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開頭的成語
1. 關於「寫作」的成語有哪些
安如太山 形容極其平安穩固。泰,也寫作「太」。同「安如泰山」。
出處:漢·焦贛《易林·坤之中孚》:「安如太山,福禧屢臻。雖有豺虎,不致危身。」
抱槧懷鉛 鉛,鉛粉;槧,木簡。皆書寫用具。指勤於寫作、校勘。同「握鉛抱槧」。
出處:宋·沈遵《謝兩府三啟》:「然且抱槧懷鉛,出入乎承明之署;荷囊持橐,上下乎太微之廷。」
筆頭生花 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出處:唐·馮贄《雲仙雜記》卷十:「李太白少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筆下生花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寫作的詩文極佳。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下》:「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筆冢研穿 禿筆成墳,硯磨穿孔。指寫作著述功力極深。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小引》:「支言俚說不足供醬瓿,而翼飛脛走,較拈髭嘔血筆冢研穿者,售不售反霄壤隔也。」
別出機杼 別:另外;機杼:織布機,比喻詩文的構思和布局。指寫作另闢途徑,能夠創新。
出處:《魏書·祖瑩傳》:「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
才短思澀 才:才識。短:短淺。澀:遲鈍。見識短淺,思路遲鈍。指寫作能力差。
出處:宋·樓鑰《攻媿集·雷雨應詔封事》:「適當書詔填委之時,才短思澀,目不暇給。」
才高七步 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彩筆生花 比喻才思有很大的進步。
出處:元·湯式《賞花時·戲賀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處有,彩筆生花夢境熟。」
操觚染翰 觚,木簡;翰,長而硬的鳥羽。指寫作。
出處:宋·無名氏《燈下閑談·夢與神交》:「松拜而更之,乃操觚染翰;表成,呈於王。」
操翰成章 翰:鳥毛,借指毛筆。拿起筆來就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有文才。
出處:《三國志·魏書·徐幹傳》:「干為司空軍謀祭酒掾屬,五官將文學。」裴松之注引《先賢行狀》:「干清玄體道,六行修備,聰識洽聞,操翰成章。」
長轡遠御 ①放長韁繩,駕馬遠行。比喻帝王用某種政策、手段羈縻邊遠地區。②比喻駕馭創作手段從容達到寫作的理想境界。
出處: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長轡遠御,妙略潛授。」
嘲風弄月 嘲:嘲笑;弄:玩賞;風、月:泛指各種自然景物。指描寫風雲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內容貧乏的寫作。
出處:晉·王嘉《拾遺記》:「免學他嘲風詠月,污人行止。」唐·白居易《將歸渭村先寄舍弟》詩:「詠月嘲風先要減,登山臨水亦宜稀。」
嘲風詠月 指描寫風雲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內容貧乏的寫作。
出處:晉·王嘉《拾遺記》:「免學他嘲風詠月,污人行止。」唐·白居易《將歸渭村先寄舍弟》詩:「詠月嘲風先要減,登山臨水亦宜稀。」
陳言務去 陳言:陳舊的言辭;務:務必。陳舊的言詞一定要去掉。指寫作時要排除陳舊的東西,努力創造、革新。
出處:唐·韓愈《與李翊書》:「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
舛訛百出 舛:錯亂。訛:錯誤。錯亂的地方很多。一般指書籍的寫作或印製不精。
輟毫棲牘 停筆藏牘,指停止寫作。牘,古代寫字用的狹長木板。
粗通文墨 粗:略微;通:通曉。文墨:指寫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寫作方面的學問。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長安人氏,略知書史,粗通文墨。」
登高能賦 賦:寫作。登得高,看得遠,能夠描繪形狀,鋪陳事勢。指國家的有用人才。
出處:《詩經·鄘風·定之方中》:「終然允臧。」毛亨傳:「升高能賦……可以為大夫。」
雕肝鏤腎 比喻寫作的刻意錘煉。同「雕肝琢腎」。
出處:清·許印芳《(詩品)跋》;「雖極雕肝鏤腎,亦終惝恍而無賃。」
雕肝掐腎 比喻寫作的刻意錘煉。同「雕肝琢腎」。
出處:清·馮桂芳《寄丁中丞粵中》詩:「雕肝掐腎亦小技,非公所喜非我為。」
雕肝琢膂 比喻寫作的刻意錘煉。同「雕肝琢腎」。
出處:明·宋濂《(劉兵部詩集)序》:「師友良矣,非雕肝琢膂,宵詠朝吟,不能有一驗其所至之淺深。」
雕肝琢腎 比喻寫作的刻意錘煉。
出處:唐·韓愈《贈崔立之評事》詩:「勸君韜養待徵招,不用雕琢愁肝腎。」
雕心刻腎 比喻寫作的刻意錘煉。同「雕肝琢腎」。
出處:明·胡應麟《詩藪·六朝》:「詩文不朽大業,學者雕心刻腎,窮晝極夜,猶懼弗窺奧妙。」
東抹西塗 比喻用筆隨便寫寫畫畫。後用作自己寫作或繪畫的謙詞。同「東塗西抹」。
出處:清·龔自珍《金縷曲·沈虹橋廣文小像題詞》詞:「只東抹西塗還肯。兩載雲萍交誼在,更十行斜墨匆匆印。」
斗酒百篇 飲一斗酒,作百篇詩。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對客揮毫 比喻文思敏捷。毫,毛筆。
出處:宋·黃庭堅《病起荊江即事》詩之八:「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
浮白載筆 浮:罰人飲酒;白:指專用來罰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乾杯;載筆:拿著筆。一面喝酒,一面寫作。舊時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氣。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自志》:「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
號啕大哭 號啕:也寫作「嚎啕」,大聲哭叫。形容放聲大哭。
出處:《周易·同人》:「同人先號啕而後笑。」
懷觚握槧 常帶書寫工具,以備寫作的需要。同「懷鉛提槧」。
懷鉛提槧 懷:懷藏;鉛:鉛粉;提:手裡拿著;槧:古代書寫用的木片。常帶書寫工具,以備寫作的需要。
出處:《西京雜記》卷三:「楊子雲好事,常懷鉛提槧,從諸計吏訪殊方絕域四方之語。」
懷鉛握槧 常帶書寫工具,以備寫作的需要。同「懷鉛提槧」。
金淘沙揀 從沙里淘揀金子。比喻寫作時琢詞煉句。
錦心綉腹 形容優美的文思,華麗的辭藻。
出處:元·湯式《一枝花·冬景題情》套曲:「他有那錦心綉腹,我有那冰肌玉骨。」
錦胸綉口 猶言錦心綉口。形容文思優美,詞藻華麗。
咳唾成珠 咳唾:咳嗽吐唾沫,比喻談吐、議論。「咳」也寫作「欬」。比喻言辭精當,議論高明。也形容文詞極其優美。
出處:《莊子·秋水》:「子不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後漢書·趙壹傳》:「勢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
