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鏡成語典故
㈠ 以人為鏡的成語典故
【出處】:《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凶。」
《墨子·卷五》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春秋末期,一向稱為中原霸主的晉國,內部變得四分五裂,實權逐漸由六家將軍把持,他們是智氏、范氏、中行氏、趙氏、韓氏、魏氏。六家各有自己的地盤和武裝,為了壯大自己,不斷互相攻伐。後來,智氏的智伯瑤先後滅了范氏和中行氏,又匯合三家的兵馬,進攻趙襄子。這時,韓康子和魏桓子商議說:「趙氏現在的命運,就是我們兩家將來的命運。趙氏早晨滅亡了,我們在晚上就會跟著滅亡;趙氏在晚上滅亡了,我們明天早上也就會跟著滅亡。只有我們三家聯合起來,共同打敗智伯瑤,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於是韓、魏兩家與趙氏里應外合,內外夾擊打敗了智伯瑤,三家共同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壯大了自己,後來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墨子評論說: 「有才德的人,不以水為鏡子,而是以人為鏡子。因為以水為鏡子只能照見自己的面容,而以人為鏡子 才能知道怎樣做對自己有利,怎樣做對自己不利。」
《舊唐書·魏徵傳》也有一段記載說得是這個成語:魏徵是隋末唐初著名的政治家,他盡心竭力輔佐唐太宗十七年,始終以諫諍為己任,有時甚至犯顏直諫、面折廷爭,阻止或糾正了唐太宗許多錯誤行為和主張,為「貞觀之治」的形成和鞏固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去世之後,唐太宗傷心地說:「以銅作為鏡子,可以端正衣冠;以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國家的興亡;以人作為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現在魏徵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很好的鏡子啊!」
㈡ 翻譯文言文《唐太宗以人為鏡》。
「唐太宗以人為鏡」並不是文言文,它是一句話,翻譯為:「唐太宗把專人當作鏡子」。
㈢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猜一成語
【謎面】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回以明得失 [人名答]
【謎底】 耶律齊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鏡),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聯想到《論語六則》中孔子的話: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所以,可能是「擇善而從」
㈣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猜一成語
【謎面】以銅為鏡來,自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人名]
【謎底】耶律齊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鏡),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聯想到《論語六則》中孔子的話: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所以,可能是「擇善而從」
㈤ 鏡子的故事
唐太宗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凶。」 《墨子·卷五》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春秋末期,一向稱為中原霸主的晉國,內部變得四分五裂,實權逐漸由六家將軍把持,他們是智氏、范氏、中行氏、趙氏、韓氏、魏氏。六家各有自己的地盤和武裝,為了壯大自己,不斷互相攻伐。後來,智氏的智伯瑤先後滅了范氏和中行氏,又匯合三家的兵馬,進攻趙襄子。這時,韓康子和魏桓子商議說:「趙氏現在的命運,就是我們兩家將來的命運。趙、氏早晨滅亡了,我們在晚上就會跟著滅亡;趙氏在晚上滅亡了,我們明天早上也就會跟著滅亡。只有我們三家聯合起來,共同打敗智伯瑤,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於是韓、魏兩家與趙氏里應外合,內外夾擊打敗了智伯瑤,三家共同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壯大了自己,後來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墨子評論說: 「有才德的人,不以水為鏡子,而是以人為鏡子。因為以水為鏡子只能照見自己的面容,而以人為鏡子 才能知道怎樣做對自己有利,怎樣做對自己不利。」 《舊唐書·魏徵傳》也有一段記載說得是這個成語:魏徵是隋末唐初著名的政治家,他盡心竭力輔佐唐太宗十七年,始終以諫諍為己任,有時甚至犯顏直諫、面折廷爭,阻止或糾正了唐太宗許多錯誤行為和主張,為「貞觀之治」的形成和鞏固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去世之後,唐太宗傷心地說:「以銅作為鏡子,可以端正衣冠;以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國家的興亡;以人作為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現在魏徵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很好的鏡子啊!」
㈥ 急需:古代以別人為鏡子,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的故事
君臣關系也要互相勸誡。古代所有能建功立業的君王,都是因為他身旁有非常好的臣子,懂得對他直言不諱。在所有諫臣當中,最有名的是唐朝的魏徵。魏徵有一天就跟唐太宗說:「我不要做忠臣,我要做良臣、賢臣。」唐太宗覺得很納悶說:「為什麼你不做忠臣?」接著魏徵就說:「因為忠臣都會被殺頭,我做良臣就好了。」唐太宗一聽笑了。可是唐太宗是聰明人,他一邊笑,一邊想,忠臣都被誰殺的?暴君殺的。魏徵這一個善巧的提醒,唐太宗一定不想做暴君。所以,魏徵的言詞非常有藝術,這樣一敘述,已經把他的命保住了。有一次他勸誡唐太宗非常激烈,把唐太宗氣得半死,大發雷霆,走回寢宮時還邊走邊罵:「氣死我了,我一定要把他殺了。」到了寢宮,皇後看到唐太宗氣成這樣,知道一定是魏徵的傑作。所以,皇後立刻去換上非常正式的衣服,然後走到唐太宗的面前,當場跪下去說:「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唐太宗一頭霧水:「我氣得半死,你還恭喜我什麼?」接著皇後就說:「一定是有明主出現,臣子才敢直言不諱。」唐太宗一聽「我是明主」,氣都消了。所以,一個君主能成功立業,他的身旁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幫助他。他有這么好的皇後,又有這么好的臣子,他才能成就。當我們的人生有些小成就的時候,絕對不能沾沾自喜,要馬上想到在此過程中,有多少人對我們的關愛、提攜,要念念不忘。當人能處處懷念別人的恩德,絕對不會貢高我慢,他會用一種謙卑、感恩的心去為人處事。也由於他懂得謙卑、感恩,他的事業才不會衰敗下來。當魏徵去世的時候,唐太宗哭得很傷心,他說:「我有三面鏡子:以銅為鑒,可正容顏、正衣冠;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用銅鏡來觀照自己,可以看到自己有什麼不正之處;以歷史來鑒定照察自己的作為,可以知道我這個做法是興盛、還是衰敗;旁邊有這些大臣給我勸誡,我才知道所作所為是好、還是不好。而這三面鏡子已經破了一面,所以他很傷心。這面鏡子就是指魏徵。
㈦ 關於"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故事,成語,名句.大家幫幫忙,急用.
唐太宗以魏徵做為他明白自己施政得失的一面鏡子,而成就貞觀之治的美譽.
㈧ 文言文翻譯 唐太宗以人為鏡
唐太宗以人為鏡
唐太宗把人當作鏡子
唐太宗李世民說的[原文]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
希望採納,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㈨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是成語嗎
哪有這么長的成語。這是李世民的話,
㈩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意思
意思是把別人的成敗抄得失作為自己的借鑒。
出處:《舊唐書·魏徵傳》:「李世民:『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魏徵去世了,唐太宗哭得很傷心,他說:我有三面鏡子(以前都是銅鏡),「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可以把他的衣服、帽子戴好;「以史為鏡」,用歷史來觀照自己的施政,「可以知興替」,怎麼做才可以讓朝代興,怎麼做會讓朝代敗,他可以從歷史觀照的到;「以人為鏡」,用到一個賢良的大臣來勸誡他,「可以明得失」,可以了解到他所有的政策的得跟失,進而去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