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善於思考的成語故事
① 形容人善於思考的成語有哪些
深謀遠慮
【近義】深思熟慮、老謀深算
【反義】少不更事、掉以輕心
【釋義版】指計劃得很權周密,考慮得很長遠。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之士也。」
【用例】大王~,說得有理。(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回)
② 關於思考的成語
關於思考的成語有:好謀善斷、集思廣益、困心衡慮、苦心積慮、口誦心惟
一、好謀善斷 [ hào móu shàn àn ]
【解釋】:善:擅長;斷:決斷。形容人能不斷思考,並善於判斷。
【出自】:晉·陸機《辨亡論》上:「疇咨俊茂,好謀善斷。」
【譯文】:訪求俊傑茂,好謀略,善於決斷。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人勤於思考,並善於作出判斷
二、集思廣益 [ jí sī guǎng yì ]
【解釋】:集:集中;思:思考,意見;廣:擴大。指集中群眾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譯文】:如果管理者,集眾思,廣忠益的。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三、困心衡慮 [ kùn xīn héng lǜ ]
【解釋】:困:憂;衡:橫。心意困苦,思慮阻塞。表示費盡心力,經過艱苦的思考。
【出自】:《孟子·告子下》:「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譯文】:心氣郁結,殫思極慮,然後才能奮發而起。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表示費盡心力
四、苦心積慮 [ kǔ xīn jī lǜ ]
【解釋】:積慮:長期地或一再地思考。費盡心思長時間的思考問題。
【出自】:奇逢謂其苦心積慮,閱歷深而動忍孰。《清史稿·文苑傳·申涵光》
【譯文】:奇逢對他的苦心積慮,閱歷深,動忍誰。
五、口誦心惟 [ kǒu sòng xīn wéi ]
【解釋】:誦:朗讀;惟:思考。口中朗誦,心裡思考。
【出自】:唐·韓愈《上襄陽於相公書》:「手披目視,口誦其言,心惟其義。」
【譯文】:手撥開眼睛,背誦的話,心只有它的意義。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指口中念誦,心裡思考
③ 求幾個有關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的成語,最好附帶成語故事。
將心比心: 成語典故: 俗語所謂將心比心,如此則各得其平矣。 宋·朱熹《朱子語類·大學三版》
設身處地權: 成語典故: 回思未第之先,與多士何異?乃於落卷漠不關情,設身處地,於心何忍? 清·林則徐《請定鄉試……諸弊折》
其它成語:
推己及人 將胸比肚 能近取譬 身臨其境 身歷其境
俗語:要想公道,打個顛倒。
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
④ 關於思考的成語有那些
關於思考的成語及解釋如下:
【才大心細】:才:才能。才能很高,思考細密。
【朝思夕計】:朝:早晨。早晚都在思考。形容集中精力思考問題。
【沖昏頭腦】:因勝利而頭腦發熱,不能總冷靜思考和謹慎行事。
【大處著眼】:從大的方面觀察、思考問題,抓住主要矛盾。
【殫精畢思】:殫:竭盡;思:思考。竭盡心力思慮謀劃。
【殫精竭思】:殫:竭盡;思:思考。竭盡心力思慮謀劃。
【殫心積慮】:殫:竭盡;積:聚;慮:思慮。竭盡心力思考謀劃。
【殫心竭慮】:殫:竭盡;慮:思慮。竭盡心力思考謀劃。
【獨見之慮】:慮:思考,謀劃。超出眾人的獨到的謀劃。
【多謀善慮】:謀:謀劃,策劃;慮:思考。富於智謀,又善於思考。
【耳食不化】:指沒有經過思考,輕信聽來的話。
【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飯。指沒有確鑿的根據,未經思考分析的傳聞。
【發人深省】:發:啟發;省:醒悟。啟發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發人深思】:深:無限,沒有窮盡。啟發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尋味。
