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得寸進尺作文
得寸進尺 dé cùn jì復n chǐ
解釋:制 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比喻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近義詞: 得隴望蜀、貪得無厭、貪心不足、欲壑難填
反義詞: 心滿意足、如願以償、稱心如意、知足常樂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❷ 得寸進尺的成語故事
得寸進尺的成語故事:
戰國末期,秦、韓、趙、魏、齊、楚、燕七雄爭霸,其中秦國經商鞅變法之後,勢力發展最快。秦昭王開始圖謀吞並其它六國,以統一天下。昭王三十六年,准備以穰侯領軍,越過韓、魏兩國而伐齊。但當時秦國的策士范雎以為此法不可行,便阻止秦國的進攻,並向昭王獻上「遠交近攻」的策略。他說:「現在齊國勢力算是強大,離秦國又很遠,攻打齊國,軍隊必須要經過韓、魏兩國,這就已經不符兵法了,而且如果出兵過少,難以取勝;出兵過多,又有傷國力。即使打勝了,齊國的土地必須越過韓、魏兩國才能到達,距離如此遙遠,根本也很難守住,所以不如采『遠交近攻』的策略,慢慢向外拓展,如此所得的一寸一尺土地,都將穩穩當當地為大王您所擁有,就能逐漸統一天下了。若舍此法而偏偏要去攻打相隔遙遠的國家,那不是很荒謬的一件事嗎?」秦昭王聽了以後,便採用范雎的策略,積極向東侵略,果然在許多戰役中取得勝利,迫使另一強國楚國數度遷都,為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基礎。在范雎勸諫秦王的話中有「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本是指攻打所得土地,每一寸、每一尺都掌握在秦王手中,後來「得寸進尺」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但語義有所差異,指的是為得到一些利益,即想進而獲得更多利益,用來比喻貪得無厭。
【成語】: 得寸進尺
【拼音】: dé cùn jìn chǐ
【解釋】: 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比喻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出處】: 《老子·道德經》:「不敢進寸而退尺。」《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近義詞】: 得隴望蜀、貪得無厭、貪心不足
【反義詞】: 心滿意足、如願以償、稱心如意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貪心,含貶義。
【結構】:連動式
【歇後語】: 有了饅頭想肉吃
【燈謎】: 九十分;加倍獲利
【舉例造句】:對方既然已經做出讓步,你們不要得寸進尺,再提出無理要求了。
❸ 關於成語故事的作文4篇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一:兵不厭詐
公元前633年,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第二年春天,晉文公派兵攻佔了楚的盟國曹國和衛國,要他們與楚國絕交,才讓他們復國。楚國被激怒了,撤掉對宋國的包圍,來和晉國交戰。兩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對陣。
晉文公重耳做公子時,受後母迫害,逃到楚國,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問重耳以後如何報答,重耳說:「美女、綢緞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給您什麼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國執政,萬一遇到兩國發生戰爭,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楚國還不能諒解,雙方再交手。」
為了實現當年的諾言,晉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國大將子玉率領楚軍緊逼不舍。
當時,楚國聯合了陳、蔡等國,兵力強;晉國聯合了齊、宋等國,兵力弱。應該怎樣作戰呢?晉文公的舅舅子犯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對於注意禮儀的君子,應當多講忠誠和信用,取得對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戰陣之間,不妨多用欺詐的手段迷惑對方。你可以採取欺騙敵軍的辦法。」
晉文公聽從了子犯的策略,首先擊潰由陳、蔡軍隊組成的楚軍右翼,然後主力假裝撤退,引誘楚軍左翼追趕,再以伏兵夾擊。楚軍左翼大敗,中軍也被迫撤退。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城濮之戰。晉國取勝後,與齊、魯、宋、鄭、蔡、莒、衛等國會盟,成為諸侯霸主。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二:濫竽充數
爸爸在《成語故事》這本書中給我讀了濫竽充數的故事,它講的是戰國時,齊宣王很喜歡聽吹芋,但他喜歡聽大家一齊吹,那裡面有個南郭先生混在裡面,不會吹但裝成會吹的樣子。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王位,他也喜歡聽吹竽,但他和他的父親不一樣,他喜歡聽一個人吹,南郭先生聽說以後,急忙收拾行李逃回了家。