立馬萬言 倚靠在馬旁,馬上寫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宋·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上太守李端明書》:「唐翰林應長庚之夢,世號謫仙人,立馬萬言,而文章為天下之法。」
流水行雲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約束,就象漂浮著的雲和流動著的水一樣。
出處:宋·洪咨夔《朝中措·壽章君舉》:「流水行雲才思,光風霽月精神。」
夢筆生花 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你唱我和 和:依照別人詩詞的題材、體裁和韻腳來寫作詩詞。①指用詩詞相互酬答。②指雙方意見相同,互相支持。
拈毫弄管 拿筆。借指寫作或繪畫。
弄月嘲風 弄:玩賞;嘲:嘲笑;風、月:泛指各種自然景物。指描寫風雲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內容貧乏的寫作。
出處:唐·白居易《將歸渭村先寄舍弟》詩:「詠月嘲風先要減,登山臨水亦宜稀。」
七步成詩 稱人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七步成章 稱人才思敏捷。同「七步成詩」。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猶以為遲。汝能應聲而作詩一首否?』」
七步之才 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燃萁之敏 後因以之喻文思敏捷。
出處:相傳三國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脅迫下七步成詩,詩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語。宋·寧參《白水縣齋十詠》序:「曾無擊缽之音,但愧燃萁之敏。」
日試萬言 一日寫上萬字的文章。形容富有才華,思路敏捷。
出處:唐·李白《與韓荊州書》:「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神魂飛越 形容寫作時想像力肆意馳騁。
生花妙筆 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生花之筆 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手不停毫 手不停頓地書寫。形容不停地寫作。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九:「李白左手將須一拂,右手舉起中山兔穎,向五花箋上,手不停揮,須臾,草就嚇蠻書。」
手不停揮 手不停頓地揮寫。形容不停地寫作。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九:「李白左手將須一拂,右手舉起中山兔穎,向五花箋上,手不停揮,須臾,草就嚇蠻書。」
思如湧泉 才思猶如噴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出處:《舊唐書·蘇頲傳》:「舍人思如湧泉,嶠所不及也。」
搜索枯腸 搜索:搜查;枯腸:比喻才思苦窘。形容寫作時苦思苦想。
出處:唐·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三椀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脫口成章 出口便成文章。比喻才思敏捷。
唾地成文 形容文思敏捷。
出處:唐·馮贄《雲仙雜記》有「唾地成文」一目,贊李賀雲:「有人謁李賀,見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文不加點 點:塗上一點,表示刪去。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
出處:漢·禰衡《鸚鵡賦序》:「衡因為賦,筆不停輟,文不加點。」
文無加點 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同「文不加點」。
握鉛抱槧 鉛,鉛粉;槧,木簡。皆書寫用具。後遂以之為勤於寫作、校勘的典故。
出處:語出《西京雜記》卷三:「揚子雲好事,常懷鉛提槧,從諸計吏,訪殊方絕域四方之語。」
握素懷鉛 猶言握鉛抱槧。指勤於寫作、校勘。
五步成詩 唐史青能五步成詩。後用以比喻才思敏捷。
出處:清·沈炳震《唐詩金粉·敏悟》:「青上書自薦能詩,雲:『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內可塞明詔。』明皇試以除夕、上元、竹火籠等詩,應口而出。上稱賞,授以官。」今存《應詔賦得除夜》一首,見《全唐詩》卷一一五。
下筆成篇 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諫》:「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下筆成文 一下筆就很快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華橫溢。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下筆成章 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形容寫文思敏捷。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發言可詠,下筆成篇。」《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言出為論,下筆成章。」
下筆千言 千言:長篇大論。形容文思敏捷,寫作迅速。
出處:宋·曾鞏《送豐稷》:「讀書一見若經誦,下筆千言能立成。」
下筆如神 指寫起文章來,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於寫文章或文章寫得很好。
出處:《舊唐書·陸贄傳》:「其於議論應對,明練理體,敷陳剖判,下筆如神,當時名流,無不推挹。」
下筆有神 指寫起文章來,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於寫文章或文章寫得很好。
出處:唐·王勃《綿州北亭公宴序》:「五際飛文,想群眾之不讓;一言留贈,知下筆之有神。」
行雲流水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約束,就象漂浮著的雲和流動著的水一樣。
出處:宋·蘇軾《答謝民師書》:「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
雄文大手 擅長寫作宏偉詩文的高手。
尋章摘句 尋:找;章:篇章;摘:摘錄。舊時讀書人從書本中搜尋摘抄片斷語句,在寫作時套用。指寫作時堆砌現成詞句,缺乏創造性。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權傳》:「遣都尉趙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吳書》:「雖有餘閑,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妍蚩好惡 妍:美麗。蚩:通「媸」,醜陋,丑惡。美麗、醜陋、好與壞。原指寫作的得失。
一揮九制 一提筆就能寫出九道制書。指文思敏捷。
