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困馬乏的成語故事
【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車水馬龍】這則成語是從馬太後詔書中的話簡化而來,它形容車馬往來繁華熱鬧的場景。
這個成語來源於《後漢書.明德馬皇後紀》,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倉頭衣綠,領袖正白,顧視御者,不及遠矣。
東漢名將馬援的小女兒馬氏,由於父母早亡,年紀很小時就操辦家中的事情,把家務料理得井然有序,親朋們都稱贊她是個能乾的人。
十三歲那年,馬氏被選進宮內。她先是侍候漢光武帝的皇後,很受寵愛。光武帝去世後,太子劉庄即位,就是漢明帝,馬氏被封為貴人。由於她一直沒有生育,便收養了賈氏的一個兒子,取名為劉旦。公元60年,由於皇太後對她非常寵愛,她被立為明帝的皇後。
馬氏當了皇後,生活還是非常儉朴。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鑲邊。一些嬪妃朝見她時,還以為她穿了特別好的料子製成的衣服。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極普通的衣料,從此對她更尊敬了。
馬皇後知書識理,時常認真地閱讀《春秋》、《楚辭》等著作。有一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給她看,並問她應如何處理,她看後當場提出中肯的意見。但她並不因此而干預朝政,此後再也不主動去談論朝廷的事。
明帝死後,劉煌即位,這就是漢章帝。馬皇後被尊為皇太後。不久,章帝根據一些大臣的建議,打算對皇太後的弟兄封爵。馬太後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關後妃家族不得封侯的規定,明確地反對這樣做,因此這件事沒有辦。 第二年夏天,發生了大旱災。一些大臣又上奏說,今年所以大旱,是因為去年不封外戚的緣故。他們再次要求分封馬氏舅父。馬太後還是不同意,並且為此專門發了詔書,詔書上說:「凡是提出要對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獻媚於我,都是要從中取得好處。天大旱跟封爵有什麼關系?要記住前朝的教訓,寵貴外戚會招來傾覆的大禍。先帝不讓外戚擔任重要的職務,防備的就是這個。今後,怎能再讓馬氏走老路呢?」詔書接著說:「馬家的舅父,個個都很富貴。我身為太後,還是食不求甘,穿著簡朴,左右宮妃也盡量儉朴。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下邊做個樣子,讓外親見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們不反躬自責,反而笑話我太儉省。前幾天我路過娘家住地濯(zhuo)龍園的門前,見從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請安的,車子像流水那樣不停地駛去,馬匹往來不絕,好像一條游龍,招搖得很。他們家的傭人,穿得整整齊齊,衣眼綠色,領和袖雪白,看看我們的車上,比他們差遠了。我當時竭力控制自己,沒有責備他們。他們只知道自己享樂,根本不為國家憂愁,我怎麼能同意給他們加官進爵呢?」
※※※※※※※※※※※※※※※※※※※※※
【伯樂相馬】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延續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干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鍾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
【千金買骨】
「干金買骨」出自《戰國策·燕策》。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了內亂。齊宣王乘機派兵侵佔了燕國的一些城池。燕昭王即位後,決心振興燕國。因此,他廣招賢士,虛心求教。公元前312年,燕昭王去拜訪了一位很有才學的人--郭隗。在交談中,郭對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國君,拿出了千兩黃金讓手下的人去買千里馬。結果卻花了五百兩黃金給買回了一匹死馬的骨頭,國君一見,拍案大怒:「我是讓你去買千里馬,誰叫你買死馬?」手下人說:「大王息怒,你想,連死馬都肯花五百兩黃金買來,這件事情傳出去,還愁沒有好千里馬?」果然,不到一年,就有人送來了三匹千里馬。郭隗講完了這個故事,又接著說:「現在,大王如果真心求賢,就先從我郭隗開始吧!人們看到象我這樣的人尚且能夠得到您的任用,那麼還愁比我郭隗富有才能的英雄豪傑不來投奔嗎?」燕昭王聽罷,覺得這話很有道理,便為郭隗修築了官邸,責成他動工建造黃金台。不久,樂毅、鄒衍、劇辛等人,紛紛從周圍的國家投奔燕昭王而來。沒過幾年功夫,燕國就強盛起來,把齊國打得大敗。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概括出「千金買骨」這個成語,容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
※※※※※※※※※※※※※※※※※※
【老 馬 識 途】
春秋時,齊桓公率兵匯同燕國和無終國軍隊征伐孤竹國,並在孤竹國附近擊敗了逃往孤竹國的山戎大王和孤竹國大將黃花。到了晚上,齊桓公扎營休息,半夜裡黃花前來投誠,還拿著山戎大王的首級,並說孤竹國君答里呵已逃往沙漠,孤竹國的都城是一個空城。
第二天,齊桓公和燕庄公跟著黃花進了孤竹國都城,果然是一座空城。齊桓公讓燕庄公留駐在這里,自己帶兵讓黃花帶路到沙漠中去追答里呵。黃昏時分,他們來到一個地方地人叫它"迷谷",只見平沙一片,跟大海一樣無邊無際。大家都辨不清方向,齊桓公趕緊派人找黃花,可黃花早就沒影了,齊桓公這才反應過來,是中了黃花的詭計。這時,齊國的大臣管仲說?quot;我聽說北方有個'旱海',是個很險惡的地方,恐怕就是這兒,我們不能再走了。"挨了一夜,第二天天亮,仍然不知怎麼走出去,人困馬乏,隨時都有餓死渴死的危險。這時,管仲猛然想起,狗和鴿子不管離家多遠,也不會迷路,便對齊桓公說:"馬也許認得路,不如挑幾匹當地的老馬,讓他們在前頭走,也許能走出去。"於是齊桓公便讓人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在前面領路。這幾匹老馬不慌不忙地走著,還真領著大隊人馬走出了迷谷。齊桓公馬上回兵孤竹國,殺掉了答里呵和黃花,滅了孤竹國。
【驥 伏 鹽 車】
寓言故事:有匹上了年紀的好馬,"服鹽車而上太行",結果是"蹄申膝折","白汗交流",還是上不了山。伯樂看到後,給它卸下車轅哭,這匹馬也"仰而鳴,聲達於天"。見《戰國策·楚策四》。後以"驥伏鹽車"喻才能受到壓制。明吾丘瑞《運甓記·辭親赴任》:"爭奈塵理,未逢鑒識,譬之劍沉豐獄,驥伏鹽車。"
【殺 馬 毀 車】
東漢南陽人馮良,年三十時,奉命去迎接督郵。他恥於做這工作,在路上毀車殺馬,撕破衣帽,逃到犍為去從杜撫求學。妻子去找他,見路旁草中的死馬敗車和破衣服,認為已為虎狼盜賊所害,就為他發喪。過了十來年,他才學成回鄉。見《後漢書·周燮傳》。後用為藏身匿跡的典故。宋蘇軾《捕蝗至浮雲嶺山行疲恭有懷子由弟》詩二首之二:"殺馬毀車從此逝,子來何處問行藏?"
【馬革裹屍】
馬援是東漢名將。他年輕時當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個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肅一個僻遠的鄉村。
漢光武帝時,他奔赴沙場抵禦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屢建戰功。光武帝封他為「伏波將軍」。
不久,「威武將軍」劉尚在貴州陣亡。消息傳來,光武帝十分擔憂那裡的戰局。馬援年過花甲,卻自願請求出征。他說:「好男兒為國遠征,以馬革裹屍還葬!」他出兵貴州,勇挫敵兵,後來不幸病死在戰場。
「馬革裹屍」是指犧牲在戰場上,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形容英勇殺敵,不怕死在疆場上。
【馬首是瞻】
春秋時,晉國聯合齊魯等國一起伐秦。晉國大將荀偃任三軍統帥,指揮聯軍。聯軍人多心雜,到了涇水邊誰也不肯先渡河。後來魯軍帶頭泅渡,聯軍才隨後跟上。
秦軍為了阻止聯軍渡河,悄悄在河裡投下毒葯。聯軍飲了河水,大批士兵中毒身亡。於是,人心惶惶,聯軍亂作一團。幾天後,聯軍才渡過涇水在榆林扎營。
荀偃下令道:「明天雞鳴出兵,唯余馬首是瞻!」聯軍說:「干嗎都要跟著荀偃的馬頭跑呢!」荀偃哭笑不得,只好隨他們各行其是。
【塞翁失馬】
它是一則寓言故事,語出《淮南子•人間訓》。它是為闡述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禍福倚伏觀服務的。
東漢班固的《通幽賦》,有一句「北叟頗知其倚伏」的話,即提示了它的寓意。靠近邊塞的地方,住著一位老翁。老翁精通術數,善於算卜過去未來。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馬,無緣無故(大概是雌馬發情罷)掙脫羈絆,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鄰居都來安慰他,他心中有數,平靜地說:「這件事難道不是福嗎?」 幾個月後,那匹丟失的馬突然又跑回家來了,還領著一匹胡人的駿馬一起回來。鄰居們得知,都前來向他家表示祝賀。老翁無動於衷,坦然道:「這樣的事,難道不是禍嗎?」老翁家畜養了許多良馬,他的兒子生性好武,喜歡騎術。有一天,他兒子騎著烈馬到野外練習騎射,烈馬脫韁,把他兒子重重地甩了個仰面朝天,摔斷了大腿,成了終身殘疾。鄰居們聽說後,紛紛前來慰問。老翁不動聲色,淡然道:「這件事難道不是福嗎?」又過了一年,胡人侵犯邊境,大舉入塞。四鄉八鄰的精壯男子都被徵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參戰,死傷不可勝計。靠近邊塞的居民,十室九空,在戰爭中喪生。惟獨老翁的兒子因跛腳殘疾,沒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殘年餘生。所以福可以轉化為禍,禍也可變化成福。這種變化深不可測,誰也難以預料。
宋魏泰《東軒筆錄•失馬斷蛇》:「曾布為三司使,論市易被黜,魯公有柬別之,曰:『塞翁失馬,今未足悲,楚相斷蛇,後必有福。』」陸游《長安道》詩:「士師分鹿真是夢,塞翁失馬猶為福。」後又發展成為「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頻頻出現於文學作品或日常口語中,或用來說明世事變幻無常,或比喻因禍可以得福,壞事可以變為好事。一切事物都在不斷發展變化,好事與壞事,這矛盾的對立雙方,無不在一定的條件下,向各自的相反方向轉化
② 與馬有關的歷史故事或成語故事!!!
