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100個褒貶成語
A. 語文老師整理:40個考試容易褒貶誤用的成語
有些成語具有鮮明的感情色彩,在使用過程中,必須辨明色彩,與句子的感情色彩一致,如果不加區別,就會導致褒貶誤用、語體色彩不當。 (1)滿城風雨:比喻某一事件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多指壞事)。不能用於好事的傳播。 (2)傾巢出動:比喻敵人出動全部兵力進行侵擾。或指全部出動(貶義)。 (3)無以復加:不可能再增加。指程度達到了極點。多含貶義。 (4)彈冠相慶:指官場中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同夥就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貶義)。 (5)改頭換面:原指人的容貌發生了改變。現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內容實質不變(貶義)。 (6)信口開河:指說話沒有根據;不可靠(貶義)。 (7)無獨有偶:雖然罕見,但是不止一個,還有一個可以成對兒。多含貶義。 (8)曠日持久:「曠」,表示荒廢,耽誤。荒廢時間長,拖得很久(貶義)。 (9)挖空心思:形容費盡心思,想盡一切辦法(貶義)。 (10)半斤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較多用於貶義。 (11)口若懸河:形容能說會辯,口才很好,口齒伶俐。多用於褒義。 (12)言之鑿鑿:形容說得非常確實,有根有據。易誤用為貶義。 (13)差強人意:原指還能振奮人的意志,現在表示大體上能讓人滿意(褒義)。 (14)不贊一詞:原指文章寫得很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現在說「不贊一詞」也指一言不發。 (15)嘆為觀止: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16)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技藝由淺入深,達到一定的造詣(褒義)。 (17)目無全牛:比喻技術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地。 (18)慘淡經營:費盡心思辛辛苦苦地經營籌劃。後指在困難的境況中艱苦地從事某種事業。 (19)不刊之論:「刊」指削除,古代把字寫在竹簡上,有錯誤就削去。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褒義)。 (20)殫精竭慮:形容耗盡精力,費盡心思(褒義)。 (21)蔚然成風:指一件事情逐漸發展盛行,形成一種良好風氣。易誤用為貶義。 (22)名噪一時:一時名聲很大。名聲傳揚於一個時期,指名氣在一個時期內引起轟動。易誤用為貶義。 (23)好整以暇:「整」,嚴整;「暇」,不急迫。形容既嚴整,又從容。也指事情雖多,仍舊從容不迫。
B. 中考常見成語誤用100例
成語誤用主要包括如下八種類型:
一、望文生義 成語屬於固定短語,其意義很多時候不能從字面推敲得知;尤其不能斷章取義,只能把它作為整體來理解。作為檢查學生成語儲備的題型之一,有許多題目就是在這方面設置障礙,誤導考生望文生義。如例:
① 夫妻倆慘淡經營著這爿小店,生意一直很紅火。
② 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老王家的櫥櫃里擺滿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種老舊鍾表,每當他向慕名來訪的參觀者介紹這些寶貝時,總是如數家珍。(2003年全國高考題)
有很多人以為①題中「慘淡經營」用錯,以為「慘淡」與下文的「紅火」矛盾,其實並不;「慘淡經營」等同於「苦心經營」,表示為某事非常勞苦,該題運用正確。②題中「萬人空巷」也是典型的望文生義,它不是街上空無一人,而是街上人山人海,多形容歡迎、慶祝等盛況,該題用錯。③題中「如數家珍」是用比喻構成的成語,「好像在數家藏的珍寶」,並不是真正在數,它表示對所講事物非常熟悉,該題亦屬望文生義。理解由比喻構成的成語(如影隨形),如果只分析其字面,不分析其構成,就很容易犯望文生義的錯誤。
1999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美輪美奐」也屬此類。此外如「空穴來風」、「七月流火」、「罪不容誅」、「誅心之論」、「文不加點」等也容易犯這種錯誤,需要准確理解和運用。
二、不明語素 它是指因為不明白某語素的意義而造成的曲解成語;嚴格上講,它也屬於第一種類型,但因為它涉及的題目較多,故另闢一類予以說明。