【敢想敢幹】:敢於沖破某種束縛去思考問題和大膽實踐。
【敢想敢說】:敢於沖破某種束縛去思考問題和發表見解。
【感時撫事】:感:感慨,感觸;時:時局,時世;撫:歷數,尋思之意。指因為思考時局之事而傷感。
【行成於思】:行:做事;思:思考。做事情成功是因為多思考,失敗是由於不經心。指做事情要多思考,多分析。
【行思坐籌】:形容時刻在思考著或懷念著。同「行思坐想」。
【行思坐想】:走著坐著都在想。形容時刻在思考著或懷念著。
【行思坐憶】:走著坐著都在想。形容時刻在思考著或懷念著。
【好謀而成】:好:喜歡,喜愛。指勤於思考,遇事能深思熟慮而辦好事情。
【好謀善斷】:善:擅長;斷:決斷。形容人能不斷思考,並善於判斷。
【好謀無決】:好:喜愛,善於;謀:策劃,思考。對問題思考策劃得多,但卻不能或不善於作出判斷或決斷。
【好學深思】:喜歡學習,勤於思考。
【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喜歡學習,勤於思考,就能集會其中的含義。
【囫圇吞棗】: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焦思苦慮】:著急憂慮,苦心思考。
【精意覃思】:覃思:深思。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口誦心惟】:誦:朗讀;惟:思考。口中朗誦,心裡思考。
【口誦心維】:口裡念誦,心裡思考。
【苦心積慮】:積慮:長期地或一再地思考。指費盡心思長期的思考問題。
【困心衡慮】:困:憂;衡:橫。心意困苦,思慮阻塞。表示費盡心力,經過艱苦的思考。
【慮無不周】:慮:思慮,考慮;周:周全。思考沒有不周全之處。形容考慮問題十分全面。
【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個主意。
【昧旦丕顯】:昧旦:天色尚未明的時候;丕:大;顯:顯揚。天尚未亮時就起床,思考怎樣才能使德業發揚光大。
【孟浪從事】:孟浪:言語輕率不當,處事魯莽。處事草率,不加思考。
【能謀善斷】:善:擅長;斷:決斷。形容人能不斷思考,並善於判斷。
【千思百慮】:慮:思考。形容反復思考。
【千思萬慮】:形容反復思考或多方面思考。
【遷思回慮】:形容反復思考。
【潛台詞】:戲劇的台詞中沒有直接說出但觀眾通過思考都能領悟得出來的言語。比喻不明說的言外之意。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著什麼。
【審思明辨】:仔細地思考,明確地分辨。
【熟讀精思】:精:專一,深入。形容反復地閱讀,仔細地思考。
【熟讀深思】:反復地閱讀,認真地思考。
【熟思審處】:反復思考,審慎籌劃。
【思而不學則殆】: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思:思考。只是思考而不去學習,就會使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隨手拈來】:拈:用手指捏取東西。隨手拿來。多指寫文章時能自由純熟的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用不著怎麼思考。
【頭腦簡單】:指人思考問題簡單,不會綜合分析。
【心問口,口問心】:形容內心反復思考,自問自答。
【信手拈出】:信手:隨手;拈:用手指捏取東西。隨手拿出來。多指寫文章時能自由純熟的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用不著怎麼思考。
【信手拈來】:信手:隨手;拈:用手指捏取東西。隨手拿來。多指寫文章時能自由純熟的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用不著怎麼思考。
【學而不思則罔】:罔:蒙蔽。只讀書不思考就會上當受騙。
【學問思辨】:指做學問必須廣泛的學習、反復地推敲、縝密地思考、明晰地分辨。
【研精畢智】:猶研精竭慮。專心研究,盡力思考。
【研精殫力】:專心研究,盡力思考。同「研精竭慮」。
【研精殫思】:專心研究,盡力思考。同「研精竭慮」。
【研精極慮】:研:研究;精:細密;極:深入;慮:思考。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研精竭慮】:專心研究,盡力思考。
【研精靜慮】:研究精微,冷靜思考。
【研精苦思】:精心研究,深入思考。同「研精覃思」。
