸怩作態。
適材適所 指辦事能力與所安排的工作位置或場所相當。
楞頭楞腦 ①形容魯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樣子。②形容發楞發呆的樣子。
楞手楞腳 形容動作魯莽。
冷心冷麵 態度冷淡,對人沒有感情。
連明連夜 猶言通宵達旦。整整一夜,從天黑到天亮。
連日連夜 指日夜不停。
憐我憐卿 指彼此相愛憐。多指情人或夫妻之間。
列祖列宗 指歷代祖先。
屢試屢驗 驗:有效果。多次試驗,都很靈驗。
論千論萬 指成千上萬,數量極多。
弄神弄鬼 指搗鬼,耍花樣。
弄嘴弄舌 弄:玩弄,賣弄。猶言耍嘴皮子。形容賣弄口舌或搬弄是非。
買東買西 指買各種物品。
賣官賣爵 收受錢財,出賣官爵。
馬去馬歸 比喻世事多變,得失無常。
賣頭賣腳 猶言拋頭露面。原指婦女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中。現指公開露面。
瞞天瞞地 指瞞上欺下。
謾天謾地 猶言謾天昧地。指無限制地隱瞞一切真實情況騙人。
漫地漫天 漫:滿。充滿天地之間。形容數量極多,到處皆是。亦作「漫天漫地」。
沒查沒利 指言語不實。
沒顛沒倒 指沒分曉或紛亂的樣子。
沒精沒彩 猶沒精打彩。形容精神不振,情緒低落。
沒里沒外 里外不分,指說話做事不分場合。
沒眉沒眼 眉目不清,形容一塌糊塗的樣子。也指沒有臉面。
沒輕沒重 指言語或動作魯莽。
沒日沒夜 猶言不分白天夜晚。
沒頭沒臉 指不顧臉面或不顧一切,狠狠;也滿頭滿臉。
沒完沒了 無窮盡。
面紅面赤 指雙方因爭執而變臉。
面紅面綠 形容因緊張、急躁、害羞等而臉上發紅的樣子。
木頭木腦 形容呆板、遲鈍。
無背無側 不能辨清背叛傾仄之人。
無邊無際 際:邊緣處。形容範圍極為廣闊。
無邊無沿 形容範圍極為廣闊。同「無邊無際」。
無邊無垠 形容範圍極為廣闊。同「無邊無際」。
無顛無倒 猶言顛顛倒倒。指精神錯亂。無,語助詞,無義。
無父無君 孟軻斥責墨翟、楊朱之語。後以譏刺無倫常者。
無掛無礙 沒有任何牽掛。同「無罣無礙」。
無罣無礙 沒有任何牽掛。
無家無室 指孤身一人,無妻小。
無盡無窮 沒有止境,沒有限度。同「無窮無盡」。
無拘無礙 沒有拘束,沒有阻礙。形容悠然自得。
無拘無縛 形容自由自在,沒有牽掛。同「無拘無束」。
無了無休 沒完沒了,沒有終了。
無慮無思 猶言無憂無慮。沒有一點憂愁和顧慮。
無慮無憂 沒有一點憂愁和顧慮。同「無憂無慮」。
無明無夜 猶言不分晝夜。
無偏無陂 不偏向;不邪曲。
無偏無頗 不偏向;不邪曲。同「無偏無陂」。
無偏無倚 指筆直而無偏斜。
無千無萬 指不計其數;極多。
無牽無掛 形容沒有拖累,非常放心。
無親無故 沒有親屬和故舊。形容孤單。
無情無彩 猶無精打彩。形容不高興,提不起勁兒。
無情無緒 沒有心思,苦悶無聊。
無傷無臭 沒有聲音,沒有氣味。比喻沒有名聲,不被人知道。
無聲無色 沒有聲音和色彩。形容平淡不動人。
無始無終 無起始,無終了。表示無絲毫時間限制的狀態。
無適無莫 適:厚;莫:薄。待人處事不分厚薄,沒有偏向。
無束無拘 形容自由自在,沒有牽掛。同「無拘無束」。
無天無日 猶言不見天日。比喻社會黑暗,見不到一點光明。
無頭無尾 沒有線索;沒有來由。
無相無作 ①佛教語。指棄絕眾相,不事造作。②泛指不務空言。
無形無影 ①不見形跡;完全消失。②形容虛構的事物。
無休無了 沒完沒了,沒有終了。同「無了無休」。
無倚無靠 形容孤苦無依。同「無依無靠」。
無影無形 不同形跡;完全消失。也形容虛構的事物。見「無形無影」。
無晝無夜 不分日夜;日日夜夜。
無蹤無影 沒有一點痕跡、影子。形容完全消失。
賊眉賊眼 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拿賊拿贓 捉賊要查到贓物做憑證。
難弟難兄 形容兩兄弟都好,難分上下。現也反用,諷刺兩兄弟都壞。同「難兄難弟」。
難分難舍 分:分離;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願分開。亦作「難舍難分。」。
乃文乃武 贊美人文、武兼備。見乃武乃文。
乃武乃文 本用以贊譽天子之德,指其文經天地,武定禍亂。後多指人既有武功又有文德。亦作乃文乃武。
難舍難分 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願分離。亦作「難分難舍。」。
怕痛怕癢 比喻畏首畏尾,顧慮重重。
偏聽偏言 偏:只注重一方面。只聽信一方面,指處理問題態度不公正,方法不妥當。
拚死拼活 ①不顧一切地斗爭。②用盡全部精力。
七縱七禽 比喻善於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亦作「七縱七擒」。
七縱七擒 比喻善於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同「七縱七禽」。
岐出岐入 指出入無固定的處所。
橋是橋,路是路 比喻互不相乾的事應該嚴格區分開來。同「橋歸橋,路歸路」。
俏成俏敗 近似於成或敗,指非真成真敗。
輕口輕舌 指說話輕率,言語隨便。也比喻人愛說俏皮話。同「輕嘴薄舌」。
輕言輕語 形容說話聲音極輕微。
擒賊擒王 擒:抓,捉。指作戰要先抓主要敵手。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
去甚去泰 指做事不能太過分。
去太去甚 適可而止,不可過分。同「去泰去甚」。
全能全智 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同「全智全能」。
8. 門輕耳重猜一個成語故事
充耳不聞
釋義 充:塞住。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出處 《詩專經·邶風·旄丘》:「叔屬兮伯兮,褎如充耳。」
示例 這里袁伯珍只裝作充耳不聞,一面出了告示,按戶收起捐來。(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九回)
近義詞 不聞不問 裝聾作啞
反義詞 洗耳恭聽