車水馬龍」這則成語是從馬太後詔書中的話簡化而來,它形容車馬往來繁華熱鬧的場景。
這個成語來源於《後漢書.明德馬皇後紀》,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倉頭衣綠,領袖正白,顧視御者,不及遠矣。
東漢名將馬援的小女兒馬氏,由於父母早亡,年紀很小時就操辦家中的事情,把家務料理得井然有序,親朋們都稱贊她是個能乾的人。
十三歲那年,馬氏被選進宮內。她先是侍候漢光武帝的皇後,很受寵愛。光武帝去世後,太子劉庄即位,就是漢明帝,馬氏被封為貴人。由於她一直沒有生育,便收養了賈氏的一個兒子,取名為劉旦。公元60年,由於皇太後對她非常寵愛,她被立為明帝的皇後。
馬氏當了皇後,生活還是非常儉朴。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鑲邊。一些嬪妃朝見她時,還以為她穿了特別好的料子製成的衣服。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極普通的衣料,從此對她更尊敬了。
馬皇後知書識理,時常認真地閱讀《春秋》、《楚辭》等著作。有一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給她看,並問她應如何處理,她看後當場提出中肯的意見。但她並不因此而干預朝政,此後再也不主動去談論朝廷的事。
明帝死後,劉煌即位,這就是漢章帝。馬皇後被尊為皇太後。不久,章帝根據一些大臣的建議,打算對皇太後的弟兄封爵。馬太後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關後妃家族不得封侯的規定,明確地反對這樣做,因此這件事沒有辦。 第二年夏天,發生了大旱災。一些大臣又上奏說,今年所以大旱,是因為去年不封外戚的緣故。他們再次要求分封馬氏舅父。馬太後還是不同意,並且為此專門發了詔書,詔書上說:「凡是提出要對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獻媚於我,都是要從中取得好處。天大旱跟封爵有什麼關系?要記住前朝的教訓,寵貴外戚會招來傾覆的大禍。先帝不讓外戚擔任重要的職務,防備的就是這個。今後,怎能再讓馬氏走老路呢?」詔書接著說:「馬家的舅父,個個都很富貴。我身為太後,還是食不求甘,穿著簡朴,左右宮妃也盡量儉朴。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下邊做個樣子,讓外親見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們不反躬自責,反而笑話我太儉省。前幾天我路過娘家住地濯(zhuo)龍園的門前,見從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請安的,車子像流水那樣不停地駛去,馬匹往來不絕,好像一條游龍,招搖得很。他們家的傭人,穿得整整齊齊,衣眼綠色,領和袖雪白,看看我們的車上,比他們差遠了。我當時竭力控制自己,沒有責備他們。他們只知道自己享樂,根本不為國家憂愁,我怎麼能同意給他們加官進爵呢?」
※※※※※※※※※※※※※※※※※※※※※
【伯樂相馬】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延續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干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鍾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
【千金買骨】
「干金買骨」出自《戰國策·燕策》。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了內亂。齊宣王乘機派兵侵佔了燕國的一些城池。燕昭王即位後,決心振興燕國。因此,他廣招賢士,虛心求教。公元前312年,燕昭王去拜訪了一位很有才學的人——郭隗。在交談中,郭對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國君,拿出了千兩黃金讓手下的人去買千里馬。結果卻花了五百兩黃金給買回了一匹死馬的骨頭,國君一見,拍案大怒:「我是讓你去買千里馬,誰叫你買死馬?」手下人說:「大王息怒,你想,連死馬都肯花五百兩黃金買來,這件事情傳出去,還愁沒有好千里馬?」果然,不到一年,就有人送來了三匹千里馬。郭隗講完了這個故事,又接著說:「現在,大王如果真心求賢,就先從我郭隗開始吧!人們看到象我這樣的人尚且能夠得到您的任用,那麼還愁比我郭隗富有才能的英雄豪傑不來投奔嗎?」燕昭王聽罷,覺得這話很有道理,便為郭隗修築了官邸,責成他動工建造黃金台。不久,樂毅、鄒衍、劇辛等人,紛紛從周圍的國家投奔燕昭王而來。沒過幾年功夫,燕國就強盛起來,把齊國打得大敗。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概括出「千金買骨」這個成語,容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
※※※※※※※※※※※※※※※※※※
【老 馬 識 途】
春秋時,齊桓公率兵匯同燕國和無終國軍隊征伐孤竹國,並在孤竹國附近擊敗了逃往孤竹國的山戎大王和孤竹國大將黃花。到了晚上,齊桓公扎營休息,半夜裡黃花前來投誠,還拿著山戎大王的首級,並說孤竹國君答里呵已逃往沙漠,孤竹國的都城是一個空城。
第二天,齊桓公和燕庄公跟著黃花進了孤竹國都城,果然是一座空城。齊桓公讓燕庄公留駐在這里,自己帶兵讓黃花帶路到沙漠中去追答里呵。黃昏時分,他們來到一個地方地人叫它"迷谷",只見平沙一片,跟大海一樣無邊無際。大家都辨不清方向,齊桓公趕緊派人找黃花,可黃花早就沒影了,齊桓公這才反應過來,是中了黃花的詭計。這時,齊國的大臣管仲說?quot;我聽說北方有個'旱海',是個很險惡的地方,恐怕就是這兒,我們不能再走了。"挨了一夜,第二天天亮,仍然不知怎麼走出去,人困馬乏,隨時都有餓死渴死的危險。這時,管仲猛然想起,狗和鴿子不管離家多遠,也不會迷路,便對齊桓公說:"馬也許認得路,不如挑幾匹當地的老馬,讓他們在前頭走,也許能走出去。"於是齊桓公便讓人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在前面領路。這幾匹老馬不慌不忙地走著,還真領著大隊人馬走出了迷谷。齊桓公馬上回兵孤竹國,殺掉了答里呵和黃花,滅了孤竹國。
【驥 伏 鹽 車】
寓言故事:有匹上了年紀的好馬,"服鹽車而上太行",結果是"蹄申膝折","白汗交流",還是上不了山。伯樂看到後,給它卸下車轅哭,這匹馬也"仰而鳴,聲達於天"。見《戰國策·楚策四》。後以"驥伏鹽車"喻才能受到壓制。明吾丘瑞《運甓記·辭親赴任》:"爭奈塵理,未逢鑒識,譬之劍沉豐獄,驥伏鹽車。"
【殺 馬 毀 車】
東漢南陽人馮良,年三十時,奉命去迎接督郵。他恥於做這工作,在路上毀車殺馬,撕破衣帽,逃到犍為去從杜撫求學。妻子去找他,見路旁草中的死馬敗車和破衣服,認為已為虎狼盜賊所害,就為他發喪。過了十來年,他才學成回鄉。見《後漢書·周燮傳》。後用為藏身匿跡的典故。宋蘇軾《捕蝗至浮雲嶺山行疲恭有懷子由弟》詩二首之二:"殺馬毀車從此逝,子來何處問行藏?"