【研精覃思】:研:研究;精:細密;覃:深入;思:思考。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研精緻思】:專心研究,盡力思考。
【用心良苦】:用心:認真思考;良:很。很費心思地反復思考。
【淵思寂慮】:深入而冷靜地思考。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存乎:在於。意思是擺好陣勢以後出戰,這是打仗的常規,但運用的巧妙靈活,全在於善於思考。指高超的指揮作戰的藝術。
【運用之妙,在於一心】:指兵法運用得巧妙,全在於善於思考。
【瞻前思後】:思前想後,反復思考。
【終日而思】:整天思考。
【專精覃思】:覃:深入地。精心專研,深入思考。
⑤ 形容人善於思考的成語
形容人善於思考的成語有好謀善斷、能謀善斷、多謀善斷、朝思夕計、殫心積慮、殫精畢思、行成於思、深謀遠慮、深思熟慮、三思而行等。
(5)有關善於思考的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成語解析:
一、好謀善斷
【解釋】:善:擅長;斷:決斷。形容人能不斷思考,並善於判斷。
【出自】:晉·陸機《辨亡論》上:「疇咨俊茂,好謀善斷。」
白話文:「訪求俊傑茂,好謀略,善於決斷。」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人勤於思考,並善於作出判斷
【近義詞】多謀善斷
【反義詞】好謀無斷
二、深思熟慮
【解釋】:反復深入地考慮。
【出自】:《楚辭·漁父》:「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白話文:「為什麼反復深入地考慮,還是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場呢?」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三、多謀善斷
【解釋】:很有智謀,又善於判斷。
【出自】:晉·陸機《辨亡論》:「而加之篤敬,申之以節儉,疇諮峻茂,好謀善斷。」
白話文:「而加的篤敬,把節儉,訪求峻茂,好謀略,善於決斷。」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很有智謀,又善於判斷
【近義詞】當機立斷、好謀善斷、魂銷目斷、能謀善斷
【反義詞】多謀少斷、當斷不斷
四、行成於思
【解釋】:行:做事;思:思考。做事情成功是因為多思考,失敗是由於不經心。指做事情要多思考,多分析。
【出自】:唐·韓愈《進學解》:「行成於思,毀於隨。」
白話文:「行成於思考,卻毀滅於隨大流。」
【示例】:行成於思,這是學業、事業有成的格言。
五、殫心積慮
【拼音】[ dān xīn jī lǜ ]
【解釋】形容竭盡心力思考謀劃。
【出處】清·錢泳《履園叢話·臆倫·五福》:「必至殫心積慮者數十年,捐去三綱五常,絕去七情六慾,費其半菽如失金珠,拔其一毛有關痛癢。」
白話文:「一定要到耗盡心積慮的幾個十年,舍棄了三綱五常,斷距七情六慾,費用另一半豆類如失金,拔了一毛有關痛癢。」
⑥ 古今中外哪些故事是善於動腦,勤於思考
善於動腦,勤於思考的故事:
1、司馬光砸缸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捉迷藏。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命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想了想,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裡面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
2、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1665至1667年間,牛頓已在思考引力的問題。一天傍晚,他坐在蘋果樹下乘涼,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他忽然想到:為什麼蘋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飛呢?他分析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和開普勒的三定律,進而思考:行星為何繞著太陽而不脫離?行星速度為何距太陽近就快,遠就慢?離太陽越遠的行星,為何運行周期就越長?牛頓認為它們的根本原因是太陽具有巨大無比的吸引力。