9. 求22篇文言文成語故事,並附有出處,急要!!!
鐵杵磨針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白怪而問之,媼曰:「欲做針。」白曰:「鐵杵成針,得乎?」曰:「但需工夫深!」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明朝鄭之珍的《目連救母·劉氏齋尼》》
2.身無長物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 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 恭無言。大去後,既舉所坐者送之。既無余席,便坐薦上。後大聞之,甚驚,曰:" 吾本謂卿多,故求耳。" 對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出自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
3.對牛彈琴
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轉為蚊虻之聲,孤犢之鳴,即掉尾奮耳,蹀躞而聽。
(出自《牟子》)
4.螳臂當車
齊庄公出獵,有一蟲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曰:「此何蟲也?」對曰:「此所謂螳螂者也。其為蟲也,知進而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庄公曰:「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矣!」回車而避之,而勇士歸之。 漢朝韓嬰的《韓詩外傳》和劉安的《淮南子·人間訓》都有記載
5.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出自
10. 把下列詞語分類
【成語詞條】鎮定自若
【成語拼音】zhèn dìng zì ruò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結構】補充式
【感情色彩】中性詞
【產生年代】現代
【成語解釋】指面對災難時冷靜的表現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很鎮定
【典故出處】王朔《過把癮就死》:「當時女主人公的厄運剛露萌芽,同看電影准備了手帕的女人們還都鎮定自若,她便搶先一步哭了。」
【應用舉例】陳忠實《白鹿原》第一章:「他永遠~成竹在胸。」
【近義詞】鎮定自如
【反義詞】慌里慌張
【英文解釋】remain calm
【俄文解釋】проявлять выдержку
【成語詞條】失魂落魄
【成語拼音】shī hún luò pò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結構】聯合式
【感情色彩】貶義詞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人
【典故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5卷:「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餘生。」
【應用舉例】冰心《南歸》:「傑從滿懷希望與快樂中,驟然下墜。他~似的,一天哭好幾次。」
【近義詞】魂不守舍 驚慌失措
【反義詞】泰然自若 悠然自得
【英文解釋】be driven to distraction <be scared out of one's wits>
【俄文解釋】сам не свой
【日文解釋】びっくり仰天(ぎょうてん)する,あわてふためく
【其他語言】<法>être hors de son bon sens <perdre>
【歇後語】三個小鬼丟了兩
【成語謎面】丟魂
【成語詞條】誇誇其談
【成語拼音】kuā kuā qí tán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結構】偏正式
【感情色彩】貶義詞
【產生年代】近代
【成語解釋】形容說話、寫文章浮誇不切實際
【語法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說話或寫文章
【典故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進了書房門,聽見楊執中誇誇而談,知道是他已來了,進去作揖,同坐下。」
【應用舉例】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滿足於一知半解。」
【近義詞】娓娓而談 侃侃而談 高談闊論
【反義詞】守口如瓶 默不做聲 噤若寒蟬
【英文解釋】be all mouth and trousers
【俄文解釋】пустое фразёрство <сгущáть крáски>
【日文解釋】大言壯語(たいげんそうご)する,得意(とくい)にまくしたてる
【其他語言】<德>aufschneiden <hochtrabend reden>
【歇後語】江湖騙子耍貧嘴
【成語謎面】贊語
【成語詞條】裝腔作勢
【成語拼音】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結構】聯合式
【感情色彩】中性詞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腔:腔調;勢:姿態。裝出一種腔調,擺出一種姿態,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嚇唬人
【語法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指故意做作
【典故出處】明·西湖居士《郁輪袍·誤薦》:「窮秀才裝腔作勢,賢王子隆禮邀賓。」
【應用舉例】毛澤東《文匯報的資產階級方向應當批判》:「演正派人物老是不大象,~。」