① 天突然變涼了,同學們衣衫單薄,一個個噤若寒蟬。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展開了潛艇戰,於是使用水聲設備來尋找潛艇,成為同盟國要解決的首當其沖的問題。(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③ 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危言危行,勢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棄。
①題中,「噤若寒蟬」的「噤」作「閉口不言」講,該成語表示一個個都默不作聲,就像秋天不叫的蟬。它和寒冷沒有關系,故該題用錯。②題中,「沖」指「要沖、要道、要塞」,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故總是首先受到攻擊。「首當其沖」引申為首先受到攻擊、批評等,而並不等同於「首先」。③題中「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險,而是指正直,同「正襟危坐」中的「危」,該詞表示正直的言行。
1993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不刊之論」也屬於這種類型,「刊」指刪削、修改,該成語表示不容修改的權威論述。1997年的「莘莘學子」也是因為不明「莘莘」表示眾多而用錯。此外如「不足為訓」、「屢試不爽」等也易犯此種錯誤。
三、不明褒貶 成語也有褒貶中三性,運用成語應使其與全句感情色彩保持一致,准確表達講話者的本意。縱觀近十年的成語考查題,這方面所佔比率甚大。① 陝西剪紙粗獷朴實,簡練誇張,同江南一帶細致工整的風格相比,真是半斤八兩,各有千秋。(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② 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騖。(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半斤八兩」含有蔑視味道,是貶義詞;②題中「趨之若騖」亦屬貶義;③題中「處心積慮」指千方百計地算計、謀害別人,也是貶義詞;它們都與題乾的褒貶不一致。此外如1995年考到的「無所不為」,2001年的「頤指氣使」,平時考查的「好整以暇」、「始作俑者」等都屬此類,茲不贅述。
這種類型中有一類需特別注意,有些成語身兼兩種色彩,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難作出正確的選擇。如例:
① 這地方一到夜晚,燈紅酒綠,熱鬧非凡。
② 關於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極為豐富的想像力。(1995年全國高考題)
這兩道題中的成語都沒用錯。「燈紅酒綠」指生活腐化時為貶義詞,指夜景繁華時為中性詞;「想入非非」指想法不合實際時為貶義詞,指意念進入玄妙的境界時為中性詞。諸如此類的還有「拐彎抹角」、「無所不至」、「如虎添翼」等等。
四、不明範圍 任何詞語都有其適用范圍,成語也不例外。不明其適用范圍,張冠李戴,是成語誤用的常見類型之一。
① 我們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學,這次在武漢萍水相逢,彼此都格外興奮。
② 家用電器降價刺激了市民消費欲的增長,原本趨於滯銷的彩電,現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1999年全國高考題)
③ 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高層次、高水平攀登。(2000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萍水相逢」指陌生人初次見面,用於老同學不當。②題中「炙手可熱」指「權勢大、氣焰盛」,只可指人,不能指商品。③題中「洗心革面」指「改正錯誤,重新做人」,同樣只能用於人,不能用於刊物。它們都是因不明成語適用范圍而致錯。
1998年全國高考題考查的「望其項背」,多與表否定意味的詞語(如難以、不能等)搭配,共同表示比不上、趕不上;2000年考查的「汗牛充棟」,只能指書多,不能指人多;它們都是因不明該詞適用范圍而致錯。此外如「巧奪天工」只能用於人工建造,不能用於自然景觀;「相敬如賓」只能用於夫妻;「渙然冰釋」只指兩人消除猜疑嫌隙等均屬這種類型。
五、不明差異 某些成語意義比較接近,有些題目就是要求我們辨析其意義或用法上的差異。如果不能明辨其差異,自然就難以選出正確答案。
① 放在桌上的郵票不脛而走,急得小王滿頭大汗。