經過一系列的實驗、觀測和演算,牛頓發現太陽的引力與它巨大的質量密切相關。牛頓進而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規律:凡物體都有吸引力;質量越大,吸引力也越大;間距越大,吸引力就越小。這就是經典力學中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
3、 伽利略發現鍾擺原理
有一次,他站在比薩的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他在干什麼呢?原來,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脈搏,看著天花板上來回搖擺的燈。他發現,這燈的擺動雖然是越來越弱,以至每一次擺動的距離漸漸縮短,但是,每一次搖擺需要的時間卻是一樣的。於是,伽利略做了一個適當長度的擺錘,測量了脈搏的速度和均勻度。從這里,他找到了擺的規律。鍾就是根據他發現的這個規律製造出來的。
4、少年華佗拜師
華佗從小愛好讀書,富有鑽研精神,對醫學饒有興趣。在母親的教育下,小華佗立志不圖官位,願為良醫,以救民濟世為本。
後來,母親得了一種奇怪的病,忽冷忽熱,周身疼痛,皮肉腫脹。華佗請來很有名氣的大夫治病,也不見成效。母親病故前對華佗說:「孩子,記住你的父母都是被這種古怪的病折磨死的。我希望你早日學成醫術,好讓百姓少受疾病之苦!」
母親的去世激發了華佗發憤學醫、普濟眾生的決心。他來到城裡,要拜父親的生前好友蔡醫生為師學醫。蔡醫生開始不想收華佗為徒,可是一想,華佗父親生前是自己的老朋友,朋友一死,轉眼不認人,也太不講情義了。
所以,他想考考華佗,如果他是一塊做醫生的料,就收;不行,就不收。
蔡醫生主意已定。他見幾位徒弟正在院子里採桑葉,而最高處枝條上的桑葉夠不著,便向華佗說:「一你能設法把最高的桑葉採下來嗎?」華佗說:「能。」他叫人取了根繩子,拴上塊小石子,只一拋,繩子拋過枝條,樹枝被壓下來,桑葉就採到了。蔡醫生又看見兩只山羊在斗架,眼都斗紅了,誰也拉個開,就說:「華佗,你能把這兩只山羊拉開嗎?」華佗又說:「能。」
只見他拔來兩把鮮草,放在羊的旁邊,斗架的羊早就斗餓了,一見鮮草,忙著搶草吃,自然散開不鬥了。
蔡醫生見華佗如此聰明,就收他為徒。後來華佗跟隨師父刻苦鑽研,注重實踐,終於成為被人擁戴的一代名醫。
⑦ 跟思考有關的成語
【不堪設想】 不能想像。指事情會發展到很危險的地步。
【朝思暮想】 日夜思念。
【痴思妄想】 猶言痴心妄想。
【痴心妄想】 謂一心抱著不切實際的想法。
【浮想聯翩】 形容眾多的想像不斷涌現出來。
【海懷霞想】 唐李白《秋夕書懷》詩「海懷結滄洲,霞想游赤城。」本托意 仙游。後以「海■霞想」謂遠游隱居之思。
【胡猜亂想】 沒有根據地隨意猜想。
【胡思亂想】 不切實際、沒有根據地瞎想。
【魂馳夢想】 形容思念萬分。
【苦思冥想】 盡心地思索和相象。
【夢想顛倒】 見「夢魂顛倒」。
【眠思夢想】 睡夢中也在想念。形容思念之甚。
【妙想天開】 形容想法奇特、乖謬。
【瞑思苦想】 深沉地思索;盡力思索。
【謬想天開】 形容想法非常荒謬。
【暮想朝思】 形容時時刻刻都在想念。
【奇想天開】 形容想法非常奇怪,不切實際。
【千思萬想】 猶千思萬慮。
【前思後想】 謂反復考慮思量。
【窮思極想】 極言用盡心思。
【沈思默想】 靜靜地深思。
【思前想後】 ①想想前面,又想想後頭。形容反復思念。②指反復考慮。
【霞思天想】 苦思冥想。
【霞思雲想】 見「霞思天想」。
【想方設法】 多方面想辦法。
【想入非非】 ①《楞嚴經》卷九:「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 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非想非非想處,指無色界四空天之一。後以「想入非非」指意念進入玄妙境界。②喻不切實際的胡思亂想。
【想望豐采】 見「想望風采」。
【想望風采】 謂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見。風采,儀表風度。語本《漢書? 霍光傳》:「扞光呴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
【想望風褱】 猶言想望風采。
【心存目想】 謂凝目注視,用心思索。
【行思坐想】 謂不停地思考。
【眼想心思】 形容思念之切。
【異想天開】 形容想法非常離奇。
【意想不到】 料想不到,沒有料到。
【游思妄想】 猶言胡思亂想。
