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馬厲兵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秦國派杞子、逢孫、楊孫三人領軍駐守鄭國,卻美其名曰為:幫助鄭國守衛其國都。公元628年,杞子秘密報告秦穆公,說他已「掌其北門之管」,即掌握了鄭國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秦國進攻鄭國,他將做秦國內應,協助秦國攻鄭。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報後,覺得機不可失,顧不得聽取大夫蹇叔的勸阻,便立即派孟明、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將軍率兵進攻鄭國。
蹇叔的兒子也隨部隊出征,蹇叔哭泣著對自己的兒子說:「你們一定會在淆這個地方遭軍隊抵禦,到時我來幫你收屍。」
秦軍經過長途跋涉後,終於來到離鄭國不遠的淆國,剛好被鄭國在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鄭穆公報告,一面到秦軍中慌稱自己是代表鄭國前來慰問秦軍的。弦高說:「我們君王知道你們要來,特派我送來一批牲畜來犒勞你們。」
弦高的這一舉動,引起了襲鄭秦軍的懷疑。秦國將領懷疑鄭國已做好了作戰的准備,所以對繼續進軍猶豫不決。
鄭穆公接到了弦高的密報後,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門查看,果然看見杞子的軍隊「束載、厲兵、秣馬矣」,即人人扎束停當,兵器磨得雪亮,馬喂得飽飽的,完全處於一種作為內應的作戰狀態。對此,鄭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說:「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們的孟明就要來了,你們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見事情已經敗露,便分別逃往齊國和宋國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後,也不情願地下令撤軍。
成語「厲兵秣馬」便來自於典故中「束載、厲兵、秣馬矣」。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❷ 厲兵秣馬的故事,成語厲兵秣馬的典故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釋義】厲:同「礪」,磨;兵:兵器;秣:喂養。磨好兵器,喂飽戰馬,指准備戰斗。形容緊張的戰備,也泛指事前做好各項准備工作。
【歷史典故】
春秋時期,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並且在與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所以,晉文公重耳與秦穆公任好聯合攻打鄭國。後來秦穆公被鄭國的燭之武說服,不再攻打鄭國,而是與鄭國結盟,並留下將領杞子等三人駐守鄭國。
兩年後,杞子派人向秦穆公報告,說:「如今真是天賜良機啊!鄭國都城北門的鑰匙現在由我們掌管,如果你現在派兵來襲,一定可以一舉攻下鄭國的都城。」秦穆公收到消息後,徵求老臣蹇叔的意見,蹇叔極力反對,他勸秦穆公千萬不要做這種背信棄義的事,而且如果秦軍出兵,必會遭到晉國軍隊的截擊,有可能會全軍覆沒。但秦穆公認為機不可失,根本聽不進去蹇叔的勸阻,立即派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名將帥領兵出征,討伐鄭國,蹇叔的兒子也在遠征的隊伍之中。送別時,蹇叔抱住兒子失聲痛哭,說:「你們此去凶多吉少,晉軍一定會在崤這個地方截擊你們,看來我得准備去崤替你收屍了。」
長途跋涉之後,秦軍到了離鄭國不遠的滑國,正巧鄭國的商人弦高途經滑國,得知秦軍准備偷襲自己的國家後,他假稱自己是鄭穆公的派來接待秦軍的使者。他對秦軍說:「我們國君知道你們要來,特地要我送一批牲口來犒勞你們。」另一邊,弦高暗中派人把秦軍進犯的消息火速報告了鄭穆公。
鄭穆公接到密報,馬上派人去杞子等人的住地察看,見他們已經打包好了行李,磨好了兵器,喂飽了戰馬,准備做秦軍的內應,便派皇武子跟杞子說:「很抱歉,沒有能夠好好地款待你們,現在貴國的軍隊來了,你們可以回去自己的國家了。」杞子等人見事已敗露,便匆匆逃走了。
孟明視得到消息,知道已經無法偷襲了,怏怏地說:「如今內應已經沒有了,討伐鄭國也沒有什麼希望了,我看還是回去吧。」於是,下令班師回國。途中經過崤地時,果然遭到了晉軍的伏擊,秦軍全軍覆沒。秦穆公得知討伐鄭國無果,而且還被晉國全殲,十分後悔當初沒有聽騫叔的勸告。
❸ 成語「厲兵秣馬」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
【成語】厲兵秣馬 又寫作「秣馬厲兵」。故事人物涉及春秋時期秦國和鄭國的君主、大臣,以及頗具政治智慧的鄭國商人弦高。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注音】 lì bīng mò mǎ
【解釋】 磨好兵器,喂飽戰馬。形容准備戰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備工作。厲:通"礪",磨。兵:兵器。秣:喂牲口。
