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成語的寓意
『壹』 成語和寓意
1、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鮮艷、花樣繁多。
2、千奇百怪:形容十分希奇古怪,亦指各種各樣奇怪的事物。
3、山明水秀:形容山水秀麗,風景優美。
4、桃紅柳綠:形容絢麗多彩的春天景色。
5、光彩奪目:亦作光彩奪目。形容光采極為鮮明,令人眼花繚亂。
6、一心一意:只有一個心眼兒,沒有別的考慮。
7、三心二意:又想這樣又想那樣,猶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專一。
8、奇形異狀:亦作奇形怪狀。奇異的形狀。
9、馬到成功:戰馬一到就取得了勝利。形容很快取得勝利或成就。
10、七上八下:形容心裡慌亂不安。
11、日暖風和:陽光溫暖,微風和煦。形容天氣晴和。
12、大街小巷:指各處街巷。
13、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嶺和水流。
14、桂子飄香:指中秋前後桂花綻放,散發濃香。
15、葉公好龍:比喻名義上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並不理解它或需要它, 甚至 害怕它。
16、奇花異卉:①希奇少見的花草。 ②喻指美妙的篇章作品等。
17、五湖四海:指全國各地,有時也指世界各地。現有時也比喻廣泛的結。
18、獨一無二:沒有相同的或沒有可以相比的。
19、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樣子。特指原來又多又整齊的東西現在零散了。
20、萬紫千紅: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也比喻事物豐富多彩。
21、暴跳如雷:大怒得蹦跳叫喊,好象打雷一樣猛烈。
22、對牛彈琴: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對外行講內行話。有看不起對方費口舌的意思,也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23、亡羊補牢:羊走失後再修羊圈。比喻出了問題及時糾正,以免再受失。
24、狐假虎威:狐狸借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來欺壓人。
25、千山萬水: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艱險、遙遠。
26、爭妍斗艷:競相比美。
27、天昏地暗:亦作「天昏地黑」。①天地一片昏黑。常用以形容風雪、雷雨時的自然景象。 ②指天色晚。
28、古色古香:古雅的色調、意趣。多形容書畫、器物和建築等。
29、鬱郁蔥蔥:亦省作「郁蔥」。 ①氣旺盛貌。②草木蒼翠盛貌。
30、天涯海角:指極遠 地方。亦形容彼此相隔極遠。
31、冰天雪地:冰雪漫天蓋地。形容極為寒冷。
32、刻舟求劍:比喻固執拘泥,不會根據發展變化的情況處理事情。
33、拔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34、掩耳盜鈴: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卻偏要拚命掩蓋。
35、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動地努力,企圖僥幸得到意外的收獲。
36、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情有毅力, 為某一目標而不懈努力。
37、驚弓之鳥:比喻受過驚嚇後遇到一點動靜就惶恐不安的人。
38、胸有成竹:比喻處理事情心裡有主意,有成算。
39、聞雞起舞:形容有志報國之士奮發圖強,也比喻抓緊時機,不懈努力。也作雞鳴起舞。
40、鶯歌燕舞:黃鶯在唱歌,燕子在飛舞,原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現也比喻大好河山。
41、車水馬龍:車像流水,馬像長龍。車輛如同流水一般接連不斷,馬如同長龍一樣首尾相接。形容車馬人流來往不絕,熱鬧非凡。
42、蛛絲馬跡:順著蛛絲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跟著馬蹄的印跡可以尋到馬的方向。比喻隱約可尋的線索和跡象。
43、熊心豹膽:比喻心氣壯、膽子大,多麼大的危險也毫不懼怕。
44、心驚肉跳:形容十分恐懼不安。有時表示預感有災禍臨身的恐懼心情。
45、交頭接耳:頭挨著頭,這個人的嘴緊對著那個人的耳朵。形容兩個人靠得很近,互相低聲說話。
46、笨鳥先飛: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恐怕落後,比別人先動力手。
47、坐立不安:坐著站著都不安穩。形容心情不安或煩躁的樣子。