② 汽車向神農架山區賓士,只見奇峰異嶺撲面而來,令人__。(目不暇接/應接不暇)(1996年全國高考題)
③ 日寇在華犯下的聳人聽聞的罪行,激起全球華人的強烈憤慨。
①題中,「不脛而走」指消息迅速傳播開來,應換用「不翼而飛」,二者適用對象不同。②題中,兩成語都有眼睛看不過來的意思,但「應接不暇」更強調在動態的進行過程中,與題干更貼切。③題中「聳人聽聞」指故意誇大事實以讓聞者驚駭,應換用「駭人聽聞」,指事實本身讓聞者震驚。
1994年全國題考到的「別具一格/獨樹一幟」,「不落窠臼/匠心獨運」也屬於這一類型;此外如「不負眾望/不孚眾望」、「同日而語/相提並論」、「刮目相看/側目而視」、「魚目混珠/魚龍混雜」等也是考查這一點。
六、不明謙敬 有些成語帶有謙虛意味,只能用於自己;有些成語帶有敬重意味,只能用於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語的謙敬色彩,運用起來就容易讓人啼笑皆非。
① 你身為師傅的入室弟子,卻干出這種丟人的事,真是忝列門牆。
② 有什麼困難盡管告訴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③ 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嫌單調,建議您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忝列門牆」屬謙辭,「忝」表示自己位列其中會讓余者蒙羞。該詞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②題中「鼎力」指能夠扛鼎的巨大力氣、能力,是贊美他人之辭;故該成語屬於敬辭,不能用於自己。③題中「蓬蓽」指茅草屋,可見它是自謙之辭,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三者都是不明謙敬而誤用。此外如考查「拋磚引玉」、「狗尾續貂」等成語時也經常在這方面設置障礙。
七、不明出處 有些成語源自某典故、寓言或詩文等,對於這類成語,只有弄清其出處,才能真正明白其內涵。
① 我們一定要該掉那種目無全牛的觀念,樹立全局意識。
② 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於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火中取栗。(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③ 當時暴雨如注,滿路泥濘,汽車已無法行走,搶險隊員們只好安步當車,跋涉了一個多小時趕到了大壩。(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目無全牛」語出《莊子??養生主》,形容技藝達到極純熟的境界。②題中「火中取栗」源自法國作家拉??封丹的寓言,指受人利用冒了險,結果還一無所獲。③題中「安步當車」源自《戰國策》,指把慢慢行走當作坐車,是形容一種安閑自足的生活態度。知道了這些成語的出處,我們自然就能夠准確理解運用它們。此外如「彈冠相慶」、「風聲鶴唳」、「燕雀處堂」等亦需結合出處來理解。
八、不明語病 有些題中成語運用是否正確我們需要結合語病來分析判斷;句子表意准確,沒有語病,應該是我們正確運用成語的基本前提。
① 你就別再為難她了,她既然不肯講,就一定有難言之隱的苦衷。
② 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的中東之行,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美伊之間的矛盾,海灣地區的局勢也不會從此一勞永逸。(1999年全國高考題)
③ 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你不應該求全責備他的缺點。
①題中的「難言之隱」指難以言說的苦衷,「隱」即「苦衷」,二者重復,應刪掉「之隱」或「的苦衷」。②題中「局勢」和「一勞永逸」主謂搭配不當,可將「一勞永逸」換成「永遠太平」等。③題中「求全」和「責備」都是動賓短語,動賓短語不能帶賓語,故該句表述不合語法;可改換成「對他的缺點,你不應該求全責備」。
以上就是筆者結合歷年的高考試題和多年的備考練習,總結出的成語誤用八種類型。當然,同樣一個例子,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把它劃入不同的類型;這八種分法,也只是筆者的一孔之見罷了。好在我們分類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我們的目的,是要讓大家更准確地理解和運用成語;功利一點地說,是能夠做准成語運用題。我也真心希望能夠達到這樣的目的!
