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洋洋大觀成語故事

洋洋大觀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9 14:34:46

A. 跟思考有關的成語

【不堪設想】 不能想像。指事情會發展到很危險的地步。
【朝思暮想】 日夜思念。
【痴思妄想】 猶言痴心妄想。
【痴心妄想】 謂一心抱著不切實際的想法。
【浮想聯翩】 形容眾多的想像不斷涌現出來。
【海懷霞想】 唐李白《秋夕書懷》詩「海懷結滄洲,霞想游赤城。」本托意 仙游。後以「海■霞想」謂遠游隱居之思。
【胡猜亂想】 沒有根據地隨意猜想。
【胡思亂想】 不切實際、沒有根據地瞎想。
【魂馳夢想】 形容思念萬分。
【苦思冥想】 盡心地思索和相象。
【夢想顛倒】 見「夢魂顛倒」。
【眠思夢想】 睡夢中也在想念。形容思念之甚。
【妙想天開】 形容想法奇特、乖謬。
【瞑思苦想】 深沉地思索;盡力思索。
【謬想天開】 形容想法非常荒謬。
【暮想朝思】 形容時時刻刻都在想念。
【奇想天開】 形容想法非常奇怪,不切實際。
【千思萬想】 猶千思萬慮。
【前思後想】 謂反復考慮思量。
【窮思極想】 極言用盡心思。
【沈思默想】 靜靜地深思。
【思前想後】 ①想想前面,又想想後頭。形容反復思念。②指反復考慮。
【霞思天想】 苦思冥想。
【霞思雲想】 見「霞思天想」。
【想方設法】 多方面想辦法。
【想入非非】 ①《楞嚴經》卷九:「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 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非想非非想處,指無色界四空天之一。後以「想入非非」指意念進入玄妙境界。②喻不切實際的胡思亂想。
【想望豐采】 見「想望風采」。
【想望風采】 謂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見。風采,儀表風度。語本《漢書? 霍光傳》:「扞光呴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
【想望風褱】 猶言想望風采。
【心存目想】 謂凝目注視,用心思索。
【行思坐想】 謂不停地思考。
【眼想心思】 形容思念之切。
【異想天開】 形容想法非常離奇。
【意想不到】 料想不到,沒有料到。
【游思妄想】 猶言胡思亂想。
【晝想夜夢】 ①日有所思,夜有所夢。②指日夜夢想,殷切追求。
【左思右想】 反復思考。

