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旅遊的成語
① 關於旅行的成語有哪些
遊人如織
【拼音】yóu rén rú zhī
【釋義】形容遊人多得像織布的線一樣,密密麻麻。
【出處】現代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旅遊地點人多
【近義詞】人來人往、人山人海、過江之鯽
【成語例句】雖然細雨霏霏,但遊人如織,歡笑聲在園中此起彼伏。
遊山玩水
【拼音】yóu shān wán shuǐ
【釋義】游覽、玩賞山水景物。
【出處】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九:「問:『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遊山玩水去。』」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旅遊。
【近義詞】觀山玩水、游山逛水
【成語例句】他經常到處遊山玩水,尋花問柳,欣賞大自然的風景。
跋山涉水
【拼音】bá shān shè shuǐ
【釋義】跋山:翻過山嶺;涉水,用腳蹚著水渡過大河。翻山越嶺,蹚水過河。形容旅途艱苦。
【出處】《詩經·鄘風·載馳》:「大夫跋涉,我心則憂。」《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棄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用於翻山過海走長路
【近義詞】跋山涉川、翻山越嶺、奔走風塵
【成語例句】
唐僧師徒一路跋山涉水,百折不撓,終於取得真經。
紅軍一路跋山涉水,風餐露宿,終於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風餐露宿
【拼音】]fēng cān lù sù
【釋義】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處】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旅途艱辛
【近義詞】櫛風沐雨、 草行露宿、餐風飲露、 風塵僕僕、 餐風沐雨、 僕僕風塵、 抗塵走俗
【成語例句】為了完成這次任務,他風餐露宿,歷盡艱險,終於如願以償。
走馬觀花
【拼音】zǒu mǎ guān huā
【釋義】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後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出處】唐·孟郊《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用法】作謂語、狀語、賓語;指走過場
【近義詞】浮光掠影、蜻蜓點水
【成語例句】他到那裡並沒有做調查,只是走馬觀花地跑了一圈。
② 第一個字是自由的游成語有哪些
由來已久。
③ 形容旅行的成語
1) 不遠千里:不以千里為遠。形容不怕路途遙遠。
2) 不遠萬里:不以萬里為遠。形容不怕路途遙遠。
3) 跋山涉川:形容遠道奔波之苦。參見「跋山涉水」。
4) 百舍重趼:百里一舍,足底老皮上又生出硬皮。形容長途奔走,十分辛勞。亦作「百舍重繭」。
5) 安步當車:安:安詳,不慌忙;安步:緩緩步行。以從容的步行代替乘車。
6) 鞍馬勞頓:騎馬趕路過久,勞累疲睏。形容旅途勞累。
7) 足不出戶:腳不跨出家門。
8) 登山涉水:爬山過水。比喻歷盡艱難。
9) 草行露宿:走在野草里,睡在露天下。形容走遠路的人艱苦和匆忙的情形。
10) 長途跋涉:跋涉:翻山越嶺、趟水過河。指遠距離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遙遠,行路辛苦。
11) 跋山涉水:跋:踏;山:山嶺;涉:趟水;水:大河。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形容路途奔波之苦
12) 倍道兼行:道:行程,路程;兼:加倍,加速。指加倍速度行進
④ 形容旅遊的成語