資料來自網路
C. 中考150個常用成語
常用成語足智多謀 精明強干 剛柔相濟 通權達變
敢做敢為 當機立斷 力挽狂瀾 別開生面
以史為鏡 以人為鑒 以簡馭繁 以一持萬
以牙還牙 以眼還眼 以少勝多 以點帶面
響遏行雲 聲振林木 惟妙惟肖 呼之欲出
不厭其煩 苦口婆心 噓寒問暖 促膝談心
精誠團結 萬眾一心 保國安民 赤膽忠心
有氣無力 有口無行 有利可圖 有機可乘
有憑有據 有始有終 有求必應 有志竟成
滄海桑田 峰迴路轉 氣象萬千 風雲變幻
神出鬼沒 若隱若現 錯綜復雜 瞬息萬變
不折不扣 不陰不陽 不疾之徐 不慌不忙
不驕不躁 不聲不響 不知不覺 不痛不癢
喜形於色 滿面春風 少氣無力 弱不禁風
盛氣凌人 八面威風 心悅誠服 甘拜下風
海不揚波 海波不驚 海納百川 海晏河清
海水群飛 海嘯山崩 海枯石爛 海誓山盟
坐觀成敗 按兵不動 操之過急 輕舉妄動
興風作浪 蠢蠢欲動 雷厲風行 聞風而動
以身許國 碧血丹心 嫉惡如仇 大義滅親
敢怒敢言 憂國憂民 橫眉冷對 浩氣長存
初出茅廬 才華橫溢 料事如神 膽大心細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獨木難支 回天無力
名山勝水 風月無邊 風清月朗 蔓草荒煙
白練騰空 古木參天 詩情畫意 蔚為壯觀
學富五車 滿腹經綸 學貫中西 博古通今
功名成就 著作等身 溫文爾雅 文質彬彬
和藹可親 平易近人 妙手回春 治病救人
脫穎而出 一鳴驚人 文思敏捷 聰明過人
足智多謀 精明強干 剛柔相濟 通權達變
敢做敢為 當機立斷 力挽狂瀾 別開生面
以史為鏡 以人為鑒 以簡馭繁 以一持萬
以牙還牙 以眼還眼 以少勝多 以點帶面
響遏行雲 聲振林木 惟妙惟肖 呼之欲出
如痴如醉 載歌載舞 一唱一和 不亦樂乎
撥亂反正 獨立自主 一衣帶水 和睦相處
禮賢下士 周公吐哺 長治久安 家給人足
承前啟後 鞍前馬後 遮前掩後 懲前毖後
瞻前顧後 思前想後 意前筆後 空前絕後
喜聞樂見 興致勃勃 喜怒哀樂 抑揚頓挫
聲情並茂 別具一格 雅俗共賞 自娛自樂
蜻蜓點水 走馬觀花 百年不遇 鐵樹開花
時過境遷 明日黃花 精益求精 錦上添花
囫圇吞棗 浮光掠影 一知半解 不得要領
追木窮源 滾瓜爛熟 熟能生巧 運用自如
湖光山色 人間天堂 明月清風 桂子飄香
水光接天 相得益彰 江山如畫 魚米之鄉
榮辱與共 唇亡齒寒 同憂相救 同病相憐
肝膽相照 親密無間 千絲萬縷 藕斷絲連
欲說還休 吞吞吐吐 閃爍其詞 支支吾吾
口若懸河 妙語連珠 談笑風生 眉飛色舞
鐵面無私 執法如山 見義勇為 仗義執言
兩袖清風 一塵不染 扶危濟困 排憂解難
光明磊落 照人肝膽 唯才是舉 任人唯賢
刻舟求劍 守株待兔 魚目混珠 濫竽充數
多此一舉 畫蛇添足 東施效顰 邯鄲學步
掩耳盜鈴 買櫝還珠 螳臂當車 蚍蜉撼樹
門庭若市 熙熙攘攘 人山人海 萬人空巷
車水馬龍 人來人往 比肩繼踵 項背相望
座無虛席 濟濟一堂 千軍萬馬 浩浩盪盪
鍥而不舍 孜孜不倦 卧薪嘗膽 埋頭苦幹
目不轉睛 手不釋卷 夜以繼日 通宵達旦
融會貫通 舉一反三 水滴石穿 繩鋸木斷
勢如破竹 銳不可當 摧枯拉朽 餓虎吞羊
披荊斬棘 乘風破浪 容光煥發 神采飛揚
意氣風發 慷慨激昂 自力更生 發奮圖強
言行一致 口是心非 不卑不亢 奴顏婢膝
春風得意 垂頭喪氣 艱苦樸素 花天酒地
以理服人 蠻不講理 大公無私 營私舞弊
六畜興旺 五穀豐登 物華天寶 人傑地靈
煥然一新 百廢俱興 千帆競發 萬馬奔騰
蒸蒸日上 欣欣向榮 國泰民安 人壽年豐
不攻自破 無懈可擊 不甘示弱 自暴自棄
不急之務 當務之急 不勞而獲 自食其力
不求甚解 尋根究底 不期而遇 失之交臂
漫山遍野 鋪天蓋地 十冬臘月 冰天雪地
痛不欲生 呼天搶地 眾志成城 開天闢地
叱吒風雲 頂天立地 興高采烈 歡天喜地
心花怒放 眉開眼笑 妙趣橫生 鬨堂大笑
心領神會 嫣然一笑 前仰後合 捧腹大笑
D. ★中考常考成語及解釋
1. 安然無恙:恙:病。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現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損害。
【出自】:《戰國策·齊策》:「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
