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相提並論是什麼成語
① 相提並論是成語嗎
是成語
相提並來論 [xiāng tí bìng lùn]
基本釋源義
相提:相對照;並:齊。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
貶義
出 處
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相提並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
② 和相提並論 相似的成語
相提並論類似的詞語:混為一談、同日而語
③ 成語相提並論的意思
相提並論
xiāng tí bìng lùn
成語典故: 相提:相對照;並:齊。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論或內看待。
成語出處容: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相提並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
例句: 二者相提並論,則陳張兩公之捐軀殉難,均有所迫而然也。(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
④ 指「不能相提並論」的成語有哪些
一、不可同日而語[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不能放在同一時間談論。形容不能相提並論,不能相比。
造句:
這跟昂斯鞏的生活不可同日而語。
我知道論兩人的戰術造詣,那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二、無可比擬[ wú kě bǐ nǐ ]:比擬:比較。 沒有可以相比的。
造句:
我將要無可比擬地超越你們,在你們所有人之上。
金雞初啼,黎明鳥語,那閃爍著朝陽的景色這一切,他認為無可比擬。
三、無與倫比[ wú yǔ lún bǐ ]:倫比:類比,匹敵。指事物非常完美,沒有能跟它相比的。
造句:
他是一個無與倫比的人物。
在外交史上這是無與倫比的。
四、截然不同[ jié rán bù tóng ]:截然:很分明地、斷然分開的樣子。形容兩件事物毫無共同之處。
造句:
兩國的西南部是截然不同的。
有兩個截然不同的流動狀態。
五、天壤之別[ tiān rǎng zhī bié ]:壤:地。天和地,一級在上,一級在下,比喻差別極大。
造句:
若把他們在外表上或態度上加以比較的話,簡直有天壤之別。
這對於當年的來自得克薩斯州的約瑟芬金斯基來說,真是天壤之別。
⑤ 與相提並論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哪些
一視同仁、同日而語、混為一談、等量齊觀、一概而論
一、一視同仁
讀音內:[ yī shì tóng ré容n ]
釋義:不分厚薄,同樣看待。
出處:唐·韓愈《原人》:「是故聖人一視而同仁。」(這就是聖人對事對人都同樣看待)
二、同日而語
讀音:[ tóng rì ér yǔ ]
釋義:指相提並論。
出處:《戰國策·趙策二》:「豈可同日而言之哉?」(怎麼能夠相提並論說出來呢)
三、混為一談
讀音:[ hùn wéi yī tán ]
釋義:也說並為一談,把不同的事物混雜在一起,說成是相同的事物。
出處:唐·韓愈《平淮西碑》:「萬口和附;並為一談。」(大家都這么說,就說成是相同的事物了)
四、等量齊觀
讀音:[ děng liàng qí guān ]
釋義:指對有差別的事物,同等看待。
出處:清·況周頤《蕙風詞話》:「然而烏可等量齊觀也。」(然而這怎麼可以對有差別的事物,同等看待)
五、一概而論
讀音:[ yī gài ér lùn ]
釋義:指處理事情、問題不分性質,不加區別,一律看待。
出處:唐·劉知幾《史通》:「一概而論得失?」(處理事情、問題不分性質,同等看待)
⑥ 相提並論是成語嗎
相提並論是成語。
解釋: 相提:相對照;並:齊。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論內或看待。容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相提而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
近義詞: 混為一談、同日而語 反義詞: 一分為二
例子: 二者~,則陳張兩公之捐軀殉難,均有所迫而然也。(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
⑦ 可以相提並論的成語
相提並論】:xiāng tí bìng lùn,相提:相對照;並:齊。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作謂語、賓語;指同等對待。
【不可同年而語】:bù kě tóng nián ér yǔ,不能放在同一時間談論。形容不能相提並論,不能相比。同「不可同日而語」。作謂語、定語;形容不能相比。
【不可同日而語】: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不能放在同一時間談論。形容不能相提並論,不能相比。作謂語、定語;形容不能相比。
【不足齒數】:bù zú chǐ shǔ,足:值得。表示數不上,不值得一提。作謂語;表示不能相提並論。
【相提而論】:xiāng tí ér lùn,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作謂語、賓語;指同等對待。
【同年而校】:tóng nián ér xiào,猶言相提並論。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一概而論】:yī gài ér lùn,一概:同一標准,一律。指處理事情或問題不分性質,不加區別,用同一標准來對待或處理。作主語、謂語、賓語;用於否定句。
【同日而論】:tóng rì ér lùn,猶言相提並論。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作謂語、賓語;用於否定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