爸爸說,這個成語故事是告訴人們,那些弄虛作假的人雖能矇混一時,但是無法矇混一世,他們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諷刺了混入內行,冒充有本領而無真才實學的人。社會需要的是有真才實學的人,而真才實學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靠刻苦學習鑽研,努力拚搏得來的。「濫竽充數」的人在事業上、學習上混,只是暫時的、短暫的,最後還是要被時代前進的洪流所淘汰。
爸爸問我,你在平時的學習中是甘當「濫竽充數」的南郭,還是做奮力搏擊的雄鷹?二者必擇其一。我想,南郭先是好混,最後還是混不下去。我要努力、刻苦、頑強學好知識,掌握本領,做一個真才實學的人。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三:守株待兔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大山腳下住著一個農夫,他每天一大早就到田裡幹活,特別辛苦。
有一天,農夫正在地里幹活,突然一隻野兔從草叢里跑了出來,野兔因見到有人而受到了驚嚇。它拚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一顆樹樁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便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第二天,農夫照舊在地里幹活,可是他再也不像以往那麼專心了。
他幹了一會兒就朝草叢里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隻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幹了一天活,該鋤的地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有見到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第三天,農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後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但農田裡的苗因為他而枯萎了。農夫因此成了別人議論的笑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獲,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謝謝大家!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四:玉汝於成
張載年輕時喜歡研究兵法。范仲淹很欣賞他的才學,勸他說:「讀書人有自己的事業可做,何必非要談兵呢?」張載便專心致志做學問。後來張載中了進士,先後當過幾任地方官,因為他敢於直言,觸犯了執政大臣,49歲就辭官回家,在家讀書治學。
橫渠是個窮鄉僻壤,張載雖有一些田地,但收入只夠維持生計,還必須省吃儉用,但他怡然自得,根本就不掛在心上。每天起來,他一頭鑽進書房,關起門來,整日苦讀,時常思考問題而忘記吃飯和休息。深夜,妻兒早已酣然入睡,他躺在床上還若有思考。如有所得,便披衣下床,欣然提筆。遠近許多青年紛紛前來從師求學。有些學生家境貧寒,沒有學費,他反而補貼他們茶飯,和他們同甘共苦。
張載在一篇文章中說:「貧窮卑賤和令人憂傷的客觀條件,其實可以磨練人的意志,用來幫助你達到成功(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
「玉汝於成」是說象玉一樣愛護,來幫助你成功。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五:不恥下問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古代的一個教育家,還被人們稱為「聖人」。他為人學識淵博,但還是虛心地向別人學習請教。
有一次,孔子到太廟祭祖,有不明的地方就向別人發問,旁邊的人看見了,忍不住說:「難道你不是聖人嗎?為什麼還要別人呢?」孔子聽了謙虛地說:「不懂就問嘛,有什麼不好呢?」
還有一次,一個弟子問孔子:「為什麼孔圉死後被人們稱為「孔文」呢?」孔子回說:「因為他不恥下問,還聰明好學呢!」
我讀完這兩個故事,才知道成語中的心不恥下問的意思是:即使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請教也不會覺的恥辱。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成績好的同學能放下架子虛心請教成績不好的同學,老師也能向學生請教,長輩能向孩子請教的好觀象,我覺得他們一點不會覺得恥辱,因為他們也有不恥下問的精神。毛主席也曾經說過:「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覺的是千真萬確的,我要緊緊記住這個真理。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六:買櫝還珠
春秋時候有個楚國人,為了把自己的珍珠多賣點錢,想盡了辦法。他用名貴的木蘭香木做了個木匣子,里邊裝上珍珠在大街上叫賣。立刻吸引來不少顧客,但沒有一個人來買。
一會兒走過來一個鄭國人,給了賣珠人許多錢,急忙打開匣子取出珍珠還給賣珠人,只托著木匣子走了。有許多看熱鬧的人都驚呆了。原來這個買主不是買珍珠的而是買木匣子啊!