注意:安然無恙是一點損害都沒有,有一點的小傷也不能叫「無恙」。
2. 拔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注意:該成語為貶義
3. 跋山涉水:跋山:翻過山嶺;涉水:用腳趟著水渡過大河。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形容走遠路的艱苦。
【出自】:《詩經·鄘風·載馳》:「大夫跋涉,我心則憂。」《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4. 百看不厭:看了多遍,不感厭倦。
【出自】:宋·蘇軾《送安敦秀才失解西歸》詩:「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5. 班門弄斧: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注意:該成語既可以作貶義,也可以做謙辭(說自己)用
6. 搬弄是非:搬弄:挑拔。把別人的話傳來傳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後亂加議論,引起糾紛。
【出自】:《莊子·盜跖》:「搖唇鼓舌,擅生是非。」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許多事非。」
注意:該成語為貶義
7. 變本加厲:變得比原來更加嚴重。
【出自】: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注意:作貶義用,注意「厲」的寫法
8. 變幻莫測:變幻:變化不可測度。變化很多,不能預料。
【出自】:唐·韓愈《殿中少監馬君墓誌》:「當是時,見王於北亭,猶高山深林巨谷龍虎,變化不測,傑魁人也。」
注意:一定是「無法揣測」的變幻,那種能夠預知的變化不可以用這個詞。
9. 別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藝術方面具有與眾不同的巧妙構思。
【出自】: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獨妙。」
注意:用於人的創造,特別是藝術性創造,而不能用於自然景觀
10. 不恥下問: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出自】:《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1. 不可救葯:葯:治療。病已重到無法用葯醫治的程度。 比喻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出自】:《詩經·大雅·板》:「匪我言耄,爾用憂謔。多將熇熇,不可救葯。」
注意:該成語為貶義
12. 不可思議:原有神秘奧妙的意思。現多指無法想像,難以理解。
【出自】:《維摩詰所說經·不思議品》:「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
13. 不謀而合:謀:商量;合:相符。事先沒有商量過,意見或行動卻完全一致。
【出自】:晉·干寶《搜神記》卷二:「二人之言,不謀而合。」
14. 不期而遇:期:約定時間。沒有約定而遇見。指意外碰見。
【出自】:《穀梁傳·隱公八年》:「不期而會曰遇。」
注意:「事先沒有商量」而有遇見,只要商量過就不能用這個詞了。
15. 不屈不撓:屈:屈服;撓:彎曲。比喻在壓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現十分頑強。
E. 樂沖刺分享中考易褒貶顛倒的成語
慘淡經營】:慘淡:苦費心思;經營:籌劃。費盡心思辛辛苦苦地經營籌劃。後指在困難的的境況中艱苦地從事某種事業。
【洋洋大觀】:形容美好的事物眾多豐盛。
【沁人心脾】:形容詩歌和文章優美動人,給人清閑爽朗的感覺。
【別有天地】:形容風景或藝術創作的境界引人入勝。
【別出心杼】:比喻寫作不因襲前人,另闢新路。
【有口無心】:嘴上愛說,心裡不存什麼。指不是有心說的。
【來日方長】:未來的日子還很長。表示事有可為,勸人不必急於做某事。