B. 小學四字成語

四面八方、四面楚歌、四通八達、四分五落、
四海飄零、四面出擊、四腳朝天、四書五經、
四海昇平、四平八穩、四肢百骸、四海一家、
四海為家、四面受敵、四角俱全、四方之志
做張做勢 做賊心虛 做小伏低 作作有芒
作賊心虛 作育人材 作威作福 作舍道邊
作善降祥 作如是觀 作金石聲 作繭自縛
作姦犯科 作嫁衣裳 作好作歹 作法自斃
作惡多端 作壁上觀
座無虛席 坐於塗炭
坐擁百城 坐以待旦
坐以待斃 坐言起行
坐薪懸膽 坐享其成
坐卧不安 坐收漁利
坐視不救 坐失良機
坐立不安 坐冷板凳
坐井觀天 坐懷不亂
坐觀成敗 坐而論道
坐地分贓 坐籌帷幄
坐吃山空 坐吃山崩
坐不窺堂 坐不垂堂
坐不重席 坐不安席
佐雍得嘗 左支右絀
左右為難 左右兩難
左右開弓 左右逢源
左右采獲 左擁右抱
左縈右拂 左宜右有
左圖右史 左提右挈
左思右想 左顧右盼
左輔右弼 左道旁門
遵養時晦 遵時養晦
尊師重道 尊古卑今
罪有應得 罪孽深重
罪魁禍首 罪加一等
罪該萬死 罪惡昭著
罪惡昭彰 罪惡滔天
罪大惡極 罪不容誅
罪不可逭 醉生夢死
醉酒飽德 嘴直心快
嘴甜心苦 鑽穴逾牆
鑽頭覓縫 鑽天打洞
鑽皮出羽 鑽牛角尖
鑽火得冰 鑽冰求酥
足智多謀 足音跫然
足食足兵 足不出戶
走為上計 走投無路
走南闖北 走馬章台
走馬上任 走馬看花
走馬觀花 走馬赴任
走花溜水 走伏無地
鄒纓齊紫 縱虎歸山
縱橫交錯 縱橫馳騁
縱橫捭闔 總角之交
總而言之 綜核名實
宗廟社稷 自作自受
自作解人 自作聰明
自知之明 自怨自艾
自圓其說 自由自在
自由放任 自由泛濫
自用則小 自貽伊戚
自以為是 自業自得
自言自語 自崖而反
自行其是 自信不疑
自相魚肉 自相矛盾
自相驚憂 自相殘殺
自我作故 自我作古
自我陶醉 自我解嘲
自我表現 自投羅網
自討苦吃 自私自利
自視甚高 自始自終
自始至終 自食其言
自食其力 自食其果
自生自滅 自取其咎
自取滅亡 自求多福
自輕自賤 自強不息
自欺欺人 自命不凡
自鳴得意 自賣自誇
自立門戶 自力更生
自愧不如 自劊以下
自覺自願 自掘墳墓
自給自足 自壞長城
自顧不暇 自告奮勇
自高自大 自得其樂
自吹自擂 自出心裁
自出機杼 自成一家
自慚形穢 自不量力
自暴自棄 自拔來歸
眥裂發指 恣意妄為
字斟句酌 字里行間
子曰詩雲 子虛烏有
紫氣東來 趑趄不前
錙銖必較 孜孜以求
孜孜不倦 資深望重
孳孳不倦 孳蔓難圖
茲事體大 擢發難數
濯足濯纓 斫輪老手
酌盈劑虛 灼艾分痛
著手成春 著人先鞭
濁涇清渭 卓有成效
卓立雞群 卓爾不群
拙口鈍腮 捉賊捉贓
捉襟見肘 捉班做勢
諄諄告誡 墜茵落溷
惴惴不安 椎髻布衣
追亡逐北 追根究底
追本窮源 追奔逐北
錐刀之末 錐處囊中
壯志未酬 壯志凌雲
壯士解腕 撞頭磕腦
庄嚴寶相 妝嫫費黛
裝神弄鬼 裝傻充愣
裝怯作勇 裝腔作勢
裝模作樣 裝聾作啞
裝瘋賣傻 饌玉炊金
轉戰千里 轉危為安
轉彎抹角 轉禍為福
轉嗔為喜 轉悲為喜
轉敗為功 專欲難成
專心致志 專心一志
專橫跋扈 抓耳撓腮
鑄山煮海 鑄劍為犁
鑄成大錯 築室反耕
築室道謀 祝哽祝噎
助紂為虐 助我張目
助天為虐 助人為樂
助桀為虐 助邊輸財
著作等身 著書立說
屬毛離里 屬垣有耳
屬辭比事 褚小杯大
煮粥焚須 煮鶴焚琴
煮豆燃萁 拄笏看山
主文譎諫 主情造意
主客顛倒 竹頭木屑
竹馬之友 竹報平安
竹籃打水 竹苞松茂
逐日追風 逐鹿中原
逐臭之夫 燭照數計
侏儒一節 侏儒觀戲
銖兩悉稱 銖兩分寸
銖積寸累 蛛絲馬跡 珠圓玉潤 珠玉在側
珠圍翠繞 朱槃玉敦 珠聯璧合 珠還合浦 珠光寶氣 珠宮貝闕

希望能幫到你!

C. 莊子的寓言故事四字成語故事

朝三暮四

出處:

《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解釋:

1、(古)實質不變,用改換眉目的方法使人上當。

2、(今)聰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於辨別事情,後來比喻辦事反復無常,經常變卦。

鵬程萬里

出處:

《莊子·逍遙游》「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解釋:

相傳鵬鳥能飛萬里路程,這個成語比喻前程遠大。

東施效顰

出處:

《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解釋:

不應該一味的去模仿別人,更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否則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井底之蛙

出處:

《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解釋:

比喻見識短淺,卻又妄自尊大。

貽笑大方

出處:

《莊子·秋水》:「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解釋:

貽笑:讓人笑話;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指讓內行人笑話。

望洋興嘆

出處:

《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解釋:

這個成語原指看到人家的偉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後來人們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夠或條件不充分而感到無可奈何。

躊躇滿志

出處:

《莊子·養生主》:「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解釋:

躊躇,從容自得的樣子;滿,滿足;志,志願。形容對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游刃有餘

出處:

《莊子·養生主》:「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

解釋:

比喻技術熟練,經驗豐富,解決問題毫不費力。

捉襟見肘

出處:

《莊子·讓王》:「曾子居衛,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解釋:

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兒,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於應付。

相濡以沫

出處:

《莊子·大宗師》。原文「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

解釋:

相:互相。濡:沾濕,浸潤。以:用。沫:唾沫。比喻同在困難的處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櫛風沐雨

出處:

《莊子·天下》:「沐甚雨,櫛急風。」

解釋:

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

以管窺天

出處:

《莊子·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

解釋:

通過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見聞狹隘或看事片面。

栩栩如生

出處:

《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茫茫然周也。」

解釋:

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

文過飾非

出處:

《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莊子·盜跖》:「辯足以飾非。」

解釋:

文、飾:掩飾;過、非:錯誤。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白駒過隙

出處:

《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卻,忽然而已。」

解釋:

形容時間過得飛快。

洋洋大觀

出處:

《莊子·天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解釋:

洋洋:盛大、眾多的樣子;大觀:豐富多彩的景象。形容事物或景象十分豐富多彩,盛大壯觀。

恬淡無味

出處:

《莊子·刻意》:「夫恬惔寂漠,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

解釋:

心境清靜自適而無所營求。

枯木死灰

出處:

《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杭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解釋:

死灰:燃燒後餘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極其消極悲觀。

莫逆之交

出處:

《莊子·大宗師》:「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解釋:

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沉魚落雁

出處:

《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解釋:

魚見之沉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D. 找些文言文成語故事金鉤桂餌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源於《莊子》有案可稽的成語,據粗略統計,有220多個,意義全同的取其一,得218個列下:
安常處順 安之若命 百舍重研 碧血丹心 苞苴竿牘 奔逸絕塵 變化無常 冰解凍釋
不近人情 不死不生 不主故常 材大難用 萇弘化碧 超軼絕塵 塵垢秕糠 沉魚落雁
瞠乎其後 蟲臂鼠肝 躊躇滿志 椿萱並茂 辭不獲命 存而不論 大本大宗 大而無當
大方之家 盜亦有道 道在屎溺 得意忘言 得魚忘筌 車施效顰 斗升之水 獨往獨來
歐鶴續鳧 二缶鍾惑 發硎新試 方外之人 非愚則誣 廢然而反 扶搖直上 俯仰由人
負石赴河 婦姑勃溪 附贅縣疣 肝膽楚越 膏火自煎 槁木死灰 綆短汲深 姑妄聽之
始妄言之 官正神行 鬼斧神工 害群之馬 蒿目時艱 涸轍之鮒 鶴長鳧短 厚貌深情
呼牛呼馬 華封三祝 禍福相生 雞伏鵠卵 見笑大方 劍頭一呋 匠石運斤 失之交臂
絕聖棄智 坎井之蛙 咳睡成珠 *輪神馬 枯木死灰 枯魚涸轍 枯魚之肆 累瓦結繩
魯莽滅裂 滿坑滿谷 茫然目失 每下愈況 夢里蝴蝶 謬悠之說 木雞養到 木形灰心
目擊道存 目無全牛 櫛風沐雨 納履踵決 內聖外王 能者多勞 庖丁解牛 鵬程萬里
批郤導窾 駢拇技指 其應若響 強聒不舍 竊鉤竊國 求馬唐肆 目誦五車 桑樞瓮牖
色若死灰 善刀而藏 善始善終 上漏下濕 屍居龍見 視而不見 視死如生 視為畏途
壽陵失步 吮癰舐痔 送往迎來 隋侯之誅 隨者唱喁 隋珠彈雀 太倉稊米 探囊膚篋
螳臂當車 儻來之物 跳樑小丑 吐故納新 推舟於陸 吞舟之魚 妄言妄聽 望洋興嘆
畏影而走 蚊力負山 瓮里醯雞 無病自灸 播糠眯目 夏蟲朝菌 無何有之鄉 相呴相濡
相視莫逆 效顰學步 心若死灰 心在魏闕 欣然自喜 薪盡火傳 能經鳥申 虛往實歸
虛與委蛇 學步邯鄲 延頸舉踵 僵鼠過河 搖唇鼓舌 窈窈冥冥 曳屬塗中 一日千里
一飲一啄 貽笑大方 以火救火 齒如齊貝 綽約多姿 白駒過隙 大辯不言 大惑不解
大有徑庭 呆若木雞 動中窺要 甘井先竭 槁項黃馘 姑射神人 鼓盆之戚 畫地而趨
疾風甚雨 監市履希 數米而飲 書讀五年 使蚊負山 繩墨之言 少私寡慾 如蟻附膻
捧腹西子 莫逆之交 六通四辟 勞而無功 款啟寡聞 枯形灰心 空谷足音 目大不睹
決癰潰疽 望未莫及 無始無終 息黥補劓 須眉交白 學富五車 亦步亦趨 轍鮒之急
自崖而反 大夢初醒 推拍車完斷 以強凌弱 洋洋大觀 栩栩如生 屠龍之技 儒沫涸轍
以珠彈雀 飲河滿腹 郢匠揮斥 游刃有餘 越俎代庖 運斤成風 昭然若揭 朝三暮四
支離破碎 知而不言 執而不化 至矣盡矣 踵決時見 莊周夢蝶 捉襟見肘 足音跫然
尊古卑今 相濡以沫 以管窺天 以水救水 喜怒無常 初生之犢不怕虎 哀莫大於心死
夏蟲不可浯冰 【上述成語均可從《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查得】一毛不拔 (yī máo bù bá)
出處《孟子·盡心上》
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項放踵,利天下,為之。
釋義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嗇自私。
故事 墨子,名翟,是站國時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反對戰爭。
差不多與墨子同一時期,有一位叫楊朱的哲學家,反對墨子的「兼愛」,主張」貴生」「重已」,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
有一次,墨子的學生離滑厘問楊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處,你干不幹?」
「天下人的問題,決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決得了的!」
離滑厘又說:「假使能的話,你願意嗎?」
楊朱默不作答。
當時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孟子就此對楊朱和墨子
作了評論:「楊子主張的是『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
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幹的,而墨子主張『兼愛』,只要對天下人有利,
即使自己磨光了頭頂,走破了腳板,他也是甘心情願的。」