這個故事設定的含義是: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❹ 得寸進尺成語故事
得寸進尺dé cùn jìn chǐ
【成語解釋】: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比喻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成語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成語簡拼】:dcjc
【成語字數】:4個字
【感情色彩】:得寸進尺是貶義詞
【成語結構】:連動式
【成語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示例】:法國得寸進尺,五年以後吞並了整個南圻,而心猶未足,還打算攘奪北圻,僅留下中圻給越南。(高陽《清宮外史》下冊)
【近義詞】:得隴望蜀、貪得無厭、貪心不足、欲壑難填
【反義詞】:心滿意足、如願以償、稱心如意、知足常樂
【成語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❺ 成語故事作文500字 15篇
我從小到大度過很多很多的書,其中,我最喜歡《成語故事》,《成語故事》里有許多的故事,比如說拔苗助長、百步穿楊、班門弄斧、杯弓蛇影、閉門思過、不可救葯、狐假虎威等等,我最喜歡拔苗助長和杯弓蛇影。
拔苗助長講的是宋國有個農夫性子很急,他插下秧苗後便天天去看秧苗長了沒有,可秧苗還是老樣子,一點也沒長。有一天,他想了一個辦法,把秧苗一棵棵往上拔,回到家中,他還告訴兒子秧苗都長高了。兒子一聽,居然還有這樣的事,連忙跑到田邊去看,只看蠻田的秧苗全都耷拉著腦袋枯死了。
「拔苗助長」這一成語,比喻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會把事情弄糟。也叫做「揠苗助長」。我覺得這個農夫真想秧苗長大,應該除草、施肥、除蟲,這樣才能讓秧苗長大。
杯弓蛇影講的是西晉時,有個叫樂廣的人,有一次,他請朋友到自己家喝酒,喝著喝著,朋友忽然說自己有點不舒服,就先回家了。樂廣想:難道是我招待不周,朋友生氣了?應該不會吧!樂廣決定去看一看。到了朋友家裡他才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樂廣覺得納悶,回家仔細觀察,忽然看見客廳的牆上掛著一張弓,樣子就想彎曲的蛇一樣。樂廣明白過來,他再次把朋友請到家中喝酒,還是坐在那人位置上。他又看見了蛇。樂廣笑著說:」杯中的蛇就是牆上的弓。」朋友這才明白。
「杯弓蛇影」這句成語常用來比喻疑神疑鬼,自驚自擾。
❻ 得寸進尺的故事 成語
【得寸進尺的故事】
從前,有個江湖郎中,叫冰河,到處浪盪,四海為家。有一天,他到一戶人家借宿,這戶人家只有一個年輕婦女,男人不在家,不同意。這個冰河呢,死皮賴臉的不走,說:『天黑路遠無處走,讓我院中住一宿兒。』婦人說:『那你就去柴棚將就一宿兒吧。』他就這樣住下了。
開始,一個睡屋裡,一個睡在院中的草棚里,相安無事。可是睡到小半夜時,這個野冰河就在院子里『叮叮……當當……』的不停的敲打銅盆。婦人問:『黑燈瞎火的,你為什麼敲打我家的破銅盆?』冰河說:『你不給我開房門,就敲你家的破銅盆。』啥法子,那就開門進屋吧,『到屋裡,你只能睡在地下。』『行,給我一床被,願在地下睡。』
開始還好,可過了一陣子,這傢伙就到外邊抱來了一大抱柴草,一把一把的往灶堂里添柴草燒炕。婦人問:『你為什麼一個勁兒的添柴火燒炕?』『你不讓我上炕,我就大把葬!』『那你就上炕吧,不過,只能誰在炕梢。』睡下不一會兒,那個冰河就『梆……梆……』的敲打盛油的葫蘆。婦人問:『幹嘛磕我們家的葫蘆油?』『你不讓我去炕頭,就磕你家的葫蘆油。』『那就到炕頭來吧。』他一到炕頭,就『啪……啪……』的磕煙袋鍋,邊磕邊叨咕:『你不讓我進被窩,就磕你家的煙袋鍋。』小婦人心想:這人沒安好心,得防備點兒,『那就進來吧。』這傢伙進了被窩,就邊撓炕席邊說:『你不讓我肚皮貼肚皮,我就撓炕席。』
這時那婦人就悄悄的不知拿點什麼東西,順手貼在肚皮上,說:『那你就貼吧。』
冰河聽到此言,興奮異常,激動得都找不到北了,於是,用足力氣撲了上去,此時,就聽到『哎--吆』的一聲,他赤條條的跳將起來,一手捂著『命根子』,一手抱著衣服往外逃。邊逃邊叨咕:『這個女人功夫深,彎曲(的)毛毛變鋼針;沒等肚皮貼一塊,扎得下身血淋淋!』婦人隨口說道:『怪你自己太潑皮,偏要肚皮貼肚皮;毛毛怎能變鋼針?那是一張刺蝟皮
❼ 成語故事破釜沉舟作文 600
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並被秦軍專重重包圍。屬楚懷王於是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
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後,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於是要求進軍決戰,解困趙國。但宋義卻希望秦趙兩軍交戰後待秦軍力竭之後才進攻。
但此時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而宋義仍舊飲酒自顧,項羽見此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並聲稱他叛國反楚。於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後,他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項羽在全軍渡黃河之後他下令把所有的船隻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三天干糧,以此表決一死戰,沒有一點後退的打算。