【重整(振)旗】鼓:指失敗後重新聚集力量再干。褒義詞,不能作貶義詞用。
【淋漓盡致】:形容文章、說話表達得充分、詳盡。也指暴露得很徹底。不能理解為被批駁得「體無完膚」。
【抱寶懷珍】:懷,藏有。比喻人有美好的品德和才能。
【冰壼秋月】: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潔。
百世師(百世之師)】:品德學問可以做為百代的表率。
【殫精竭慮】:殫:竭盡;慮:思慮。形容用盡心思。
【東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
【破釜沉舟】: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死得其所】:所:地方。指死得有價值,有意義。
【危言危行】:危:正直。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
【雨後春筍】:指春天下雨後,竹筍一下子就長出來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現出來。
【蔚然成風】:蔚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引伸為薈萃、聚集。指一件事情逐漸發展盛行,形成一種良好風氣。
【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神機妙算】:形容預料准確,善於估計形勢,決定策略。
【名不虛傳】:名是名譽,是好名聲。一般名聲不可用。
【鳳毛麟角】:比喻珍貴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不同流俗】:流俗,流行的習俗。與世俗習氣不同。形容品德高尚。抱瑜握瑾】:瑜、瑾:美玉。比喻具有純潔高尚的品德。
【稱德度功】:稱:衡量;度:估量。對被任用的人既要考慮到他的品德,也要考慮到他的功勞。
【才德兼備】:才:才能。德:品德。備:具備。才能和品德都具備。
【才高行厚】:厚:不可輕薄,端謹。指才能高,品德端謹。
【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出:超過;類:同類;拔:超出;萃:草叢生的樣子,引申為同類聚集。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
【出口入耳】:指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
【出類拔萃、出類拔群、出類超群】:拔:超出;類:同類。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超世拔俗】:超出當代,不同凡俗。形容人的思想、品德、言行等境界極高,當世罕見。
【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滿布天下。
【大德必壽】:指高尚品德的人受命於天,必然會享高壽,以造福眾人。
【砥礪德行】:磨煉品德行為。形容對自己要求嚴格,奮發向上。
【砥礪廉隅】:砥礪:磨煉;廉隅:品德端正。通過磨煉而使品德端正不苟。
【斗南一人】: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內。指天下絕無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識獨一無二。
【砥礪琢磨】:琢磨:雕刻和打磨玉石。比喻磨練自己的品德,在學業上不斷上進。
【德被八方】:品德高尚,滿布天下
【德容兼備】:德容:指女子的品德和容貌。兼備:都具備。品德和容貌都非常好。
【大雅君子】:大雅:對品德高尚,才學優異者的贊詞。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單刀赴會】:單刀:一把刀,指一個人。原指蜀將關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隨從赴東吳宴會。後泛指一個人冒險赴約。有贊揚赴會者的智略和膽識之意。
【丹心碧血】:丹心:紅心、忠心。碧血:血化為碧玉。碧:青綠色的寶石,表示血的珍貴。赤誠的忠心,寶貴的鮮血。用以贊揚為國捐軀的重大犧牲。