出處:宋·歐陽修《集賢院學士劉公墓誌銘》:「嘗直紫微閣,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公方將下直,為之立馬卻坐,一揮九制數千言,文辭典雅,各得具體。」
倚馬可待 倚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著完稿。比喻文章寫得快。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掇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倚馬千言 倚馬:靠著戰馬。倚靠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桓宣武[桓溫]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袁宏]倚馬前令作。手不掇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吟風弄月 舊指文人寫作或朗誦以風月等自然景色為題材的作品。現多形容作品空虛無聊。
出處:唐·范傳正《李翰林白墓誌銘》:「吟詠風月,席天幕地,但貴其適所以適,不知夫所以然而然。」
吟風詠月 舊指文人寫作或朗誦以風月等自然景色為題材的作品。現多形容作品空虛無聊。
出處:唐·范傳正《李翰林白墓誌銘》:「吟詠風月,席天幕地,但貴其適所以適,不知夫所以然而然。」
詠嘲風月 指描寫風雲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內容貧乏的寫作。同「詠月嘲風」。
詠月嘲風 指描寫風雲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內容貧乏的寫作。
出處:晉·王嘉《拾遺記》:「免學他嘲風詠月,污人行止。」
魚魯帝虎 指將魚誤寫作魯,帝誤寫作虎。泛指文字錯訛。
出處:清·金桌《〈南海百詠〉跋》:「余家向有鈔本,承訛踵謬,不無魚魯帝虎之失,恨不能一一訂正之。」
語妙天下 形容言語精妙無比。
出處:《漢書·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
援筆成章 援筆:拿起筆來。拿起筆來就寫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出處:唐·蔣防《霍小玉傳》:「生素多才思,援筆成章。」
援筆立成 援筆:拿筆。拿起筆立刻寫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筆成章」、「援筆而就」。
源泉萬斛 比喻文思涌溢。
出處:宋·蘇軾《文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
著書立說 立:創立、提出;說:主張,學說。從事寫作,提出自己的主張和學說。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將南京元武湖賜與庄尚志著書立說,鼓吹休明。」
著於竹帛 著:寫作。竹帛:竹簡和絹。在竹簡和絹上寫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績等寫入書中。
出處:漢·東方朔《答客難》:「今子大夫修先生之術,慕聖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於竹帛,唇腐齒落,服膺而不可釋。」
著書立說 著:寫作;立:成就;說:學說。寫書或文章,創立自己的學說。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將南京元(玄)武湖賜與庄尚志著書立說,鼓吹休明。」
縱橫馳騁 縱:南北方向;橫:東西方向;馳騁:縱馬疾馳。不受阻擋地往來賓士。形容英勇戰斗,所向無敵。也比喻寫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筆隨。
出處:宋·謝堯仁《張於湖先生集序》:「以至唐末諸詩人,雕肝琢肺,求工於一言一字間,在於人力固可以無恨,而概之前數公縱橫馳騁之才,則又有間矣。」
左鉛右槧 書寫工具不離左右。意指不停地寫作。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做書人左鉛右槧,舌敝唇焦。」
言語妙天下 形容言語非常精妙。
出處:《漢書·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
2. 題目技巧成語式作文開頭有哪些例句
一、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二、論證方法: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比喻論證。三、論證方式:立論、駁論。(議論文可由此標准分為立論文與駁論文二大類。)四、常見題型及答題技巧。 1、分析論證方法的作用:作用二個要點。具體如下: ①、舉例論證:通過舉具體的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格式:使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舉……(概括事例)證明了……(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②、道理論證: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證明論點,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論證的論證方法,論證了……了觀點,從而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論證:通過比喻進行證明,使論證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將……比作……,證明了……的觀點,從而把抽象深奧的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④、對比論證:對比論證的作用就是突出強調。 格式:使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將……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的觀點。 ⑤、引用論證:引用論證比較復雜,這與具體的引用材料有關,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名人佚事、笑話趣聞等各種情況,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往下讀。 格式:使用了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通過引用……證明……的觀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讀者往下讀) 2、分析論據的類型和作用:論據可分為道理論據和事實論據二種類型。答題要點二個方面:(1)、明確論據類型;(2)、具體分析作用。這個題目就其實質是考查論據與論點的關系,無論是與中心論點與分論點的關系,都是證明與被證明的關系,所以,規范性答題格式如下: 這是……論據,在文中起著證明……(論點,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 補充論據作為一種新題型正在流行,做這種題目,注意以下二個方面:(1)、看清楚要求補充的論據類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還是事例;(2)、補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數限制。