正是這樣已無退路的大軍到了巨鹿外圍,並包圍了秦軍和截斷秦軍外聯的通道。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的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而前來增援的其他各路諸侯卻都因膽怯,不敢近前。楚軍的驍勇善戰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勝後,項羽於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
後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戰,決心很大。
❽ 成語故事大器晚成作文 300
【成語】: 大器晚成
【拼音】: dà qì wǎn chéng
【解釋】: 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較晚。也用做對長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話。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有個叫崔琰的人,從小就喜歡舞槍弄刀,不喜歡讀書,到了二十多歲才開始拜師學習。崔琰很聰明,再加上他學習很刻苦,後來成為一個能文能舞的人。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年輕時不愛說話,看起來呆頭呆腦的,所以有許多人都瞧不起他,說他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崔琰卻說:才能大的人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顯露出來,等崔林年紀再大些,他肯定能成大器的。後來,崔林果然在魏文帝時做了司空,並被封為安陽侯。這個成語指能擔當大事的人要經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名較晚。
❾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10篇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一:兵不厭詐
公元前633年,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第二年春天,晉文公派兵攻佔了楚的盟國曹國和衛國,要他們與楚國絕交,才讓他們復國。楚國被激怒了,撤掉對宋國的包圍,來和晉國交戰。兩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對陣。
晉文公重耳做公子時,受後母迫害,逃到楚國,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問重耳以後如何報答,重耳說:「美女、綢緞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給您什麼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國執政,萬一遇到兩國發生戰爭,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楚國還不能諒解,雙方再交手。」
為了實現當年的諾言,晉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國大將子玉率領楚軍緊逼不舍。
當時,楚國聯合了陳、蔡等國,兵力強;晉國聯合了齊、宋等國,兵力弱。應該怎樣作戰呢?晉文公的舅舅子犯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對於注意禮儀的君子,應當多講忠誠和信用,取得對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戰陣之間,不妨多用欺詐的手段迷惑對方。你可以採取欺騙敵軍的辦法。」
晉文公聽從了子犯的策略,首先擊潰由陳、蔡軍隊組成的楚軍右翼,然後主力假裝撤退,引誘楚軍左翼追趕,再以伏兵夾擊。楚軍左翼大敗,中軍也被迫撤退。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城濮之戰。晉國取勝後,與齊、魯、宋、鄭、蔡、莒、衛等國會盟,成為諸侯霸主。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二:濫竽充數
爸爸在《成語故事》這本書中給我讀了濫竽充數的故事,它講的是戰國時,齊宣王很喜歡聽吹芋,但他喜歡聽大家一齊吹,那裡面有個南郭先生混在裡面,不會吹但裝成會吹的樣子。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王位,他也喜歡聽吹竽,但他和他的父親不一樣,他喜歡聽一個人吹,南郭先生聽說以後,急忙收拾行李逃回了家。