2【貶詞誤用為褒義】
【翻雲覆雨】:形容人反復無常或慣於耍手段。
【飛黃騰達】:飛黃:傳說中神馬名;騰達:上升,引伸為發跡,宦途得意。形容駿馬奔騰飛馳。比喻驟然得志,官職升得很快。
【附庸風雅】: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裝點門面結交文人,參加文化活動,裝出自己很有修養的樣子。(貶義)
【過江之鯽】:趕時髦的人很多。(貶)
【卷土重來】:比喻失敗之後,重新恢復勢力。
【連篇累牘】:形容篇幅過多,文辭冗長。
【面目全非】:形容改變得不成樣子。
【振振有詞】:理直氣壯的樣子。形容自以為理由很充分,說個不休。
【徹頭徹尾】:從頭到尾,自始至終,完完全全(含貶義)。
【長篇大論】:滔滔不絕的言論。多指內容煩瑣、詞句重復的長篇發言或文章。
【處心積慮】:處心:存心;積慮:經過長時間的考慮。形容蓄謀已久。
【道貌岸然】:今多諷刺表面故作正經,表裡不一的樣子。(貶義)
【信口雌黃】:說話輕率,隨便議論。
【傾巢而出】:比喻敵人出動全部兵力進行侵擾。
【罄竹難書】:多指罪惡很多,難以說完。
【人滿為患】:因人多造成了困難。
【拾人牙慧】:拾:撿取;牙慧:指別人說過的話。比喻拾取別人的一言半語當作自己的話。(貶義)
【死灰復燃】:原比喻失勢的人重新得勢。現常比喻已經消失了的惡勢力又重新活動起來。
【推波助瀾】:比喻從旁鼓動、助長事物(多指壞的事物)的聲勢和發展,擴大影響。
【改頭換面】:改換一副面孔。比喻形式變了而內容不變。貶義。
【無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了(多含貶義)。
亦步亦趨】:原意是說.別人慢走跟著慢走,別人快走跟著快走。比喻缺乏主見,或為了討好,事事模仿或追隨別人。貶義。不能表示「緊跟潮流」。
【評頭品足】:評:評論;品:品味。指輕浮地議論婦女的容貌。比喻發表評論任意挑剔。也泛指在小事上多方挑剔。
【溢美之詞】:過分贊美的言詞。常誤用於褒義場合。
【意氣用事】:憑感情辦事.缺乏理智,不表示「講義氣重感情」。
【滿城風雨】:比喻某一事件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
【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種各樣的都有。
【無所不為】:沒有不幹的事情,指什麼壞事都幹了。不能用作褒義詞。
【長此以往】:長期如此這樣下去。多用於不好的結果。(貶義)
【趨之若鶩】:比喻很多人爭著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貶義)
【半斤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
【絞盡心機】:挖空心思,想盡辦法。
【大言不慚】:說大話,吹牛皮,一點也不害臊。
【明目張膽】:形容公開放肆地干壞事。
【明哲保身】:指因怕連累自己而迴避原則斗爭的處世態度。也指深明事理的人善於保全自己。
【忘乎所以】:指因過分興奮或得意而忘了應有的舉止。
【高談闊論】:指不著邊際地大發議論,或志趣高雅、范圍廣博的
【好高騖遠】:指在學習或工作上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的目標。
【邯鄲學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來會的東西忘了。
【如喪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樣地傷心和著急。
【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類,沒有什麼差別。
【咄咄逼人】: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使人難堪。
【虎視眈眈】:形容惡狠狠地盯著看,等待機會下手。
【別有用心】:指言論或行動另有不可靠人的企圖。
【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齊,很漂亮,外表內心不一樣。