③ 有關於馬的成語故事
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為東漢青銅器,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干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著地。一匹軀體龐大的馬踏在一隻正疾馳的小燕子背上,小燕子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現了駿馬凌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膽的構思,浪漫的手法,給人以驚心動魄之感,令人叫絕。藝術家巧妙地用閃電般的剎那將一隻凌雲飛馳、驍勇矯健的天馬表現得淋漓盡致,體現出漢代奮發向上、豪邁進取的精神。該作品不僅構思巧妙,而且工藝十分精湛;不僅重在傳神,而且造型寫實。按古代相馬經中所述的良馬的標准尺度來衡量銅奔馬,幾乎無一處不合尺度,故有人認為它不僅是傑出的藝術品,而且是相馬的法式。
,
馬不停蹄
釋 義 奔波忙碌,不得休息。比喻不停頓地向前走。
出 處 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二折:「贏的他急難措手,打的他馬不停蹄。」
示 例 ~的走至天色大明,看看追兵已遠,方始勒住馬。(清·吳趼人《痛史》第三回)
馬馬虎虎,
馬失前蹄:比喻偶然發生差錯而受挫。
馬首是瞻,
瞻:往前或向上看。看著我馬頭的方向,決定進退。比喻追隨某人行動。
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襄公十四年】
魏收才華出眾,人品卻很不好,是個無德無行的封建文人。在政治上,他隨時俯仰,唯權貴馬首是瞻。--【四十三.《魏書》:"包舉一代始終,頗為詳悉"】
「馬首是瞻」:看著馬頭行事,馬到哪裡,兵到哪裡,服從指揮。
「塞翁失馬」是一則寓言故事,語出《淮南子•人間訓》。它是為闡述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禍福倚伏觀服務的。
東漢班固的《通幽賦》,有一句「北叟頗知其倚伏」的話,即提示了它的寓意。靠近邊塞的地方,住著一位老翁。老翁精通術數,善於算卜過去未來。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馬,無緣無故(大概是雌馬發情罷)掙脫羈絆,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鄰居都來安慰他,他心中有數,平靜地說:「這件事難道不是福嗎?」 幾個月後,那匹丟失的馬突然又跑回家來了,還領著一匹胡人的駿馬一起回來。鄰居們得知,都前來向他家表示祝賀。老翁無動於衷,坦然道:「這樣的事,難道不是禍嗎?」老翁家畜養了許多良馬,他的兒子生性好武,喜歡騎術。有一天,他兒子騎著烈馬到野外練習騎射,烈馬脫韁,把他兒子重重地甩了個仰面朝天,摔斷了大腿,成了終身殘疾。鄰居們聽說後,紛紛前來慰問。老翁不動聲色,淡然道:「這件事難道不是福嗎?」又過了一年,胡人侵犯邊境,大舉入塞。四鄉八鄰的精壯男子都被徵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參戰,死傷不可勝計。靠近邊塞的居民,十室九空,在戰爭中喪生。惟獨老翁的兒子因跛腳殘疾,沒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殘年餘生。所以福可以轉化為禍,禍也可變化成福。這種變化深不可測,誰也難以預料。
宋魏泰《東軒筆錄•失馬斷蛇》:「曾布為三司使,論市易被黜,魯公有柬別之,曰:『塞翁失馬,今未足悲,楚相斷蛇,後必有福。』」陸游《長安道》詩:「士師分鹿真是夢,塞翁失馬猶為福。」後又發展成為「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頻頻出現於文學作品或日常口語中,或用來說明世事變幻無常,或比喻因禍可以得福,壞事可以變為好事。一切事物都在不斷發展變化,好事與壞事,這矛盾的對立雙方,無不在一定的條件下,向各自的相反方向轉化。
④ 有關馬的成語故事
「塞翁失馬」是一則寓言故事,語出《淮南子人間訓》。它是為闡述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禍福倚伏觀服務的。
東漢班固的《通幽賦》,有一句「北叟頗知其倚伏」的話,即提示了它的寓意。靠近邊塞的地方,住著一位老翁。老翁精通術數,善於算卜過去未來。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馬,無緣無故(大概是雌馬發情罷)掙脫羈絆,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鄰居都來安慰他,他心中有數,平靜地說:「這件事難道不是福嗎?」幾個月後,那匹丟失的馬突然又跑回家來了,還領著一匹胡人的駿馬一起回來。鄰居們得知,都前來向他家表示祝賀。老翁無動於衷,坦然道:「這樣的事,難道不是禍嗎?」老翁家畜養了許多良馬,他的兒子生性好武,喜歡騎術。有一天,他兒子騎著烈馬到野外練習騎射,烈馬脫韁,把他兒子重重地甩了個仰面朝天,摔斷了大腿,成了終身殘疾。鄰居們聽說後,紛紛前來慰問。老翁不動聲色,淡然道:「這件事難道不是福嗎?」又過了一年,胡人侵犯邊境,大舉入塞。四鄉八鄰的精壯男子都被徵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參戰,死傷不可勝計。靠近邊塞的居民,十室九空,在戰爭中喪生。惟獨老翁的兒子因跛腳殘疾,沒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殘年餘生。所以福可以轉化為禍,禍也可變化成福。這種變化深不可測,誰也難以預料。
【成語:伯樂相馬】
【成語故事】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於是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鍾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了
⑤ 人強馬壯的成語故事
有關「馬」的成語 ? 【一馬當先】作戰或做事時,不畏艱難,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 【千軍萬馬】形容士兵眾多,聲勢壯大. ? 【天馬行空】喻才思豪放飄逸. ? 【心猿意馬】形容心思意念飄浮不定. ? 【犬馬之勞】謙稱自己微薄的服務像犬馬一般微不足道. ? 【汗馬功勞】喻為征戰奔走的功勞. ? 【老馬識途】喻經驗豐富的人. ? 【兵荒馬亂】形容戰亂破壞之嚴重,秩序之紊亂. ? 【走馬看花】大略觀看事務外象,無暇細究其底蘊. ? 【車水馬龍】形容繁華熱鬧. ? 【招兵買馬】徵招士兵,購買馬匹;指集結武力,預謀作戰. ? 【金戈鐵馬】表示軍隊裝備很好,作戰力非常強;或喻戰爭. ? 【青梅竹馬】指幼時游戲的伴侶. ? 【指鹿為馬】形容歪曲事實顛倒是非. ? 【秣馬厲兵】磨快武器,喂飽戰馬,准備戰斗;也泛指事前積極的准備. ? 【馬耳東風】形容一個人對別人所說的話漠不關心,聽過就忘. ? 【馬到成功】用以祝賀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 【馬革里屍】形容軍人英勇地戰死在沙場上. ? 【馬首是瞻】指完全聽從領導人的指揮來行動. ? 【馬齒徒長】只喻只是年齡徒然加大,但沒有大作為. ? 【塞翁失馬】(1)比喻人因禍得福.(2)形容禍福無常,不能遽下定論. ? 【駟馬難追】話一說出口,難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語謹慎,要信守諾言. ? 【龍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 【聲色犬馬】形容生活非常糜爛. ? 【懸崖勒馬】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醒悟回頭. ? 【原班人馬】同一批人員. ? 【駑馬十駕】比喻平庸的人只要勤奮,也能有所成就. ? 【六馬仰秣】形容樂聲美妙. ? 【馬不知臉長】比喻人不知道自己的缺點. ? 【單槍匹馬】比喻單獨行動,沒有絲毫助力. ? 【牛驥同皂】比喻賢愚不分. ? 【老驥伏櫪】比喻年紀雖老,仍懷雄心壯志. ? 【黑馬】比喻競賽中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的獲勝者. ? 【拍馬屁】比喻諂媚、阿諛、奉承. 成語典故——伯樂相馬 伯樂本來的名字叫孫陽,他是春秋秦穆公時的人,很會辨別馬匹的好壞,是著名的相馬師,所以人們叫他伯樂(天上星宿名稱,傳聞專管天馬).有一次,伯樂經過虞阪,眼睛一亮,看見一匹千里馬;但是這匹馬卻被人當成劣馬,用來拉車.伯樂覺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淚如雨下.這匹馬彷佛也知道伯樂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連連嘶叫起來.伯樂有一個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會相馬.有一次,他找來了一匹駿馬,告訴秦穆公說這是黃色的雌馬.秦穆公牽來一看,卻是一匹栗色的雄馬,不禁大失所望.事後,穆公對伯樂說:「方九皋連雄馬、雌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麼可能看得出馬的好壞呢?」伯樂不以為然,他認為方九皋看重馬的內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聽了,再牽出馬仔細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 人們常把具有賞識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樂,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馬,這就是「伯樂相馬」.