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17 20:35:25

A. 源於歷史故事成語有哪些

不勝枚舉,中國的成語很大一部分出自歷史的典故。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斗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准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准備作戰。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B.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1、一飯千金(韓信)

典故:韓信在未得志時生活困苦。他常常去釣魚,運氣好的時候能靠著釣上來的魚充飢,運氣差時就只能餓著肚子。在韓信釣魚的地方有位洗衣服的老婆婆,她經常拿些飯菜給韓信,韓信非常感激她。在韓信功成名就之後,想起了曾給予他救濟的老婆婆,便拿出一千兩黃金來回報她。

釋義:比喻厚報對自己有恩的人。

2、東山再起(謝安)

典故:東晉政治家謝安出身士族,是個十分有才乾的人。但他寧可隱居於東山,也不願意做官。有人曾舉薦謝安做官,結果不到一個月他就不想幹了。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他才又出來做官,出任要職。

釋義:指退隱後再次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3、投筆從戎(班超)

典故:東漢時期軍事家、史學家班超年少時常常替官府抄書,以此來養家。班超面對這樣的生活曾扔下筆感嘆:「我若沒有更好的志向,也應該像傅介子、張騫立功封侯,怎能長期在筆硯間忙碌呢?」

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就對他們說:「小人物怎麼能了解壯烈之士的志向呢?」後來他奉命出使西域,最終立下了功勞,封了侯。

釋義: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4、紙上談兵(趙括)

典故: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會按照兵書上的理論制定作戰計劃,不懂得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釋義: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5、四面楚歌(項羽)

典故:漢高祖劉邦在攻打西楚霸王項羽時,將項羽的軍隊圍困於垓下。此時項羽的士兵已經很少了,糧食也沒有了。夜裡四周圍住項羽軍隊的漢兵唱起了楚國的民歌。項羽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到楚地了么?為何他軍隊中的楚國人這么多呢?」項羽打算突圍逃走,最終在烏江畔自刎。

釋義: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C.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卧薪嘗膽,怒發沖冠,圍魏救趙,完璧歸趙,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太多了

D.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3個):

1、大義滅親

春秋時期,衛國的州吁殺死哥哥衛桓公,自立為國君。

州吁驅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滿。他擔心自己的王位不穩定,就與心腹大臣石厚商量辦法。石厚就去問自己的父親——衛國大臣石碏,怎樣鞏固州吁的統治地位。石碏對兒子說:「諸侯即位,應得到周天子的許可,他的地位就能鞏固。」

石厚說:「州吁是殺死哥哥謀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許可,怎麼辦?」石碏說:「陳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陳、衛又是友好鄰邦。」石厚沒等父親把話說完,搶著說:「你是說去請陳桓公幫忙?」石碏連連點頭。

州吁和石厚備了許多禮物,卻被陳桓公扣留了。原來,這是石的安排。衛國派人去陳國,把州吁處死。衛國的大臣們認為石厚是石碏的兒子,應該從寬處理。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陳國去,把石厚殺了。史官認為石碏殺子是「大義滅親」。

成語「大義滅親」,現在指為了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對犯罪的親屬不徇私情。

2、志在四方

春秋時,晉獻公在寵妾驪姬的挑撥下,殺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別逃亡到狄國和梁國。後來,晉獻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齊桓公的幫助下做了國君,他怕重耳回來爭奪王位,就派人去殺他。於是,重耳又從狄國歷盡艱險,逃到了齊國。

齊桓公對重耳以及追隨他的子犯、趙衰、狐偃等人都十分優待,還把一個本家姑娘齊姜嫁給了重耳。重耳在齊國一住七年,日子過得舒服極了,他也不想再回晉國去了。

齊桓公死後,齊孝公做了齊國國君,齊國開始衰弱。子犯、趙衰、狐偃等一起來到桑園里秘密商議,要想辦法讓重耳離開齊國。

這事讓重耳的妻子齊姜知道了。齊姜是個女中豪傑,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業,就對重耳說:「公子,你有遠大的志向,我很高興。你走吧!男子漢大丈夫總得做一番事業,留戀妻子和貪圖安逸是沒有出息的!」

重耳聽了很驚訝,說:「我並沒打算離開你,離開齊國呀,我不走!」齊姜聽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個計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後,把他送出了齊國。後來,重耳在六十二歲的時候,終於回到晉國,當上了晉國的國君,史稱晉文公。

成語「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樹立遠大的志向。

3、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重耳逃亡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忽然問道:「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

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兩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成語「退避三舍」,現在常用來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4、病入膏肓

春秋時期,晉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聽說秦國有一個醫術很高明的醫生,便專程派人去請。