當然,作為應考,可以准備「勤奮」、「處世」等常見主題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數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為求新而准備那些較長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論點的方式: ①、文章標題點明中心論點; ②、文章開頭提出中心論點; ③、文章結尾歸納出中心論點; ④、文章中間用某個承上啟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論點。 ⑤、文章沒有直接提出中心論點,但始終圍繞……展開論述。 4、分析文章的論證思路 首先應該了解一般議論文的結構: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分析議論文的論證思路,其實,就是在段落層次的基礎上加上一些諸如「首先」、「然後」、「接著」、「最後」一類表承轉啟合關系的詞語。做這個題目,尤其要注意開頭結尾的表述。 開頭的內容有: (1)、提出中心論點;(2)、引出論題;以上二個方面,要具體回答出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論題的具體方式,有的是通過名人名言、有的是通過名人佚事、有的是通過趣聞笑話等。 結尾的內容: (1)、深化中心論點,提出……的結論; (2)、重復或強化……的中心論點; (3)、發出……的號召或勸勉人們……; (4)、補充論證了……。(有時候會考查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論證更嚴密。) 做這類題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論、本論、結論具體化地陳述出來。如《人的高貴在於靈魂》一文,我們可以這樣表述:首先引用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蘆葦」提出中心論點「人的高貴在於靈魂」,然後舉阿基米德、王爾德事例證明了「珍惜內在的精神財富甚於外在的物質財富」,最後舉一個火車上讀書的少女為例向人們發出「人應該保持純正的精神追求」的勸勉。 5、議論文語言特點分析: 議論文語言特點分析的角度比較固定,只有二個角度:(1)語言特點;(2)語體特點。做這類題目,要掌握語言風格一些關鍵詞:簡明平實、形象生動、幽默風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語體特點,就是抓住邏輯嚴密四個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個應特別注意的事項就是做這類的題目一定要有具體文句支撐,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體例句為例子進行分析。 6、議論文寫作特點分析 議論文寫作特點分析的角度比較多,如修辭手法、論證方法、寫作手法等 (1)、修辭:如比喻,可結合比喻特點談,那就是形象生動;如排比,增強了文章論證的氣勢;如引用古詩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論證方法:參考論證方法的作用談。 (3)、寫作手法比較固定,常見的就是:(1)、舉例論證與道理論證相結合(夾敘夾議);(2)、以……論證方法為主。同樣,做這類的題目一定要有具體文句支撐,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體例句為例子進行分析。 7、文段結構作用: (1)、引出(全)下文;(2)、總結前(全)文;(3)承上啟下。 作為議論文段的作用,必須結合文體特徵具體加答。 如開頭段作用往往起著引出中心論點(論題),那麼,我們可以參考下面的二個具體答題規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變通使用: ①、開頭通過寫……的事例,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的論題)。 ②、開頭通過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的論題)。 ③、開頭通過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聞趣事),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的論題),也起到吸引讀者下讀的作用,增強了論述的趣味性。 結尾段的作用,請參照4:「結尾的內容」回答。 1、論點(證明什麼) 論點應該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簡潔明確的句子。從全文看,它必能統攝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個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是明確的表態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論點。 中心論點只有一個(統帥分論點) ⑴明確: 分論點可有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⑵方法 ①從位置上找:如標題、開篇、中間、結尾。②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於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 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B.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①擺事實講道理後歸結論點; 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 ④敘述作者的一段經歷湖,歸結出中心論點; 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2、論據(用什麼證明) ⑴論據的類型:①事實論據(舉例後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⑷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 ⑸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3、論證(怎樣證明) ⑴論證方法 (須為四個字) ①舉例論證(例證法) 事實論據 記敘 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 道理論據 議論 ③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④比喻論證 比喻 在說明文中為打比方,散文中為比喻。 ⑵分析論證過程: ① 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②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說理); ③聯系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 ⑶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生誤解) ⑷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4、 議論文的結構 ⑴一般形式:①引論(提出問題)―――②本論(分析問題)―――③結論(解決問題)。 ⑵類型: ①並列式 ②總分總式 ③總分式 ④分總式 ⑤遞進式。 5、議論文的語言 ⑴嚴密(修飾性、限制性的語言的運用); ⑵生動(成語、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⑶詞序(從生活邏輯和上下文的照應上判斷); ⑷句序(關聯詞語的使用,特別要注意遞進關系)。 6、駁論文的閱讀 ⑴作者要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麼? ⑵作者是怎樣進行批駁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論據; ⑶由此,作者樹立的正確的觀點是什麼? 7、常見考點 ①、議論文的論點考點:第一,分清所議論的問題及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論題和論點)。 第二,注意論點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開頭,這就是所謂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的寫法。 (2)在文章結尾,就是所謂歸納全文,篇末點題,揭示中心的寫法。這種寫法在明確表達論點時大多有。所以,總之,因此,總而言之,歸根結底等總結性的詞語。 第三、分清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分論一般位於段首或有標志性詞語: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論點的表述形式:有時題目就是中心論點。一篇議論文只有一個中心論點。 第五、通過論據來反推論點: 論據是為證明論點服務的,分析論據可以看出它證明什麼,肯定什麼,支持什麼,這就是論點。 ②、議論文的論據考點:論據是論點立足的根據,一般全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1、用事實作論據。事例必須真實可靠,有典型意義,能揭示事物本質並與論點有一定的邏輯聯系。議論文中,對所舉事例的敘述要簡明扼要,突出與論點有直接關系的部分。明確論據時,不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實論據,還要會概括事實論據。概括時,要做到准確,必須依據論點將論據本質特點把握住,然後用確切的語言進行表述。 2、用作論據的言論,應有一定的權威性,直接引用時要原文照錄,以真核對,不能斷章取義;間接引用時不能曲解願意。 ③、議論文的結構、層次考點: 結構有:並列式結構、對照式結構、層進式結構、總分式結構。 此考點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證明論點的? ü 答題思路是:作者為了證明……觀點,首先使用了……論據,然後對……論據進行了怎樣的分析,從而證明了……觀點。關鍵要說清楚證明過程的層次性。 ④、議論文的論證方法考點 論證方法是指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和論據之間邏輯關系的紐帶,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種: 1、舉例論證: 是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的方法。因為「事實勝於雄辯」,所以舉出確鑿典型的事實來證明論點,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2、道理論證: 是引用具有權威性的言論證明論點的方法。所以這種方法使用得當,有很強的論證力量。分析引證法的作用,應先弄清引用了誰的言論,是為了證明什麼,再把握引證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權威性,論證有力。 3、比喻論證: 就是通過形象的比喻來證明論點的方法。這種方法可深入淺出地把道理講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對比論證: 是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和道理進行鮮明對比,從而證明論點的方法。分析對比論證方法作用,兩個方面XX比較,使其對與錯更加分明,正確的觀點更容易被讀者接受。 ü 答題思路:(1)道理論據,增加論據的權威性。(2)事實論據,從哪個角度來證明論點。(3比喻論證,或生動形象證明了……,或深入淺出證明了……(要根據本體和喻體之間的關系來確定)。(4)對比論證,兩個方面比較,使其對與錯更加分明,正確的觀點更容易被讀者接受。 ⑤、議論文的語言特色考點 :分析議論文的語言特色:①、要從邏輯的角度,分析其用詞的准確,嚴密:②、要從說理的角度分析其敘述的概括性和簡潔性:③、要從修辭的角度分析其用詞的鮮明、生動和感情色彩。下面從不同角度解釋一下: A、語言准確表現為:① 概念使用准確,② 定語、狀語等修飾成分恰當。 B、語言嚴密表現為:判斷和推理嚴密,語言表達周密,邏輯性強。 C、語言鮮明表現為:表述明確,不模稜兩可,態度明確,愛憎分明,恰當使用修辭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說服力。 D、語言概括簡潔表現為:議論文中事實敘述不細致,較籠統。用議論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詳細敘事。否則會喧賓奪主。這一點一般的議論文都有體現,就不再舉例說明了。 ü 答題思路:如加點詞語有什麼作用?思路:(1)確定、回答詞語在語境中的(表層)含義;(2)詞語對表達中心或闡明觀點的(深層、比喻或引申)作用;這類題主要考語言的准確周密性和形象生動性。又如詞語順序是否可以顛倒? ü 答題思路:(1)解釋詞語的含義;(2)闡明詞語之間的時間或事理程序的先後順序,強調其先後順序或層次性。 ⑥、議論文中代詞的指代對象考點 :這種考題在各種文體的閱讀中都較為常見。基本上分為兩種情況:一是需要聯繫上下文加以概括的。 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內容,這種情況,指代的內容一般出現在代詞之前,找到後可用其替換代詞,通讀句子視句意變化與否來檢驗其正誤。 ⑦、開放性、拓展題考點 這種題一般都是,考查學生閱讀文章後所產生的情感體驗或理性思考。解題時需結合文章發揮個人從閱讀中獲得的感悟。答題方式:相當於寫一篇小的議論文,要有論點、論據。注意必須引用名言或名人軼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或認識。 ⑧、議論文中非議論成分考點 ü 答題思路:議論文中非議論成分,都是為論點服務的(不同表達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議論成分的目的來確定)
3. 書寫開頭的成語
書字開頭的成語吧?