爸爸說,這個成語故事是告訴人們,那些弄虛作假的人雖能矇混一時,但是無法矇混一世,他們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諷刺了混入內行,冒充有本領而無真才實學的人。社會需要的是有真才實學的人,而真才實學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靠刻苦學習鑽研,努力拚搏得來的。「濫竽充數」的人在事業上、學習上混,只是暫時的、短暫的,最後還是要被時代前進的洪流所淘汰。
爸爸問我,你在平時的學習中是甘當「濫竽充數」的南郭,還是做奮力搏擊的雄鷹?二者必擇其一。我想,南郭先是好混,最後還是混不下去。我要努力、刻苦、頑強學好知識,掌握本領,做一個真才實學的人。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三:守株待兔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大山腳下住著一個農夫,他每天一大早就到田裡幹活,特別辛苦。
有一天,農夫正在地里幹活,突然一隻野兔從草叢里跑了出來,野兔因見到有人而受到了驚嚇。它拚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一顆樹樁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便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第二天,農夫照舊在地里幹活,可是他再也不像以往那麼專心了。
他幹了一會兒就朝草叢里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隻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幹了一天活,該鋤的地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有見到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第三天,農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後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但農田裡的苗因為他而枯萎了。農夫因此成了別人議論的笑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獲,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謝謝大家!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四:玉汝於成
張載年輕時喜歡研究兵法。范仲淹很欣賞他的才學,勸他說:「讀書人有自己的事業可做,何必非要談兵呢?」張載便專心致志做學問。後來張載中了進士,先後當過幾任地方官,因為他敢於直言,觸犯了執政大臣,49歲就辭官回家,在家讀書治學。
橫渠是個窮鄉僻壤,張載雖有一些田地,但收入只夠維持生計,還必須省吃儉用,但他怡然自得,根本就不掛在心上。每天起來,他一頭鑽進書房,關起門來,整日苦讀,時常思考問題而忘記吃飯和休息。深夜,妻兒早已酣然入睡,他躺在床上還若有思考。如有所得,便披衣下床,欣然提筆。遠近許多青年紛紛前來從師求學。有些學生家境貧寒,沒有學費,他反而補貼他們茶飯,和他們同甘共苦。
張載在一篇文章中說:「貧窮卑賤和令人憂傷的客觀條件,其實可以磨練人的意志,用來幫助你達到成功(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
「玉汝於成」是說象玉一樣愛護,來幫助你成功。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五:不恥下問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古代的一個教育家,還被人們稱為「聖人」。他為人學識淵博,但還是虛心地向別人學習請教。
有一次,孔子到太廟祭祖,有不明的地方就向別人發問,旁邊的人看見了,忍不住說:「難道你不是聖人嗎?為什麼還要別人呢?」孔子聽了謙虛地說:「不懂就問嘛,有什麼不好呢?」
還有一次,一個弟子問孔子:「為什麼孔圉死後被人們稱為「孔文」呢?」孔子回說:「因為他不恥下問,還聰明好學呢!」
我讀完這兩個故事,才知道成語中的心不恥下問的意思是:即使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請教也不會覺的恥辱。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成績好的同學能放下架子虛心請教成績不好的同學,老師也能向學生請教,長輩能向孩子請教的好觀象,我覺得他們一點不會覺得恥辱,因為他們也有不恥下問的精神。毛主席也曾經說過:「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覺的是千真萬確的,我要緊緊記住這個真理。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六:買櫝還珠
春秋時候有個楚國人,為了把自己的珍珠多賣點錢,想盡了辦法。他用名貴的木蘭香木做了個木匣子,里邊裝上珍珠在大街上叫賣。立刻吸引來不少顧客,但沒有一個人來買。
一會兒走過來一個鄭國人,給了賣珠人許多錢,急忙打開匣子取出珍珠還給賣珠人,只托著木匣子走了。有許多看熱鬧的人都驚呆了。原來這個買主不是買珍珠的而是買木匣子啊!