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鞍不離馬,甲不離身 鞍馬勞頓 鞍馬勞倦 鞍馬勞困 鞍馬勞神 鞍馬之勞 鞍前馬後 鞭長不及馬腹 弊車羸馬 兵藏武庫,馬入華山 兵荒馬亂 兵慌馬亂 伯樂相馬 兵馬不動,糧草先行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班馬文章 寶馬香車 兵強馬壯 避世金馬 不食馬肝 不識馬肝 北叟失馬 車塵馬足 車馳馬驟 車殆馬煩 車怠馬煩 車煩馬斃 持戈試馬 窗間過馬 車馬輻輳 策馬飛輿 車馬駢闐 馳馬試劍 車馬填門 車馬盈門 吹牛拍馬 車水馬龍 車填馬隘 車塵馬跡 車轍馬跡 車在馬前 東風吹馬耳 東風馬耳 東風射馬耳 斗雞走馬 打馬虎眼 大馬金刀 得馬失馬 得馬生災 得馬折足 代馬望北 代馬依風 單槍獨馬 單槍匹馬 丹書白馬 短衣匹馬 二童一馬 風吹馬耳 風車雨馬 風車雲馬 非驢非馬 風馬不接 放馬後炮 放馬華陽 風馬牛不相及 風馬牛 肥馬輕裘 風馬雲車 服牛乘馬 放牛歸馬 風牛馬不相及 風檣陣馬 飛鷹走馬 光車駿馬 膏車秣馬 高車駟馬 弓調馬服 歸馬放牛 谷馬礪兵 狗馬聲色 裹屍馬革 高頭大馬 毀車殺馬 寒蟬仗馬 橫刀躍馬 橫戈盤馬 橫戈躍馬 汗馬功勞 汗馬之功 汗馬之勞 呼牛呼馬 猴年馬月 呼牛作馬 橫槍躍馬 害群之馬 諱樹數馬 見鞍思馬 鳩車竹馬 金戈鐵馬 馬不解鞍 馬勃牛溲 馬浡牛溲 馬不停蹄 馬塵不及 馬遲枚疾 馬齒徒增 馬齒徒長 馬到成功 馬到功成 馬耳春風 馬耳東風 馬放南山 馬翻人仰 馬腹逃鞭 馬革裹屍 馬工枚速 枚速馬工 馬革盛屍 馬後炮 馬角烏白 馬角烏頭 馬跡蛛絲 馬空冀北 馬龍車水 馬鹿異形 馬鹿易形 馬馬虎虎 秣馬厲兵 馬面牛頭 馬毛蝟磔 馬毛蝟磔 買馬招兵 買馬招軍 馬牛襟裾 馬牛其風 馬去馬歸 馬前潑水 馬前卒 馬入華山 馬如流水 盲人騎瞎馬 盲人瞎馬 瞎馬臨池 馬如游龍 馬如游魚 馬水車龍 馬上得天下 馬上房子 馬上功成 馬上看花 馬瘦毛長 馬上牆頭 馬首是瞻 馬首欲東 馬咽車闐 馬仰人翻 馬足車塵 馬中關五 馬捉老鼠 馬足龍沙 馬壯人強 駑馬十駕 駑馬十舍 牛溲馬勃 牛溲馬渤 牛頭不對馬面 牛頭不對馬嘴 牛頭馬面 牛童馬走 拿下馬來 匹馬單槍 匹馬當先 跑馬觀花 拍馬溜須 盤馬彎弓 匹馬一麾 匹馬只輪 千兵萬馬 騎曹不記馬 乞兒馬醫 秋高馬肥 千軍萬馬 犬馬戀主 裘馬輕肥 裘馬輕狂 裘馬清狂 裘馬聲色 求馬唐肆 騎馬尋馬 雀馬魚龍 求馬於唐市 求馬於唐肆 犬馬之報 犬馬之誠 犬馬之疾 犬馬之決 犬馬之勞 犬馬之力 犬馬之戀 騎馬找馬 青梅竹馬 犬馬之年 犬馬之養 敲牛宰馬 輕裘肥馬 青絲白馬 青衫司馬 牆頭馬上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 權移馬鹿 人歡馬叫 人荒馬亂 人喊馬嘶 人困馬乏 戎馬倉皇 戎馬劻勷 戎馬倥傯 戎馬倥傯 戎馬生郊 戎馬生涯 軟裘快馬 人強馬壯 人仰馬翻 人語馬嘶 束兵秣馬 士飽馬騰 素車白馬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神龍馬壯 駟馬不追 司馬稱好 四馬攢蹄 死馬當活馬醫 駟馬高車 駟馬高蓋 駟馬高門 殺馬毀車 食馬留肝 駟馬莫追 駟馬難追 司馬牛之嘆 司馬青衫 善馬熟人 失馬塞翁 三馬同槽 束馬懸車 束馬縣車 駟馬軒車 散馬休牛 率馬以驥 駟馬仰秣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昭之心 射人先射馬 聲色狗馬 素絲良馬 聲色犬馬 識途老馬 識塗老馬 塞翁得馬 塞翁失馬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塞翁之馬 脫韁之馬 鐵馬金戈 天馬行空 童牛角馬 土牛木馬 天粟馬角 銅圍鐵馬 烏白馬角 舞刀躍馬 五花殺馬 文君司馬 萬馬奔騰 五馬分屍 萬馬齊喑 問牛知馬 烏頭白馬生角 烏頭白,馬生角 烏頭馬角 烏焉成馬 問羊知馬 洗兵牧馬 選兵秣馬 懸兵束馬 香車寶馬 鮮車健馬 鮮車怒馬 懸車束馬 下馬馮婦 下馬看花 系馬埋輪 下馬威 信馬由韁 休牛歸馬 休牛散馬 效犬馬力 朽索馭馬 懸崖勒馬 鮮衣良馬 鮮衣怒馬 心猿意馬 以渴服馬 以鹿為馬 飲馬長江 一馬當先 倚馬可待 一馬平川 衣馬輕肥 倚馬千言 倚馬七紙 飲馬投錢 躍馬彎弓 野馬無韁 以毛相馬 意馬心猿 一馬一鞍 躍馬揚鞭 玉堂金馬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燕昭好馬 招兵買馬 枕戈汗馬 止戈散馬 獐麇馬鹿 招軍買馬 指鹿為馬 指鹿作馬 走馬到任 陣馬風檣 走馬赴任 走馬觀花 仗馬寒蟬 走馬看花 走馬上任 竹馬之交 走馬章台 竹馬之友 蛛絲馬跡
⑥ 查帶馬的成語故事
【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車水馬龍】這則成語是從馬太後詔書中的話簡化而來,它形容車馬往來繁華熱鬧的場景。
這個成語來源於《後漢書.明德馬皇後紀》,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倉頭衣綠,領袖正白,顧視御者,不及遠矣。
東漢名將馬援的小女兒馬氏,由於父母早亡,年紀很小時就操辦家中的事情,把家務料理得井然有序,親朋們都稱贊她是個能乾的人。
十三歲那年,馬氏被選進宮內。她先是侍候漢光武帝的皇後,很受寵愛。光武帝去世後,太子劉庄即位,就是漢明帝,馬氏被封為貴人。由於她一直沒有生育,便收養了賈氏的一個兒子,取名為劉旦。公元60年,由於皇太後對她非常寵愛,她被立為明帝的皇後。
馬氏當了皇後,生活還是非常儉朴。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鑲邊。一些嬪妃朝見她時,還以為她穿了特別好的料子製成的衣服。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極普通的衣料,從此對她更尊敬了。
馬皇後知書識理,時常認真地閱讀《春秋》、《楚辭》等著作。有一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給她看,並問她應如何處理,她看後當場提出中肯的意見。但她並不因此而干預朝政,此後再也不主動去談論朝廷的事。
明帝死後,劉煌即位,這就是漢章帝。馬皇後被尊為皇太後。不久,章帝根據一些大臣的建議,打算對皇太後的弟兄封爵。馬太後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關後妃家族不得封侯的規定,明確地反對這樣做,因此這件事沒有辦。 第二年夏天,發生了大旱災。一些大臣又上奏說,今年所以大旱,是因為去年不封外戚的緣故。他們再次要求分封馬氏舅父。馬太後還是不同意,並且為此專門發了詔書,詔書上說:「凡是提出要對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獻媚於我,都是要從中取得好處。天大旱跟封爵有什麼關系?要記住前朝的教訓,寵貴外戚會招來傾覆的大禍。先帝不讓外戚擔任重要的職務,防備的就是這個。今後,怎能再讓馬氏走老路呢?」詔書接著說:「馬家的舅父,個個都很富貴。我身為太後,還是食不求甘,穿著簡朴,左右宮妃也盡量儉朴。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下邊做個樣子,讓外親見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們不反躬自責,反而笑話我太儉省。前幾天我路過娘家住地濯(zhuo)龍園的門前,見從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請安的,車子像流水那樣不停地駛去,馬匹往來不絕,好像一條游龍,招搖得很。他們家的傭人,穿得整整齊齊,衣眼綠色,領和袖雪白,看看我們的車上,比他們差遠了。我當時竭力控制自己,沒有責備他們。他們只知道自己享樂,根本不為國家憂愁,我怎麼能同意給他們加官進爵呢?」
※※※※※※※※※※※※※※※※※※※※※
【伯樂相馬】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延續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干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鍾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
【千金買骨】
「干金買骨」出自《戰國策·燕策》。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了內亂。齊宣王乘機派兵侵佔了燕國的一些城池。燕昭王即位後,決心振興燕國。因此,他廣招賢士,虛心求教。公元前312年,燕昭王去拜訪了一位很有才學的人——郭隗。在交談中,郭對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國君,拿出了千兩黃金讓手下的人去買千里馬。結果卻花了五百兩黃金給買回了一匹死馬的骨頭,國君一見,拍案大怒:「我是讓你去買千里馬,誰叫你買死馬?」手下人說:「大王息怒,你想,連死馬都肯花五百兩黃金買來,這件事情傳出去,還愁沒有好千里馬?」果然,不到一年,就有人送來了三匹千里馬。郭隗講完了這個故事,又接著說:「現在,大王如果真心求賢,就先從我郭隗開始吧!人們看到象我這樣的人尚且能夠得到您的任用,那麼還愁比我郭隗富有才能的英雄豪傑不來投奔嗎?」燕昭王聽罷,覺得這話很有道理,便為郭隗修築了官邸,責成他動工建造黃金台。不久,樂毅、鄒衍、劇辛等人,紛紛從周圍的國家投奔燕昭王而來。沒過幾年功夫,燕國就強盛起來,把齊國打得大敗。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概括出「千金買骨」這個成語,容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
※※※※※※※※※※※※※※※※※※
【老 馬 識 途】
春秋時,齊桓公率兵匯同燕國和無終國軍隊征伐孤竹國,並在孤竹國附近擊敗了逃往孤竹國的山戎大王和孤竹國大將黃花。到了晚上,齊桓公扎營休息,半夜裡黃花前來投誠,還拿著山戎大王的首級,並說孤竹國君答里呵已逃往沙漠,孤竹國的都城是一個空城。
第二天,齊桓公和燕庄公跟著黃花進了孤竹國都城,果然是一座空城。齊桓公讓燕庄公留駐在這里,自己帶兵讓黃花帶路到沙漠中去追答里呵。黃昏時分,他們來到一個地方地人叫它"迷谷",只見平沙一片,跟大海一樣無邊無際。大家都辨不清方向,齊桓公趕緊派人找黃花,可黃花早就沒影了,齊桓公這才反應過來,是中了黃花的詭計。這時,齊國的大臣管仲說?quot;我聽說北方有個'旱海',是個很險惡的地方,恐怕就是這兒,我們不能再走了。"挨了一夜,第二天天亮,仍然不知怎麼走出去,人困馬乏,隨時都有餓死渴死的危險。這時,管仲猛然想起,狗和鴿子不管離家多遠,也不會迷路,便對齊桓公說:"馬也許認得路,不如挑幾匹當地的老馬,讓他們在前頭走,也許能走出去。"於是齊桓公便讓人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在前面領路。這幾匹老馬不慌不忙地走著,還真領著大隊人馬走出了迷谷。齊桓公馬上回兵孤竹國,殺掉了答里呵和黃花,滅了孤竹國。
【驥 伏 鹽 車】
寓言故事:有匹上了年紀的好馬,"服鹽車而上太行",結果是"蹄申膝折","白汗交流",還是上不了山。伯樂看到後,給它卸下車轅哭,這匹馬也"仰而鳴,聲達於天"。見《戰國策·楚策四》。後以"驥伏鹽車"喻才能受到壓制。明吾丘瑞《運甓記·辭親赴任》:"爭奈塵理,未逢鑒識,譬之劍沉豐獄,驥伏鹽車。"
【殺 馬 毀 車】
東漢南陽人馮良,年三十時,奉命去迎接督郵。他恥於做這工作,在路上毀車殺馬,撕破衣帽,逃到犍為去從杜撫求學。妻子去找他,見路旁草中的死馬敗車和破衣服,認為已為虎狼盜賊所害,就為他發喪。過了十來年,他才學成回鄉。見《後漢書·周燮傳》。後用為藏身匿跡的典故。宋蘇軾《捕蝗至浮雲嶺山行疲恭有懷子由弟》詩二首之二:"殺馬毀車從此逝,子來何處問行藏?"