1、 不遠千里:不以千里為遠。形容不怕路途遙遠。
2、不遠萬里:不以萬里為遠。形容不怕路途遙遠。
3、跋山涉川:形容遠道奔波之苦。
4、百舍重趼:百里一舍,足底老皮上又生出硬皮。形容長途奔走,十分辛勞。亦作「百舍重繭」
5、安步當車:緩緩步行。以從容的步行代替乘車。
6、鞍馬勞頓:騎馬趕路過久,勞累疲睏。形容旅途勞累。
7、足不出戶:腳不跨出家門。
8、登山涉水:爬山過水。比喻歷盡艱難。
9、 草行露宿:走在野草里,睡在露天下。形容走遠路的人艱苦和匆忙的情形。
10、長途跋涉:指遠距離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遙遠,行路辛苦。
11、跋山涉水: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形容路途奔波之苦。
12、倍道兼行:指加倍速度行進。
13、曉行夜宿:形容旅途奔波勞苦。
14、星行夜歸:天沒亮就出去,天黑了才回來。
15、風塵僕僕: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勞累。
(4)自由旅遊的成語擴展閱讀
關於旅遊的詩詞
1、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金代元好問《金都元夕》
釋義:元宵節時,到處都能碰到女人們穿著盛裝,化著美好的妝容來看燈;小孩子們則在街道上歡鬧著。我這個穿樸素長衫的讀書人做什麼呢?也在遊人歡聲笑語的氣氛中賞燈猜謎。
2、小院朱闌幾曲,重城畫鼓三通。更看微月轉光風。歸去香雲入夢。
翠袖爭浮大白,皂羅半插斜紅。燈花零落酒花穠。妙語一時飛動。
——宋代蘇軾《西江月·坐客見和復次韻》
釋義:白日在花園的彎曲延伸的紅色欄干內幾度來回,城市中的彩繪畫鼓已經發出了三疊鼓聲。風向已轉,天上雲翳散去,月色光明。回歸時瑞香的香味繚繞竟涌進了夢境之中。勸酒的群妓搶著用大杯勸我們飲酒,她們發髻上一半斜插著紅花。夜已深了,燈油殘燼零落,而宴會還在熱烈地進行,各種酒後狂言痴語一時飛動在宴席餐桌之上。
3、安石泛溟渤,獨嘯長風還。逸韻動海上,高情出人間。
靈異可並跡,澹然與世閑。我來五松下,置酒窮躋攀。
——唐代李白《與南陵常贊府游五松山》
釋義:謝安泛舟於滄海,乘長風獨嘯而還。清閑脫俗之韻致驚動海上,崇高的情懷遠出人間。傾心於探究神奇怪異之事,心境淡泊以閑適來處世。我來到五松之下,設置酒宴登山歷覽。
4、春城兒女縱春遊,醉倚層台笑上樓。
滿眼落花多少意,若何無個解春愁?
——宋代王令《春遊》
釋義:春天裡城中的兒女縱情地春遊,微醉時斜倚高台歡笑地登上高樓。滿眼落花紛飛,讓人生出多少惜春情意,為什麼沒有一個人懂得春將歸去的憂愁!
5、元宵似是歡游好。何況公庭民訟少。
萬家游賞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島。
——宋代蘇軾《木蘭花令·元宵似是歡游好》
釋義:元宵看來還是尋歡游樂好,何況訴訟少,公事清閑,萬家百姓登上春日觀賞景物之台。城市十里之內成了繁華美麗的海上仙島,使神仙也為之迷惑。
⑤ 關於旅行的成語
形容旅行的四字成語大全
1)
不遠千里:不以千里為遠。形容不怕路途遙遠。
2)
不遠萬里:不以萬里為遠。形容不怕路途遙遠。
3)
跋山涉川:形容遠道奔波之苦。參見「跋山涉水」。
4)
百舍重趼:百里一舍,足底老皮上又生出硬皮。形容長途奔走,十分辛勞。亦作「百舍重繭」。
5)
安步當車:安:安詳,不慌忙;安步:緩緩步行。以從容的步行代替乘車。
6)
鞍馬勞頓:騎馬趕路過久,勞累疲睏。形容旅途勞累。
7)
足不出戶:腳不跨出家門。
8)
登山涉水:爬山過水。比喻歷盡艱難。
9)
草行露宿:走在野草里,睡在露天下。形容走遠路的人艱苦和匆忙的情形。
10)
長途跋涉:跋涉:翻山越嶺、趟水過河。指遠距離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遙遠,行路辛苦。
11)
跋山涉水:跋:踏;山:山嶺;涉:趟水;水:大河。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形容路途奔波之苦
12)
倍道兼行:道:行程,路程;兼:加倍,加速。指加倍速度行進
13)