【晝想夜夢】 ①日有所思,夜有所夢。②指日夜夢想,殷切追求。
【左思右想】 反復思考。
⑧ 思考有關的成語
深思熟慮
【近義】深謀遠慮、三思而後行
【反義】不假思索、靈機一動
【釋義內】反復深入地考慮。
【出容處】《楚辭·漁父》:「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史記·穰侯列傳》:「願君熟慮之。」
【用例】而其人亦得~,周旋於是,不過十年,將必有卓然可觀者也。(宋·蘇軾《策別第九》)
⑨ 關於智謀的成語故事
退避三舍:
春秋初期,楚國日益強盛,楚將子玉率師攻晉。楚國還脅迫陳、蔡、鄭、許四個小國出兵,配合楚軍作戰。此時晉文公剛攻下依附楚國的曹國,明知晉楚之戰遲早不可避免。
子玉率部浩浩盪盪向曹國進發,晉文公聞訊,分析了形勢。他對這次戰爭的勝敗沒有把握,楚強晉弱,其勢洶洶,他決定暫時後退,避其鋒芒。對外假意說道:「當年我被迫逃亡,楚國先君對我以禮相待。我曾與他有約定,將來如我返回晉國,願意兩國修好。如果迫不得已,兩國交兵,我定先退避三舍。現在,子玉伐我,我當實行諾言,先退三舍。(古時一舍為三十里。)」
他撤退九十里,已到晉國邊界城濮,仗著臨黃河,靠太行山,足以御敵。他已事先派人往秦國和齊國求助。
於玉率部追到城濮,晉文公早已嚴陣以待。晉文公已探知楚國左、中、右三軍,以右軍最薄弱,右軍前頭為陳、蔡士兵,他們本是被脅迫而來,並無鬥志。子玉命令左右軍先進,中軍繼之。楚右軍直撲晉軍,晉軍忽然又撤退,陳、蔡軍的將官以為晉軍懼怕,又要逃跑,就緊追不舍。忽然晉軍中殺出一支軍隊,駕車的馬都蒙上老虎皮。陳、蔡軍的戰馬以為是真虎,嚇得亂蹦亂跳,轉頭就跑,騎兵哪裡控製得住。楚右軍大敗。晉文公派士兵假扮陳、蔡軍士,向子玉報捷:「右師已勝,元帥趕快進兵。」子玉登車一望,晉軍後方煙塵蔽天,他大笑道:「晉軍不堪一擊。」
其實,這是晉軍誘敵之計,他們在馬後綁上樹枝,來往奔跑,故意弄得煙塵蔽日,製造假象。子玉急命左軍並力前進。晉軍上軍故意打著帥旗,往後撤退。楚左軍又陷於晉國伏擊圈,又遭殲滅。等子玉率中軍趕到,晉軍三軍合力,已把子玉團團圍住。子玉這才發現,右軍、左軍都已被殲,自己已陷重圍,急令突圍。雖然他在猛將成大心的護衛下,逃得性命,但部隊喪亡慘重,只得悻悻回國。
上屋抽梯
戰國時期,天下群雄並立,小國被魚肉,大國爭霸權。
在中原的鬼谷,有一個既知天時地理,又知兵法戰陣的奇人,人稱鬼穀子。鬼穀子手下有兩個得意弟子,一個是孫子(孫武)的後世子孫--孫臏,另一個是龐涓。龐涓應魏國之邀,先於孫臏出山,鬼穀子將失傳的《孫子兵法》獨自傳於孫臏一人。
龐涓當了魏國的元帥,與魏王一同率軍進攻楚國,在方城楚國軍隊相持不下,若拖下去,對魏國十分不利。
龐涓派謀士公孫閱請鬼穀子為其出一良策,鬼穀子將此事推於孫臏。孫臏引用《孫子兵法》,向公孫閱獻"上屋抽梯"之計。龐涓用孫臏之計,引誘城內楚軍出擊,然後截斷後路,消滅了楚軍。楚國被迫割城認敗。
笑裡藏刀
龐涓請孫臏出山,孫臏推辭不過,告別鬼穀子來到魏國。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但為得到《孫子兵法》,表面上笑臉相迎,派美女鍾離秋照顧孫臏。鍾離秋鍾情於孫臏。
龐涓利用孫臏的思鄉之情,設下圈套,栽臟孫臏。魏惠王聽信龐涓,欲殺孫臏。龐涓出面為孫臏說情,孫臏死罪免除,被處以臏刊。
龐涓將受傷的孫臏接回家中,請來最好的醫師為他醫腿,並讓鍾離秋繼續照看孫臏,孫臏十分感激,答應將所知道的《孫子兵法》為龐涓抄錄下來。
假痴不癲
公孫閱早就看中了鍾離秋,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他有意將龐涓陷害孫臏的事實悄悄告訴孫臏。
孫臏對龐涓所為氣憤之極,但無計可施,情急這中想到臨別之時鬼穀子送給他的錦囊秘計。他依據鬼穀子之計,裝瘋賣傻,將抄錄的部分兵法全部燒毀。
龐涓不相信孫臏真瘋,多次試探,都沒看出破綻。龐涓還是放心不下。
鍾離秋盼望孫臏不是真瘋,向孫臏傾吐真情,以期打動孫臏。孫臏無動於衷,仍瘋瘋癲癲。鍾離秋痛苦萬分,當著孫臏的面撥劍自殺,孫臏見死不救,鍾離秋徹底失望。暗中監視孫臏的龐涓因此也信以為真。
第四:金蟬脫殼
公孫閱托媒人到鍾離家說情,鍾離秋的姐姐鍾離春為使妹妹忘記瘋子孫臏,收下聘禮,未曾想鍾離秋痴心不改,並與姐姐大鬧一場。
鍾離春是個劍術高超的烈女,她為了斷絕妹妹的戀情,欲殺孫臏。孫臏面對死亡,仰天長嘆,嘆自己空有世上無雙的《孫子兵法》,卻無用武之機,辜負了祖先和老師的厚望。鍾離春方知孫臏是裝瘋。
鍾離春隻身來到孫臏的家鄉齊國國都,遇到了齊國將軍田忌,將孫臏的遭遇告訴了田忌,請田忌設法解救孫臏。田忌不信孫臏其才,田忌的門客禽滑說他到魏國一試孫臏,然後見機行事。