書香世家
書香人家
書香門戶
書香門第
書通二酉
書聲朗朗
書聲琅琅
書生之見
書缺有間
書囊無底
書空咄咄
書讀五車
書不釋手
書不盡意
書不盡言
4. 關於寫作的成語
安如太山 形容極其平安穩固。泰,也寫作「太」。同「安如泰山」。
出處:漢·焦贛《易林·坤之中孚》:「安如太山,福禧屢臻。雖有豺虎,不致危身。」
抱槧懷鉛 鉛,鉛粉;槧,木簡。皆書寫用具。指勤於寫作、校勘。同「握鉛抱槧」。
出處:宋·沈遵《謝兩府三啟》:「然且抱槧懷鉛,出入乎承明之署;荷囊持橐,上下乎太微之廷。」
筆頭生花 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出處:唐·馮贄《雲仙雜記》卷十:「李太白少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筆下生花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寫作的詩文極佳。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下》:「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筆冢研穿 禿筆成墳,硯磨穿孔。指寫作著述功力極深。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小引》:「支言俚說不足供醬瓿,而翼飛脛走,較拈髭嘔血筆冢研穿者,售不售反霄壤隔也。」
別出機杼 別:另外;機杼:織布機,比喻詩文的構思和布局。指寫作另闢途徑,能夠創新。
出處:《魏書·祖瑩傳》:「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
才短思澀 才:才識。短:短淺。澀:遲鈍。見識短淺,思路遲鈍。指寫作能力差。
出處:宋·樓鑰《攻媿集·雷雨應詔封事》:「適當書詔填委之時,才短思澀,目不暇給。」
才高七步 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彩筆生花 比喻才思有很大的進步。
出處:元·湯式《賞花時·戲賀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處有,彩筆生花夢境熟。」
操觚染翰 觚,木簡;翰,長而硬的鳥羽。指寫作。
出處:宋·無名氏《燈下閑談·夢與神交》:「松拜而更之,乃操觚染翰;表成,呈於王。」
操翰成章 翰:鳥毛,借指毛筆。拿起筆來就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有文才。
出處:《三國志·魏書·徐幹傳》:「干為司空軍謀祭酒掾屬,五官將文學。」裴松之注引《先賢行狀》:「干清玄體道,六行修備,聰識洽聞,操翰成章。」
長轡遠御 ①放長韁繩,駕馬遠行。比喻帝王用某種政策、手段羈縻邊遠地區。②比喻駕馭創作手段從容達到寫作的理想境界。
出處: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長轡遠御,妙略潛授。」
嘲風弄月 嘲:嘲笑;弄:玩賞;風、月:泛指各種自然景物。指描寫風雲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內容貧乏的寫作。
出處:晉·王嘉《拾遺記》:「免學他嘲風詠月,污人行止。」唐·白居易《將歸渭村先寄舍弟》詩:「詠月嘲風先要減,登山臨水亦宜稀。」
嘲風詠月 指描寫風雲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內容貧乏的寫作。
出處:晉·王嘉《拾遺記》:「免學他嘲風詠月,污人行止。」唐·白居易《將歸渭村先寄舍弟》詩:「詠月嘲風先要減,登山臨水亦宜稀。」
陳言務去 陳言:陳舊的言辭;務:務必。陳舊的言詞一定要去掉。指寫作時要排除陳舊的東西,努力創造、革新。
出處:唐·韓愈《與李翊書》:「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
舛訛百出 舛:錯亂。訛:錯誤。錯亂的地方很多。一般指書籍的寫作或印製不精。
輟毫棲牘 停筆藏牘,指停止寫作。牘,古代寫字用的狹長木板。
粗通文墨 粗:略微;通:通曉。文墨:指寫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寫作方面的學問。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長安人氏,略知書史,粗通文墨。」
登高能賦 賦:寫作。登得高,看得遠,能夠描繪形狀,鋪陳事勢。指國家的有用人才。
出處:《詩經·鄘風·定之方中》:「終然允臧。」毛亨傳:「升高能賦……可以為大夫。」
雕肝鏤腎 比喻寫作的刻意錘煉。同「雕肝琢腎」。
出處:清·許印芳《(詩品)跋》;「雖極雕肝鏤腎,亦終惝恍而無賃。」
雕肝掐腎 比喻寫作的刻意錘煉。同「雕肝琢腎」。
出處:清·馮桂芳《寄丁中丞粵中》詩:「雕肝掐腎亦小技,非公所喜非我為。」
雕肝琢膂 比喻寫作的刻意錘煉。同「雕肝琢腎」。
出處:明·宋濂《(劉兵部詩集)序》:「師友良矣,非雕肝琢膂,宵詠朝吟,不能有一驗其所至之淺深。」
雕肝琢腎 比喻寫作的刻意錘煉。
出處:唐·韓愈《贈崔立之評事》詩:「勸君韜養待徵招,不用雕琢愁肝腎。」
雕心刻腎 比喻寫作的刻意錘煉。同「雕肝琢腎」。
出處:明·胡應麟《詩藪·六朝》:「詩文不朽大業,學者雕心刻腎,窮晝極夜,猶懼弗窺奧妙。」
東抹西塗 比喻用筆隨便寫寫畫畫。後用作自己寫作或繪畫的謙詞。同「東塗西抹」。
出處:清·龔自珍《金縷曲·沈虹橋廣文小像題詞》詞:「只東抹西塗還肯。兩載雲萍交誼在,更十行斜墨匆匆印。」
斗酒百篇 飲一斗酒,作百篇詩。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對客揮毫 比喻文思敏捷。毫,毛筆。
出處:宋·黃庭堅《病起荊江即事》詩之八:「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
浮白載筆 浮:罰人飲酒;白:指專用來罰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乾杯;載筆:拿著筆。一面喝酒,一面寫作。舊時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氣。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自志》:「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
號啕大哭 號啕:也寫作「嚎啕」,大聲哭叫。形容放聲大哭。
出處:《周易·同人》:「同人先號啕而後笑。」
懷觚握槧 常帶書寫工具,以備寫作的需要。同「懷鉛提槧」。
懷鉛提槧 懷:懷藏;鉛:鉛粉;提:手裡拿著;槧:古代書寫用的木片。常帶書寫工具,以備寫作的需要。
出處:《西京雜記》卷三:「楊子雲好事,常懷鉛提槧,從諸計吏訪殊方絕域四方之語。」
懷鉛握槧 常帶書寫工具,以備寫作的需要。同「懷鉛提槧」。
金淘沙揀 從沙里淘揀金子。比喻寫作時琢詞煉句。
錦心綉腹 形容優美的文思,華麗的辭藻。
出處:元·湯式《一枝花·冬景題情》套曲:「他有那錦心綉腹,我有那冰肌玉骨。」
錦胸綉口 猶言錦心綉口。形容文思優美,詞藻華麗。
咳唾成珠 咳唾:咳嗽吐唾沫,比喻談吐、議論。「咳」也寫作「欬」。比喻言辭精當,議論高明。也形容文詞極其優美。
出處:《莊子·秋水》:「子不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後漢書·趙壹傳》:「勢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
立馬萬言 倚靠在馬旁,馬上寫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宋·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上太守李端明書》:「唐翰林應長庚之夢,世號謫仙人,立馬萬言,而文章為天下之法。」
流水行雲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約束,就象漂浮著的雲和流動著的水一樣。
出處:宋·洪咨夔《朝中措·壽章君舉》:「流水行雲才思,光風霽月精神。」
夢筆生花 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你唱我和 和:依照別人詩詞的題材、體裁和韻腳來寫作詩詞。①指用詩詞相互酬答。②指雙方意見相同,互相支持。
5. 中國成語作文的開頭
成語是人們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簡潔而精闢的詞語或短句.它是我國專語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屬一部分,因為,每個成語的形成一般都有一個典故,每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通過這一個個的成語故事,我們不僅理解了成語的意思,還可以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寶貴的文化遺產、高超的智慧.