48、眉開眼笑:形容高興的樣子。
49、九牛二虎之力:比喻很大的力氣。常用於很費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場合。
50、千言萬語:形容說的話很多。
51、千方百計:想盡或用盡一切辦法。
52、百發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槍准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53、百感交集:各種感想都交織在一起。
54、偏鄉僻壤:荒涼偏僻的地方。
55、杏花春雨:初春杏花遍地、細雨潤澤的景象。
56、柳暗花明:①形容綠柳成蔭,繁花燦爛的景象。②指由逆境轉為充滿希望的順境。
57、海角天涯:謂偏僻遙遠的地方。
58、買櫝還珠:比喻捨本逐末,取捨不當。
59、杞人憂天:比喻多餘的不必要的擔心和顧慮。
60、六神無主:六神:道家認為人的心、肺、肝、腎、脾、膽各有神靈主宰,稱為六神。形容驚慌著急,沒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61、人聲鼎沸:人聲喧嚷嘈雜,猶如鼎里的水沸騰起來一樣。
62、驚惶失措:惶:害怕。失措:舉動失去常態。驚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
63、張口結舌:結舌:舌頭不能活動。形容由於理屈或緊張、害怕,說不出話來。
64、愛不釋手:釋:放下,放開。喜愛到不肯放手的地步。
65、面紅耳赤:赤:紅。臉和耳朵都紅了。形容羞愧的樣子,也形容著急或者發怒的樣子。
66、咬牙切齒:形容痛恨到極點的樣子。
67、躡手躡腳:放輕腳步走路的樣子。
68、堅持不懈:堅持到底,一點不忪懈。
69、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喻各有一套辦法,或各自拿出本領。
70、龍騰虎躍:像龍一樣飛騰,像虎一樣跳躍,形容動作靈活矯健也形容奮發有為。
71、人傑地靈:謂傑出人物出生或所至之處,其地亦因而著名。後亦謂傑出的人物生於靈秀之地。
72、一瀉千里:①形容江河水勢奔騰直下。②形容發展迅速。③比喻文章氣勢奔放。
73、水天一色:水光與天色相渾。形容水天相接的遼闊景象。
74、庖丁解牛:比喻技藝訓練,本領高超。
75、為虎作倀:比喻給壞人做幫凶,專門引誘人來給老虎吃。
76、呆若木雞:呆得像木雞一樣。現多用來形容因恐懼或驚訝而發愣的樣子。
77、毛骨悚然:毛:毛發。骨:脊樑骨。悚然:害怕的樣子。毛發豎起,脊樑骨發冷。形容人碰到陰森或凄慘的景象時的恐懼感覺。
78、眉飛色舞:形容喜悅或得意的神態。
79、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形容心神很不安定。
80、怒發沖冠:氣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氣憤到極點的樣子。
81、兢兢業業:形容做事小心謹慎,勤懇踏實。
82、百折不撓: 指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也不畏縮、屈服。
83、九死一生:形容經歷很大危險而倖存。也形容處在生死關頭,情況十分危急。
84、狡兔三窟:比喻藏身地方多,便於躲避災禍。
85、羊質虎皮:比喻外表嚇人而實際無用。
86、心悅誠服:悅:高興、愉快。服:服氣。真心實意地服從或佩服。
87、垂涎欲滴:嘴饞得口水都快要流下來了。形容貪饞的樣子。現也形容看到別人的好東西而想得到
88、生吞活剝:比喻生硬地搬用別人的言論或文辭。現在也比喻不聯系實際,生硬地接受或模仿。
89、無可奈何:奈何:如何、怎麼辦。不得已,沒有辦法。
90、夜郎自大:比喻人無知,妄自尊大。
91、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像堅固的城牆一樣不可摧毀。比喻大家團結一致,力量就無比強大。
92、 飲水思源:喝水時想起了水的來源。比喻人不忘本。
93、虛懷若谷:胸懷像山谷一樣寬廣。形容人非常虛心,能接納他人意見。
94、不亢不卑:既不高傲,出不自卑。形容對人的言語或態度很有分寸。
95、嫉惡如仇:痛恨壞人壞事,如同仇敵一樣。形容有強烈的正義感。
96、錙銖必較:錙、銖: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單位。形容非常小氣,很少的錢也一定要計較。也比喻氣量狹小,很小的事也人計較。
97、高風亮節:高風:高尚的品格;亮節:堅貞的節操。形容道德和行為都很高尚。
98、剛愎自用:愎:任性;剛愎:強硬固執;自用:自以為是。十分固執自信,不考慮別人的意見。
99、卧薪嘗膽: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100、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寧願為正義事業犧牲,不願喪失氣節.