禽滑來到魏國,在鍾離春的安排下與孫臏見面。一番交談,禽滑與孫臏相見恨晚。禽滑用孫臏之計,讓自己的仆從裝扮成蓬頭垢面的孫臏醉卧豬欄,孫臏乘機躲入禽滑的馬車逃離魏國。
第五:李代桃僵
數天後,有人在河邊發現了孫臏的衣服,誤以為孫臏已死,鍾離秋聞此痛不欲生。公孫閱娶鍾離秋為妻,鍾離春見妹妹有了歸宿,悄悄離開魏國,來到齊國。,
孫臏為了不得罪魏國,暫時隱居在田忌家中。鍾離春來到田忌家,照顧孫臏。
田忌愛馬,常和齊威王賽馬,每賽必負。孫臏告訴田忌,可採用"李代桃僵"之計,即犧牲三等馬,用一等馬對齊王的二等馬,用二等馬對齊王的三等馬,必勝無疑。田忌聽從孫臏的意見。下重賭和齊王賽馬,果然獲勝。齊威王納悶,詢問田忌,田忌將孫臏的計策告訴齊王,齊王立即召見孫臏。
第六:圍魏救趙
龐涓為報中山之仇,帶重兵進攻趙國,趙國連戰連敗,國都危在旦夕。
趙國向齊國求救,田忌主張救趙,相國鄒忌等人懼怕魏國,堅決反對。齊威王力排眾議,派兵救趙,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
田忌採取孫臏的計策,不去趙國,直逼魏國。田忌的堂弟田國是一個有戰功的將軍,他以為孫臏怕死,慫恿數名將軍不聽孫臏之令,定要前往趙國和魏軍一決高低。孫臏好言相勸,田國等人不從。孫臏按軍法斬殺田國手下一個有功之將,田國等人在軍法的威懾下,帶軍向魏國開進。
魏國告急,龐涓只好從趙國撤軍。回軍途中,龐涓和齊軍相遇,孫臏用計大敗龐涓。龐涓這才知道孫臏沒死,率殘部逃回魏都,田國等人此時對孫臏口服心服。
第七:擒賊擒王
龐涓為報復齊國,糾集楚國、韓國、燕國討伐齊國,揚言若齊國不交出孫臏,便毀滅齊國。鄒忌等人也推波助瀾主張交出孫臏以解齊國之難。齊威王為齊國安危,答應了龐涓的條件。
鍾離春勸孫臏離開忘恩負義的齊國,另擇明主。田忌、田國也勸孫臏逃走。孫臏胸有成竹,說他可兵不血刃,使龐涓撤兵。
盟壇上,四國元帥商談退兵和好之事,龐涓堅持必須得到孫臏,才可退兵。裝扮成齊國將軍的鍾離春押著假孫臏來到壇下,龐涓上前辨認孫臏,冷不防被鍾離春用劍逼住,周圍的魏國士兵怕鍾離春殺龐涓,不敢上前。龐涓無奈,只好答應退兵。
第八:以逸待勞
楚、韓、燕三國軍隊退去。龐涓也只好撤軍。回軍的路上龐涓越想越氣,又帶大軍殺回。
魏國大軍的突然返回,使齊國有此措手不及。齊威王命田忌和孫臏帶兵抗敵。雖然楚、韓、燕三國的軍隊已經返回,齊軍和魏軍相比還是敵強我弱,孫臏令全軍守而不出。
龐涓為激孫臏出營作戰,命魏國士兵在營外高聲漫罵。孫臏仍按兵不動。田國氣憤不過,要求出兵,沒想到孫臏竟然同意。田國率精幹之兵不斷襲擊敵人,使魏軍更加疲憊。
龐涓戰不能戰,拖又拖不起,只好撤軍,孫臏乘機出兵,大敗魏軍。
第九:無中生有
龐涓回到魏國後,又氣又恨,欲殺鍾離秋。公孫閱為保鍾離秋,說他可以用計讓孫臏和田忌失去兵權,然後再治他們於死地。
公孫閱帶著鍾離秋來到齊國,投奔在相國鄒忌門下,向鄒忌講述田忌得勢的利害。鄒忌本來就嫉妒田忌的功勞,便向齊威王進讒言,誣陷田忌和孫臏,齊王不信。公孫閱告訴鄒忌,無中可以生有,多說幾次,齊王就會相信。
鍾離春向孫臏表露愛慕之心,孫臏以占卜者的話拒絕了鍾離春,鍾離春一氣之下,離開齊國。
公孫閱冒充田忌的門人帶重金請占卜者為其占卜,所問乃謀國之事。鄒忌將此事稟告齊王,齊王終於相信了鄒忌的讒言。
第十:借刀殺人
齊威王派人監視田忌,孫臏告訴田忌,只有交出兵權才可免去殺身之禍。田忌聽從孫臏的計策,主動交出兵權,齊威王打消斬殺田忌的念頭。
公孫閱勸鄒忌斬草除根,鄒忌說在齊國難以得手。公孫閱讓鄒忌"借刀殺人"。
鄒忌向齊威王建議與楚國建立聯盟,共同對付魏國,並提議讓田忌和孫臏出使楚國。齊王擔心二人一去不回,鄒忌說他們如果不回,就滅其九族。鄒忌隨後派心腹趕往楚國,密報田、孫到楚國是為了探查虛實。
孫臏和田忌一路上幾遇危險,幸遇鍾離春暗中保護,才化險為夷,到達楚國。楚國為了對付魏國,要留往田忌孫臏,並許以高官厚祿,田忌和孫臏執意要走,楚王一怒之下將二人困在楚國。
第十一:趁火打劫
龐涓聽說孫臏被困在楚國,帶著珍寶親自出使楚國,將珍寶獻給喜愛珍寶勝於自己生命的楚王,還答應將占據楚國的城邑還給楚王,以換取孫臏。楚說可以考慮龐涓的建議。
楚王要挾孫臏,說他如果不答應留在楚國,就把他交給龐涓。孫濱告訴楚王,龐涓要的不是他,是《孫子兵法》,有了《孫子兵法》,魏國就會稱霸。孫臏答應為楚王抄錄一套《孫子兵法》,楚王同意先放田忌回國。
鍾離春收買眾多敢死之士,欲救孫臏,孫臏為保田忌回國,沒有答應,鍾離春十分不快。
龐涓得知孫臏答應為楚王抄錄兵法,進見楚王,說他知道兵法的一些內容,為防止孫臏抄錄假兵書欺騙楚王,他可以為楚王監視孫臏,條件是他再把兵書抄錄一遍帶回魏國。楚王答應了他的要求。