【馬革裹屍】
馬援是東漢名將。他年輕時當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個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肅一個僻遠的鄉村。
漢光武帝時,他奔赴沙場抵禦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屢建戰功。光武帝封他為「伏波將軍」。
不久,「威武將軍」劉尚在貴州陣亡。消息傳來,光武帝十分擔憂那裡的戰局。馬援年過花甲,卻自願請求出征。他說:「好男兒為國遠征,以馬革裹屍還葬!」他出兵貴州,勇挫敵兵,後來不幸病死在戰場。
「馬革裹屍」是指犧牲在戰場上,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形容英勇殺敵,不怕死在疆場上。
【馬首是瞻】
春秋時,晉國聯合齊魯等國一起伐秦。晉國大將荀偃任三軍統帥,指揮聯軍。聯軍人多心雜,到了涇水邊誰也不肯先渡河。後來魯軍帶頭泅渡,聯軍才隨後跟上。
秦軍為了阻止聯軍渡河,悄悄在河裡投下毒葯。聯軍飲了河水,大批士兵中毒身亡。於是,人心惶惶,聯軍亂作一團。幾天後,聯軍才渡過涇水在榆林扎營。
荀偃下令道:「明天雞鳴出兵,唯余馬首是瞻!」聯軍說:「干嗎都要跟著荀偃的馬頭跑呢!」荀偃哭笑不得,只好隨他們各行其是。
【塞翁失馬】
它是一則寓言故事,語出《淮南子•人間訓》。它是為闡述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禍福倚伏觀服務的。
東漢班固的《通幽賦》,有一句「北叟頗知其倚伏」的話,即提示了它的寓意。靠近邊塞的地方,住著一位老翁。老翁精通術數,善於算卜過去未來。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馬,無緣無故(大概是雌馬發情罷)掙脫羈絆,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鄰居都來安慰他,他心中有數,平靜地說:「這件事難道不是福嗎?」 幾個月後,那匹丟失的馬突然又跑回家來了,還領著一匹胡人的駿馬一起回來。鄰居們得知,都前來向他家表示祝賀。老翁無動於衷,坦然道:「這樣的事,難道不是禍嗎?」老翁家畜養了許多良馬,他的兒子生性好武,喜歡騎術。有一天,他兒子騎著烈馬到野外練習騎射,烈馬脫韁,把他兒子重重地甩了個仰面朝天,摔斷了大腿,成了終身殘疾。鄰居們聽說後,紛紛前來慰問。老翁不動聲色,淡然道:「這件事難道不是福嗎?」又過了一年,胡人侵犯邊境,大舉入塞。四鄉八鄰的精壯男子都被徵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參戰,死傷不可勝計。靠近邊塞的居民,十室九空,在戰爭中喪生。惟獨老翁的兒子因跛腳殘疾,沒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殘年餘生。所以福可以轉化為禍,禍也可變化成福。這種變化深不可測,誰也難以預料。
宋魏泰《東軒筆錄•失馬斷蛇》:「曾布為三司使,論市易被黜,魯公有柬別之,曰:『塞翁失馬,今未足悲,楚相斷蛇,後必有福。』」陸游《長安道》詩:「士師分鹿真是夢,塞翁失馬猶為福。」後又發展成為「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頻頻出現於文學作品或日常口語中,或用來說明世事變幻無常,或比喻因禍可以得福,壞事可以變為好事。一切事物都在不斷發展變化,好事與壞事,這矛盾的對立雙方,無不在一定的條件下,向各自的相反方向轉化
⑦ 關於馬的成語 和成語故事
馬不停蹄 馬齒徒增 馬到成功 馬耳東風 馬工枚速 馬牛襟裾 馬首是瞻 馬放南山 馬角烏頭 馬毛蝟磔 馬前潑水 馬首欲東 馬瘦毛長 馬咽車闐 馬空冀北 一馬平川 駟馬高車 走馬觀花 快馬加鞭 老馬識途 駑馬戀棧 萬馬奔騰 一馬當先 倚馬可待 汗馬功勞 把馬輕裘 駑馬鉛刀 鞍馬勞頓 走馬上任 天馬行空 戎馬倥傯 萬馬齊喑 鐵馬金戈 匹馬只輪 盤馬彎弓 率馬以驥 人仰馬翻 兵強馬壯 蛛絲馬跡 車水馬龍 牛頭馬面 牆頭馬上 鞍前馬後 人困馬乏 車轍馬跡 兵荒馬亂 牛高馬大 心猿意馬 青梅竹馬 指鹿為馬盲人瞎馬 招兵買馬 懸崖勒馬 塞翁失馬 香車寶馬 伯樂相馬 千軍萬馬 厲兵秣馬 非驢非馬 單槍匹馬 森牛流馬 聲色犬馬 烏焉成馬 脫韁之馬 毀車殺馬 呼牛作馬 騎馬找馬
一馬不跨雙鞍。 人有錯手,馬有失蹄
人奔家鄉馬奔草。 人怕理,馬怕鞭,蚊早怕火煙。
人要煉,馬要騎。 人是衣裳馬是鞍。
小馬兒乍行嫌路窄。 千里騾馬一處牛。
馬上不知馬下苦,飽漢不知餓漢飢。 馬上摔死英雄漢,河中淹死會水人。
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發。 馬至灘,不加鞭。
馬行十步九回頭。 馬屁拍在馬腿上。
馬看牙板,樹看年輪。 馬群賓士靠頭馬。
見鞍思馬,睹物思人。 牛頭不對馬嘴。(驢唇不對馬嘴)
心急馬行遲。
馬鞍套在驢背上——對不上號。 馬背上打電話——奇聞。
馬背上釘掌——離題太遠。 馬槽里伸出個驢頭——多一張嘴。
馬兒護虎兒——沒那回事。 馬兒伸腿——出題。
馬過竹橋——難拐彎。 馬韁繩栓羊頭——路子不對。
馬嚼子戴一牛嘴上——胡來。 馬駒子拉車——上了套。
馬籠頭給牛戴——生搬硬套。 馬屁股上的蒼蠅——瞎嗡嗡。
馬散寵頭——自由自在。 馬上耍雜技——藝高。
馬尾巴拴豆腐——提不起來。 馬尾巴綳琵琶——不值不談。
馬戲團的猴子——隨人耍。 馬戲團的小丑——走過場。
馬長犄角騾下駒——怪事一樁。
車馬炮臨門——硬將軍。 好馬遭鞭打——忍辱負重。
駿馬馱銀鞍——兩相配。 騎馬不帶鞭子——拍馬屁。
騎馬吃豆包——撒了餡兒。 偷馬賊掛佛珠——假正經。
轅馬拉套——不受重用。 千里馬拉犁耙——大材小用。
船上跑馬——走投無路。 火燒紙馬店——遲早要歸天。
捨得買馬捨不得置鞍——大處不算小處算。 矮子騎大馬——上下為難。
冰凌上跑馬——站不住腳。 木排上跑馬——蹩腳。
瘸腳驢跟馬跑——趕不上。 小娃騎木馬——願上不願下。
半天雲中跑馬——露了馬腳。 到了懸崖不勒馬——死路一條。
扛著口袋牽牽著馬——有福不會享。
Alllayloadonthewillinghorse.(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人並不因為生在馬廄里就成了馬。)
Amanmayleadahorsetothewater,buthecannotmakehimdrink.(牽馬到河易,強馬飲水難。)
馬革裹屍
馬革,指馬皮,指在戰場上死去以後,沒有棺木盛殮,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後來,人們常用這句話形容英勇作戰,拚死疆場。
這句成語見於《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東漢時,有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叫馬援,扶風茂陵人(今陝西興平東北人),字文淵。有一次,馬援在外作戰凱旋迴京,許多人前來歡迎慰勞。在這些歡迎的人中間,有一個叫孟冀的,也隨同眾人向馬援道賀。馬援說:「我總以為你要和我說什麼大事,怎麼也這樣隨波逐流地一味誇獎我呢?」孟冀笑了笑,沒說什麼。馬援說:武帝時代的伏波將軍路博德,開拓了七郡的地方,不過封了幾百戶的侯爵。我現在倒封了這樣大的地盤,賞過於功,能夠保住長久嗎?現在匈奴、烏桓還不時侵擾北方邊境,我想自告奮勇前去討伐。作一個好男兒,就應當准備把生命犧牲在疆場上,用馬革裹屍而歸,怎能躺在床上死在妻子、兒女的身旁!