一毛不拔的意思是: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楊朱的極端為我主義。後形容為人非常吝嗇自私。
厲兵秣馬 (lì bīng mò mǎ)
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杞子從鄭國派人來告訴秦穆公說:「鄭國讓我掌管他們北門的鑰匙,如果偷偷派軍隊來,保管成功。」大臣蹇叔對秦穆公說:「調動大軍偷襲這么遠的國家,我們趕得精疲力乏,對方早就有了准備,不會有什麼作為的。而且行軍路線上千里,誰會不知道呢?」穆公不聽,派大軍東行。

秦軍到了鄭國的邊境滑地,遇到鄭國人弦高趕著十二頭牛要到周朝集市去賣。弦高趕快讓人回國報信,自己將牛獻給秦軍作犒勞,說:「我們大王聽說你們要從這里路過,派我來犒勞你們,請不要嫌棄禮物輕薄。」

鄭穆公得到弦高的消息,派人去查看,見杞子一夥正在整頓盔甲、磨兵器、喂馬,便對他們說:「你們留在我們鄭國時間也長了,我們國小物乏,聽說你們就要離開,就請便吧!」杞子就逃了。秦軍只好退了。

「厲兵秣馬」形容准備戰斗。

出自《左傳

E. 如何在教室講一個個性的同學們都喜歡聽的成語故事或者歇後語故事

關羽戰李逵--大刀闊斧
歧視黑人--不白之冤
打針不可分心——全神貫注
導游----引人入勝
衣冠冢--目中無人
上樹垂釣----緣木求魚
聊齋志異--鬼話連篇
王母娘娘設蟠桃宴----聚精會神
舉重比賽--斤斤計較
齊呼口號--異口同聲
1 最怪的人 三頭六臂
2 最高的巨人 頂天立地
3 最大的嘴&最深的呼吸 氣吞山河
4 最長的腿 一步登天
5 最大的手 一手遮天
6 最吝嗇的人 一毛不拔
7 最寬闊的胸懷 胸懷若谷
8 最長的壽命 萬壽無疆
9 最寶貴的話 金玉良言
10 最厲害的賊 偷天換日
11 最寬的嘴巴 口若懸河
12 最貴的話 一語千金
13 最難的話 一言難盡
14 最快的話 一言既出
駟馬難追
15 最重的話 一言九鼎
16 最準的話 一言為定
17 最有價值的話 一諾千金
18 最誠的忠言 金玉良言
19 最大的誓言 海枯石爛
20 最廣的話 一言千里
21 最有學問的人 無所不知
22 最重的頭發
23 最高的地方
24 最大的家 四海為家
25 最愛學習的人 如飢似渴
26 最愛工作的人 廢寢忘食
27 最長的時間 千秋萬代
28 最長的棍子 一柱擎天
29 最成功的戰斗 一網打盡
30 最慘的結局 一敗塗地
31 最徹底的勞動 斬草除根
32 最大的滿足 天遂人願
33 最多的顏色 萬紫千紅
34 最費時的工程 百年樹人
35 最繁忙的季節 多事之秋
36 最公開的事情 盡人皆知
37 最高明的醫術 葯到病除
38 最高超的技術 鬼斧神工
39 最高明的指揮 一呼百應
40 最好的記憶 過目成誦
41 最大的眼 放眼世界
1 最小的針 無孔不入
2 最大的地
3 最怪的動物 虎頭蛇尾
4 最大的容量 包羅萬象
5 最大的差別&最懸殊的區別 天壤之別
6 最難做的飯 無米之炊
7 最大的變化 天翻地覆
8 最快的速度 風馳電掣
9 最大的資源
10 最短的季節 一日三秋
11 最大的手術 脫胎換骨
12 最寬的視野
13 最大的冒險 孤注一擲
14 最大的樹葉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
15 最大的聲響 驚天動地
16 最高的瀑布 一落千丈
17 最錯的追求 南轅北轍
18 最遠的地方 天涯海角
19 最大的進展 一步登天
20 最荒的地方 不毛之地
21 最險的時候 千鈞一發
22 最快的流水
23 最大的本領 開天闢地
24 最反常的氣候 晴天霹靂
25 最昂貴的稿費 一字千金
26 最小的郵筒 難以置信
27 最長的句子 文不加點
28 最大的被子 鋪天蓋地
29 最大的空間 無邊無際
30 最大的影集 包羅萬象
31 最大的幸運 九死一生
32 最好的生意 一本萬利
33 最絕望的前途 山窮水盡
34 最遠的分離 天壤之別
35 最繁忙的航空港 日理萬機
36 最徹底的美容術 面目全非
37 最長的一天 度日如年
38 最好的司機 駕輕就熟
39 最好的葯方 靈丹妙葯
40 最好的箭術 一箭雙雕
41 最公開的事情 盡人皆知