第十二:瞞天過海
龐涓又會見孫臏,說他即使給楚王抄錄了兵法,楚王還是不會放過他,不如為他抄寫一部兵法,他可以幫助孫臏逃離楚國。孫臏將計就計答應龐涓的要求。按照龐涓和孫臏定下的計策,龐涓離開楚國。龐涓走後,孫臏拜見楚王,說兵法乃兵聖之作,必須找一類似鬼谷的山谷抄寫,才可不辱聖靈,否則將受到上天懲罰。楚人一向寵信鬼神,楚王答應了孫臏的要求。
孫臏選擇了靠近楚魏邊境的一條山谷,假意不敢前往。楚王得兵法心切,派軍隊保護孫臏。
龐涓帶兵秘密襲擊孫臏所在的山谷,意欲劫持孫臏。孫臏乘龐涓與楚軍混戰之機,在鍾離春的幫助下,逃離楚國。
第十三:偷梁換柱
孫臏的逃離使龐涓十分惱怒,他來到楚國,一番口舌,使楚王相信了他的謊言。楚王派使者來到齊國,污衊孫臏偷走了楚國的國寶,要孫臏將國定送回楚國,否則楚國將與魏國一同向齊國問罪。齊威王明知孫臏不是雞鳴狗盜之徒。但迫於楚國的威脅,再加之鄒忌的讒言,齊王讓孫臏親自到楚國向楚王說明。
鍾離春與鍾離秋姐妹終於相見,感慨萬分。鍾離春將公孫閱的所為告訴了妹妹,鍾離秋逼公孫閱離開鄒忌。
孫臏為了田忌將軍一家人的性命,打算再次動身去楚國,鍾離春極力阻止孫臏前往楚國。
禽滑用偷梁換柱之計,命手下人裝扮孫臏,帶著一批希世珍寶隨自己前往楚都。孫臏乘機帶著田忌的信,隨鍾離春經楚國前往到韓國去找申大夫。
第十四:假道伐虢
孫臏來到韓國申大夫家,申大夫要將他引見給韓王,孫臏不願讓自己來到韓國的消息傳到魏國,因此不願去見韓王。申大夫還是將孫臏來到韓國的事告訴了韓王,韓王立即召見孫臏,拜孫臏為軍師。
龐涓得知孫臏在韓國,故作不知,派使者來到韓國,邀請韓國在成周會盟,對付共同的敵人秦國,請韓王允許魏國參加盟會的人路經韓國成皋。
孫臏向韓王進言,說魏國肯定另有所圖,並向他講了當年晉獻公假道伐虢的故事。韓王只答應盟會,未答應借路。
盟會之時,魏王假作勞累過度,舊病復發,龐涓再次提出借路韓國的北方重鎮成皋,從近路回國。韓王以為盟約以定,魏國不會與之為敵,答應了龐涓了請求。龐涓回國途中,乘韓國不備,突然佔領了成皋。然後向韓王提出:以成皋換孫臏。
第十五:聲東擊西
成皋是韓國北方的屏障,成皋失陷,韓國上下一片慌亂。
韓國不少大夫主張用孫臏換回成皋,韓王也打算把孫臏交給魏國。申大夫堅決反對,他說只要孫臏在韓國,成皋就不愁不能奪回,而且魏國也不敢小視韓國。身為大將軍的韓國太子也反對交出孫臏,認為如此將是韓國的羞辱。韓王改變主意,命太子和孫臏帶兵奪回成皋。
韓國的軍隊沒有進攻成皋,而是直逼魏國的重鎮中牟。龐涓估計孫臏會象當年圍魏救趙一樣故計重演,並未回兵中牟,而是率主力直逼韓國國都。韓王立刻命太子和孫臏回軍。
孫臏讓太子率大軍明為回國救急,實為虛晃一槍,他與鍾離春率領一支精幹輕裝軍隊,夜奔成皋,乘敵不備,奪回了成皋。
第十六:空城計
龐涓在韓都城外准備與孫臏一決勝負,可發現韓軍營中沒有孫臏,他意識到孫臏肯定是去了成皋,立刻率大軍悄悄返回成皋。
孫臏奪取成皋後,為長期堅守成皋,派軍隊到城外征糧,未曾想龐涓先頭輕裝軍隊已經逼近成皋。
孫臏處亂不驚,命城外征糧軍隊立刻集結,然後大開城門,裝做毫無戒備。
魏國費將軍帶先頭魏軍來到成皋城外,見城門大開,不由疑惑,不敢進兵。後又發現城內街旁有隱蔽的士兵,城外林中也有韓國士兵,怕中孫臏的埋伏,急忙率軍後撤數十里。城外征糧韓軍得以回城。
龐涓大軍趕到,將成皋團團圍住。
鍾離春回韓都請兵,許多韓國大夫不願因孫臏與魏國交戰,再次提出用孫臏換成皋。韓王猶豫再三,命太子和申大夫率韓國大軍前往成皋,但為留後手,不準他們與龐涓交戰。
第十七:反間計
太子大軍來到成皋三十里外安營紮寨。孫臏見太子遲遲按兵不動,派鍾離春來到太子營 中,問太子為何不出兵。太子推說龐涓圍而不攻,他必須謹慎行事,以免中計。
成皋城內缺糧,韓國守城的軍隊不免人心浮動。龐涓派入成皋的間隙隨波逐流乘機挑唆守城百姓哄搶糧庫,一聲內亂迫在眉婕。幸虧孫臏帶兵及時趕到,制止了內亂,領頭的搶糧 趙壯士被扣押。趙壯士狀告馮將軍,說馮將軍扣發他們的口糧,他們是被迫搶糧。孫臏告訴趙壯士,是他讓馮將軍扣發糧食,逼他們搶糧,造成城中沒糧的假象,這樣龐涓繼續圍而不攻,以便有足夠的時間等待秦國援軍的到來。
趙壯士將孫臏的話告訴間隙,間隙尚存疑惑。孫臏再布迷陣,使間隙相信城中確實有糧。
間隙逃離成皋,將成中內情報告龐涓,龐涓決定攻城。
第十八:樹上開花
龐涓攻城:韓國太子仍按兵不動,韓國將士情緒激憤,許多將軍以死逼太子出兵,眾怒難犯,太子只好出戰。
韓國軍隊依照孫臏"樹上開花"之計,四方出兵,虛張聲勢,龐涓錯誤的以為,韓軍主攻方向在韓國太子一路,率主力迎擊太子,結果申大夫率韓軍主力突破魏軍包圍,將糧食和援軍送進成皋。
太子不聽勸告,違背孫臏之意,被寵涓大軍圍困在城西。
