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帶拼音的成語故事放虎歸山

帶拼音的成語故事放虎歸山

發布時間: 2021-02-13 07:52:36

① 放虎歸山成語故事

放虎歸山成語故事

【出處】

明·馮夢龍、清·蔡元放《東周列國志》。

秦穆公33年,秦國派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員大將出師討伐鄭國。在回師時,在崤山卻被晉軍大將先軫帶兵打敗而被俘。

晉襄公打算將孟明視等三人獻於太廟,然後施刑,以表戰功。

晉襄公的後母文贏聽說娘家秦國的大將被俘,便對襄公說:「秦晉兩國結為婚姻,相交很厚,何不放他們回去,讓秦國去處置他們。」襄公不聽,文贏繼續勸說道:「當年楚國的成得臣打了敗仗,回去後被楚王殺了。秦國難道沒有軍法嗎?再說我們的先君惠公也曾被秦國逮住過,秦國國君以禮相待,把他放回來了。別人對我們這么有禮,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殺掉這三個人呢?這豈不是顯得我們太無情了嗎?」

晉襄公是個孝子,不敢違抗母命,就把三員大將放了。當時,先軫正在家裡吃飯,聽到此事,怒不可遏地把剛吃進嘴裡的飯吐了出來,立即去見晉襄公。他怒沖沖地問襄公:「秦國的囚犯在哪裡?」

襄公回答說:「母後請求放他們回國,讓秦國去處置他們。我已遵照母命把他們放了。」

先軫聽了,非常氣憤,「呸」地一聲,吐了襄公一臉口水,大聲說:「你這小子,竟糊塗到這種地步。我們辛辛苦苦才把他們捉住。你竟聽從婦人的只言片語而把他們放了,這叫『放虎歸山』。將來,你後悔就晚了。」聽了先軫一番話,晉襄公醒悟過來,馬上派人去追趕孟明視等三人,可哪裡還能追得上呢!

孟明視等三人回國以後,秦穆公不但沒有責備他們,反而繼續讓他們掌握兵權。過了三年,孟明視等終於打敗了晉國。秦國成了西方的霸主。此時,晉襄公才真正後悔莫及。

◆釋義

放走敵人,後患無窮,就像把老虎放回山林一樣危險。

②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放虎歸山的概括

晉襄公的軍隊打敗秦國,俘虜了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三個主要將領,後來聽信其後母的話,將三人釋放回國,晉國將領原軫提醒晉襄公,大將陽處父自告奮勇去追。三人跑到黃河邊,遇到他們的好朋友公孫枝駕船逃離。

這是一部連續的歷史故事集,從周朝東遷一直講到晉朝統一全國為止,前後一千零五十年。目錄以成語形式呈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講,這也是本成語故事集。

(2)帶拼音的成語故事放虎歸山擴展閱讀

林先生編寫歷史故事有兩個很大的特點。

一是注意史實的准確。他寫的歷史故事跟演義小說不一樣。演義小說雖然寫得很生動,可其中有許多虛構的情節。他寫歷史故事著重說明歷史發展進程,又比較尊重歷史事實,主要取材於《春秋》、《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等「正史」。

二是文字的口語化。林先生是一位語言學家,對普通話有深入的研究。他是浙江寧波人,雖然只能說家鄉的方言,可寫起文章來,用的卻是地道的普通話。這部書念起來很順口,讀著跟聽故事一個樣,所以不但是一部優秀的歷史讀物,還是一部優秀的語文讀物。

③ 調虎離山的成語故事,急需!

調虎離山
【拼音】 diào hǔ lí shān

【出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須是親自用調虎離山計,一戰成功。」
設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用計使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以便乘機行事。

【例子】 這自然是~之計,鄧和武漢派都是不同意的。(郭沫若《海濤集·南昌之一夜》)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軍事等

【英文】lure the tiger out of the mountains < lure the enemy away from his base>

【日文】敵(てき)をおびきだして,その虛(きょ)をつく

【法文】attirer par ruse un adversaire hors de son domaine

【德文】den Tiger vom Berg weglocken

【俄文】выманить на открытое мéсто

【三十六計】
待天以困之①,用人以誘之②,往蹇來連③。

【注釋】

①待天以困之:天,指自然的各種條件或情況。此句意為戰場上我方等待天然的條件或情況對敵方不利時,我再去圍困他。

②用人以誘之:用人為的假象去誘惑他(指敵人),使他向我就範。

③往蹇來連:語出《易經.蹇》卦。蹇,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艮下坎上)。上卦為坎為水,下卦為艮為山。山上有水流,山石多險,水流曲折,言行道之不容易,這是本卦的卦象。蹇,困難;連,艱難。這句意為:往來皆難,行路困難重重。