孟冀聽了馬援的話,不勝佩服,說:「這不愧是一個大丈夫呀!」後來,馬援擔任了隴西太守一職,率軍擊破先零羌,並一直在軍中征戰,直到六十三歲,病死軍中,實現了他「馬革裹屍」的諾言。
成語典故——伯樂相馬
伯樂本來的名字叫孫陽,他是春秋秦穆公時的人,很會辨別馬匹的好壞,是著名的相馬師,所以人們叫他伯樂(天上星宿名稱,傳聞專管天馬)。有一次,伯樂經過虞阪,眼睛一亮,看見一匹千里馬;但是這匹馬卻被人當成劣馬,用來拉車。伯樂覺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淚如雨下。這匹馬彷佛也知道伯樂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連連嘶叫起來。伯樂有一個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會相馬。有一次,他找來了一匹駿馬,告訴秦穆公說這是黃色的雌馬。秦穆公牽來一看,卻是一匹栗色的雄馬,不禁大失所望。事後,穆公對伯樂說:「方九皋連雄馬、雌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麼可能看得出馬的好壞呢?」伯樂不以為然,他認為方九皋看重馬的內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聽了,再牽出馬仔細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
人們常把具有賞識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樂,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馬,這就是「伯樂相馬。
有關「馬」的成語
一馬當先:作戰或做事時,不畏艱難,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千軍萬馬:形容士兵眾多,聲勢壯大。
天馬行空:喻才思豪放飄逸。
心猿意馬:形容心思意念飄浮不定。
犬馬之勞:謙稱自己微薄的服務像犬馬一般微不足道。
汗馬功勞:喻為征戰奔走的功勞。
老馬識途:喻經驗豐富的人。
兵荒馬亂:形容戰亂破壞之嚴重,秩序之紊亂。
走馬看花:大略觀看事務外象,無暇細究其底蘊。
車水馬龍:形容繁華熱鬧。
招兵買馬:徵招士兵,購買馬匹;指集結武力,預謀作戰。
金戈鐵馬:表示軍隊裝備很好,作戰力非常強;或喻戰爭。
青梅竹馬:指幼時游戲的伴侶。
指鹿為馬:形容歪曲事實顛倒是非。
秣馬厲兵:磨快武器,喂飽戰馬,准備戰斗;也泛指事前積極的准備。
馬耳東風:形容一個人對別人所說的話漠不關心,聽過就忘。
馬到成功:用以祝賀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馬革里屍:形容軍人英勇地戰死在沙場上。
馬首是瞻:指完全聽從領導人的指揮來行動。
馬齒徒長:只喻只是年齡徒然加大,但沒有大作為。
塞翁失馬:(1)比喻人因禍得福。(2)形容禍福無常,不能遽下定論。
駟馬難追:話一說出口,難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語謹慎,要信守諾言。
龍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聲色犬馬:形容生活非常糜爛。
懸崖勒馬: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醒悟回頭。
原班人馬:同一批人員。
駑馬十駕:比喻平庸的人只要勤奮,也能有所成就。
六馬仰秣:形容樂聲美妙。
馬不知臉長:比喻人不知道自己的缺點。
單槍匹馬:比喻單獨行動,沒有絲毫助力。
牛驥同皂:喻賢愚不分。
老驥伏櫪:比喻年紀雖老,仍懷雄心壯志。
成語典故——伯樂相馬
伯樂本來的名字叫孫陽,他是春秋秦穆公時的人,很會辨別馬匹的好壞,是著名的相馬師,所以人們叫他伯樂(天上星宿名稱,傳聞專管天馬)。有一次,伯樂經過虞阪,眼睛一亮,看見一匹千里馬;但是這匹馬卻被人當成劣馬,用來拉車。伯樂覺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淚如雨下。這匹馬彷佛也知道伯樂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連連嘶叫起來。伯樂有一個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會相馬。有一次,他找來了一匹駿馬,告訴秦穆公說這是黃色的雌馬。秦穆公牽來一看,卻是一匹栗色的雄馬,不禁大失所望。事後,穆公對伯樂說:「方九皋連雄馬、雌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麼可能看得出馬的好壞呢?」伯樂不以為然,他認為方九皋看重馬的內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聽了,再牽出馬仔細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
人們常把具有賞識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樂,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馬,這就是「伯樂相馬。
【馬入華山】 《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 之野,示天下弗服。」後因以「馬入華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馬上房子】 謂當面贊成,背後反對。
【馬上功成】 猶言馬上得天下。
【馬上看花】 猶言走馬看花。
【馬上牆頭】 指男女青年相戀之處。
【馬首是瞻】 古代作戰時,士兵看主將的馬頭決定進退,比喻服從指揮或樂 於追隨別人行動。語本《左傳•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杜預註:「言進退從己。」
【馬首欲東】 謂東歸;返回。語本《左傳•襄公十四年》:「欒黶曰:『晉 國之命,未是有也。余馬首欲東。』乃歸。」楊伯峻註:「秦兵在西,東則歸矣。」
【馬瘦毛長】 比喻人窮志短。
【馬水車龍】 猶言車水馬龍。
【馬咽車闐】 形容車馬繁多,非常熱鬧。
【馬仰人翻】 形容混亂或忙亂不堪的樣子。
【馬中關五】 猶言魯魚亥豕。
【馬壯人強】 猶言人強馬壯。
【馬捉老鼠】 比喻瞎忙亂。
【馬足車塵】 喻四處奔波,生活動盪不定。
【馬足龍沙】 指馳騁邊疆,揚威域外。龍沙,塞北沙漠地方。
⑧ 關於馬的成語故事
【一馬當先】作戰或做事時,不畏艱難,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 【千軍萬馬】形容士兵眾多,聲勢壯大。
• 【天馬行空】喻才思豪放飄逸。
• 【心猿意馬】形容心思意念飄浮不定。
• 【犬馬之勞】謙稱自己微薄的服務像犬馬一般微不足道。
• 【汗馬功勞】喻為征戰奔走的功勞。
• 【老馬識途】喻經驗豐富的人。
• 【兵荒馬亂】形容戰亂破壞之嚴重,秩序之紊亂。
• 【走馬看花】大略觀看事務外象,無暇細究其底蘊。
• 【車水馬龍】形容繁華熱鬧。
• 【招兵買馬】徵招士兵,購買馬匹;指集結武力,預謀作戰。
• 【金戈鐵馬】表示軍隊裝備很好,作戰力非常強;或喻戰爭。
• 【青梅竹馬】指幼時游戲的伴侶。
• 【指鹿為馬】形容歪曲事實顛倒是非。
• 【秣馬厲兵】磨快武器,喂飽戰馬,准備戰斗;也泛指事前積極的准備。
• 【馬耳東風】形容一個人對別人所說的話漠不關心,聽過就忘。
• 【馬到成功】用以祝賀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 【馬革里屍】形容軍人英勇地戰死在沙場上。
• 【馬首是瞻】指完全聽從領導人的指揮來行動。
• 【馬齒徒長】只喻只是年齡徒然加大,但沒有大作為。
• 【塞翁失馬】(1)比喻人因禍得福。(2)形容禍福無常,不能遽下定論。
• 【駟馬難追】話一說出口,難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語謹慎,要信守諾言。
• 【龍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 【聲色犬馬】形容生活非常糜爛。
• 【懸崖勒馬】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醒悟回頭。
• 【原班人馬】同一批人員。
• 【駑馬十駕】比喻平庸的人只要勤奮,也能有所成就。
• 【六馬仰秣】形容樂聲美妙。
• 【馬不知臉長】比喻人不知道自己的缺點。
• 【單槍匹馬】比喻單獨行動,沒有絲毫助力。
• 【牛驥同皂】比喻賢愚不分。
• 【老驥伏櫪】比喻年紀雖老,仍懷雄心壯志。
• 【黑馬】比喻競賽中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的獲勝者。
• 【拍馬屁】比喻諂媚、阿諛、奉承。
馬的成語: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塞翁之馬 脫韁之馬 鐵馬金戈
天馬行空 童牛角馬 土牛木馬 天粟馬角 銅圍鐵馬
烏白馬角 舞刀躍馬 五花殺馬 文君司馬 萬馬奔騰
五馬分屍 萬馬齊喑 問牛知馬 烏頭白馬生角 烏頭白,馬生角
烏頭馬角 烏焉成馬 問羊知馬 洗兵牧馬 選兵秣馬
懸兵束馬 香車寶馬 鮮車健馬 鮮車怒馬 懸車束馬
下馬馮婦 下馬看花 系馬埋輪 下馬威 信馬由韁
休牛歸馬 休牛散馬 效犬馬力 朽索馭馬 懸崖勒馬
鮮衣良馬 鮮衣怒馬 心猿意馬 以渴服馬 以鹿為馬
飲馬長江 一馬當先 倚馬可待 一馬平川 衣馬輕肥
倚馬千言 倚馬七紙 飲馬投錢 躍馬彎弓 野馬無韁
以毛相馬 意馬心猿 一馬一鞍 躍馬揚鞭 玉堂金馬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燕昭好馬 招兵買馬 枕戈汗馬 止戈散馬
獐麇馬鹿 招軍買馬 指鹿為馬 指鹿作馬 走馬到任
陣馬風檣 走馬赴任 走馬觀花 仗馬寒蟬 走馬看花
走馬上任 竹馬之交 走馬章台 竹馬之友 蛛絲馬跡
駑馬十駕 駑馬十舍 牛溲馬勃 牛溲馬渤 牛頭不對馬面
牛頭不對馬嘴 牛頭馬面 牛童馬走 拿下馬來 匹馬單槍
匹馬當先 跑馬觀花 拍馬溜須 盤馬彎弓 匹馬一麾
匹馬只輪 千兵萬馬 騎曹不記馬 乞兒馬醫 秋高馬肥
千軍萬馬 犬馬戀主 裘馬輕肥 裘馬輕狂 裘馬清狂
裘馬聲色 求馬唐肆 騎馬尋馬 雀馬魚龍 求馬於唐市
求馬於唐肆 犬馬之報 犬馬之誠 犬馬之疾 犬馬之決
犬馬之勞 犬馬之力 犬馬之戀 騎馬找馬 青梅竹馬
犬馬之年 犬馬之養 敲牛宰馬 輕裘肥馬 青絲白馬
青衫司馬 牆頭馬上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 權移馬鹿 人歡馬叫
人荒馬亂 人喊馬嘶 人困馬乏 戎馬倉皇 戎馬劻勷
戎馬倥傯 戎馬倥傯 戎馬生郊 戎馬生涯 軟裘快馬
人強馬壯 人仰馬翻 人語馬嘶 束兵秣馬 士飽馬騰
素車白馬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神龍馬壯 駟馬不追 司馬稱好
四馬攢蹄 死馬當活馬醫 駟馬高車 駟馬高蓋 駟馬高門
殺馬毀車 食馬留肝 駟馬莫追 駟馬難追 司馬牛之嘆
司馬青衫 善馬熟人 失馬塞翁 三馬同槽 束馬懸車
束馬縣車 駟馬軒車 散馬休牛 率馬以驥 駟馬仰秣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昭之心 射人先射馬 聲色狗馬 素絲良馬
聲色犬馬 識途老馬 識塗老馬 塞翁得馬 塞翁失馬