F. 小學生自編成語故事大全

【井底之蛙】
一隻青蛙坐在井裡,一隻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
青蛙問小鳥:「你從哪兒飛來呀?」
小鳥回答說:「我從遠處飛來。我在天空中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
青蛙說:「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
小鳥說:「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說:「朋友,我天天坐在井裡,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相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
這個「坐井觀天」的成語故事家喻戶曉,通常用來比喻某人的見識有限,眼光短淺。
【守株待兔】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可是卻沒有兔子再撞到樹上。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隻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轉悠,突然發現了一隻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頓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後,前景一定不妙,於是就編出一個謊言,對老虎說:「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來當百獸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會饒恕你的。」
老虎對狐狸的話將信將疑,便問:「你當百獸之王,有何證據?」狐狸趕緊說:「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以隨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讓你親眼看看百獸對我望而生畏的樣子。」
老虎想這倒也是個辦法,於是就讓狐狸在前面帶路,自己尾隨其後,一道向山林的深處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種獸類遠遠地看見老虎來了,一個個都嚇得魂飛魄散,紛紛奪路逃命。
轉了一圈之後,狐狸洋洋得意地對老虎說道:「現在你該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獸,有誰敢不怕我?」
老虎並不知道百獸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謊言。狐狸不僅躲過了被吃的厄運,而且還在百獸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風。對於那些像狐狸一樣仗勢欺人的人,我們應當學會識破他們的伎倆。
【畫蛇添足】
有個楚國貴族,在祭祀過祖宗後,把一壺祭酒賞給門客們喝。門客們拿著這壺酒,不知如何處理。他們覺得,這么多人喝一壺酒,肯定不夠,還不如乾脆給一個人喝,喝得痛痛快快還好些。可是到底給誰好呢?於是,門客們商量了一個好主意,就是每個人各自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好了這壺酒就歸誰喝。大家都同意這個辦法。
門客們一人拿一根小棍,開始在地上畫蛇。有一個人畫得很快,不一會兒,他就把蛇畫好了,於是他把酒壺拿了過來。正待他要喝酒時,他一眼瞅見其他人還沒把蛇畫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邊自言自語地說:「看我再來給蛇添上幾只腳,他們也未必畫完。」邊說邊給畫好的蛇畫腳。
不料,這個人給蛇畫腳還沒完,手上的酒壺便被旁邊一個人一把搶了過去,原來,那個人的蛇畫完了。這個給蛇畫腳的人不依,說:「我最先畫完蛇,酒應歸我喝!」那個人笑著說:「你到現在還在畫,而我已完工,酒當然是我的!」畫蛇腳的人爭辯說:「我早就畫完了,現在是趁時間還早,不過是給蛇添幾只腳而已。」那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要給它添幾只腳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氣地喝起酒來,那個給蛇畫腳的人卻眼巴巴看著本屬自己而現在已被別人拿走的酒,後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為是,喜歡節外生枝,賣弄自己,結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這個畫蛇添足的人嗎?
【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濫竽充數】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裡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拿優厚的薪水和豐厚的賞賜,心裡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閔(min)王繼承了王位。齊閔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閔王發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准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知道命令後都積極練習,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
【亡羊補牢】
從前有一個牧民,養了幾十隻羊,白天放牧,晚上趕進一個用柴草和木樁等物圍起來的羊圈內。
一天早晨,這個牧民去放羊,發現羊少了一隻。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有狼從窟窿里鑽了進來,把一隻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去修羊圈干什麼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好心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又少了一隻羊。原來狼又從窟窿里鑽進羊圈,又叼走了一隻羊。
這位牧民很後悔沒有認直接受鄰居的勸告,去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於是,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又從整體進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實實的。
從此,這個牧民的羊就再也沒有被野狼叼走過了。
牧民的故事告訴我們:犯了錯誤,遭到挫折,這是常見的現象。只要能認真吸取教訓,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繼續犯錯誤,遭受更大的損失。
【自相矛盾】
楚國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