此計運用這個道理,是說戰場上若遇強敵,要善用謀,用假象使敵人離開駐地,誘他就我之范,喪失他的優勢,使他處處皆難,寸步難行,由主動變被動,而我則出其不意而致勝。

【按語】

兵書曰:「下政攻城」。若攻堅,則自取敗亡矣。敵既得地利,則不可爭其地。且敵有主而勢大:有主,則非利不來趨;勢大,則非天人合用,不能勝。漢末,羌率眾數千,遮虞詡於隊倉崤谷。詡即停軍不進,而宣言上書請兵,須到乃發。羌聞之,乃分抄旁縣。翔因其兵散,日夜進道,兼行百餘里,令軍士各作兩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發者,利誘之也;日夜兼進者,用天時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

【解析】

《孫子兵法》早就指出:不顧條件地硬攻城池是下等策略,是會失敗的。敵人既然已佔據了有利地勢,又作好了應戰的准備,就不能去與他爭地。應該巧妙地用小利去引誘敵人,把敵人誘離堅固的防地,引誘到對我軍有利的戰區,我方就可以變被動為主動,利用天時、地利和人為條件,一定可以擊敗敵人。漢末虞詡智騙羌人的故事就是個好例證。他故意說等待援兵,鬆懈了敵人的鬥志,分散了他們的兵力;他日夜兼程行軍,充分利用了時間;他還增加灶的數量,讓敵人誤以為援軍已到,不敢輕舉妄動,都在於擾亂故人的意圖。這樣就充分發揮了己方的主動性,牽住了敵方的牛鼻子,以己方的意圖隨意調動了敵方,終干取得了平羌的勝利。

【探源】

調虎離山,此計用在軍事上,是一種調動敵人的謀略。它的核心在一「調」字。虎,指敵方,山,指敵方占據的有利地勢。如果敵方占據了有利地勢,並旦兵力眾多,防範嚴密,此時,我方不可硬攻。正確的方法是設計相誘,把敵人引出堅固的據點,或者,把敵人誘入對我軍有利的地區,這樣做才可以取勝。

東漢末年,軍閥並起,各霸一方。孫堅之子孫策,年僅十七歲,年少有為,繼承父志,勢力逐漸強大。公元199年,孫策欲向北推進,准備奪取江北盧江郡。盧江郡南有長江之險,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難攻。

占據盧江的軍閥劉勛勢力強大,野心勃勃。孫策知道,如果硬攻,取勝的機會很小。他和眾將商議,定出了一條調虎離山的妙計。針對軍閥劉勛,極其貪財的弱點,孫策派人給劉勛送去一份厚禮,並在信中把劉勛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說劉勛功名遠播,今人仰慕,並表示要與劉勵交好。孫策還以弱者的身份向劉勛求救。他說,上繚經常派兵侵擾我們,我們力弱,不能遠征,請求將軍發兵降服上繚,我們感激不盡。劉勛見孫策極力討好他,萬分得意。上繚一帶,十分富庶,劉勛早想奪取,今見孫策軟弱無能,免去了後顧之憂,決定發兵上繚。部將劉曄極力勸阻,劉勛哪裡聽得進去?他已經被孫策的厚禮、甜言迷惑住了。

孫策時刻監視劉勛的行動,見劉勛親自率領幾萬兵馬去攻上繚,城內空虛,心中大喜,說:「老虎己被我調出山了,我們趕快去占據它的老窩吧!」干是立即率領人馬,水陸並進,襲擊盧江,幾乎沒遇到頑強的抵杭,就十順利地控制了盧江。劉勛猛攻上繚,一直不能取勝。突然得報,孫策已取盧江,情知中計,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故事】

東漢末期,北邊羌人叛亂。朝廷派虞詡平定叛亂,虞詡的部隊在陳倉崤谷一帶受到羌人阻截。這時,羌人士氣正旺,又占據有利地勢,虞詡不能強攻,又不能繞道,真是進退兩難。虞詡決定騙羌人離開堅固的據點,他命令部隊停止前進,就地扎營。對外散布行軍受阻,向朝延請派增援部隊。羌人見虞詡已停止前進,等待增援部隊,就放鬆了戒備,紛紛離開據點,到附近劫掠財物去了。

虞詡見敵人離開了據點,下令部隊急行軍,日夜兼程,每日超過百里,通過山谷。他命令在急行軍時,沿途增加灶的數量,今日增灶,明日增灶,敵人誤以為朝廷援軍已到,自己的力量又已經分散,不敢輕易出擊。虞詡順利地通過陳倉崤谷,轉入外線作戰,羌人在時間和空間上都轉入被動局面,不久羌人叛亂被平定。