【近義詞】虛張聲勢 裝模作樣 裝聾作啞
【反義詞】神情自若 落落大方
【英文解釋】prune and prisms <be affected or pretentious; strike a pose>
【俄文解釋】кривляться <рисоваться>
【日文解釋】もったいをつけてぎょうぎょうしいことをする,わざとらしく振舞う
【其他語言】<德>eine affektierte Haltung annehmen <schauspielern><法>faire l'important <prendre des airs>
【歇後語】木偶戲表演;絲瓜筋打老婆
【成語謎面】相聲;木偶戲
【成語詞條】誨人不倦
【成語拼音】huì rén bù juàn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結構】補充式
【感情色彩】褒義詞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誨:教誨,教導;倦:厭煩,疲倦。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煩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耐心教導別人
【典故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應用舉例】曹禺《<老舍的話劇藝術>序》:「他~,寫出一個劇本,反復給演員們娓娓長談。」
【近義詞】諄諄教導 不厭其煩 循循善誘
【英文解釋】be tireless in teaching <teach with tireless zeal>
【俄文解釋】учнть других неутомимо
【日文解釋】人を教え導いてうまない
【其他語言】<德>unermüdlich im Lehren <mit unermüdlichem Lehreifer><法>instruire inlassablement
【成語謎面】老大徒傷悲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經歷新鄭之病,他們不得不在當地住了幾月,弟子樊遲問孔子怎樣干農活。孔子心裡不高興,一反誨人不倦的習慣,承認不如老農。樊遲只好向當地農民請教,終於種出了葫蘆、扁豆等瓜菜
【成語詞條】斬釘截鐵
【成語拼音】zhǎn dīng jié tiě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結構】聯合式
【感情色彩】中性詞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斬:砍斷;截:切斷。形容說話或行動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語法用法】作定語、狀語;指乾脆
【典故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洪州雲居道膺禪師》:「師謂眾曰:『學佛法底人,如斬釘截鐵始得。』」
【應用舉例】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請假,你不好意思請假,我給你請假。』朱瑞芳說得~。」
【近義詞】斬鋼截鐵 斬釘切鐵
【反義詞】拖泥帶水
【英文解釋】resolute and decisive
【俄文解釋】решительно и бесповоротно
【日文解釋】きっぱりと,斷固(だんこ)として
【其他語言】<德>fest entschlossen <kategorisch><法>trancher dans le vif <agir avec décision>
【歇後語】五金廠上班;鐵匠使鑿子
【成語謎面】鍛工
【成語詞條】從容不迫
【成語拼音】cóng róng bù pò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結構】聯合式
【感情色彩】褒義詞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從容:不慌不忙,鎮靜;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著鎮靜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舉止不慌
【典故出處】宋·朱熹《朱子全書·論語一·學而》:「只是說行得自然如此,無那牽強的意思,便是從容不迫。」
【應用舉例】錢鍾書《圍城》:「~過了橋,站在橋堍,叫他們過來。」
【近義詞】處之泰然 視若等閑 從從容容
【反義詞】驚慌失措 手足無措
【英文解釋】unhurried <go easy>
【俄文解釋】уверéнно и свобóдно
【日文解釋】悠揚 (ゆうよう)迫 (せま)らない
【其他語言】<德>gleichütig <genug><法>à loisir
【成語謎面】三軍過後盡開顏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宋國哲學家莊周與哲學家惠子同在濠水岸邊觀魚。莊子說魚在水中游得從容自在,惠子問莊子怎麼知道魚的感受。莊子說:「我與你在濠水邊同游觀魚,悠閑自在,自得其樂,魚在水中游戲,從容不迫地觀看我們,當然也快樂。」
【成語詞條】驚慌失措
【成語拼音】jīng huāng shī cuò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結構】補充式
【感情色彩】貶義詞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失措:舉止失去常態。由於驚慌而舉止失常,不知所措
【語法用法】作謂語、狀語;指不知所措
【典故出處】《北齊書·元暉業傳》:「孝友臨刑,驚惶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應用舉例】余秋雨《霜冷長河·琉璃》:「荒原那邊是影影綽綽不知名的偉大工匠,荒原這邊是一個~的當代女子。」
