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成語有故事情節
·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 望梅止渴:原專意是梅子屬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 杯弓蛇影: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 鄭人買履: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 不合時宜: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習尚.
·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❷ 形容一個故事情節的詞語
曲折 動人 凄涼 凄美 感人
波瀾起伏 動人心魄 感人肺腑 跌宕起伏
求採納(⌒▽⌒)
❸ 成語及對應的故事情節
朝三暮四這個故事源於《莊子*齊物論》. 有一年碰上糧食欠收,養猴子的人對猴子說:「現在糧食不夠了,必須節約點吃.每天早晨吃三顆橡子,晚上吃四顆,怎麼樣?」這群猴子聽了非常生氣,吵吵嚷嚷說:「太少了!怎麼早晨吃的還沒晚上多?」養猴子的人連忙說:「那麼每天早晨吃四顆,晚上吃三顆,怎麼樣?」這群猴子聽了都高興起來,覺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經勝利了. 其實橡子的總數沒有變,只是分配方式有所變化,猴子們就轉怒為喜.那些追求名和實的理論家,總是試圖區分事物的不同性質,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後不免象猴子一樣,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實質不變,用改換名目的方法使人上當.宋《二程全書?遺書?十八?伊川先生語》:「若曰聖人不使人知,豈聖人之心是後世朝三暮四之術也?」遺憾的是,後來應用這個成語的人,並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處,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後者指的是戰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立,有些弱小國家一會兒倒向秦國,一會兒倒向楚國.就象十年前美蘇爭霸時期,有些非洲國家時而倒向美國,時而倒向蘇聯.朝三暮四本來與此無關,但以訛傳訛,天長日久,大家也就習慣把「朝三暮四」理解為沒有原則,反復無常了.
❹ 故事情節的成語
平鋪直敘/
起承轉合/
高潮迭起/
峰迴路轉/
始料未及/
雲開霧散/
❺ 什麼成語說的什麼故事情節
守株待兔,掩耳盜鈴,揠苗助長
❻ 含有故事情節的成語
太多了
南轅北轍
發音: nán yuán běi zhé
釋疑: 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處: 《戰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
示例: 你想這六條要求,與中央開出的六條款約,簡直是~,相差甚遠,有甚麼和議可言。(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十八回)
【故事提要】南轅北轍的故事就出現在下面這篇中。人人都會嘲笑南轅北轍的荒唐,但真正荒唐的是幹了荒唐事的我們卻不自知自己也在南轅北轍。
【原文】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譯文】魏王准備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折,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夫善於趕車。』我最後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如今大王的每一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每一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麼距離大王的事業無疑是越來越遠。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
【評析】季梁為了打動魏王,來了個現身說法,以自己的經歷,帶出了南轅北轍的故事,形象地說明了魏王的行動與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馳的道理。其實這個故事並不一定就發生在季梁身上,他之所以與自己的親身經歷相聯系,是為了讓故事顯得生動和真實,從而更具有說服力。我們在說服他人時不妨也用這種說法,將一些故事、案例融入自己的親身經歷,這樣就更容易打動人。
以上史事,形成成語「北轅適楚」,後來在流傳過程中,人們習慣說作「南轅北轍」,並引申出另一個成語「背道而馳」,意義和「南轅北轍」相同。
「南轅北轍」這則成語的轅是車杠;轍是車輪在路上留下的痕跡。轅向南轍向北,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結果離目標越來越遠。
❼ 故事情節用一個成語
看到了這一切,不解地問:「大師,您為什麼又要將鞋帶解松呢?」大師回答道:「因為我內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容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帶松開,可以通過這個細節表現他的勞累憔悴.」 「那你為什麼不直接告訴你的弟子呢?」「他能細心地發現我的鞋帶鬆了,並且熱心地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於為什麼要將鞋帶解開,將來會有更多的機會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說啊.」
人一個時間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點,才是真正的人才.
❽ 形容故事情節的詞語成語大全有哪些
朝三暮四
這個故事源於《莊子*齊物論》.
有一年碰上糧食欠收,養猴子的人對猴子說:「現在糧食不夠了,必須節約點吃.每天早晨吃三顆橡子,晚上吃四顆,怎麼樣?」這群猴子聽了非常生氣,吵吵嚷嚷說:「太少了!怎麼早晨吃的還沒晚上多?」養猴子的人連忙說:「那麼每天早晨吃四顆,晚上吃三顆,怎麼樣?」這群猴子聽了都高興起來,覺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經勝利了.
其實橡子的總數沒有變,只是分配方式有所變化,猴子們就轉怒為喜.那些追求名和實的理論家,總是試圖區分事物的不同性質,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後不免象猴子一樣,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實質不變,用改換名目的方法使人上當.宋《二程全書•遺書•十八•伊川先生語》:「若曰聖人不使人知,豈聖人之心是後世朝三暮四之術也?」遺憾的是,後來應用這個成語的人,並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處,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後者指的是戰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立,有些弱小國家一會兒倒向秦國,一會兒倒向楚國.就象十年前美蘇爭霸時期,有些非洲國家時而倒向美國,時而倒向蘇聯.朝三暮四本來與此無關,但以訛傳訛,天長日久,大家也就習慣把「朝三暮四」理解為沒有原則,反復無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