④ 放虎歸山 的 拼音 是

放虎歸山拼音:
[fàng hǔ guī shān]
[釋義]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內禍根。
[出處] 《三國志·容蜀志·劉巴傳》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賢傳》:「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

⑤ 怎樣查找「放虎歸山」成語的來源

放虎歸山.名詞解釋
【成語】放虎歸山 【拼音】 fàng hǔ guī shān 【解 釋】 歸: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放走敵人,貽害無窮。 【出 處】 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璋不聽。」 【用 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補語;指自留禍根。 【示 例】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九:「這叫做~,給元茂屯留下個禍根。」 【近義詞】 養虎為患 縱虎歸山 【反義詞】 除惡務盡、斬草除根
故 事
東漢末年,劉備處境艱難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謀士程昱知道劉備不是等閑之輩,勸曹操盡早除掉劉備。劉備為麻痹曹操,裝做種菜不問政治。曹操滅了呂布後,劉備請求帶兵攻打袁術,曹操給了五萬軍馬,劉備離開曹操自立旗號
http://..com/question/154671875.html

⑥ 放虎歸山類的成語

養虎遺患
【拼
音】:
yǎng


huàn
【解
釋】:
遺;留下;患:禍患.養著老虎;留下禍患.比喻縱容壞人;給自己留下後患.

⑦ 放虎歸山的出處和含義

放虎歸山目錄[隱藏]

[編輯本段]放虎歸山.名詞解釋
【成語】放虎歸山 【拼音】 fàng hǔ guī回 shān 【解 釋】 歸:返回。把老答虎放回山林。比喻放走敵人,貽害無窮。 【出 處】 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璋不聽。」 【用 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補語;指自留禍根。 【示 例】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九:「這叫做~,給元茂屯留下個禍根。」 【近義詞】 養虎為患 縱虎歸山 【反義詞】 除惡務盡、斬草除根
[編輯本段]故 事
東漢末年,劉備處境艱難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謀士程昱知道劉備不是等閑之輩,勸曹操盡早除掉劉備。劉備為麻痹曹操,裝做種菜不問政治。曹操滅了呂布後,劉備請求帶兵攻打袁術,曹操給了五萬軍馬,劉備離開曹操自立旗號

⑧ 調虎離山成語故事簡

  • 調虎離山_成語解釋

  • 【拼音】:diào hǔ lí shān

  • 【釋義】:設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內用計容使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以便乘機行事。

    故事】
    東漢末期,北邊羌人叛亂.朝廷派虞詡平定叛亂,虞詡的部隊在陳倉崤谷一帶受到羌人阻截.這時,羌人士氣正旺,又占據有利地勢,虞詡不能強攻,又不能繞道,真是進退兩難.虞詡決定騙羌人離開堅固的據點,他命令部隊停止前進,就地扎營.對外散布行軍受阻,向朝延請派增援部隊.羌人見虞詡已停止前進,等待增援部隊,就放鬆了戒備,紛紛離開據點,到附近劫掠財物去了.
    虞詡見敵人離開了據點,下令部隊急行軍,日夜兼程,每日超過百里,通過山谷.他命令在急行軍時,沿途增加灶的數量,今日增灶,明日增灶,敵人誤以為朝廷援軍已到,自己的力量又已經分散,不敢輕易出擊.虞詡順利地通過陳倉崤谷,轉入外線作戰,羌人在時間和空間上都轉入被動局面,不久羌人叛亂被平定.

⑨ 放虎歸山的拼音

fàng hǔ guī shān

⑩ 放虎歸山的成語故事

秦穆公三十三年,秦國大將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三人被晉軍軍師先專軫俘虜,准備將屬這三人獻於太廟以表戰功。晉襄公的後母文羸聽說娘家的大將被俘,她找晉襄公極力勸說,最後終於把這三人放走了。先軫聽到這個消息的時侯正在吃飯,氣憤得把剛吃到嘴裡的飯都吐出來,他怒不可遏地找到晉襄公問道:「秦國的囚犯呢?」晉襄公回答說:「遵照母親之命把他們放走了。」先軫憤怒地吐了晉襄公一臉口水說道:「他竟然如此不懂事,我們費盡心思才把他們捉住,你卻聽信婦人之言輕而易舉的把他們放了,這叫放虎歸山,到時侯你後悔都來不及。」晉襄公這時才醒悟過來,再叫人去捉的時侯人早就不見了。孟明視等人跑回國後,並沒有受到責怪,仍然掌握著兵權,三年過後孟明視等人帶兵把晉國打敗了,秦國終於成了新的霸主。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