【近義詞】驚惶失措 張皇失措
【反義詞】泰然自若 談笑自若 處處泰然
【英文解釋】lose one's head <to become upset,excited or confused; out of one's wits>
【俄文解釋】быть в полной и растерянности
【日文解釋】驚いて常態(じょうたい)を失う
【歇後語】木工箱里丟雞蛋
【成語謎面】木工箱里丟雞蛋
【成語故事】南北朝時期,北魏景穆帝的玄孫元暉業為人正直,十分有骨氣。北魏被北齊所滅後,齊神武帝將魏孝武帝的皇後嫁給魏孝庄帝的侄子元韶。元暉業當著齊文宣帝痛罵元韶,被齊文宣帝下令處死,同時還有元孝友,孝友嚇得驚惶失措。元暉業神色自若從容就義
【成語詞條】應接不暇
【成語拼音】yìng jiē bù xiá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結構】補充式
【感情色彩】中性詞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暇:空閑。指美景繁多,來不及觀賞。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應付不過來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十分忙碌
【典故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應用舉例】茅盾《新疆風土雜憶》:「平日想念而不可多得之事物,此時即紛陳前後,~。」
【近義詞】目不暇接
【反義詞】應付裕如
【英文解釋】have one's hand full <to be very busy; to have as much work as one can do; have one's hand full all the time>
【俄文解釋】не в состоянии спрáвиться
【日文解釋】応接(おうせつ)にいとまがない
【其他語言】<德>zu viel sein,als daβ man alles übernehmen kǒnnte <überfordert sein><法>ne pas arriver à servir tout le monde <ne pas savoir où donner de la tête>
【成語故事】晉朝時期,王子敬好遊山玩水,一次對人描繪山的景色說:「從山陰道上走過時,一路上山光水色交相輝映,使人眼花繚亂,看不過來。如果是秋冬之交,更是讓人難以忘懷。」
成語詞典 成語詞條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近義詞 反義詞 歇後語 成語燈謎
查詢選項: 關鍵詞位置 在成語開頭 在成語結尾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一般成語 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 四字成語 五字成語 六字成語 查詢結果排序 按字母順序 按字母倒序 按長度順序 按長度倒序 按使用頻率
成語詞典 >> 小心翼翼
--------------------------------------------------------------------------------
【成語詞條】小心翼翼
【成語拼音】xiǎo xīn yì yì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結構】偏正式
【感情色彩】中性詞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翼翼:恭敬慎重的樣子。形容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的舉動
【典故出處】《詩經·大雅·大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
【應用舉例】錢鍾書《圍城》:「她脫下太陽眼鏡,合上對著出神的書,~地握住小孩子的手腕。」
【近義詞】小心謹慎 謹小慎微 戰戰兢兢
【反義詞】粗心大意 毛手毛腳 掉以輕心
【英文解釋】cautiously <with great care; with kid gloves>
【日文解釋】小心翼翼(しょうしんよくよく)
【其他語言】<德>ganz vorsichtig <besonders achtsam><法>prudent <circonspect>
【歇後語】拿著雞蛋走冰路
【成語謎面】童年縈想插雙翅
【成語故事】北宋初年,校書郎賈黃中為官清廉正直,而且十分愛護老百姓。他任宣州太守時用自家的米救活上千的災民。他發現價值連城的寶物,立即上交給宋太宗,受到宋太宗的嘉獎。宋太宗安排他去外地任職時告誡他做事小心翼翼,但不能過分
【成語詞條】陰謀詭計
【成語拼音】yīn móu guǐ jì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結構】聯合式
【感情色彩】貶義詞
【產生年代】近代
【成語解釋】陰謀:詭秘的計謀。指暗地裡策劃壞的害人的壞計謀
【語法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壞主意
【典故出處】曾樸《孽海花》第35回:「大家如能個個像我,坦白地公開了自己的壞處,政治上用不著陰謀詭計。」
【應用舉例】柳青《創業史》第二部第八章:「不是昨天才組織起來的中國共產黨,什麼~,黨也有辦法識破。」
【近義詞】詭計多端
【反義詞】光明正大
【英文解釋】machination <intrigues and plots>
【其他語言】<德>Machenschaften <Rǎnke><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