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誇口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著,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慚地誇起來:「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馬上就會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
這時,一個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 「這——」 圍觀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便都散了。
那個賣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著矛和盾走了。
【南轅北轍】
從前有一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上很多的盤纏,雇了上好的車,駕上駿馬,請了駕車技術精湛的車夫,就上路了。楚國在魏國的南面,可這個人不問青紅皂白讓駕車人趕著馬車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問他的車是要往哪兒去,他大聲回答說:「去楚國!」路人告訴他說:「到楚國去應往南方走,你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對。」那人滿不在乎地說:「沒關系,我的馬快著呢!」路人替他著急,拉住他的馬,阻止他說:「方向錯了,你的馬再快,也到不了楚國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說:「不打緊,我帶的路費多著呢!」路人極力勸阻他說:「雖說你路費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個方向,你路費多也只能白花呀!」那個一心只想著要到楚國去的人有些不耐煩地說:「這有什麼難的,我的車夫趕車的本領高著呢!」路人無奈,只好松開了拉住車把子的手,眼睜睜看著那個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個魏國人,不聽別人的指點勸告,仗著自己的馬快、錢多、車夫好等優越條件,朝著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麼,他條件越好,他就只會離要去的地方越遠,因為他的大方向錯了。
寓言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拔苗助長】
古時候宋國有個農夫,種了稻苗後,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每天他到稻田時,發覺那些稻苗長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煩,心想:"怎麼樣才能使稻苗長得高,長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終了想到一個"最佳方法",就是將稻苗撥高幾分。
經過一番辛勞後,他滿意地扛鋤頭回家休息。然後回去對家裡的人表白:"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莊稼苗長高一大截!
他兒子趕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黔驢技窮】
過去貴州(黔)這個地方沒有驢。有個多事的人用船運來了一頭驢,運來後卻沒有什麼用處,就把驢放到山腳下。
一隻老虎看見了驢,以為這個軀體高大的傢伙一定很神奇,就躲在樹林里偷偷觀察著,後來又悄悄走出來,小心翼翼地接近驢,不知道驢子的底細。
有一天,驢叫了一聲,大虎大吃一驚,遠遠躲開,以為驢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懼。然而,老虎反復觀察以後,覺得驢並沒有什麼特殊本領,而且越來越熟悉驢的叫聲了。
老虎開始走到驢的前後,轉來轉去,還不敢上去攻擊驢。以後,老虎慢慢逼近驢,越來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斷冒犯它。驢非常惱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裡盤算著:「你的本事也不過如此罷了!」非常高興。於是老虎騰空撲去,大吼一聲,咬斷了驢的喉管,啃完了驢的肉,才離去了。
唉!那驢的軀體高大,好像有德行;聲音洪亮,好像有本事。假如不顯出那有限的本事,老虎雖然兇猛,也會存有疑慮畏懼的心理,終究不敢攻擊它。現在落得如此下場,不是很可悲嗎?
【愚公移山】
古時候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歲了。他家的門口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人們進進出出非常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說:「這兩座大山,擋住了咱們家的門口,咱們出門要走許多冤枉路。咱們不如全家出力,移走這兩座大山,大家看怎麼樣?」。
愚公的兒子、孫子們一聽,都說:「你說得對,咱們明天開始動手吧。!」可是,愚公的妻子覺得搬走兩座大山太難了,提出反對意見說:「咱們既然已經在這里生活了許多年,為什麼不能這樣繼續生活下去呢?況且,這么大的兩座山,即使可以一點點移走,哪裡又放得下這么多石頭和泥土?」
愚公妻子的話立刻引起大家的議論,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最後他們一致決定:把山上的石頭和泥土,運送到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帶著一家人開始搬山了。他的鄰居是一位寡婦,她有一個兒子,才七八歲,聽說要搬山,也高高興興地來幫忙。但愚公一家搬山的工具只有鋤頭和背簍,而大山與大海之間相距遙遠,一個人一天往返不了兩趟。一個月干下來,大山看起來跟原來沒有兩樣。
有一個老頭叫智叟,為人處事很精明。他看見愚公一家人搬山,覺得十分可笑。有一天,他就對愚公說:「你這么大歲數了,走路都不方便,怎麼可能搬掉兩座大山?」
愚公回答說:「你名字叫智叟,可我覺得你還不如小孩聰明。我雖然快要死了,但是我還有兒子,我的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一直傳下去,無窮無盡。山上的石頭卻是搬走一點兒就少一點兒,再也不會長出一粒泥、一塊石頭的。我們這樣天天搬,月月搬,年年搬,為什麼搬不走山呢?」自以為聰明的智叟聽了,再也沒話可話了。
愚公帶領一家人,不論酷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貪黑挖山不止。他們的行為終於感動了上帝。上帝於是派遣兩名神仙到人間去,把這兩座大山搬走了。但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它告訴人們,無論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先寫這些吧,你可以到這個網站上找,很多的
http://www.gushi51.com/chengyugushi/SZCY/index.html

