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孺子可教的成語
① 孺子可教成語
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
張良,字子房。他原是韓國的公子,姓姬,後來因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隱匿,才改名為張良。
有一天,張良來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橋上散步,在橋上遇到一個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隻鞋掉在橋下,看到張良走來,便叫道:「喂!小夥子!你替我去把鞋揀起來!」
張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對方年紀很老,便下橋把鞋撿了起來。那老人見了,又對張良說:「來!給我穿上!」
張良很不高興,但轉念想到鞋都拾起來,又何必計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謝的話也沒說,轉身走了。
張良愣愣地望著老人的背影,猜想這老人一定很有來歷,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來,說:「你這小夥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後的早上,請到橋上來見我。」張良聽了,連忙答應。
第五天早上,張良趕到橋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氣地說;「跟老人約會,應該早點來。再過五天,早些來見我!」
又過了五天,張良起了個早,趕到橋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說:「你又比我晚到,過五天再來。」
又過了五天,張良下決心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於是他剛過半夜就摸黑來到橋上等候。天蒙蒙亮時,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橋來,趕忙上前攙扶。老人這才高興地說;「小夥子,你這樣才對!」
老人說著,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給張良,說:「你要下苦功鑽研這部書。鑽研透了,以後可以做帝王的老師。」
張良對老人表示感謝後,老人揚長而去。後來,張良研讀《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漢高祖劉邦手下的重要謀士,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② 孺子可教的成語
孺子可教
拼音: rú zǐ kě jiào 簡拼: rzkj
近義詞: 反義詞: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解釋: 指年輕人可培養。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例子:
謁後語:
謎語:
成語故事:
張良是秦朝末年人。因為行刺秦始皇沒有成功,他逃到下邳隱藏起來。
有一天,張良在一座橋上遇到一位老人,穿得破破爛爛的。那老人看見張良,把鞋子扔到橋下,對張良說﹕「小夥子,下去把鞋子給我撿上來。」 張良下橋把鞋子撿了上來,老人說﹕「給我穿上。」 張良跪在地上給他穿上鞋。老人笑著走了。走出老遠,又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小夥子可以教啊! 五天後的早上到橋上來見我。」
五天後一大早,張良就來到橋上,但老人已經先到了。他責備張良來晚了,叫他五天後再來。第二次,雞一叫張良就趕到橋上,但老人又先到了。 這次老人大發脾氣,叫他五天後再來。這次,張良半夜就來了﹐等了一會兒,老人才到。老人非常高興,送給張良一本書,並告訴說 ,讀了這部書大有用處。 張良回家一看,原來是部兵法書,他日夜攻讀,後來幫助劉邦出謀劃策,統一了天下。
「孺子可教」指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後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出自《史記•世家第二十五》)
③ 關於孺子可教的成語典故
孺子可教 (rú zǐ kě jiào)
張良是秦朝末年人。因為行刺秦始皇沒有成功,他逃到下邳隱藏起來。
有一天,張良在一座橋上遇到一位老人,穿得破破爛爛的。那老人看見張良,把鞋子扔到橋下,對張良說﹕「小夥子,下去把鞋子給我撿上來。」 張良下橋把鞋子撿了上來,老人說﹕「給我穿上。」 張良跪在地上給他穿上鞋。老人笑著走了。走出老遠,又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小夥子可以教啊! 五天後的早上到橋上來見我。」
五天後一大早,張良就來到橋上,但老人已經先到了。他責備張良來晚了,叫他五天後再來。第二次,雞一叫張良就趕到橋上,但老人又先到了。 這次老人大發脾氣,叫他五天後再來。這次,張良半夜就來了﹐等了一會兒,老人才到。老人非常高興,送給張良一本書,並告訴說 ,讀了這部書大有用處。 張良回家一看,原來是部兵法書,他日夜攻讀,後來幫助劉邦出謀劃策,統一了天下。
「孺子可教」指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後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出自《史記•世家第二十五》)
④ 三個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源自於寓言故事的成語 :
鷸蚌相爭 刻舟求劍 鵬程萬里 守株待兔 掩耳盜鈴 亡羊補牢 驚弓之鳥 杯弓蛇影 抱薪救火
⑤ 孺子可教是成語嗎
孺子抄可教是成語
孺子可教rú襲 zǐ kě jiào
[釋義] 指年輕人可培養。
[語出] 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⑥ 孺子可教的成語解釋
【成語】: 孺子可教
【拼音】: rú zǐ kě jiào
【解釋】: 孺子:小孩子。指年輕人有培養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