倍日並行:日夜趕路。
⑥ 形容自由的成語
悠然自得 怡然自得 自由自在 無拘無束 自由自在 悠然自得 安閑自在 逍遙內自在 逍遙自得 逍遙物外
優哉容游哉 悠閑自得 閑情逸致 天馬行空 無憂無慮 閑雲野鶴 悠閑自在 醉生夢死 隨心所欲
隨心所欲suíxīnsuǒyù
[釋義] 隨著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麼就干什麼。隨:聽任;欲:想要。
[語出] 清·曹雪芹《紅樓夢》:「寶玉終是個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隨心所欲。」
[正音] 所;不能讀作「shuǒ」。
[辨形] 欲;不能寫作「遇」。
[近義] 為所欲為 自得其樂
[反義] 謹小慎微 縮手縮腳
[用法] 用作貶義。一般作狀語、賓語、謂語。
[結構] 動賓式。
[辨析] ~和「為所欲為」;都有「憑著自己的意願做事」的意思。但~偏重用「想」;指隨意地想干什麼就干什麼;「為所欲為」偏重於「做」;多指不顧一切胡亂妄為。
[例句]
①大家對他~地做事很有意見。
②全世界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已經覺醒;新老帝國主義~、橫行霸道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英譯] dowhateveronewants
⑦ 關於旅遊成語有那些
走南闖北 指走過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闖盪。
足不逾戶 見「足不出戶」。
銜尾相隨 銜:馬嚼子;尾:馬尾巴。馬嚼子接著馬尾巴。形容一個緊跟著一個,成單行前進。
曉行夜宿 曉行:天明上路;夜宿:傍晚歇宿。形容旅途奔波勞苦。
星行夜歸 天沒亮就出去,天黑了才回來。
萬水千山 萬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艱難遙遠。
梯山航海 登山航海。比喻長途跋涉,經歷險遠的旅程。
山長水遠 比喻道路遙遠艱險。
日行千里 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驚人。
日炙風吹 太陽烤,烈風吹。形容長途跋涉之苦。亦作「日炙風篩」。
千里迢迢 迢迢:遙遠。形容路途遙遠。
千山萬水 萬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艱難遙遠。
輕車簡從 行裝簡單,跟隨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
萍蹤浪跡 象浮萍、波浪一般的無定。比喻到處漂泊,沒有固定的住所。
飄洋過海 渡過海洋。多指去異國他鄉或遠處。
浪跡天涯 到處流浪,走遍天下
來蹤去跡 指人的來去行蹤。
浪跡萍蹤 形容蹤跡漂泊不定,就象流水和浮萍一樣。
浪跡天下 浪跡:到處流浪。到處流浪,足跡遍天下。
⑧ 關於「自由」的成語有哪些
自由自在(ziyouzizai),形容自由,無拘束。造句:小鳥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飛翔
⑨ 形容「旅行」的成語有哪些
不遠千里、不遠萬里、跋山涉川、跋山涉水、百舍重趼、安步當車、鞍馬勞頓內、足不出戶容、登山涉水、草行露宿、長途跋涉、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倍道兼行、倍日並行、走南闖北、足不逾戶、銜尾相隨、曉行夜宿、星行夜歸、萬水千山、梯山航海、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游興未盡、舊地重遊、游目騁觀、東游西逛
(9)自由旅遊的成語擴展閱讀:
1、跋山涉川
拼音是bá shān shè chuān
解釋:指形容遠道奔波之苦。
出自:《詩經·鄘風·載馳》:「大夫跋涉,我心則憂。」意思是許國大夫跋涉來,阻我行程令我憂愁。
2、鞍馬勞頓
拼音:ān mǎ láo dùn
解釋:騎馬趕路過久,勞累疲睏。形容旅途或戰斗的勞累。同「鞍馬勞倦」「鞍馬勞神」。指長途跋涉或戰斗中備嘗睏乏。