『貳』 意思是:需要好好談談.的成語
沒有完全符合的。如促膝談心
『叄』 五個有寓意的成語並解釋
1、畫蛇添足:源於《戰國策》的成語,被用來形容做多餘的事,不能錦上添花反而弄專巧成屬拙。
2、掩耳盜鈴:原為盜鍾掩耳,為一中國成語,偷鍾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比喻自己欺騙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人。
3、東施效顰:比喻胡亂模仿,效果極壞。西施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時期越國人,有心痛的毛病。
4、閉門造車:閉門造車,語出宋代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九·餘杭大錢山從襲禪師》:「閉門造車,出門合轍」,後引用為成語,本義為關起門來造車,比喻做事不考慮客觀情況,脫離實際。
5、揠苗助長: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肆』 有寓意的成語有什麼
1、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2、 卧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3、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3、負荊請罪: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4、三令五申:孫武流寓於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後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鬨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後,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5、圍魏救趙: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6、胡服騎射: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7、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裡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伍』 成語寓意解析
望塵莫及;望見前面騎馬的人走過揚起的塵土而不能趕上。比喻遠遠落在後面。塵,塵土;莫,不;及,趕上。
多用於表示對人欽佩的自謙語。
「望塵莫及」比喻遠遠落後
『陸』 含有寓意的成語
1、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2、 卧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3、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3、負荊請罪: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4、三令五申:孫武流寓於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後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鬨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後,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5、圍魏救趙: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6、胡服騎射: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7、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裡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8、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據《戰國策·趙策一》記載,春秋末年,晉國的大權落到智、趙、魏、韓四卿手中,晉定公實際上成了傀儡。公元前458年(已進戰國時期),晉定公派使者去請求齊、魯兩國出兵討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後,聯合出兵攻打晉定公。定公無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結果病死在路上。定公死後,宗室姬驕被立為國君,史稱晉哀公。智卿智伯獨攬了朝政大權,成為晉國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別向魏桓子和韓康子要了土地。當他要求趙襄子割地時,遭到了嚴厲拒絕。智伯非常惱怒,立即派人傳令給魏桓子和韓康子,要他們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趙襄子。趙襄子估計智伯會攻打他,忙找謀臣張孟談商量。張孟談建議到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晉陽,趙襄子發現能夠打仗的武器很少。張孟談勸道:「這里的圍牆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銅鑄的,這些都是製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韓兩家攻打晉陽,由於魏、韓不願為智伯賣命,智伯無法取勝。晉陽被被智伯水淹,圍困了整整三年,由於地面積水,老百姓都在樹上搭起棚子來居住,城裡糧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凍餓成病,軍心也開始動搖了。一天,張孟談面見趙襄子,說:「魏、韓兩家是被迫的,我准備去向他們說明利害,動員他們反戈聯趙,共同消滅智伯。」趙襄子聽了非常高興,連連拱手錶示感謝。當天夜晚,張孟談潛入魏、韓營中,說服了魏桓子和韓康子,決定三家聯合起來消滅智伯,事成之後平分智氏之領地。到了約定的那一天,趙、魏、韓三家聯合進攻,殺得智軍四散逃竄,智伯被擒。從此,晉國成了趙、魏、韓三家鼎立的局面。一天,張孟談向趙襄子告別。趙襄子急忙挽留。張孟談說:「你想的是報答我的功勞,我想的是治國的道理,正因為我的功勞大,名聲甚至還會超過你,所以才決定離開。 