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點四畫有哪些成語故事
信筆塗鴉
xìn bǐ tú yā
【解釋】信:聽憑,隨意;信筆:隨意書寫;塗鴉:比喻字寫得很拙劣,隨便亂塗亂畫。形容字寫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謙之詞。
【出處】唐·盧仝《示添丁》詩:「不知四體正困憊,泥人啼哭聲呀呀。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
【結構】偏正式成語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常用作自謙之詞
【反義詞】工工整整
【例句】清·李漁《意中緣·先訂》:「僻處蠻鄉,無師講究,不過信筆塗鴉。」
【英譯】scribble along
②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
畫龍點睛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牆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牆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牆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③ 關於畫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
古代楚國有個貴族,祭過祖宗以後,把一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夠,一個人喝則有餘。讓咱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有一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卻得意洋洋地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再給它添上幾只腳呢!」可是沒等他把腳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了。那人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能給它添腳呢!」說罷,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個給蛇添腳的人終於失掉了到嘴的那壺酒。
畫蛇添足
huàshétiānzú
[釋義] 畫蛇時添上腳。喻指徒勞無益;多此一舉。
[語出] 漢·劉向《戰國策·齊策》:「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不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無其酒。」
[正音] 添;不能讀作「tiǎn」。
[辨形] 添;不能寫作「填」。
[近義] 徒勞無功 多此一舉
[反義] 畫龍點睛 恰到好處 恰如其分
[用法] 用來形容不應該做的多餘的事。含貶義。一般作賓語。
[結構] 連動式。
④ 有沒有畫龍點睛的成語故事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有個畫家叫張僧繇。一天,他在金陵安樂專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屬這四條龍張牙舞爪,形像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沒有畫上眼睛。遊客看了,覺得缺少神韻,很是惋惜,就請張僧繇把龍的眼睛補上去。張僧繇推辭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遊客不信,都以為張僧繇在嚇唬人。大家一再要求,張僧繇只好提起筆來,輕輕一點。霎時間,只見烏雲密布,電閃雷鳴,被點上眼睛的龍騰空飛去。遊客們驚嘆不已,無不佩服張僧繇神奇的點睛之筆。
【成語】: 畫龍點睛
【拼音】: huà lóng diǎn jīng
【解釋】: 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出處】: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近義詞】: 錦上添花、點石成金
【反義詞】: 弄巧成拙、畫蛇添足、點金成鐵
【用法】: 作主語、謂語、定語、狀語;用於寫文章等。
【舉例造句】:最後的這段話十分精彩,在文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⑤ 一個成語故事要用四張圖片表達出來,誰能給我想想怎麼畫啊
葉公抄好龍 第一幅圖畫 一個人很喜歡龍 有很多關於龍的收藏 第二附圖 天上的真龍聽說了
三 天上龍下凡找葉公 四 葉公被嚇得要死
畫蛇添足 一 幾個人比賽畫蛇 旁邊擺好了獎品 酒 二 一個人先畫完了
三 看到其他人還在努力的畫 就 天上了四支腳 四 別人先畫完 得到了美酒
⑥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簡介
「畫龍點睛」故事copy簡介
傳說古時候有個畫家叫張僧繇,
他畫龍畫得特別好.
有一次,
他在金陵
(現在南京)
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巨龍,
那龍畫得活靈活現,
非常逼真,
只是都沒有眼睛.人們問張僧繇:
」為什麼不把眼睛畫出來.」他說:
」眼睛可不能輕易畫呀!
一畫了,
龍就會騰空飛走的!
」大家聽了,
誰也不信,
都認為他在說大話.後來,
經不起人們一再請求,
張僧繇只好答應把龍的眼睛畫出來.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
他剛剛點出第二條龍的眼睛,
突然颳起了大風,
頃刻間電閃雷鳴.兩條巨龍轉動著光芒四射的眼睛沖天而起,
騰空而去.圍觀的人,
個個看得目瞪口呆,
對張僧繇更佩服了.
成語」畫龍點睛」就是從這個傳說中來的.現在一般用來比喻寫作、講話時,
在關鍵性的地方用上一兩句精闢的語言來點明含義,
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這種手法也稱為」點睛」之筆.
⑦ 小學語文三年級成語故事有哪些
一、水滴石穿
從前,有個廉潔的縣官,他審問一個拿了公家一枚銅錢的倉庫管理人。那人說:「不就是一枚銅錢嗎?」他提筆寫下一行批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意思就是說,一天偷一枚銅錢,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繩鋸木頭,木頭也會斷;水珠天天滴在石頭上,石頭也會被滴穿。
[提示]比喻雖然力量小,只要堅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難辦到的事來。也作「滴水穿石」。
二、百發百中
在楚國的一個練武場上,許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個射箭能手養由基,連續幾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說:「射中靶心,還算不了什麼。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樹葉子,那還差不多。」養由基站穩腳步,張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樹葉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注釋]發:射箭。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擊技術非常高明。
三、無價之寶
戰國中期,魏國有一個農民在地里耕作時,得到一塊一尺見方的玉。他把玉獻給魏王。魏王叫老玉工鑒定,老玉工說:「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塊罕見的寶玉。」魏王問:「這塊玉值多少錢?」老玉工說:「有錢也買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價,也只能看一下而已。」魏王大喜,重賞了獻玉的人。
[提示]指極其稀有的珍貴物品。
四、畫龍點睛
南北朝有個畫家叫張僧繇。傳說他在一所佛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都沒畫眼睛。大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有了眼睛,龍會飛走的。」人們以為他說大話。他只好為兩條龍畫上眼睛。立時雷電破壁,兩條龍騰空而去,牆上只剩下沒有眼睛的兩條龍。
[提示]比喻作文或講話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會使內容更精闢有力。
五、手不釋卷
三國時,吳國大將呂蒙,善於領兵作戰,立下不少戰功。但他有一個毛病:不願讀書。吳王孫權對他說:「你掌管軍政大權,應該多讀兵書和史書。」他回答:「抽不出時間。」孫權說:「光武帝領兵打仗時,手都從來不離開書,你比他還忙嗎?」從此,呂蒙努力學習,成了一個有學問的將領。
[注釋]釋:放開。卷:書本。
[提示]形容勤奮學習或看書入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