襟裾馬牛 裾馬襟牛 金馬玉堂 僅容旋馬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尻輪神馬 叩馬而諫 快馬加鞭 尻輿神馬 厲兵秣馬
歷兵秣馬 勵兵秣馬 練兵秣馬 歷兵粟馬 厲兵粟馬
驢唇不對馬嘴 驢唇馬觜 驢唇馬嘴 礪戈秣馬 露馬腳
龍馬精神 老馬戀棧 老馬識途 立馬萬言 六馬仰秣
驢年馬月 驢前馬後 龍神馬壯 驢頭不對馬嘴 溜須拍馬
臨崖勒馬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馬不解鞍 馬勃牛溲 馬浡牛溲
馬不停蹄 馬塵不及 馬遲枚疾 馬齒徒增 馬齒徒長
馬到成功 馬到功成 馬耳春風 馬耳東風 馬放南山
馬翻人仰 馬腹逃鞭 馬革裹屍 馬工枚速 枚速馬工
馬革盛屍 馬後炮 馬角烏白 馬角烏頭 馬跡蛛絲
馬空冀北 馬龍車水 馬鹿異形 馬鹿易形 馬馬虎虎
秣馬厲兵 馬面牛頭 馬毛蝟磔 馬毛蝟磔 買馬招兵
買馬招軍 馬牛襟裾 馬牛其風 馬去馬歸 馬前潑水
馬前卒 馬入華山 馬如流水 盲人騎瞎馬 盲人瞎馬
瞎馬臨池 馬如游龍 馬如游魚 馬水車龍 馬上得天下
馬上房子 馬上功成 馬上看花 馬瘦毛長 馬上牆頭
馬首是瞻 馬首欲東 馬咽車闐 馬仰人翻 馬足車塵
馬中關五 馬捉老鼠 馬足龍沙 馬壯人強 泥車瓦馬
牛高馬大 牛馬襟裾 駑馬戀棧豆 駑馬戀棧 駑馬鉛刀
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鞍不離馬,甲不離身 鞍馬勞頓 鞍馬勞倦 鞍馬勞困
鞍馬勞神 鞍馬之勞 鞍前馬後 鞭長不及馬腹 弊車羸馬
兵藏武庫,馬入華山 兵荒馬亂 兵慌馬亂 伯樂相馬 兵馬不動,糧草先行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班馬文章 寶馬香車 兵強馬壯 避世金馬
不食馬肝 不識馬肝 北叟失馬 車塵馬足 車馳馬驟
車殆馬煩 車怠馬煩 車煩馬斃 持戈試馬 窗間過馬
車馬輻輳 策馬飛輿 車馬駢闐 馳馬試劍 車馬填門
車馬盈門 吹牛拍馬 車水馬龍 車填馬隘 車塵馬跡
車轍馬跡 車在馬前 東風吹馬耳 東風馬耳 東風射馬耳
斗雞走馬 打馬虎眼 大馬金刀 得馬失馬 得馬生災
得馬折足 代馬望北 代馬依風 單槍獨馬 單槍匹馬
丹書白馬 短衣匹馬 二童一馬 風吹馬耳 風車雨馬
風車雲馬 非驢非馬 風馬不接 放馬後炮 放馬華陽
風馬牛不相及 風馬牛 肥馬輕裘 風馬雲車 服牛乘馬
放牛歸馬 風牛馬不相及 風檣陣馬 飛鷹走馬 光車駿馬
膏車秣馬 高車駟馬 弓調馬服 歸馬放牛 谷馬礪兵
狗馬聲色 裹屍馬革 高頭大馬 毀車殺馬 寒蟬仗馬
橫刀躍馬 橫戈盤馬 橫戈躍馬 汗馬功勞 汗馬之功
汗馬之勞 呼牛呼馬 猴年馬月 呼牛作馬 橫槍躍馬
害群之馬 諱樹數馬 見鞍思馬 鳩車竹馬 金戈鐵馬
與馬有關的俗語
國內版 一馬不跨雙鞍。 人有錯手,馬有失蹄
人奔家鄉馬奔草。 人怕理,馬怕鞭,蚊早怕火煙。
人要煉,馬要騎。 人是衣裳馬是鞍。
小馬兒乍行嫌路窄。 千里騾馬一處牛。
馬上不知馬下苦,飽漢不知餓漢飢。 馬上摔死英雄漢,河中淹死會水人。
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發。 馬至灘,不加鞭。
馬行十步九回頭。 馬屁拍在馬腿上。
馬看牙板,樹看年輪。 馬群賓士靠頭馬。
見鞍思馬,睹物思人。 牛頭不對馬嘴。(驢唇不對馬嘴)
心急馬行遲。
更多>>>>
國外版
Alllayloadonthewillinghorse.(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人並不因為生在馬廄里就成了馬。)
Amanmayleadahorsetothewater,buthecannotmakehimdrink.(牽馬到河易,強馬飲水難。)
回答者:魈羿 - 魔法學徒 一級 5-31 21:53
馬後炮
一馬當先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人在衣裳馬在鞍;風馬牛不相及
馬到成功;千軍萬馬
按圖索驥;伯樂相馬
【一馬當先】作戰或做事時,不畏艱難,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 【千軍萬馬】形容士兵眾多,聲勢壯大。
• 【天馬行空】喻才思豪放飄逸。
• 【心猿意馬】形容心思意念飄浮不定。
• 【犬馬之勞】謙稱自己微薄的服務像犬馬一般微不足道。
• 【汗馬功勞】喻為征戰奔走的功勞。
• 【老馬識途】喻經驗豐富的人。
• 【兵荒馬亂】形容戰亂破壞之嚴重,秩序之紊亂。
• 【走馬看花】大略觀看事務外象,無暇細究其底蘊。
• 【車水馬龍】形容繁華熱鬧。
• 【招兵買馬】徵招士兵,購買馬匹;指集結武力,預謀作戰。
• 【金戈鐵馬】表示軍隊裝備很好,作戰力非常強;或喻戰爭。
• 【青梅竹馬】指幼時游戲的伴侶。
• 【指鹿為馬】形容歪曲事實顛倒是非。
• 【秣馬厲兵】磨快武器,喂飽戰馬,准備戰斗;也泛指事前積極的准備。
• 【馬耳東風】形容一個人對別人所說的話漠不關心,聽過就忘。
• 【馬到成功】用以祝賀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 【馬革里屍】形容軍人英勇地戰死在沙場上。
• 【馬首是瞻】指完全聽從領導人的指揮來行動。
• 【馬齒徒長】只喻只是年齡徒然加大,但沒有大作為。
• 【塞翁失馬】(1)比喻人因禍得福。(2)形容禍福無常,不能遽下定論。
• 【駟馬難追】話一說出口,難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語謹慎,要信守諾言。
• 【龍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 【聲色犬馬】形容生活非常糜爛。
• 【懸崖勒馬】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醒悟回頭。
• 【原班人馬】同一批人員。
• 【駑馬十駕】比喻平庸的人只要勤奮,也能有所成就。
• 【六馬仰秣】形容樂聲美妙。
• 【馬不知臉長】比喻人不知道自己的缺點。
• 【單槍匹馬】比喻單獨行動,沒有絲毫助力。
• 【牛驥同皂】比喻賢愚不分。
• 【老驥伏櫪】比喻年紀雖老,仍懷雄心壯志。
• 【黑馬】比喻競賽中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的獲勝者。
• 【拍馬屁】比喻諂媚、阿諛、奉承。
成語典故——伯樂相馬
伯樂本來的名字叫孫陽,他是春秋秦穆公時的人,很會辨別馬匹的好壞,是著名的相馬師,所以人們叫他伯樂(天上星宿名稱,傳聞專管天馬)。有一次,伯樂經過虞阪,眼睛一亮,看見一匹千里馬;但是這匹馬卻被人當成劣馬,用來拉車。伯樂覺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淚如雨下。這匹馬彷佛也知道伯樂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連連嘶叫起來。伯樂有一個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會相馬。有一次,他找來了一匹駿馬,告訴秦穆公說這是黃色的雌馬。秦穆公牽來一看,卻是一匹栗色的雄馬,不禁大失所望。事後,穆公對伯樂說:「方九皋連雄馬、雌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麼可能看得出馬的好壞呢?」伯樂不以為然,他認為方九皋看重馬的內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聽了,再牽出馬仔細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
人們常把具有賞識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樂,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馬,這就是「伯樂相馬」。 馬勃牛溲:
馬勃,菌類;牛溲,車前草。比喻至賤之物
馬不停蹄:
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間歇
馬塵不及:
比喻趕不上,跟不上
馬齒徒增:
《穀梁傳·僖公二年》:「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後因以「馬齒徒增」謙稱自己虛度年華,沒有成就
馬到成功:
形容事情順利,一開始就取得勝利
馬耳東風:
東風吹過馬耳。比喻充耳不聞、無動於衷或互不相干。語出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之二:「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馬腹逃鞭:
《左傳·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後以「馬腹逃鞭」比喻躲脫懲罰
馬革裹屍:
亦作「馬革裹屍」。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謂英勇作戰,死於戰場。於戰場
馬工枚速:
謂漢司馬相如、枚皋二人為文,一工一速
馬角烏頭:
《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質於秦,秦王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求歸。秦王不聽,謬言曰:『令烏白頭,馬生角,乃可許耳。』」後因以「馬角烏頭」比喻不能實現之事
馬龍車水:
猶言車水馬龍
馬鹿易形:
變易馬鹿的形象。語本《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載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後以比喻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馬毛蝟磔:
南朝宋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疾風沖塞起,沙礫自飄揚;馬毛縮如蝟,角弓不可張。」後因以「馬毛蝟磔」形容狂風大作,氣候惡劣
馬面牛頭:
猶牛頭馬面
馬牛襟裾:
穿衣服的馬牛。譏人不明道理、不識禮儀
馬牛其風:
謂馬、牛奔逸。《書·費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穎達疏:「僖四年《左傳》雲:『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雲:『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遠去也。」後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馬前潑水:
元雜劇《漁樵記》寫漢朱買臣家貧,賣薪自給,行歌誦書,妻羞之,求去。後買臣拜太守,婦要求復婚,買臣潑水於馬前,令妻收回,以示夫妻不能再合。後因以「馬前潑水」比喻夫妻離異,無法挽回
馬去馬歸:
據《淮南子·人間訓》載,邊塞老翁失馬,人以為禍,結果其馬領胡人駿馬同歸,人皆賀之,而其子卻因騎馬摔傷致殘,鄉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邊塞丁壯戰死者十九,其子卻因腿跛而全。後因以「馬去馬歸」喻世事多變,得失無常
馬如流水:
形容人馬熙攘
馬如游龍:
形容人馬熙熙攘攘的景象。語出《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
馬入華山:
《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後因以「馬入華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馬上得天下: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後因以「馬上得天下」為武功建國之典
馬上房子:
謂當面贊成,背後反對
馬上功成:
猶言馬上得天下
馬上看花:
猶言走馬看花
馬上牆頭:
指男女青年相戀之處
馬首是瞻:
古代作戰時,士兵看主將的馬頭決定進退,比喻服從指揮或樂於追隨別人行動。語本《左傳·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杜預註:「言進退從己。」
馬首欲東:
謂東歸;返回。語本《左傳·襄公十四年》:「欒黶曰:『晉國之命,未是有也。余馬首欲東。』乃歸。」楊伯峻註:「秦兵在西,東則歸矣。」
馬瘦毛長:
比喻人窮志短
馬水車龍:
猶言車水馬龍
馬咽車闐:
形容車馬繁多,非常熱鬧
馬仰人翻:
形容混亂或忙亂不堪的樣子
馬中關五:
猶言魯魚亥豕
馬壯人強:
猶言人強馬壯
馬捉老鼠:
比喻瞎忙亂
馬足車塵:
喻四處奔波,生活動盪不定
馬足龍沙:
指馳騁邊疆,揚威域外。龍沙,塞北沙漠地方
寶馬香車:
名貴的良馬,華麗的車子。借指富貴之家出行的排場
北叟失馬:
猶塞翁失馬。喻因禍得福
持戈試馬:
比喻作好准備,躍躍欲試
洗兵牧馬:
洗擦兵器,喂養戰馬。指做好作戰准備
系馬埋輪:
謂敵人進攻時,系住馬,埋車輪於地,以示固守不退。語本《孫子·九地》:「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曹操註:「方,縛馬也;埋輪,示不動也。」
瞎馬臨池:
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後因以「瞎馬臨池」比喻處境危險而猶暗昧無知
老馬識途:
《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後因以「老馬識途」比喻對某事富有經驗,能為先導
老馬嘶風:
喻人老而猶有雄心
老馬為駒:
御老馬如駒。喻失敬老之禮。《詩·小雅·角弓》:「老馬反為駒,不顧其後。」鄭玄箋;「比喻幽王見老人反侮慢之,遇之如幼稚,不自顧念後至年老,人之遇己亦將然。」一說比喻年雖老而猶有壯心,不慮後之難及。朱熹集傳:「如老馬憊矣,而反自以為駒,不顧其後,將有不勝任之患也。」故亦以喻不以老邁為嫌
弊車羸馬:
破車瘦馬
避世金馬:
《史記·滑稽列傳》:「(東方朔)時坐席中,酒酣,據地歌曰:『陸沈於俗,避世金馬門。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後以「避世金馬」、「避世金門」謂身為朝官而逃避世務
兵藏武庫,馬入華山:
兵器藏進武庫,軍馬放入華山。謂天下太平
兵荒馬亂:
形容戰時動盪不安的景象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作戰時兵馬還沒出動,軍用糧草的運輸要先行一步。後泛指行動前須作好准備工作
兵強馬壯:
①士兵、軍馬強壯。指軍隊強大,有戰鬥力。②泛指強壯有力
伯樂相馬:
伯樂觀察、品評馬的優劣。比喻有眼力者鑒別並薦舉人才
策馬飛輿:
謂駕馬車疾行
車塵馬足:
①謂車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車騎。敬稱對方時亦用之
車馳馬驟:
形容車馬賓士迅猛
車殆馬煩:
車危且馬疲。形容旅途睏乏
車煩馬斃:
形容旅途勞頓睏乏
車馬如龍:
謂車馬眾多,繁華熱鬧
車馬盈門:
車馬充滿門庭。形容賓客眾多
車水馬龍:
《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後以「車水馬龍」形容車馬往來不絕,繁華熱鬧的景象
車填馬隘:
謂車馬填塞門庭道路。形容賓客眾多
車轍馬跡:
車馬行過的痕跡
窗間過馬:
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吹牛拍馬:
吹噓奉承
大馬金刀:
①形容豪爽,氣派大。②形容說話直率鋒利,不留情面
代馬望北:
比喻人心眷戀故土,不願老死他鄉
代馬依風:
比喻人心眷戀故土,不願老死他鄉
丹書白馬:
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享有世襲爵位和免罪等特權的證件時,宰白馬歃其血,以示堅守誓約,後人稱為「丹書白馬」
單槍匹馬:
亦作「單槍獨馬」。亦作「單槍匹馬」。①形容孤身奮戰。②比喻孤身一人或單獨行動
得馬生災:
《淮南子·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後以「得馬生災」謂因福而得禍
得馬失馬:
謂世事多變,得失無常。典出《淮南子·人間訓》
東風射馬耳:
東風吹過馬耳邊。比喻充耳不聞,無動於衷
斗雞走馬:
斗雞賽馬。古代的賭博游戲
二童一馬: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曰:『少時與淵源共騎竹馬,我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下。』」後用以指少年時代的好友
放馬華陽:
謂不再用兵
放牛歸馬:
語本《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後以「放牛歸馬」比喻不再用兵
飛鷹走馬:
放鷹追捕和騎馬追逐鳥獸。指打獵
非驢非馬:
《漢書·西域傳下·渠犁》:「(龜茲王)後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徼道周衛,出入傳呼,撞鍾鼓,如漢家儀。外國胡人皆曰:『驢非驢,馬非馬,若龜茲王,所謂■也。』」■,即騾,馬驢雜交而生。後用「非驢非馬」形容不倫不類的事物
肥馬輕裘:
語本《論語·雍也》:「赤(公西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謂騎著肥壯的駿馬,穿著輕暖的皮袍。後以「肥馬輕裘」形容生活豪華
風車雨馬:
指神靈的車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
風吹馬耳:
比喻對別人的話無動於衷
風馬不接:
猶言風馬牛不相及
風馬牛不相及:
《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孔穎達疏引服虔曰:「牝牡相誘謂之風……此言『風馬牛』,謂馬牛風逸,牝牡相誘,蓋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一說:風,放逸,走失。謂齊楚兩地相離甚遠,馬牛不會走失至對方地界。後用以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
風馬雲車:
指神靈的車馬
風檣陣馬:
①乘風的帆船,臨陣的戰馬。形容行進迅速,氣勢雄偉。②比喻文筆遒勁
輕裘肥馬:
《論語·雍也》:「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後以「輕裘肥馬」形容富貴豪華的生活
天馬行空:
①神馬賓士於太空。比喻才氣橫逸,不受拘束。②形容脫離羈絆,迅猛前進。③比喻言大而誇,脫離實際
天粟馬角:
天雨粟,馬生角。謂不可能實現的事
服牛乘馬:
役使牛馬駕車
高車駟馬:
指顯貴者所乘的車
高頭大馬:
①體形高大的馬。②比喻人的體形高大
膏車秣馬:
為車上油,給馬喂料。指准備起程。語出唐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於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狗馬聲色:
良犬、駿馬、音樂、女色。借指窮奢極侈的享樂
谷馬礪兵:
猶言秣馬厲兵
管仲隨馬:
《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後以「管仲隨馬」謂尊重前人的經驗
光車駿馬:
裝飾華麗的車馬
歸馬放牛:
謂戰爭止息,不再用兵。語出《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孔穎達疏:「此是戰時牛馬,故放之,示天下不復乘用。」
裹屍馬革:
用馬皮包裹屍體。形容忠勇無畏,戰死沙場。語本《後漢書·馬援傳》:「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裹屍馬革:
用馬皮包裹屍體。形容忠勇無畏,戰死沙場。語本《後漢書·馬援傳》:「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害群之馬:
有害於馬群的壞馬。比喻危害集體的人
寒蟬仗馬:
寒天的蟬和皇帝大朝時所設的儀仗馬。喻指緘口不語之人
汗馬功勞:
①指戰功。②泛指功勞
汗馬之功:
謂戰功
汗馬之勞:
①指征戰的勞苦。亦指戰功。②指用馬運輸的勞累
橫刀躍馬:
猶言橫戈躍馬
橫戈盤馬:
猶橫戈躍馬
橫戈躍馬:
謂手持武器,縱馬馳騁。指在沙場作戰
橫槍躍馬:
猶言橫戈躍馬
呼牛呼馬:
亦作「呼牛作馬」。語本《莊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後以「呼牛呼馬」、「呼牛作馬」指毀譽由人,悉聽自然
諱樹數馬: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建為郎中令,書奏事,事下,建讀之,曰:『誤書!「馬」者與尾當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譴死矣!』甚惶恐。其為謹慎,雖他皆如是。萬石君少子慶為太僕,御出,上問車中幾馬,慶以策數馬畢,舉手曰:六馬。慶於諸子中最為簡易矣,然猶如此。」《漢書·孔光傳》:「沐日歸休,兄弟妻子燕語,終不及朝省政事。或問光:『溫室省中樹皆何木也?』光嘿不應,更答以它語,其不泄如是。」遂以「諱樹數馬」表居官為人忠誠謹慎
毀車殺馬:
廢棄車馬。喻歸隱意志堅決
見鞍思馬:
看到馬鞍想起馬。比喻觸類相思
金戈鐵馬:
①指戰爭,兵事。②形容威武雄壯的軍旅兵馬。③借指武職、軍人
鳩車竹馬:
鳩車、竹馬為兒童的兩種玩具。借指童年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比喻言而有信
尻輪神馬:
《莊子·大宗師》:「浸假而化予之尻以為輪,以神為馬,予因以乘之,豈更駕哉。」成玄英疏:「尻無識而為輪,神有知而作馬,因漸漬而變化,乘輪馬以遨遊,苟隨任以安排,亦於何而不適者也。」謂以尻為車輿而神遊。後以「尻輪神馬」為隨心所欲遨遊自然之典
快馬加鞭:
比喻快上加快
牆頭馬上:
唐白居易《井底引銀瓶》詩:「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後遂以「牆頭馬上」為男女愛慕之典實
敲牛宰馬:
謂宰殺牲畜
蛇毛馬角:
蛇生毛,馬出角,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因以指有名無實者
歷兵秣馬:
磨利兵器,喂飽馬匹。指作好戰斗准備
歷兵粟馬:
磨快兵器喂飽馬。指准備作戰
立馬蓋橋:
形容火急
立馬追鐙:
極言火速
立馬追駒:
猶立馬追鐙
勵兵秣馬:
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謂磨好刀槍,喂飽戰馬,准備戰斗
礪戈秣馬:
磨戈喂馬。比喻作好戰斗准備
練兵秣馬:
訓練兵士,喂飽戰馬。謂作好戰斗准備
臨崖勒馬:
喻臨危時能及時悔悟回頭
臨崖失馬:
喻臨到危險不能及時回頭
溜須拍馬:
謂諂媚奉承
六馬仰秣:
形容樂聲美妙,馬亦停食傾聽
龍馬精神:
比喻老而彌健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