有一個濫竽充數的成語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戰國時期,齊宣王喜歡聽人合奏吹竽,所以派人搜羅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隻吹竽樂隊,並受到了優厚的待遇.有個叫南郭的人根本不會吹竽,但也混了進去.每次合奏吹竽的時候都只是做做樣子.齊宣王去世後,他兒子齊湣王偏喜歡聽樂師們單獨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聽說後十分害怕,趕緊溜走了.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濫竽充數這個成語的意思,它是指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充數,或是以次充好.同時,我也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弄虛作假,靠僥幸取勝.沒有真才實學,最終是站不住腳的.
6. 文字開頭的成語
文如其人、文治武功、文韜武略、文人墨客、文以載道
一、文如其人 [ wén rú qí rén ]
【解釋】:指文章的風格同作者的性格特點相似。
【出自】:宋·蘇軾《答張文潛書》:「子由之文實勝仆,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為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
【譯文】:子由的文章實際上勝過我,而世俗不了解,於是認為不如;他為人很不願意別人知道的,他的文章如他的為人
二、文治武功 [ wén zhì wǔ gōng ]
【解釋】:比喻政治與軍事。
【出自】:西漢 戴聖《禮記·祭法》:「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治,去民之災,比皆有功烈於民者也。」
【譯文】:文王用文治,武王用武力治理,去民之災,相比都有功德於民的原因
三、文韜武略 [ wén tāo wǔ lüè ]
【解釋】:韜:指《六韜》,古代兵書,內容分文、武、龍、虎、豹、犬六韜;略:指《三略》,古代兵書,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謀略。
【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七回:「你便有文韜武略,怎逃出地網天羅。」
四、文人墨客 [ wén rén mò kè ]
【解釋】:泛指文人、文士。
【出自】: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而那些封建舊文化培養出來的文人墨客、風流雅士,置國事於不問,整天吃花酒,作艷詩。」
五、文以載道 [ wén yǐ zài dào ]
【解釋】:載:裝載,引伸為闡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的。
【出自】:宋·周敦頤《通書·文辭》:「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徒飾也,況虛車乎。」
【譯文】:文中以載道的。輪轅裝飾而人不利用,只是裝飾的,何況虛車嗎
7. 作文開頭結尾成語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不管做什麼事,開始,總是十分艱難的。寫文章頁一樣,開頭總是使人傷腦筋的。但是,在文章中開頭是十分重要的。從文章效果說,開頭新穎生動,能立刻抓住讀者。反之,開頭不好,抓不住讀者,讀者就不願再看下去。開頭寫好了,下面的文章就像蠶繭抽絲一樣,連綿不斷,順順當當地把文章寫出來,開頭不好,下面的文章頁很難寫。
記敘文如何開頭,要看文章的內容而定。但也有一些常見的開頭方法。
1.看門見上的開頭。就是直截了當地把要寫的人和事展現在讀者面前,使之一目瞭然,使人一看便知道文章主要寫的什麼人或什麼事。
2.環境描寫開頭。就是文章在開始時,對主要事件發生的環境進行描寫或說明情況,介紹背景,為具體寫人和事做好鋪墊。這種開頭有利於把問題說清楚,便於讀者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也便於展開故事。
3.提問式開頭。就是文章一開始就提出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引起讀者的注意,而提出的問題就是文章要回答的問題,也就是全文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這種先提出問題的開頭,引入深思,不僅有吸引讀者、引人入勝的作用,而且能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如《海底世界》的開頭:「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
5.回憶式的開頭。即先寫現在,再通過回憶寫過去。
還有開頭概括全文中心的,引用詩詞、名言、歌曲的,等等。
二、作文的結尾
結尾和開頭一樣,在文章中處於特殊的位置,直接影響文章的表達效果。結尾寫得含蓄有力,會讓人感到回味無窮,使讀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題,增加文章的色彩和力量,所以不能忽視。
結尾的方法也很多,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結尾。
1.自然結尾。就是用事情的結果做文章的結尾。這種結尾,事情寫完了,文章頁自然結尾了,沒有套話、空話,不拖泥帶水,不畫蛇添足,顯得自然,干凈利落。