出自: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興兒,我一路上鞍馬勞頓,我權且歇息。」
3、長途跋涉
拼音:cháng tú bá shè
解釋:長途:形容詞,路途遠的;遠距離。 跋:翻越。 跋涉:翻山越嶺、趟水過河。指路途遙遠,翻山渡水。
出自:余秋雨:《信客》我家鄰村,有一個信客,年紀不小了,已經長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參考鏈接:網路-跋山涉川
參考鏈接:網路-鞍馬勞頓
參考鏈接:網路-長途跋涉
⑩ 旅遊的四字成語
關於旅遊的成語和解釋
1 ,跋山涉川:形容遠道奔波之苦。參見「跋山涉水」。
2 ,日行千里: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驚人。
3 ,百舍重趼:百里一舍,足底老皮上又生出硬皮。形容長途奔走,十分辛勞。亦作「百舍重繭」。
5 ,斷梗飄蓬:梗:植物的枝莖;蓬:蓬蒿,遇風常吹折離根,飛轉不已。如同折斷的枝莖,飄飛的蓬蒿一般。形容人東奔西走,生活不固定。
6 ,鞍馬勞頓:騎馬趕路過久,勞累疲睏。形容旅途勞累。
7 ,浪跡萍蹤:形容蹤跡漂泊不定,就象流水和浮萍一樣。
9 ,舊地重遊:再度來到曾經居住過或游覽過的地方。
10 ,登山陟嶺:陟:蹈、踏。即翻山越嶺。形容旅途艱辛勞累。
11 ,跋山涉水:跋:踏;山:山嶺;涉:趟水;水:大河。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形容路途奔波之苦
12 ,千山萬水:萬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艱難遙遠。
13 ,長途跋涉:跋涉:翻山越嶺、趟水過河。指遠距離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遙遠,行路辛苦。
14 ,風塵僕僕:風塵: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僕僕:行路勞累的樣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勞累。
15 ,日炙風吹:太陽烤,烈風吹。形容長途跋涉之苦。亦作「日炙風篩」。
16 ,山長水遠:比喻道路遙遠艱險。
17 ,浪跡天涯:到處流浪,走遍天下
18 ,星行夜歸:天沒亮就出去,天黑了才回來。
19 ,萍蹤浪跡:象浮萍、波浪一般的無定。比喻到處漂泊,沒有固定的住所。
20 ,登山涉水:爬山過水。比喻歷盡艱難。
21 ,倍日並行:日夜趕路。
22 ,不遠千里:不以千里為遠。形容不怕路途遙遠。
23 ,銜尾相隨:銜:馬嚼子;尾:馬尾巴。馬嚼子接著馬尾巴。形容一個緊跟著一個,成單行前進。
24 ,不遠萬里:不以萬里為遠。形容不怕路途遙遠。
25 ,草行露宿:走在野草里,睡在露天下。形容走遠路的人艱苦和匆忙的情形。
26 ,浪跡天下:浪跡:到處流浪。到處流浪,足跡遍天下。
27 ,千里迢迢:迢迢:遙遠。形容路途遙遠。
28 ,翻山越嶺:翻越不少山頭。形容走山路的艱苦。
29 ,來蹤去跡:指人的來去行蹤。
30 ,兼程並進:兼:一倍;並:加倍。在一定的時間內比平常多走一倍的路
31 ,足不逾戶:見「足不出戶」。
32 ,梯山航海:登山航海。比喻長途跋涉,經歷險遠的旅程。
33 ,走南闖北:指走過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闖盪。
34 ,輕車簡從:行裝簡單,跟隨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
35 ,登山臨水:形容旅途遙遠。也指遊山玩水。
36 ,曉行夜宿:曉行:天明上路;夜宿:傍晚歇宿。形容旅途奔波勞苦。
38 ,萬水千山:萬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艱難遙遠。
39 ,飄洋過海:渡過海洋。多指去異國他鄉或遠處。
40 ,足不出戶:腳不跨出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