G. 出自《莊子》寓言故事

《痀僂丈人承蜩》這個故事

原文:

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痀僂(讀居樓)者承蜩(讀條),猶掇(讀多)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讀知朱);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厥株拘(讀決朱居);吾執臂也,若槁(讀稿)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

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痀僂丈人之謂乎!」

譯文:

孔子周遊列國,到了楚國。有一次出門,到樹林中。遇見一位駝背老人,用長竹竿塗膠貼捕蟬蟲,就像在撿取東西一樣。

孔子問他:「你的技巧很高超啊!有什麼方法原理嗎?」

駝背老人回答:「我有方法原理啊。五六月捕蟬季節,在竹竿上放兩個小丸子練手,直到它們不掉下來,那末,捕蟬失敗的次數僅有毫釐之差;在竹竿上放三個小丸子練手,直到它們不掉下來,那末,捕蟬失敗的次數僅有十分之一;在竹竿上放五個小丸子練手,直到它們不掉下來,那末,捕蟬就像在撿取東西一樣了。雖然,我的身體,就像僵硬如樹木;我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枝條;盡管天地那麼大,萬物那麼多,而我的知識,只有蟬的翅膀而己。但是,我也不反側不安,不認為萬物同蟬翅膀有什麼不一樣。那末,為什麼會捕不到蟬呢!」

對他的學生說:「立志專一不分心,聚精會神,就能做到如像駝背老人所說的方法原理一樣!」

是讓我們要有立志專一不分心的精神~

H. 洋洋大觀的成語故事

洋洋大觀
yáng yáng dà guān
【解釋】洋洋:盛大、眾多的樣子;大觀:豐富多採的景象。形容美版好的事物權眾多豐盛。

【出處】《莊子·天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結構】偏正式。

【用法】用於物、文章、問題等方面。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正音】觀;不能讀作「ɡuàn」。

【辨形】洋;不能寫作「羊」。

【近義詞】蔚為大觀、洋洋灑灑、聲勢浩大

【反義詞】微不足道

【辨析】~與「蔚為大觀」都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但~偏重於「美好、眾多」;「蔚為大觀」偏重於「美好、盛大」。

【例句】在科技成果展示會上;我國自己生產的高科技產品~;擺滿了展廳。

I. 莊周的故事

1、濠梁之辯

莊子和同鄉的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橋樑上散步。

莊子看著水裡的儵魚說:「儵魚在水裡悠然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

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魚,你不知道魚兒的快樂,也是完全可以斷定的。」

莊子說:「請回到我們開頭的話題。你說:『你怎麼知道魚快樂』這句話,就是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的快樂而問我,而我是在濠水河邊上知道的。」

2、鴟得腐鼠

惠施在大梁做魏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大梁來,是想取代你做宰相。」於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鶵,你知道它嗎?

那鵷鶵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鵷鶵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出『喝!』的怒斥聲。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嗎?」

3、材與非材

莊子在山中行走,看見一棵樹長得很美很高大,枝葉很茂盛,伐木者停在那棵樹旁卻不伐它。莊子問他這是什麼原因,伐木者回答說:「這棵樹沒有什麼用處。」莊子說:「這棵樹因為不成材,結果得以終其天年了。」莊子出了山,來到縣邑,住在老朋友的家裡。老朋友很高興,准備酒肉,叫童僕殺一隻鵝款待他。

童僕請示道:「一隻鵝會叫,一隻鵝不會叫,請問殺哪只?」主人的父親說:「殺那隻不會叫的。」第二天,弟子向莊子問道:「昨天山裡的樹因為不成材而得以終其天年,現在這位主人的鵝卻因為不成材而被殺死,先生您將在成材與不成材這兩者間處於哪一邊呢?」莊子笑著說道:「我將處於成材與不成材之間。

成材與不成材之間,似乎是合適的位置,其實不然,所以還是免不了遭到禍害。如果遵循道德行事,就不是這樣了:既沒有美譽,也沒有毀辱,時而為龍,時而為蛇,隨時勢而變化,而不肯專為一物;時而上,時而下,以順應自然為准則,在萬物的原始狀態中漫遊,主宰萬物而不被萬物所役使,那麼怎麼會遭到災禍呢?

這就是神農、黃帝所取法的處世原則。至於萬物之情,人倫相傳之道,就不是這樣了。成功了就會毀壞,強大了就會衰微,鋒利了就會缺損,尊貴了就會受到傾覆,直了就會彎曲,聚合了就會分散,受到愛惜就會被廢棄,智謀多了就會受人算計,不賢德就會受人欺辱。怎麼可以偏執一方而加以依仗呢?」

4、莊周夢蝶

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飄飄盪盪,十分輕松愜意。他這時完全忘記了自己是莊周。過一會兒,他醒來了,對自己還是莊周感到十分驚奇疑惑。他認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莊周做夢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莊周與蝴蝶一定是有分別的。這便稱之為物我合一吧。

5、鼓盆而歌

莊子晚年喪妻,惠施聞訊,前去弔唁。他是莊子的老朋友,此時已非梁國宰相,不必再擺官架子了,有必要去安慰莊子。莊子家居陋巷,馬車進不去。巷口下了車,惠施走進去。莊子的長子跪在門外迎接弔客,口稱:「俺娘給伯父道謝了。」惠施扶起孝子,說了兩句按照禮儀應說的話,然後面罩悲憫之容,很嚴肅地進了大門,步入靈堂。