【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語,虛偽討好。
【好為人師】:指不謙虛,喜歡以教育者自居。
【人模人樣】:或指小兒有成人相(親昵語),或指人態度舉止儼然與身份不相稱(諷刺語)。
【神氣活現】:表現出自鳴得意或傲慢的神態。
【趾高氣揚】: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樣子。【為所欲為】:想干什麼就干什麼。
【嗚呼哀哉】:指死亡或完蛋。
【天花亂墜】:形容說話有聲有色,極其動聽,多指誇張而不符合實際。
【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
【一團和氣】:指互相之間只講和氣,不講原則。
3【褒貶兩用】
【綿里藏針】:既比喻外貌柔和,內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剛。
【難分難解】:既指雙方爭吵,打鬥相持不下,難以開交,也形容雙方關系異常親密,難於分離。
【奇文共賞】:既指把荒謬、錯誤的文章發表出來供大家識別和批判,也指把新奇的文章拿出來共同欣賞。
【謙謙君子】:既指故作謙虛而實際虛偽的人,也指謙虛,能夠嚴格要求自己的人。
【窮形極相】:既指丑態畢露,也指描寫刻畫十分細致生動。
【如虎添翼】:既比喻凶惡的得到幫助後更加凶惡,也比喻強大的得到援助後更加強大。
里淘金】:既比喻費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從大量的材料中選擇精華。
【平八穩】:既形容說話、做事情、寫文章穩當,也指做事情志求不出差錯,缺乏創新精神。
【行若無事】:既指在緊急關頭台杜鎮定自若,也指對壞人壞事,聽之任之,滿不在乎。
【引火燒身】:既比喻自討苦吃或者是自取滅亡,也比喻主動暴露自己的問題,爭取批評教育。
【前顧後】: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慮周密細致,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按圖索驥】:既比喻辦事機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線索尋找。
【暗送秋波】:既指獻媚取寵,暗中勾結,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傳情。
獨善其身】:既指只顧自己,缺乏集體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養。
【粉墨登場】:既指化裝上台演戲,也諷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
【顧影自憐】:既指孤獨失意的樣子,也指自我欣賞.
規行矩步:既比喻墨守成規,不知變通,也比喻舉動合乎規矩,毫不苟且。
【呼風喚雨】:既比喻進行煽動性活動,也比喻人能夠支配自然。
【昏天黑地】:既形容人生活荒唐頹廢,也形容人神智不清。
【冷若冰霜】:既形容人不熱情,不溫和,也形容人態度嚴肅。
【冷眼旁觀】:既指用冷淡的態度從旁觀看,不願參加,也指用冷靜的態度從旁審視。
【例行公事】:既指只重形式,不講實效的工作,也指按照慣例處理的公事。
【另起爐灶】:既比喻脫離集體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
F. 中考易錯成語100個
6月25日閱卷結束,26日前後為核分階段,不出意外,27日即可知道成績總分數。一般28日成績單到達所就讀學校,29日對學生及家長公布。慢慢等吧,這也是中國國情。
G. 中考褒義貶義易混淆成語
固執 :可以說是堅持不懈(褒義) 也可以說是固執己見,不會變通(貶義)
H. 帶有褒貶的成語及解釋整理
示貶於褒
[
shì
biǎn
yú
bāo
]
詳細釋義
【解釋】:猶言寓批評於表揚。
【出自】:明沈德符《野獲編回·禮部·南禮部恤典》:答「石以違拂不成為義,張以懷情不盡為義,皆上所親定。蓋聖意示貶於褒也。」
示貶於褒
筆削褒貶
一字褒貶
褒貶與奪
褒貶分明
不置褒貶
變褒為貶
褒善貶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