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勸諫的成語
Ⅰ 善於勸說的四字詞語
【唇焦舌干】:說話過多,舌頭乾燥,嘴唇焦裂。形容費盡口舌,苦心勸說。版
【好說歹說】權:形容用各種理由或方式請求或勸說。
【喉焦唇乾】:喉嚨和嘴唇都非常干。形容極力勸說。
【口辯戶說】:戶:住戶。口頭爭辯並挨戶勸說。
Ⅱ 善於進諫的詞語或熟語
你好
直抒己見 直言不諱
Ⅲ 能夠廣泛的聽取別人的意見並能接受的成語都有什麼
成語:周聽不蔽、諫鼓謗木、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納諫如流、拭面容言
1、周聽不蔽
讀音是zhōu tīng bù bì,漢語詞語,釋義為廣泛聽取意見就不會被蒙蔽。蔽:蒙蔽。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處事。
〖出處〗漢·賈誼《新書·道術》:「周聽則不蔽,稽驗則不惶。」
2、諫鼓謗木
拼音:jiàn gǔ bàng mù
解釋:諫鼓,相傳堯曾在庭中設鼓,讓百姓擊鼓進諫;謗木,相傳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讓百姓在上面寫諫言。指廣開言路,聽取各方意見。
出處:《淮南子》卷九《主術訓》:「臣聞堯舜之世,諫鼓謗木,立之於朝。
翻譯:堯設置供進諫者敲擊的鼓,舜樹立了供人們書寫意見的木柱,湯設立了監察官員,武王備用了警戒自己謹慎的搖鼓,哪怕出現細微的過失,他們都已做好了防備的措施。
3、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中國成語。意謂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才能明辨是非;聽信單方面的話,就分不清是非。兼:同時涉及或具有幾種事物。兼聽:多方面聽取不同意見。
明:明辨是非。暗:糊塗,辨不清事實真相。現代泛指:在看待某一件事的是非。從正面的角度考慮就會很清楚明白,如果從心裡陰暗面分析就會很糊塗。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翻譯:皇帝之所以賢明是因為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才能明辨是非;聽信單方面的話,就分不清是非
4、納諫如流
是一個漢語詞彙,基本意思是接受勸諫就像流水那樣自然。形容非常樂意聽取別人意見。納:採納,接受;諫:舊指規勸君主或尊長,使改正錯誤;如流:迅速。接受勸諫就像流水那樣自然。形容非常樂意聽取別人意見。
出處: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三折:豁達大度,納諫如流,為宗而罷刑肉。
翻譯:豁達大度,常樂意聽取別人意見。為宗室而罷免了刑肉之罰。
5、拭面容言
拭面容言是漢語詞彙,是接受別人的批評,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的意思,出自《東周列國志》。
拭:擦;拭面:擦去別人吐在自己臉上的唾沫;容言:聽取別人意見。泛指接受別人的批評,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五回:婦人輕喪武夫功,先軫當時怒氣沖,拭面容言無慍意。
Ⅳ 有關進諫的成語
犯顏進諫_成語解釋
【拼音】:fàn yán jìn jiàn
【釋義】: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面;諫:以直言規勸。指敢於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而極力規勸。
Ⅳ 關於進諫的成語
fàn yán jìn jiàn 【釋義】:以直言規勸。指敢於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而極力規勸犯顏進諫_成語解釋【拼音】;諫: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面
Ⅵ 善於納諫的成語有哪些
從諫如流
【拼 音】:cóng jià抄n rú liú
【解 釋】:諫:直言規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之改正錯誤.接受善意的規勸像水從高處往下流一樣順暢自然.舊指帝王樂意聽取下屬的批評意見.
察納雅言
「察納雅言」最早見於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出師表》,意指認識、採納正確的言論。
漢語拼音
chá nà yǎ yán
詞語解釋
認識、採納正確的言論
成語性質
褒義詞
Ⅶ 形容「勸說」的成語有哪些
唇焦舌干好說歹說做歉做好做剛做柔做好做歹
Ⅷ 形容勸說的成語
好說歹說hǎo shuō dǎi shuō
[釋義] 形容用各種理由或方式請求或勸說。
[語出] 清·李寶嘉《專文明小史》第三回:「屬掌櫃的便同他們好說歹說,說我們都是鄉鄰,你們也犯不著來害我。」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指多方勸說
[例句] 掌櫃的便同他們~,說我們都是鄉鄰,你們也犯不著來害我。(《文明小史》第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