這個故事設定的含義是: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七:一言為重
商鞅,姓公孫,名鞅,衛國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因幫助秦孝公實行變法,奠定了秦國強大的基礎,被孝公封於商(今陝西商縣東南),號商君,故又稱為商鞅。
公元前365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制定的新法將要公布時,為了讓人們相信新法必定施行,他在京都南門外,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聲言誰能將此木柱搬到北門,就賞給黃金十金。開始,人們不相信這是真的,沒有人響應。商鞅又宣布,誰能將木柱搬到北門,賞給黃金五十金。這時,有一個年輕人壯著膽子把木柱搬到北門,果真得到了五十金。這件事在廣大群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百姓認為商鞅說話算數,都相信新法,服從新法。
宋朝的王安石極力主張改革政治,宋神宗在位時,他被任命為宰相,大力推行青苗法、均輸法、市易法、免役法、農田水利法等新法,但遇到重重阻力。在此種情形下,他寫了《商鞅》這首詩:「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表明了自己推行新法的決心,也說明了自己要像商鞅那樣,說話算數,取信於民,使新法繼續貫徹下去。
根據商鞅變法的故事和王安石的詩,人們便引申出「一言為重」這個成語,比喻說話算數,言行一致。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八:對牛彈琴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很敬重他。
公明儀不但在室內彈琴,遇上好天氣,還喜歡帶琴到郊外彈奏。有一天,他來到郊外,春風徐徐地吹著,垂柳輕輕地動著,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公明儀一時興致來了,擺上琴,撥動琴弦,就給這頭牛彈起了最高雅的樂曲《清角之操》來。老黃牛在那裡卻無動於衷,仍然一個勁地低頭吃草。
公明儀想,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該換個曲調,彈彈小曲。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繼續悠閑地吃草。
公明儀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領,彈奏最拿手的曲子。這回呢,老黃牛偶爾甩甩尾巴,趕著牛虻,仍然低頭悶不吱聲地吃草。
最後,老黃牛慢悠悠地走了。換個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儀見老黃牛始終無動於衷,很是失望。人們對他說:「你不要生氣了!不是你彈的曲子不好聽,是你彈的曲子不對牛的耳朵啊!」最後,公明儀也只好嘆口氣,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沒趣。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九:一毛不拔
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項放踵,利天下,為之。
釋義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嗇自私。
故事墨子,名翟,是站國時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反對戰爭。
差不多與墨子同一時期,有一位叫楊朱的哲學家,反對墨子的「兼愛」,主張」貴生」「重已」,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
有一次,墨子的學生離滑厘問楊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處,你干不幹?」
「天下人的問題,決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決得了的!」
離滑厘又說:「假使能的話,你願意嗎?」
楊朱默不作答。
當時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孟子就此對楊朱和墨子作了評論:「楊子主張的是『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幹的,而墨子主張『兼愛』,只要對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頭頂,走破了腳板,他也是甘心情願的。」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十:完璧歸趙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
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趙王齋戒5天,然後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❿ 得寸進尺的成語故事
得寸進尺自 dé cùn jìn chǐ
解釋: 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比喻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近義詞: 得隴望蜀、貪得無厭、貪心不足、欲壑難填
反義詞: 心滿意足、如願以償、稱心如意、知足常樂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