孫臏再用"樹上開花"之計,讓成皋守城軍隊東門出,南門進,造成大軍進城的假象。龐涓估計孫臏將從成皋西門突襲龐涓,調集大軍埋伏在城西。誰知孫臏大軍從魏軍包圍圈的另一方向突破,救出太子及所率將士。
第十九:拋磚引玉
龐涓率大軍在外,不敢久戰,意欲與韓軍一戰決勝負。但孫臏固守不出,意在將龐涓拖垮。
龐涓派士兵四處搶糧,殺戮韓國百姓,引誘韓軍出動。部分韓國士兵不聽軍令,私自出擊,被魏軍所殺。龐涓將韓國士兵的屍體堆在韓軍大營前,韓國士兵被擊怒,擁入孫臏帳內,威脅孫臏,若再不出戰,將殺死孫臏。孫臏用兵法說服眾士兵,士兵決意按孫臏之計行事。
龐涓繼續搶糧,韓軍出兵,打了就撤,在回撤之時。部分將士出而不返,秘密潛伏於西山。十數天後,潛伏於西山的韓軍已達數萬人,孫臏命出擊的軍隊將魏軍引入西山,將其殲滅。
西山之戰魏軍被重創,龐涓知再戰也無利可圖,只好撤軍回國。
第二十:混水摸魚
為徹底消除魏國的威脅,韓王採納孫臏的伐交之策,打算與楚國、齊國結盟。鍾離春以韓國使者的身份回到齊國,此時,齊威王已生命垂危。
齊威王臨終前悔恨錯待田忌和孫臏,他懇請田忌輔佐太子辟疆,還囑咐太子一定請回孫臏。
齊威王死後,公孫閱挑撥太子其弟公子郊師爭奪王位。郊師以獻美女為名,將太子請入公子府,預謀殺害太子。鍾離春裝扮宮衛,將太子救出。
田國帶兵攻打公子府,公孫閱幫助公子逃脫。
公子郊師帶領叛亂軍隊,逃往齊魏邊境。龐涓趁此佔領了齊國的數座城池,並將邊城交給郊師,讓他與齊國當政者作對。
第二十一:暗渡陳倉
太子繼位,是為宣王,齊宣王聽從田忌之言,請孫臏回國,對付外敵和內亂。
鍾離春帶著齊宣王的親筆信回到韓國,孫臏知韓王不會放自己回國,龐涓也將在路上派兵截殺,憑自己的力量,難以安全回國。
孫臏請韓王把他當做韓國人,按照他的功績,給他一富庶的城邑做為封地,這座城邑就是魏國的上黨。韓王早就想得到上黨,若奪取上黨,就將上黨賜於孫臏。
孫臏率軍隊前往上黨,龐涓派兵在上黨的必經之要道長山攔住孫臏的軍隊。孫臏假意准備進攻長山,暗中派鍾離春尋到一路,然後帶軍隊沿小路輕裝奔襲上黨。孫臏攻克毫無防備上黨後,又離開上黨,前往趙國,既擺脫了韓王的控制,又躲開了龐涓截殺。
第二十二:美人計
公孫閱在孫臏回國之前,選了兩名美女,送給齊宣王。
鄒忌想阻止齊宣王接納美女,公孫閱以死威脅,鄒忌只好聽之任之。
齊宣王被美女所迷,終日與美女尋歡作樂,不理朝政。公孫閱也因此受到齊宣王重用。
外有強敵,國有內亂,朝中大夫心急如焚,多次進諫,勸齊王不要沉溺於美色之中。齊王不但不聽,而且還殺死一位冒死進諫的大夫。朝中大夫一時不知所措。
正當田忌等人對美女無可奈何之時,孫臏和鍾離春回到了齊國。
第二十三:反客為主
如何對付公孫閱送進宮的美女,孫臏一時沒有很好的對策。鍾離春說好可以裝扮成宮女混入宮中,殺死魏國美女。鍾離春的話提醒了孫臏,他同意鍾離春混入宮中,但不是去殺美女,而是想辦法說服齊王。
孫臏先用計使公孫閱隨田忌大軍離開王宮和臨淄,然後讓鍾離春以女僕的身份進入王宮。鍾離春用奇怪地動作吸引了齊王的注意,當齊問她那些奇怪動作的含義時,她借機勸說齊王。齊王喜歡她的直率,要娶她為後。
鍾離春不願作王後,夜出王宮,要和孫臏一起逃離齊國。孫臏曉之理,動之以前,鍾離春為了孫臏和國家,終於答應作王後。
第二十四:指桑罵槐
兩位美女不甘心自己的失寵,採取種種手段引誘宣王。同時買通宮中僕人,監視鍾離春。宣王經不起誘惑,常和美女們過夜,時常耽擱朝政。鍾離春勸說,宣王當面悔過,可一見那兩個美女,又經不住誘惑。
鍾離春對嬪妃宮女約法三則,不準隨意留齊王在嬪妃處過夜,以免耽誤齊王處理朝政。
齊王寵愛的美王妃不把鍾離春的約法放在眼中,再次引誘齊王在住處過夜,並因此耽誤了齊王上朝。鍾離春先斬後奏,杖斃美玉,眾嬪妃皆怕,再也無人敢違背約法,耽誤齊王處理朝政。
第二十五:連環計
宮中美女隨受到遏制但公孫閱和鄒忌仍把持朝政。孫臏決定先除掉公孫閱,然後迫鄒忌就範。
禽滑來見鄒忌,稱贊他開始輔佐齊威王時是如何賢德,捧他為齊國棟梁,要他相助除去公孫閱。鄒忌對公孫閱時常要挾他早就懷恨在心,同意幫忙。
鄒忌告訴公孫閱,孫臏不除,睡卧不安。公孫閱在齊王面前誣陷孫臏,齊王將信將疑,向鄒忌詢問孫臏的事,鄒忌卻總說孫臏的好話。齊王對公孫閱失去信任。鄒忌藉此勸公孫閱廢除齊宣王,立郊師為王,兩人商定,鄒忌聯絡郊師死黨,公孫閱派人與龐涓聯系,里應外合,迫宣王交出王政。公孫閱讓心腹帶秘信前往魏國,心腹被埋伏在城外的田國抓獲,公孫閱知道上當,自殺身亡。
鄒忌想要回秘信,因為上面有他的名字。禽滑不給,說只有鄒忌辭去相國一職,他才交還秘信,鄒忌此時才明白中了孫臏的連環計,只好同意辭去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