【故事詳情】春秋時期,秦國派杞子、逢孫、楊孫三人領軍駐守鄭國,卻美其名曰為:幫助鄭國守衛其國都。公元前628年,杞子秘密報告秦穆公,說他已"掌其北門之管",即掌握了鄭國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秦國進攻鄭國,他將協作內應。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報後,覺得機不可失,便不聽大夫蹇叔的勸阻,立即派孟明、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將軍率兵進攻鄭國。蹇叔的兒子也隨部隊出征,蹇叔對自己的兒子哭著說:"你們一定會在淆這個地方遭軍隊抵禦,到時我來收你的屍。"秦軍經過長途跋涉後,終於來到離鄭國不遠的淆國,剛好被鄭國在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鄭穆公報告,一面到秦軍中慌稱自己是代表鄭國前來慰問秦軍的。弦高說:"我們君王知道你們要來,特派我送來一批牲畜來犒勞你們。"弦高的這一舉動,引起了襲鄭秦軍的懷疑,使秦國懷疑鄭國已做好了准備,所以進軍猶豫不決。
鄭穆公接到了弦高的報告後,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門查看,果然看見杞子的軍隊"束載、厲兵、秣馬矣",即人人扎束停當,兵器磨得雪亮,馬喂得飽飽的,完全處於一種作為內應的作戰狀態。對此,鄭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說:"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們的孟明就要來了,你們跟他走吧!"杞子等人見事情已經敗露,便分別逃往齊國和宋國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後,也怏怏地下令撤軍。
❹ 幾個成語填空 ( )馬齊暗 ( )馬厲兵 ( )馬單槍 ( )戈鐵馬
( 萬 )馬齊暗、 ( 秣 )馬厲兵、 (匹 )馬單槍、 ( 金 )戈鐵馬。
萬馬齊喑
【拼音】: wàn mǎ qí yīn
【解釋】: 喑:啞。所有的馬都沉寂無聲。舊時形容人民不敢講話。現也比喻沉悶的政治局面。
【出處】: 宋·蘇軾《三馬圖贊》序:「時西域貢馬……振鬣長鳴,萬馬皆瘖。」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九州風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舉例造句】: 他的發言把會場上萬馬齊喑的沉悶空氣打破了。
【拼音代碼】: wmqy
【近義詞】:萬籟俱寂、死氣沉沉
【反義詞】:萬馬奔騰、龍騰虎躍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死氣沉沉的局面
【英文】: ten thousand horses standing mute
【故事】: 清朝思想家龔自珍面對腐敗的清政府,主張改革,提倡禁煙,得不到朝廷重用。48歲毅然辭官歸隱,在路過鎮江時看到當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詩一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金戈鐵馬
【拼音】: jīn gē tiě mǎ
【解釋】: 戈閃耀著金光,馬配備了鐵甲。比喻戰爭。也形容戰士持槍馳馬的雄姿。
【出處】: 《新五代史·李襲吉傳》:「金戈鐵馬,蹂踐於明時。」
【舉例造句】: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拼音代碼】: jgtm
【近義詞】: 雄姿英才、大動干戈
【反義詞】:輕歌曼舞、天下太平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描寫戰爭
【英文】: shining spears and armored horses
❺ 成語填空 ()馬厲兵 ()人瞎馬 ()困馬乏 ()馬找馬
秣馬厲兵
盲人瞎馬
人困馬乏
騎馬找馬
❻ 什麼馬厲兵
厲兵秣馬厲兵秣馬_搜狗漢語
[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釋義]
見〖秣馬厲兵〗。
[出處]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❼ 成語厲兵秣馬典故
【注音】lì復
bīng
mò
mǎ制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秦國、晉國聯合圍攻鄭國,鄭國派大臣燭之武單獨與秦國結盟,按約秦國派杞子、逢孫和楊孫率軍駐在鄭國,秦國退兵。杞子派人偷偷回國要秦穆公出兵,秦軍就大舉進攻,鄭國商人弦高冒充使臣警告秦國,秦國只好攻打滑國。
【典故】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解釋】厲:同「礪」,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馬。形容准備戰斗。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准備戰斗
【近義詞】秣馬厲兵、嚴陣以待
【反義詞】高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