2.總結性結尾。就是在文章的結尾處總結全文,點明主題。這種結尾,開開了全文的要點,使讀者得到一個總的深刻而鮮明的印象,有助於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和教育意義。
3.啟發性結尾。就是文章寫到結尾時,不是寫出結果,而是用深刻含蓄的語句啟發讀者自己去思考和想像。這種結尾,看起來好像沒有寫完,還應該寫下去,實際上不寫出了比寫出來更好。這樣言雖盡而意無窮,令人回味不止,能增強文章的效果。
4.號召、鼓勵式結尾。是在結尾部分用一些富於鼓勵、激勵的語句,以達到鼓舞別人,也鼓舞自己的目的。
抒情式結尾。這種節結尾如運用得當不僅可以在抒情中點明和深化主題,還可以增強感情色彩,提高表達效果
此外,還有引用詩詞、名言、歌曲等作為結尾的,結尾與開頭相照應的,等等。
8. 關於寫作文開頭引用單的成語夏日
『包含有「單」字的成語』
「單」字開頭的成語:(共13則) [d] 單兵孤城單刀赴會單刀直入單鵠寡鳧單孑獨立單見淺聞單槍獨馬單槍匹馬單絲不成線單絲不線單文孤證單憂極瘁單則易折,眾則難摧
第二個字是「單」的成語:(共6則) [m] 門單戶薄[r] 人單勢孤[s] 身單力薄[x] 形單影雙形單影只[y] 衣單食薄
第三個字是「單」的成語:(共5則) [g] 古調單彈寡鳧單鵠[h] 禍不單行[p] 匹馬單槍[s] 十世單傳
「單」字結尾的成語:(共3則) [l] 鸞只鳳單[x] 形隻影單[y] 影只形單
「單」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語:(共1則) [f]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形容夏日的成語 關於夏日的成語 共收錄描寫夏日的成語11條
成語標題 成語解釋
蟬喘雷干 蟬:昆蟲名,知了;干:空。蟬喘息,雷聲凈。形容酷熱乾旱。
出處:前蜀·貫休《苦熱寄赤松道者》:「蟬喘雷乾冰井融,些子清風有何益。」
火傘高張 火傘:比喻夏天太陽酪烈;張:展開。形容夏天烈日當空,十分炎熱。
出處:唐·韓愈《游青龍寺贈崔太補闕》詩:「光華閃壁見神鬼,赫赫炎官張火傘。」
焦金爍石 使金石熔化枯焦。形容天氣酷熱。
出處:北齊·劉晝《劉子新論·大質》:「大熱煊赫,焦金爍石。」
焦沙爛石 將沙燒焦,石燒爛。形容天氣非常酷熱。
出處: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為寒則疑冰裂地,為熱則焦沙爛石。」
燋金爍石 使金石銷熔,形容天很酷熱。
出處:北齊·劉晝《新論·大質》:「大熱煊赫,燋金爍石。」
皎陽似火 皎:白而亮。太陽像火一樣燃燒。多形容夏日的炎熱。
流金鑠石 鑠、流:熔化。形容天氣酷熱,好象金石都要熔化。
出處:戰國·楚·宋玉《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鑠石些。」《淮南子·銓言訓》:「大熱鑠石流金,火弗為益其烈。」
爍石流金 指溫度極高,能將金石熔化。形容酷熱。爍,通「鑠」。
爍玉流金 指溫度極高,能將金石熔化。形容酷熱。同「爍石流金」。
五黃六月 指陰歷五、六月間天氣最炎熱的時候。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二七回:「只為五黃六月,無人使喚,父母又年老,所以親身來送。」
夏日可畏 象夏天酷熱的太陽那樣使人可怕。比喻為人嚴厲,令人畏懼。
出處:《左傳·文公七年》:「鄷舒問於賈季曰:『趙衰、趙盾孰賢?』對曰:『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杜預註:「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9. 表示寫作的成語
筆底生花:比喻所寫的文章非常優美.也作筆下生花.鞭辟入裡:形容文章能透徹說明問題,深中肯綮.包羅萬象:形容文章內容豐富,應有盡有.百花齊放:比喻不同形式和風格的各種作品自由發展,呈現一派繁榮景象.白璧微瑕:比喻文章有很小的缺點.白璧無瑕: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不落窠臼:比喻文章有獨特風格,不落俗套.不蔓不枝:比喻文章簡潔.別具匠心:多指創造性的構思,另有一種風格.承上啟下:指寫作時承接上文並引起下文.出口成章:形容文思敏捷或言語精練.穿靴戴帽:比喻寫文章套用一些空洞說教,因多用在開頭和結尾部分,所以說穿靴戴帽.春秋筆法:指文章用筆曲折而意含褒貶的寫作手法.大處落筆:指寫文章在主要的地方下功夫,不把力量分散在枝節上.得心應手:指寫作時下筆自如.獨辟蹊徑:獨自開創一種新風格或新方法.拐彎抹角:比喻寫文章不直截了當.烘雲托月:比喻從側面加以點染以烘托所描繪的事物.鴻篇巨制:指規模宏大的著作.華而不實:比喻外表好看,內容空虛.畫龍點睛:比喻作文時在關鍵地方加上精闢的語句,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畫蛇添足:比喻多此一舉,弄巧成拙.指在文章最後過多地敘述導致韻味全失.揮灑自如:比喻寫文章運筆不拘束.繪聲繪色:形容敘述、描寫生動.
10. 用宇宙寫作文開頭怎麼寫 盡量用上一些成語或好聽一些的詞語,如:宇宙蒼穹,浩瀚星海……
科教文章——宇宙,人類最大的家園,也是人類了解最少的神秘之所……
科幻文章—專—當我從休屬眠艙醒來時,驚訝的發現其他的同啟休眠艙卻空空如也,我蹣跚著走向舷窗,天呀!外面是一片我從未見過的浩瀚星空……
抒情文章——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河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