醫生還沒到,晉景公恍惚中做了個夢。夢見了兩個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說話。一個說:「那個高明的醫生馬上就要來了,我看我們這回難逃了。」另一個小孩說道:「這沒什麼可怕的,我躲到肓的上面,你躲到膏的下面,無論他怎樣用葯,都奈何我們不得。」

不一會兒,秦國的名醫到了。名醫診斷後,對晉景公說:「這病已沒辦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針又達不到,吃湯葯,其效力也達不到。這病實在沒法子治啦。」

晉景公聽了,心想醫生所說,果然驗證了自己夢見的兩個小孩的對話,便點了點頭說:「你的醫術真高明啊!」說畢,叫人送了一份厚禮給醫生,讓他回秦國去了。

「病入膏肓」這則成語,指病已危重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也常用來比喻事情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5、唇亡齒寒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滅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國。「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

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美玉和寶馬,他會答應借道的。」晉獻公一聽有點捨不得。

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難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裡罷了。」晉獻公聽後,便採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份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後,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

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啊!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於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軍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後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

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E.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寫四個)

指鹿為馬
zhǐ lù wéi mǎ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近義詞:顛倒黑白

清代李漁《憐 香伴·拷婢》「你說的話雖不是指鹿為馬,卻也是以羊易牛。」\\

一箭雙雕,老馬識途,葉公好龍
一箭雙雕,老馬識途,葉公好龍
回答者:星雨豬 - 魔法學徒 一級 3-29 21:14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卧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 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3157114.html

F. 以下哪些是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呢

1、百折不撓(東漢時期)
2、精衛填海(炎帝)神話
3、鞠躬盡瘁(東漢末年)
4、全心全意(現代)
5、赴湯蹈火(西漢時期)
6、程門立雪(宋代)
7、愚公移山(神話)
8、堅貞不屈(明朝末年)
所以這些成語中1、3、5、6、8是來源於歷史故事。

G.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有:三顧茅廬、負荊請罪、亡羊補牢、濫竽充數、掩耳盜鈴。

1、三顧茅廬[sān gù máo lú]:顧:拜訪;茅廬:草屋。 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出處]元·馬致遠《薦福碑》:「我信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2、負荊請罪[fù jīng qǐng zuì]: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處處表示退讓。「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3、亡羊補牢[wáng yáng bǔ láo]: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 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出處]《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4、濫竽充數[làn yú chōng shù]: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出處]《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效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5、掩耳盜鈴[yǎn ěr dào líng]: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聞之;悖也。」

H.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1、完璧歸趙

讀音: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釋:本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藺相如帶寶玉去秦國換取城池;見秦王有詐;便憑著大智大勇;終於使寶玉完好回歸趙國。」

近義詞:物歸原主、物歸舊主。

反義詞:久假不歸、巧取豪奪、橫征暴斂。

例句:這些書我看過之後一定會完璧歸趙,請你放心。

2、圍魏救趙

讀音: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釋: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他撤兵的戰術。

出處:《三國演義》三十回:「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虛;可縱兵先去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

近義詞:聲東擊西

反義詞:圍點打援

例句: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出來搶糧,我們便用圍魏救趙的辦法,打他的縣城,鬼子就急忙撤回。

3、毛遂自薦

讀音:máo suì zì jiàn

解釋: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近義詞:自告奮勇

反義詞:自慚形穢

例句:學校需要能乾的志願者,小剛毛遂自薦。

4、負荊請罪

讀音: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釋:指主動向對方賠禮認錯,請求對 方責罰。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處處表示退讓。「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近義詞:幡然悔悟

反義詞:死不悔改

例句:昨天言語多有冒犯,今天特來負荊請罪,請您多包涵。

5、諱疾忌醫

讀音:huì jí jì yī

解釋:意思是指隱瞞疾病,不願醫治。比喻掩飾缺點和錯誤,不願改正。

出處:宋·周敦頤《周子通書·過》:「仲由喜聞過;令名無窮焉;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勸);如護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噫!」

近義詞:文過飾非

反義司:聞過則喜

例句:醫生說這位病人本來有救,但因諱疾忌醫,等到病情惡化後,終致葯石罔效。

I.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戰國:完璧歸趙(藺相如)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諱疾忌醫(蔡桓公)卧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一字千金(呂不韋) 指鹿為馬(趙高) 焚書坑儒(秦始皇) 窮圖匕見(荊軻)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一飯千金(韓信) 四面楚歌(項羽) 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 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鞠躬盡瘁(諸葛亮) 三顧茅廬(劉備) 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 東山再起(謝安) 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

J.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1、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2、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3、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4、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5、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6、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7、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8、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9、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系密切,相互依存。

10、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准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准備作戰。

11、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