莊子坐守棺旁,兩腿八字張開,撮箕似的很不雅觀,手拍瓦盆伴奏,毫無愁容,放聲歌唱。看見惠施吊喪來了,也不招呼,仍唱他的。

惠施說:「伉儷多年,同床共枕,她為你養兒成人,自己送走青春,老了,死了。你看得淡,不哭也行,可你,唉,竟然敲盆唱歌。你不感到做得太過分了嗎?」

莊子說:「你說錯了。我也是人啊,哪能不悲傷。但我不能一味的受感情支配,還得冷靜地想想呀。我想起從前,那時她未生,不成其為生命。更早些呢,不但不成其為生命,連胚胎也未成。更早些呢,不但未成胚胎,連魂氣也沒有。後來恍恍惚惚之際,陰陽二氣交配,變成一縷魂氣。再後來呢,魂氣變成一塊魄體,於是有了胚胎。

再後來呢,胚胎變成幼嬰,她生下來,成為獨立生命。生命經歷了種種苦難,又變成死亡。回顧她的一生,我聯想到春夏秋冬時序的演變,多麼相似哦。現在她即將從我家小屋遷往天地大屋,坦然安卧。我不唱歡送,倒去嗷嗷哭送,那就太不懂得生命原理了。這樣一想,我便節哀,敲盆唱起歌來。」

惠施雙手奉上一袋賻金,放入瓦盆,暗自罵了一句「活見鬼」,便告辭了。

(9)洋洋大觀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莊子》中的成語故事

1、朝三暮四

出處:《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解釋:

(古)實質不變,用改換眉目的方法使人上當。

(今)後來比喻辦事反復無常,經常變卦。

2、鵬程萬里

出處:《莊子·逍遙游》「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解釋:相傳鵬鳥能飛萬里路程,這個成語比喻前程遠大。

3、東施效顰

出處:《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解釋:不應該一味的去模仿別人,更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否則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4、井底之蛙

出處:《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解釋:比喻見識短淺,卻又妄自尊大。沒見過世面的人你跟他說什麼都沒用。

5、貽笑大方

出處:《莊子·秋水》:「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解釋:貽笑:讓人笑話;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指讓內行人笑話。

6、望洋興嘆

出處:《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解釋:這個成語原指看到人家的偉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後來人們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夠或條件不充分而感到無可奈何。

7、躊躇滿志

出處:《莊子·養生主》:「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解釋:躊躇,從容自得的樣子;滿,滿足;志,志願。形容對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8、游刃有餘

出處:《莊子·養生主》:「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

解釋:比喻技術熟練,經驗豐富,解決問題毫不費力。

9、捉襟見肘

出處:《莊子·讓王》:「曾子居衛,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解釋: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兒,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於應付。

10、相濡以沫

出處:《莊子·大宗師》。原文「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

解釋:相:互相。濡:沾濕,浸潤。以:用。沫:唾沫。比喻同在困難的處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11、櫛風沐雨

出處:《莊子·天下》:「沐甚雨,櫛急風。」

解釋: 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

12、以管窺天

出處:《莊子·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

解釋: 通過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見聞狹隘或看事片面。

13、栩栩如生

出處:《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茫茫然周也。」

解釋: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

14、文過飾非

出處:《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莊子·盜跖》:「辯足以飾非。」

解釋:文、飾:掩飾;過、非:錯誤。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15、白駒過隙

出處:《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卻,忽然而已。」

解釋:形容時間過得飛快。

16、沉魚落雁

出處:《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解釋:魚見之沉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17、洋洋大觀

出處:《莊子·天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解釋:洋洋:盛大、眾多的樣子;大觀:豐富多彩的景象。形容事物或景象十分豐富多彩,盛大壯觀。

18、恬淡無味

出處:《莊子·刻意》:「夫恬惔寂漠,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

解釋:心境清靜自適而無所營求。

19、枯木死灰

出處:《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杭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解釋:死灰:燃燒後餘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極其消極悲觀。

20、莫逆之交

出處:《莊子·大宗師》:「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解釋: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J. 美好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董卓操縱朝政大權,司徒王允與養女貂禪商議設計除專掉董卓屬,王允先把貂禪許配給呂布,呂布很高興,英雄配美女,兩全其美。王允又將貂禪進貢給董卓,造成董卓與呂布的矛盾,呂布設計在宮中除掉董卓。
【注音】liǎng quán qí měi
【出處】司徒,你若肯與了我呵,堪可兩全其美也。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三折
【解釋】美:美好。指做一件事顧全到雙方,使兩方面都得到好處。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兩方面都照顧到
【近義詞】一箭雙雕、一舉兩得
【反義詞】玉石俱焚、兩敗俱傷
【押韻詞】雖死無悔、色中餓鬼、花拳綉腿、王室如毀、潑冷水、剝膚錘髓、賦食行水、深溝固壘、黑眉烏嘴、心裡有鬼、......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