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君臣權勢相同而永遠和好相處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請你讓我走吧。」趙襄子只好惋惜地答應了。張孟談辭去官職,退還封地,隱居到負親丘去,在那裡平安地度過了自己的晚年。後人將「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改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作成語,提醒人們記住過去的教訓,以作後來的借鑒。 毛遂自薦:在戰國的時候,有權有錢的人很喜歡供養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強自己的勢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見的時候,就讓他們策劃謀略,替自己解決問題。這樣的人被稱做食客,也叫門下客。 趙國的宰相平原君勢力龐大,家中養了幾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沒有什麼別的貢獻,平原君雖然覺得很奇怪,卻也沒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後來,趙國的國都邯鄲被秦軍包圍,情勢非常危急。於是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勸說楚王和趙國合作,共同出兵對抗秦國。平原君回家後,准備從食客中選出二十個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選來選去只有十九人合格,還差一個人。平原君正傷腦筋,毛遂突然走上前對平原君說:「我是最適合的人選,願意跟從公子前往。」平原君說:「有才能的人在人群中,就好象一把鋒利的錐子放在袋子里,立刻就會穿破袋子,顯露鋒芒。而你在我這三年,卻沒有傑出的表現,我看你還是留下吧!」毛遂回答:「我是現在才要進入袋子里,不然我這把錐子早就穿破袋子,顯露出它的鋒利,而且連錐柄都要穿出袋子了。」平原君心想,反正一時之間也找不到適合的人選,於是平原君就帶著毛遂等二十人趕往楚國。 見到楚王,平原君說明了局勢和利害得失,費盡口舌,卻都無法說服楚王,同行的十九名食客也沒有辦法、想不出好點子。正當大家不知到該怎麼辦才好,毛遂這時候手按寶劍,走到楚王前面說:「大王的性命現在掌握在我的手中!楚國有幾百萬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戰役中卻被秦國幾萬人的軍隊打敗,奪去了許多城池與土地,連我們趙國都替你們感到羞憤。趙國提議兩國聯合抗秦,是在替你們楚國報仇。」楚王聽了覺得毛遂說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著寶劍威脅,就同意結盟,訂下和約。並立刻發兵支持趙國,解了邯鄲之圍。 從此,平原君不敢再小看毛遂,而把他當作上賓招持
9、疑鄰盜斧: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10、揠苗助長: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11、不可救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12、乘風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13、一衣帶水: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14、 高山流水: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15、 一字之師: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裡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復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16、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里幹活,忽然看見一隻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他拎著兔子一邊往家走,一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准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幹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一天什麼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17、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18、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19、紙上談兵: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20、杞人憂天
出處:《列子·天瑞》
原文: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邪?「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踏,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譯文:
杞國有一個人,整天擔心天塌地陷,自己沒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睡不著覺,吃不下飯。
有個人看他這樣憂愁,很為他擔心,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很厚很厚的氣積聚在一起罷了,沒有一個地方沒有氣。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從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間,怎麼會擔心天塌下來呢?「
那人憂天的人聽了,又說;「如果天是很厚的氣,那麼太陽、月亮和星星不會掉下來嗎?「
前來開導他的人說:「太陽、月亮和星星,也都是會發光的氣積聚而成的,即使掉下來,也不可能把人打傷。「
那個憂天的人又問:「如果地陷塌了怎麼辦呢?「
開導他的人回答說:「大地是土塊積聚而成,它充塞四野,無處不有,你在它上面隨便行走、跳躍,整天在它的上面生活,怎麼擔心它會陷塌呢?「
那人聽了朋友的話,如釋重負,非常高興;那個前來勸他的人放下心來,也很高興。
21、南轅北轍
出處:《戰國策·魏策四》
原文: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諫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譯文:
魏王想攻打趙國,季梁勸他說:「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個趕著車向北走的人,告訴我說:『我要去楚國。『我問他:『你要去楚國,為什麼要向北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您的馬雖然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說:『我的路費很充足。『我說:『你的路費雖然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說:『給我駕車的人本領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錯了,趕路的條件越好,離楚國的距離就會越遠。現在大王動不動就想稱霸諸侯,辦什麼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國家強大,軍隊精銳,而去攻打邯鄲,想擴展地盤抬高聲威,豈不知您這樣的行動越多,距離統一天下為王的目標就越遠,這正像要去楚國卻向北走的行為一樣啊!「
22、畫蛇添足
出處:《戰國策·齊策二》
原文: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譯文:
楚國有一個人舉行祭祀典禮。行完了禮,把一壺酒賞給他家裡的幾位客人。客人們商量道「這酒幾個人喝嫌少,一個人喝,有餘。咱們在地上畫蛇,誰先畫成了誰就喝酒。「有一個人先把蛇畫成了,拿過酒來將要喝,卻又左手舉著酒壺,右手又畫著蛇說:「我還能給蛇添上腳。「腳還沒畫成,另一個人又把蛇畫成了。這人把酒壺奪過來,說:「蛇本來沒有腳,你怎麼能給它添上腳?「於是他就把酒喝了。
23、鄭人買履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一雙鞋,先量一下自己的腳,然後畫了一個底樣的尺碼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走到集市上,看中了一雙鞋子,突然想起:「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來了。「於是,趕緊跑回去拿底樣。等到他趕回來時,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沒有買成。
有人問他:「你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子不就行了嗎?為何還要跑回去看鞋樣呢?「
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24、揠苗助長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
原文: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譯文:
宋國有個農夫嫌稻苗長得太慢,於是將稻苗撥高,滿意地回了家,對家裡的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稻苗長高一大截!「他兒子趕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25、邯鄲學步
出處:《莊子·秋水》
原文:
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譯文:
燕國壽陵有個少年,聽說邯鄲人走路很好看,就趕去邯鄲跟人家學習步法。可是,他不僅沒有掌握邯鄲人走路的獨特技能,而且忘記了自己原來走路的步法,結果只好爬著回家了。
26、刻舟求劍
出處:《呂氏春秋·察今》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
有個楚國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走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刻舟求劍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胡塗嗎?
27、掩耳盜鈴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譯文:
晉國的大夫范氏滅亡的時候,有個老百姓得到一隻鍾,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鍾太大,沒法背。於是就用錘去把它打碎,這樣鍾又轟轟地響起來,那個老百姓怕別人聽到響聲來搶這只鍾,趕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來,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就聽不見了。
『柒』 描寫寓意的成語
【得雋之句】:雋:雋永,意味深長。意義深遠,耐人尋味的好文句。 【鉤深極奧】:指探索並極盡深奧的意義、道理
『捌』 成語寓意或主旨
投機倒把:利用時機牟取暴利。
投其所好:迎合別人的喜好。
投桃報李:比喻友好往來,相互回贈答。答
投筆從戎:不做文人去作軍人。指文人從軍。
報仇雪恨:報冤讎,除仇恨。
軒然大波:比喻大的糾紛或亂子。
求之不得:想找也找不到,多形容意外得到。
『玖』 寓意吉祥的成語
五穀豐登【解釋】:登:成熟。指年成好,糧食豐收。
吉祥如意【解釋】:祥:祥瑞。如意稱心。多用祝頌他人美滿稱心。
萬事亨通【解釋】:亨通:通達順利。一切事情都很順利。
龍鳳呈祥【解釋】:指吉慶之事。
萬事大吉【解釋】:吉:吉利,順利。什麼事都很圓滿順利。也指一切事情都已辦好。
風調雨順【解釋】:調:調和;順:和協。風雨及時適宜。形容風雨適合農時。
守株待兔
【解釋】: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出自】:《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示例】:吾料兄必定出身報國,豈是~之輩。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四
【語法】:連動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